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七十四章:神说要有光,我说要有犁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137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官渡渠工程,在曹操的全力支持下,以一种超乎想象的速度启动了。
邺城内外,热火朝天。数十万退役的士卒和以工代赈的流民,被组织成了庞大的建设兵团。
陈默将后世的工程管理经验运用到了极致,分段施工、责任到人、流水作业,甚至还搞出了劳动竞赛和先进标兵的奖励制度。
一时间,整个河北大地都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号子声、夯土声此起彼伏,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
然而,新的问题很快就暴露出来。
青壮劳力都被抽调去修运河了,谁来种地?
虽然屯田制早已推行,但传统的耕作方式效率低下,一户农人配两头牛,用着笨重的直辕犁,一天下来也翻不了几亩地。
如今劳动力锐减,大片本该在春耕前翻好的土地,还板结在那里,眼看就要错过农时。
这天,荀彧行色匆匆地找到了正在工地视察的陈默,脸上满是忧色:“守拙,不行啊!运河工程抽调了太多劳力,各地的屯田官都在上报,说春耕进度严重滞后。再这样下去,今年的夏粮非得减产三成不可!到时候,别说支撑运河工程,恐怕连军粮都会出问题!”
陈默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看着远处如蚂蚁般辛勤劳作的人群,却笑了:“文若兄,莫急。这个问题,我早有预料。”
他带着一脸疑惑的荀彧,回到了安北侯府后院的一间神秘工坊。这里戒备森严,寻常人等根本不许靠近。
工坊里,几个最顶尖的工匠正围着一个奇怪的木制农具,抓耳挠腮。那农具的犁辕是弯曲的,犁壁呈弧形,还多了一些他们看不懂的部件,比如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和调节耕地深浅的犁评。
“先生,您设计的这个怪犁,我们试了,可它……它总感觉不对劲啊。”为首的老工匠愁眉苦脸地说道,“这犁辕为何要弄成弯的?一点都不气派。还有这铁犁壁,也太小了,怕是不够结实。”
陈默笑着走上前,拿起图纸,耐心地给他们讲解曲辕犁的力学原理。什么叫减少阻力,什么叫方便转向,什么叫重心稳定。
工匠们听得云里雾里,但他们对陈默有着近乎盲目的信任,当即按照陈默的指点,开始进行最后的修改和组装。
三天后,在邺城外最大的一片屯田区,一场特殊的“农具展示会”即将举行。
曹操、夏侯惇、曹仁等一众大佬悉数到场。他们对陈默所谓的“能让耕地效率翻倍”的新农具,充满了好奇。数百名屯田的老农和屯田官吏,也围在田边,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听说了吗?安北侯爷造了个神犁,说一头牛就能拉得动。”
“吹牛吧!咱们这地,土硬得很,没两头壮牛,犁都插不进去!”
“就是,侯爷是神人,可种地这事,还得听咱们庄稼汉的。”
在众人的议论声中,陈默让人牵来了一头中等个头的黄牛,套上了那架崭新的曲辕犁。一个经验最丰富的老农被请了出来,他将信将疑地扶住犁把。
“老丈,您就按平常那么耕就行。”陈默微笑道。
老农点了点头,吆喝一声,黄牛迈开了步子。
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
只见那曲辕犁的犁铧,轻松地破开了板结的土地,翻起的泥土沿着光滑的弧形犁壁,顺畅地向一侧滑去,形成整齐的田垄。整个过程,那头黄牛走得异常轻松,丝毫没有以往那种吃力挣扎的样子。
“嘿!嘿!还真……真不费劲!”老农惊呼出声,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更让他震惊的还在后面。耕到地头,需要转向时,以往的直辕犁需要把犁整个抬起来,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调过头来。
可现在,他只需轻轻一提一压犁把,利用那个会转的犁盘,黄牛一拐弯,曲辕犁便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轻松地调转了方向,无缝衔接上了下一道犁沟。
“我的老天爷!”
“这……这犁……它自己会拐弯?!”
人群中爆发出了一阵惊呼。
夏侯惇看得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他一把抓住旁边曹仁的胳膊,激动地吼道:“子孝你看!你看那玩意儿!跟活的一样!俺的乖乖,守拙的脑子里到底装了些什么东西?”
曹操的呼吸再次变得急促,他死死盯着那在田地里灵活穿梭的曲辕犁,双拳紧握,指节都有些发白。
他看到的不是一架犁,他看到的是堆积如山的粮草,是所向披靡的大军,是整个天下的版图!
那老农越耕越顺手,越耕越兴奋,仿佛找到了一件失散多年的宝贝。他一个人,一头牛,只用了不到半个时辰,就耕完了一亩地。
这在以前,是他和两个儿子,外加两头壮牛,需要大半天才能完成的工作量!
耕完最后一道垄,老农扔下鞭子,扔下犁把,跑到陈默面前,噗通一声就跪下了,激动得老泪纵横。
话都说不利索了:“侯爷……不,先生!您……您这不是犁,您这是神物!是活我们万千农人命的神物啊!请受老汉一拜!”
他这一跪,仿佛一个信号。田埂上,数百名农人齐刷刷地跪了下去,黑压压的一片,他们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着对这位给他们带来希望的“仁圣”的敬意。
“先生仁德!”
“神物!此乃神物啊!”
呼喊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
荀彧站在人群后方,看着被农人们簇拥在中央,正努力将老农扶起的陈默,眼神复杂到了极点。他张了张嘴,最终却只化为一声长长的叹息。
他知道,从今天起,陈默在民间的声望,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种声望,甚至已经超越了曹操。
曹操大步流星地走上前,一把扶住陈默,放声大笑:“好!守拙!你又给了孤一个天大的惊喜!传我将令,命所有工坊,日夜赶制此守拙犁!所需钱粮,从我丞相府私库里出!我要让河北的每一寸土地,都在今年春天,翻上一遍!”
命令传下,万众欢腾。
一场因劳动力短缺而引发的春耕危机,就这样被一架小小的曲辕犁,轻而易举地化解了。
而守拙犁这个名字,也随着那句“神物,它自己会拐弯”的惊叹,传遍了整个北方大地,成为了一个时代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