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六章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820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容隐微微一怔,记忆的闸门再次被打开。
那个午后,阳光暖暖地照着小镇的石板路,他和阿筝并肩走在书肆林立的街上,阿筝对这本不起眼的杂记爱不释手,却因囊中羞涩而踟蹰。
自己便笑着拿出刚得的润笔费……那时的快乐,如此简单纯粹。
“是啊,”容隐眼中也染上暖意,指尖轻轻拂过书页,“没想到陛下还留着。”
“你送的东西,朕都留着。”秦铮的声音低沉而认真,他放下书,从怀中贴身的口袋里,极其珍重地取出一样东西,正是那页被墨迹污染、沾染了点点暗红血渍、又被仔细抚平叠好的素白诗笺。
烛光下,那清秀的字迹和涂改的墨痕依旧清晰。
容隐看着这张承载了太多悲欢,几乎被撕碎又被眼前这个男人以命相护般抢回,珍藏的诗笺。
心口像是被什么东西重重撞了一下,酸涩而滚烫。
他伸出手,指尖带着微不可查的颤抖,轻轻抚摸着那熟悉的字迹,仿佛抚摸着那段被尘封带着苦涩也带着甜蜜的旧时光。
“对不起,小隐。”秦铮握住他抚摸诗笺的手,将他和诗笺一起紧紧包裹在自己宽厚的掌心里,声音带着深沉的愧疚和疼惜,“这五年……让你受苦了。”
容隐摇了摇头,抬眼看向秦铮。
烛光映照下,秦铮的轮廓显得格外深邃柔和,眼中是毫不掩饰的深情和悔意。
那些等待的痛苦,那些被欺骗的愤怒,在此刻,在这温暖的灯火下,在这双盛满爱意与愧疚的眼眸注视下,终于彻底释怀。
“都过去了。”容隐轻声说,声音带着一丝释然的喑哑,“重要的是,我们……都还在。”他主动倾身,将额头轻轻抵在秦铮的额头上,感受着彼此温热的呼吸交融。
这个依赖的动作,让秦铮的心瞬间软成一汪春水。
他收紧手臂,将人更深地拥进怀里,仿佛要揉进自己的骨血之中。
他低下头,寻到那柔软的唇瓣,不再是猎场行宫那夜绝望粗暴的掠夺,而是带着无尽的珍视,怜惜和失而复得的感恩,虔诚地吻了下去。
这个吻,缠绵而深情,如同跋涉过千山万水,历经生死劫难后,终于寻到的归宿。
唇齿相依间,是五年相思的倾诉,是误会消融的慰藉,是劫后余生的庆幸,更是对未来相守的无声承诺。
烛火噼啪,灯影摇曳。
窗外的月色温柔地洒落,仿佛也为这对重逢的爱侣披上了一层静谧的纱衣。
那些被辜负的旧时光,那些惊心动魄的波折,在这一刻,都化作了灯下相拥的温暖,融入了彼此交融的呼吸里。
心,终于落到了实处。从此,风浪再大,只要身边是这个人,便有了共同面对的勇气和归途。
秋意渐深,霜染枫红。
容隐肩伤痊愈,气色丰润,眉宇间沉淀着经历风雨后的沉静与自信。
他已不再居于寝殿侧室,而是搬回了距离御书房更近,更为宽敞独立的“小隐阁”。
这不仅是居所的变更,更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悄然转变。
宫人们心照不宣,伺候得愈发恭谨周到。
这日大朝,金殿之上气氛肃穆。
议题很快聚焦到入秋以来日益严峻的江南水患预警上。
“陛下!”工部尚书出列,面色凝重,“江南道八百里加急奏报,连日暴雨,上游山洪频发,多处堤坝年久失修,已有数处出现管涌险情,若再遇大雨,恐有溃堤之患。恳请陛下速速下旨,增拨银两,征调民夫,加固堤防。”
户部尚书立刻面露难色:“启奏陛下,今岁北地用兵,军费开支巨大,国库本已吃紧。年初拨付江南的常规水利款项,据查……被层层盘剥,真正用于河工的,十不足三,如今再要追加巨款,户部……实在捉襟见肘!”他意有所指地瞥了一眼下方垂首站立的几位江南籍官员。
殿内顿时响起一片压抑的议论声。
天灾人祸交织,情况棘手。
秦铮端坐龙椅,面沉如水。
他目光扫过下方群臣,最后落在了文官队列前方,那个身着崭新绯色官袍,身姿挺拔如竹的身影上。
容隐因救驾有功且才学卓著,已被破格擢升为翰林院掌院学士,官居三品,位列朝班前端。
“容卿。”秦铮的声音打破了沉寂,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你出身江南,又曾阅过相关奏报。对此事,有何见解?”
