正文  五十五江淮情长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4537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新疆追花之梦醒来,飞到了灰色的南京,他们住在老牌本地五星级酒店。住在这里是因为酒店里有家米其林中餐厅,据说有南京排名第一的盐水鸭。窗户外面都是灰尘,城市高楼大厦间隙是破旧矮楼房,沉重的历史埋藏在喧嚣与宁静之间。
    陆忆青看着客房写字台上,放着领导人著作的英译本,她好奇打开看,没能读下去。这些摆样子的书是给上面来检查的人看,还是给真正的旅客看,饭店早晨自助餐厅,是乱哄哄的男女老少旅游团体。她想到新疆旅店里,那些女文青的游记,感叹新疆人的纯朴。
    她对南京的记忆还停留在年少时候,八十年代艺考时候,曾经去参观过在草场门的南京艺术学院,因为艺考学费太贵而放弃。当她踏入江南,除了食物对她胃口,所有的东西都是她想逃离的。她知道这块土地上,她永远会被挑剔,连农民都会挑剔她;她未找到过自信,从深圳到美国,她的自信心增加不少。回到这片土地,让她想起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在有权势的人家,这也不能碰那也不能摸,连洗菜都不行。只因为她是有过错的女人,而过错并不是她本人造成的。
    父亲的家乡马鞍山郊区,离南京三十分钟的高铁站,不过还得开车一小时到村里。父亲妹妹的儿子还住这里,她同父亲要到了堂哥的电话。记得少年时,她和堂哥很喜欢聊天,相差两三岁。她在天津开餐厅时,堂哥送他高考落榜的女儿去她的餐厅工作,他带着活甲鱼,那是他的鱼塘产品。她给了堂侄女一份轻松的会计工作,住在她家别墅里,没有几个月堂侄女还是辞职回乡了。
    她想到已经二十多年未见堂哥,打电话给他,问他是否原来南京见面。堂哥接到电话,一阵高兴,邀请陆忆青到他家去玩,他一个人看守几个鱼塘走不开。陆忆青决定两天后去看堂哥,他说让儿子去高铁站来接,儿子正好休假有空。
    在南京呆了两天,带瑞恩去爬了紫金山,看了玄武湖。原本约好从北京过来的女友薇,临时无法成行,预买了餐厅一个包厢菜给他们。她几乎没有怎么吃,餐厅的菜用太多油,只能请包车司机打包回去。酒店米其林餐厅的盐水鸭肉质细嫩,没有味道。
    堂哥请他们在镇上的饭店里,吃的桂鱼和老鸭汤是她吃过最鲜的一顿。
    堂嫂和她儿子到高铁站接到他们,开车镇上会见堂哥,在他安排的饭店吃了午饭。餐厅简陋,却是他们到南京几天;吃过最鲜美的一次饭,乡下的饭店,食材新鲜,桂鱼和老鸭汤是那样鲜。然后去参观堂哥在村里的鱼塘。他主要养螃蟹,在塘边盖了棚屋,里面可以睡觉看电视。每个鱼塘都安装了摄像监视,他还有一条狗陪伴。堂哥说,他现在每天还在网上学习养殖技术,都是看视频多。
    看着他晒得非洲人似的脸,身体仍然高大壮实,陆忆青说,你六十岁的人了,还这么努力上进。堂哥自豪着说,我们农村人是活到老干到老。我没有考上大学,儿子考上大学,儿子媳妇都在城市做公务员。女儿也城里公司工作,孙女快上高中了。
    堂嫂去帮儿子带小孩,他一个人在家除了干活挣钱,还能做什么?他家盖的别墅很漂亮,他说,只有过春节时候有点人气,平时空荡荡。日子是比以前好很多了,村里都是整齐的别墅。这几年经济不景气,村里服装厂雇的女人也少了,男人还是在鱼塘里干活。他说,我赚不了大钱,靠鱼塘一年几万块,我够用了,每年体检也有医保。
    堂哥打量着陆忆青,认为她变老了胖了,农村男人现实直观。他不需要知道,美国回来的堂妹在想什么。从家里到鱼塘参观过了,该聊的都聊了,奶奶爷爷是上个世纪的记忆;祖祖辈辈在鱼塘里劳作下去,有后代走出村里,或许不会再回来。鱼塘会有留下来的人在操劳,农村人过上现代生活,人生依旧简单,关心的是自己一亩三分地。守住土地的人,也会守住他们的心。
