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沈老城主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3055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姑苏城的晨雾还未散去,吊桥边的灯笼在寒风中摇曳出暖黄光晕。
卖早粥的王婆掀开锅盖,热气混着葱花香气漫过青石板路,却掩不住人群中此起彼伏的窃窃私语,马队正顺着官道尽头的薄雾缓缓浮现。
“来了!是镇南将军的队伍!”卖糖粥的小厮眼尖,竹勺“当啷”掉进铜锅。人群霎时屏息,唯有灯笼穗子在夜风中沙沙作响。
最前排的锦衣老者扶着拐杖向前半步,霜白胡须在晨曦中微微颤抖,腰间玉佩刻着的“沈”字随呼吸轻晃,正是姑苏老城主沈鸿儒。
马蹄声由远及近,却轻得像猫爪踏雪。当雪鬃马在吊桥前止步时,沈鸿儒才惊觉这支队伍竟已近在咫尺。
二十四名青甲卫士分列两侧,动作整齐如刀切,甲胄相撞声细若游丝。他们卸下藤盾时,盾面上的暗纹在灯笼下泛着幽光,唬得围观孩童往大人怀里直钻。
“老朽沈鸿儒,代姑苏百姓,恭迎镇南将军!”老者抱拳时,袖口露出半截褪色的兵符纹样,那是他年轻时随先皇征战的印记。
凌霄翻身下马,月白儒衫下摆扫过沾着露水的青石板,狼首佩刀却在起身时发出清越鸣响,惊飞了檐角几只麻雀。
“沈老言重了。”凌霄回礼时,目光扫过老人身后捧着米酒的稚童、提着药箱的郎中,以及藏在人群里偷瞄军士的绣娘,眼底微暖,
“晚辈奉王命筹建先锋营,日后还要多叨扰姑苏城的烟火气。”
他侧身让过,抬手示意副将李青牵过驮着文书的马匹,“这是阿仑将军让晚辈转交的《城防》副本,还请老城主过目。”
沈鸿儒接过绢帛时,目光落在凌霄身后肃立的霍岩身上,那道从眉骨到下颌的伤疤,竟与二十年前战死的镇北军副将有七分相似。
“城门刚开,大伙儿就吵着要来候着。”沈鸿儒转身挥了挥手,几个乡勇抬着竹筐走近,
“将军瞧这筐里的桂花蜜饯,可是城西王寡妇家的手艺;还有这竹筒米酒,埋在枫桥底下整整三年……”
他忽然哽咽,用指节叩了叩竹筐边缘,“当年先皇带着咱们退守江南时,姑苏城也送过这样的竹筐。”
人群中响起细碎的抽噎声,凌霄接过稚童递来的米酒,指尖触到竹筒上刻的“盼归”二字,忽然想起临行前阿仑塞给他的糖桂花糕。
他仰头饮下,辛辣的酒液混着清甜的蜜饯味道,在喉间化作一团温热。
身后的霍岩突然单膝跪地,玄铁长枪重重顿地:“今日饮得姑苏酒,来日必斩胡虏头!”
沈鸿儒看着眼前年轻的将军,忽然想起卷宗里记载的“北冥雪狼”传说,那些在极寒之地啃食冰雪长大的战士,此刻正用带血的爪子,在江南的烟雨中踏出一条北上的路。
“走!带将军去看咱们的望湖楼!”老人抬手擦了擦眼角,拐杖重重点地,“楼里的鲈鱼脍刚得了新笋,正好给将士们接风!”
当一行人过城楼时,凌霄望着街道两旁的灯笼,忽然听见身后传来细碎的童谣声,正是他在归墟里听过的《封魔谣》,只是歌词已变成:“天狼啸,北斗照,将军马蹄踏碎万里谣……”
不一会儿,大家便到了一处庄园。
穿过九曲回廊,青石砖上还凝着晨露,凌霄望着朱漆廊柱间垂落的紫藤花帘,终于明白何为“人间富贵”。
沈家庄园的亭台楼阁皆以汉白玉筑基,假山错落间藏着活水溪流,锦鲤在睡莲下穿梭,尾鳍搅碎了倒映的飞檐。
“将军请用茶。”沈鸿儒亲自掀开湘妃竹帘,红木茶案上早摆好了整套鎏金茶具。
当婢女将青瓷茶盏推至跟前时,凌霄嗅到了若有若无的桂花香,原来这茶汤竟是用姑苏城特有的新鲜桂花窨制的。
“这海棠糕的模子,可是用陈年梨木所刻。”沈鸿儒苍老的手指抚过点心精致的花瓣纹路,“果仁要用洞庭山的碧螺春炒过,豆沙里还加了玫瑰露。”
他望着凌霄咬下一口,见那年轻将军眉间微展,才欣慰地笑道:“青团子更是讲究,必须用清明前的浆麦草榨汁,和着糯米粉蒸出来,才带着山野清气。”
凌霄望着窗外正在修剪花枝的仆役,忽然放下茶盏:“如此精致茶食,寻常百姓也能日日享用?”