瞬间,所有目光都聚焦在容隐身上。
有探究,有期待,也有不易察觉的审视。
这位新晋宠臣,状元之才,救驾之功,圣眷正隆,如今面对如此棘手的国事难题,他会如何应对?
容隐从容出列,躬身行礼,清朗的声音响彻大殿,带着一种令人心安的沉稳:
“启奏陛下。江南水患,关乎数百万黎民生计,乃社稷重中之重。天灾虽难测,人祸更可畏。户部所言款项被层层盘剥,实乃症结所在。若不根除此弊,纵有金山银山投入,亦如泥牛入海,难解根本。”
容隐顿了一顿,条理清晰地提出方略:
“微臣以为,当务之急,可分三步而行。”
“其一,雷霆肃贪,以儆效尤。请陛下即刻下旨,三司会审,严查江南道历年水利款项去向,凡查实贪墨者,无论官职大小,背景深浅,一律严惩不贷,抄没家产充作河工。同时,任命铁面无私,素有清名之重臣为钦差,坐镇江南,专司此案。”他目光如炬,扫过几位面色微变的官员。
“其二,开源节流,国库吃紧是实情。除抄没贪官所得外,可晓谕江南富商巨贾,言明利害,鼓励其捐资助工。凡捐助数额巨大者,陛下可亲书”义商”匾额以彰其德,或酌情给予其子弟科考、入仕之便利。同时,勒令江南各州府衙门,即刻停建所有非紧急楼堂馆所,削减一切非必要开支,将节省之银钱,尽数投入河工。”
“其三,以工代赈,征调民夫,不可强征。可效仿古法,以工代赈。凡参与堤坝加固,河道疏浚之青壮民夫,除每日管饭外,按工计酬,发放米粮或铜钱。如此,既可解河工劳力之需,又可安顿因水患可能流离失所之灾民,使其有活路,有奔头,民心自安。同时,此次加固堤防,不可再敷衍了事。需请精通水利之大家,勘察地形水势,因地制宜。”
容隐侃侃而谈,思路清晰,对策务实,既切中时弊,又兼顾长远,更难得的是心怀百姓。
殿内一片寂静,唯有他清越的声音回荡。
不少官员眼中露出震惊与叹服之色,便是之前对他心存疑虑者,也不得不承认此子确有经天纬地之才。
秦铮端坐龙椅,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毫不掩饰的欣赏与骄傲。
他的小隐,在朝堂之上,终于绽放出属于他最璀璨的光芒。
“好!”秦铮击案赞道,声音洪亮,“容卿所言,深得朕心,条条切中要害,步步皆有章法,此乃老成谋国之言。”
秦铮霍然起身,帝王威仪尽显,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即传朕旨意!”
“着刑部尚书周正、都察院左都御史严明、大理寺卿方清,组成三司会审,严查江南水利贪墨案。凡涉案官员,无论品阶,一律严办,绝不姑息,抄没家产,尽数充公,用于河工!”
“擢升户部右侍郎张前为钦差大臣,赐尚方宝剑,总督江南河工及肃贪事宜,遇事可先斩后奏。”
“江南各州府,即刻停建所有非紧急工程,所省银钱,悉数投入河工。另,鼓励江南富商捐资助工,凡捐银万两者,赐”义商”匾;捐银五万两者,其嫡子可获国子监监生资格。”
“征调民夫,一律采用”以工代赈”之法,按工计酬,不得克扣,所需米粮,先从京畿常平仓调拨十万石应急,后续由户部统筹。”
“工部即刻选派精通水利之干员,随钦差南下,会同地方,勘察水情,制定一劳永逸之加固方案。所需石料、物料,由工部统一调配,严控质量。”
“此乃国事,关乎社稷民生,各部务必通力协作,不得推诿懈怠!若有阳奉阴违,从中作梗者,定斩不饶!”
一连串旨意,如同雷霆,掷地有声。不仅全盘采纳了容隐的建议,更赋予了钦差极大的权柄,展现了帝王根治水患,肃清吏治的莫大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