    回南京的路上,路过李白墓园;顺便参观青山绿水的墓园,李白墓碑是唐代遗留的,被透视塑料罩住。高大飘逸的白色李白雕像,在池塘里留下倒影,院子里山水园林,布置错落有致,李白的诗句分布在院墙上。如果李白知道,后人给他建的墓园,是一个被人仰望的景点,不知道是如何的欣慰。陆忆青想到在新墨西哥州公园,遇到的一位美国流浪诗人,他很崇拜李白,如果他能够来参观李白墓园该是怎样的惊喜。可惜欣赏李白的人在大洋彼岸流浪,靠给路人写诗为生。
    南京的最后一晚,她和瑞恩去见了,她在美国认识的网友风浪。她欣赏他写的诗,他也看过她写的博客,两人偶尔微信交谈,没有见过面。他知道她要来南京,邀请她到他家做客,她也想见真实的他。出租司机带他们到了紫金山下,一处安静的别墅公寓住宅区,环境幽绿。风浪从车库出来迎接,带了两双一次性拖鞋;他们换了拖鞋进车库,她发现车里的两辆车非常昂贵,其中一辆是粉色的宾利。
    陆忆青打量着风浪,他看着比她大几岁,身材中等偏瘦,皮肤黑,长方脸上是金丝眼镜,老练成熟,却笑容天真。她开玩笑说粉色车必定是他太太的,他说错了;他的车是粉色,白色车才是他太太的,男人开粉色车倒是颠覆了她的想象
    风浪的别墅装修豪华,风格欧式浪漫,以浅色调为主。白色三角架钢琴在客厅中,意大利枝形水晶艺术造型吊灯;布满各个房间,还有淡雅风格的人物油画,他说那是朝鲜油画家作品。院子里各种花草,看见远处的紫金山,连接房子的玻璃钢栈道里是各种日本花锦鲤,体型巨大,大约有几十条,这些鱼都是他养肥的。她算是见识了南京的富豪是如何生活,也许中国的富豪家里都锦鲤和宾利车吧。
    风浪带他们参观了豪宅,陆忆青暗自估计他的身价,提到他写的某首诗,确实触动她的心灵。他谦虚地承认,是他在二十五岁时,激情澎湃写下的,如今他已经快七十岁了,她惊讶他的年龄。他说现在的生活主要是打高尔夫球,世界各地滑雪和旅游,比他年轻许多的太太是运动员。她想,难怪他这个年纪,还如此活跃。
    风浪介绍自己是北京人,太太是江苏人,他早年去美国留学,然后在美国工作后,自己创业做外贸,他的工厂就在江苏。随后,他的太太进来,她高挑健美,看着比他年轻十几岁。他说自己朗诵诗,太太给他的诗歌做剪辑,她审美不错。保姆做了一桌子菜,大家边吃边聊;风浪英文熟练,和瑞恩热切地交谈,聊到美国的形势,他感叹自己不做生意了,退休享受生活。
    聊天气氛放松,想到明天要离开南京,陆忆青提出要早点回去。风浪夫妇送他们出门,他付钱叫了车,他们颇有雅兴的拜访就此结束。风浪热情有风度,豪华的生活里,除了高尔夫滑雪,仍然寻找回忆诗意,这大概是受过西方教育,现代富豪最好的生活方式吧。
    南京不是她想去的地方,旅行的中转站,却带给她另外的收获。她也去了莫愁湖公园,儿时记忆中的莫愁白色雕像仍在;湖边长廊全是退休老人,有些老年妇女在录视频直播唱歌,城市退休生活,让她看到老年人逐年增多。湖边的杨柳树随风荡漾,远处是城市喧嚣;玄武湖公园里每处都收门票,在莫愁湖公园里,是本地人可以享受的免费风景。
    他们都是同时代的人,守鱼塘的堂哥,紫金山下豪宅里的风浪,莫愁湖边成群结队闲聊,唱歌的退休人群。同一地区,不同的阶层,造就不同的人生与生活面貌。
    南京高铁站,人流拥挤,四通八达的车站里,电子显示屏里显示,全国各地东南西北的城市。从南京开往合肥,需要一个小时,合肥的表妹莉,安排了同事开车来车站接。他们坐上了公司的商务车,她看到车内饰高档,宽敞舒适,以为是国外车,原来国产红旗牌。
    她第一次坐红旗的车,莉说这样的商务车在这个城市流行。陆忆青很多年未到合肥,至少三十年了。莉的父亲是陆忆青母亲的弟弟,也就是她的小舅,莉的母亲仍然住在溪城。上次陆忆青回溪城,莉特别请假两天来溪城陪她,平时她与莉也微信联系。莉在合肥上了大学,曾经去上海工作过,后来还是回到合肥创业,有自己的小公司。陆忆青和莉的丈夫女儿一起见面吃饭,合肥的菜式重油咸口。莉的女儿在上高中,十几年前曾在溪城见过面,他们住在莉安排的酒店,去参观了她的办公室。