他话音未落,沈鸿儒已重重叹了口气:“将军仁心。城里老字号的点心铺子倒也不贵,只是……”
沈鸿儒捻着胡须的手微微颤抖,“战乱时米价涨三倍,许多人家连糙米都吃不上。”
“苏湖熟,天下足。”凌霄起身走到雕花窗前,看着远处炊烟袅袅的民居,“若能换得四海升平,凌霄愿卸甲归田,在这姑苏湖畔种一园海棠。”
他转身时,晨光正落在腰间狼首玉佩上,映得沈鸿儒眼中泛起泪光。
“将军!”沈鸿儒突然起身,苍老的声音里带着颤音,“南门的营房已打好地基,木料都是从天平山运来的百年古木。”
“虽然现在天下多劫难,但我们姑苏百姓与将军共克时艰,请将军放心,我们将鼎力相助将军建营。不瞒将军,十天前我已差人在天平天池二山伐木,由水运至南门,众人已经开始在南门外建立营房,还请将军不要嫌弃简陋。”
听此番肺腑之言,凌霄和军师都顿感压力减轻不少,连日来的担心一扫而空。
沈鸿儒接着从袖中掏出一卷图纸,摊开时露出密密麻麻的批注,“这是老朽让人连夜画的,若有不妥之处,还请将军……”
“沈老!”凌霄猛地按住图纸,指尖在“校场”二字上微微发颤,“您竟连马道和箭靶场都算到了?”
他转头看向墨天筹,却见军师正盯着图纸上的排水系统,眼中闪过一丝惊艳。这布局,竟暗合墨家机关术的“水遁”之法。
两人立即共同起身给沈老城主行了礼:“沈老城主一片真心,我和先生铭记于心,我们先替阿仑大人感谢城主,感谢苏城百姓。无以为报,唯有快马加鞭收复失地,拯救黎民苍生于水火之中,以此来报答苏城百姓。”
“好好好,果然英雄出少年,苍生有望啊。老朽宅中家丁护院计三十八人,从中抽调出二十四名精壮汉子给跟随将军听从调遣。
另外,城中原来散了些乡勇衙役,加上一些大户人家抽出来的家丁大概有四百余人都愿意投军。”
沈鸿儒如数家珍般细细说来。“如今这些人都已在城外帮忙搭建营房。”
“如此甚好,现在有了这些人员,后面的事情就好办多了。”墨天筹无不激动的说。
“看来后面的计划要略做调整了,有了沈老城主的鼎力相助,很多工作都可以提前开始了。”
墨天筹为墨家子弟,精通机关术和合众连横之术。
曾为天狼营黑旗的将士们创造出连弩箭盾,直接灭了南蛮古濮一族。连弩箭盾的横空出世一鸣惊人,墨天筹也是经此一战成名。
“沈老城主,关于粮饷和军械兵器之事,小生有个想法需要沈老城主帮忙定夺下。”墨天筹满脸笑容地看了看了沈老城主,一脸的期待。
“先生但说无妨,国家大义当前,凡我沈鸿儒能及之事毫不推脱。”沈鸿儒很是诚恳的说道:“目前,北方锡山的矿脉已被采断,原矿主已弃井而去,现在已被一群流民所占领。
沈家是江南的名门望族,由沈老城主出面收购矿山会更容易。
根据小生前几年的勘察,有两条新的矿脉从未被世人发现,如能将矿山收入沈家囊中,再从大营中抽调兵丁开采。
如此一来,先锋营的粮饷军械兵器均不成问题,沈家也可由此一跃有望成为江南第一世家。”
墨天筹缓缓的说出来,轻描淡写就像在拉家常。
当墨天筹提出矿山之事时,沈鸿儒手中的茶盏“当啷”一声磕在案几上,看似平常的一番话,却让沈鸿儒激动不已。
墨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和;明阴阳懂八卦,晓奇门知遁甲。
墨家子弟的能耐,从不让人怀疑,墨天筹说有便是有,从未看走眼过。
沈鸿儒盯着军师从容展开的舆图,看着上面朱砂标记的矿脉,喉结动了动:“先生这是……要让沈家青史留名啊!”
他忽然想起坊间传闻,墨天筹当年仅凭一张草图,就能让连弩箭盾在战场上所向披靡。
“沈老可知为何选您?”墨天筹忽然轻笑,指尖划过舆图上“锡山”二字,“墨家机关术讲究”借力打力”,沈家的商道人脉,正是开矿所需的”东风”。”
他话音未落,沈鸿儒已起身长揖到地,白发在穿堂风中微微扬起:“明日寅时,老朽亲自带人去见流民!”
当夜幕降临时,沈府的红灯笼次第亮起。
凌霄站在客房的露台上,听着远处传来的歌舞声与练兵号角,手中握着沈老城主临别时送的海棠糕。
糕点尚温,甜香混着夜风,恍惚间竟让他想起了域南森林里,与兄弟们分食烤蟒肉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