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四十三章【柳溪村】柳家二女往事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908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风卷着柳叶和栗子香绕着老柳树转了圈,赵小海突然踮脚够到根冒新芽的枝条,指尖刚碰到嫩绿的叶子,就听见树顶传来阵轻响——不是风声,倒像两个姑娘凑在一起笑,碎碎的,混在麻雀的叽叽喳喳里,听得人心里发暖。
“哎!这叶子上的日印真跟凌柳哥腕上的样!”赵小海举着枝条喊,枝条上的新芽颤了颤,竟飘下片带着淡金光泽的柳叶,正好落在他手心里,“这是……给我的?”
凌柳看过去,那片柳叶的叶尖比别的更亮些,像沾了点糖炒栗子的热气。他忽然想起柳静月木牌上的红绳——方才挂在红绳上时,木牌的纹路亮了亮,竟和树干上的旧红绳缠在了一起,像是早就认熟了。
张教授蹲在树下,手指轻轻蹭过撒了粉末的泥土,泥土里竟慢慢钻出几棵细弱的草芽,草叶间还夹着颗小小的栗子壳,是早就烂在土里的旧壳,却被草芽托着,像被小心藏了多年的宝贝。他盯着壳子愣了会儿,声音轻得像怕惊着什么:“当年挖标本的时候,怎么就没想着……这树下说不定真藏着她们的约定。”
白笙染手里的青铜小镜晃了晃,镜里柳家姐妹的影子正慢慢变淡,柳静姝抬手碰了碰镜沿,指尖沾的朱砂蹭在镜面上,留下个小小的红点,像颗被记住的痣。“她们走了。”白笙染把镜口转向太阳,镜面反射的光落在老柳树上,那些带日印的柳叶突然一起亮了亮,像是在回应。
凌柳低头摸了摸帆布包,《柳氏堪舆录》的封面隔着布也能感觉到温温的,不像之前那样带着旧书的凉。他把书拿出来翻开,扉页的双日印旁边,那片亮着微光的柳叶印记,竟真的长成了片小小的叶脉纹,和书里最后一页飘走的柳叶一模一样。
“走吧。”白笙染拉了拉他的手,指尖的暖意顺着腕间的炽日印传过来,“该让她们好好回家了。”
几人往坡下走时,风里的栗子香还跟着,回头看,老柳树上的红绳正飘着,挂在红绳上的木牌和新挂的柳叶挨在一起,像两个凑着说话的伙伴。张教授走在最后,脚步放得很慢,路过坡下的田埂时,忽然停住——田埂上竟有两颗圆滚滚的糖炒栗子,壳子已经裂开,热气混着甜香飘过来,像是刚从谁手里递过来的。
“是柳奶奶给的吧?”赵小海跑过去捡起来,一颗塞给张教授,一颗自己剥了壳,“甜!比巷口老王炒的还甜!”
张教授捏着栗子,壳上的热气透过指尖传到心里,他忽然想起刚才撒在树下的粉末——那是柳静姝标本的断口,当年他以为那只是块没有温度的干标本,现在才知道,里面藏着的念想,比任何法术都暖。
凌柳和白笙染走在田埂上,脚下的泥土软乎乎的,带着春天的潮气。远处的村落里飘起炊烟,混着糖炒栗子的香,像是有人在喊“回家吃饭”。凌柳攥紧手里的玉佩,玉佩的温度和白笙染的手一样暖,他忽然笑了:“以后再看《柳氏堪舆录》,说不定里面的柳叶还会飘出来。”
“说不定还会多几行字。”白笙染偏头看他,阳光落在他发梢,“比如”今日栗子很甜,记得常来看看”。”
风又吹过来,老柳树的方向传来阵轻响,像是柳叶在点头。凌柳抬头望去,那棵两人合抱的老树下,新芽正一节节往上冒,带日印的叶子在风里晃着,像无数双眼睛,正笑着看他们走向有炊烟的地方——那里有热栗子,有牵挂的人,有所有等待圆满的约定,终于都落了地。
几人踩着田埂往村落里走,泥地上的草芽刚没过鞋面,沾着点晨露的潮气。赵小海剥栗子的手没停,壳子攥在手里咯咯响,忽然指着前头矮墙喊:“那不是柳奶奶家的竹篱笆嘛!上次来她还说,等春柳冒芽就给我们炒栗子!”
竹篱笆上爬着新抽的牵牛花藤,紫色的花苞还没绽开,却在篱笆根下卧着片带日印的柳叶——和老柳树上的一模一样,叶尖沾着点干了的糖霜,像是从炒栗子的锅里滚过一遭。
柳奶奶的木门虚掩着,里头飘出柴火的暖香。推开门时,灶台上的粗瓷锅正冒着热气,锅里的栗子在砂子里滚得沙沙响,旁边小板凳上放着两个缺口的粗瓷碗,碗沿还沾着圈淡金色的印子,竟和柳叶上的日印差不离。
“进来坐呀!”柳奶奶从里屋走出来,蓝布围裙上沾着点炭灰,手里攥着的竹铲还滴着砂粒,“刚想着你们该到了,这锅栗子就快好——当年静月静姝姐妹俩,也是这么蹲在灶台边等栗子熟,静姝总爱抢先尝,烫得直跺脚。”
张教授盯着灶台边的墙,墙上钉着块旧木牌,木牌上的纹路和老柳树上挂的那块几乎一样,只是边角多了几道浅浅的刻痕,像是小孩子画的柳叶。“柳奶奶,这木牌……”
“是静姝小时候刻的。”柳奶奶往锅里添了勺糖,热气裹着甜香扑过来,“她说要把柳树的样子刻在上面,这样走再远,一摸木牌就知道家在哪。后来她去城里上学,走的时候把木牌塞给了静月,说”姐,等我回来,咱们还在老柳树下炒栗子”。”
凌柳忽然想起帆布包里的《柳氏堪舆录》,伸手摸时,书页竟自己轻轻动了动。翻开扉页,那片长成叶脉纹的印记旁,真多了几行淡金色的小字,不是墨写的,倒像是柳叶的汁液染的,字迹软乎乎的,像小姑娘的笔迹:“姐,灶台的火没灭,栗子熟了,你别等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