    陆忆青看到莉已成为全面独立女性,她想到女人创业的不易,有主见有思想的女人,想要主动掌握自己的未来。
    合肥和其他城市一样,没有错过发展黄金期,已跻身新一线城市,城市绿化率高,高楼大厦到处都是。莉开车带他们参观城市,她们在省医学院门口停下,陆忆青拍了几张照片,路边是大朵的玫瑰月季,粉红色玫瑰映衬着,大墙内的蓝色玻璃幕墙高楼,古老的学院砖墙门口,人来人往。
    半个世纪过去了,父母年青时候在里面,度过了五年时光。莉说,现在省医学院毕业的人都可以留在大城市医院,那时候姑妈姑父却去贵州吃亏了。陆忆青心里的难过,像是一股喷泉要涌出来;那个年代的年青人有理想去支边,思想有问题的是下放,严重的去劳改,总有一款合适那个时代的人。
    她明白父母那一代人,是最吃亏的一代人,人生无法计算失去的岁月。有些种子无法抵抗灾难,永远被埋没,有些种子顽强挺过,随风飘浮,开花结果。你不能选择时代,而是时代选择了你。
    合肥的所有公园和景点全是免费的,和南京的公园切香肠式收费,完全不一样。很显然这里没有游客大巴和旅行团。包公公园和逍遥津等公园,都是本地人在休闲,没有多少外地人。李鸿章住宅免费参观,很多外地游客,这种规格景点在其他城市,必然是收费项目。
    她在参观住宅中,增加了对清末历史的了解,小说家张爱玲是李鸿章的曾孙女,李鸿章爱才如命,把自己女儿嫁给上年纪才华横溢的才将。张爱玲父亲抽鸦片不成器,读书家风却遗传下来。李鸿章用力的一生,换来的是其家族后代,大部分是平凡人生。
    李鸿章的三重门老宅,体现了那个世纪官宦的遗产,是与普通人如何不同。在老宅子附近的街道,她看一处铜牌遗址,是早期油麻店。这让她联想到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里面的女主人公——曹七巧,一个合肥油麻店老板的女儿。油麻西施的算计和刻薄,符合城市小市民的刻化。
    历史上,李鸿章与胡雪岩,都是江淮男人们羡慕的人物。江淮土地上的男人喜欢做官,做学问固然令人尊敬,做官不止带来尊敬,还有更多的好处。历史人物里官商相互盘算着,对方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利益。她想起《红楼梦》的结尾:“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陆忆青过去未想过要到合肥,她与这所城市没有任何联系,少年时候来过几次。几十年里,每次回溪城,都是莉到溪城看她,这次到合肥,是让瑞恩见识内地城市的发展。
    陆忆青的父亲,看到了她发给他的母校照片,在医学院时,他二十多岁,现在他已经九十出头。父亲看着校门口内,高耸入云的玻璃幕墙大厦上,金光闪闪的医学院名字,他有些惊叹,微笑着沉默下去。
    莉送给陆忆青一盒有机红茶,来自武夷山,喝惯皖南绿茶的她,发现红茶意犹未尽。表妹有很多烦恼,她对婚姻并不满意,丈夫收入与学历都不如她。他在国企工作,时间充裕,唯一指望的是他可以照顾孩子。陆忆青感到诧异,她丈夫看似文质彬彬,似乎很好学,英文流利。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外人又怎能知道,中年女人有多少操心的事,事业、婚姻、孩子。陆忆青安慰表妹,多保养自己的身体,莉身体瘦弱,满脸疲惫。
    女人有了孩子,做了母亲,会操心到死的那一天。
    晴天来合肥,却在阴天离开,他们坐上了合肥通往溪城的高铁。溪城通高铁不到一年,要想富先修路,是否通高铁是现代化城市的标志。溪城修了几年的高铁通了以后,在节假日,去溪城的高铁票,竟然一票难求。莉表妹告诉陆忆青,她经常买不到从合肥到溪城的高铁票,可见高铁受欢迎的程度。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