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四十四章:第一批“毕业生”与曹老板的惊喜盲盒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859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时光荏苒,三个月的光阴,对于中原的纷争而言,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归义都护府这片正在被强制系统重装的土地来说,却足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曹操带着夏侯惇、曹仁、许褚等一众核心将领,在陈默的陪同下,踏入这片曾经的降营时,饶是他们见多识广,也不由得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这里,已经看不到丝毫游牧部落的混乱与散漫。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规划整齐的砖瓦房和帐篷区,宽阔的道路上,满载着矿石和羊毛的牛车络绎不绝。
远处,高炉的烟囱冒着滚滚浓烟,传来叮叮当当的打铁声。牧场上,成群的牛羊在划分好的草场里悠闲吃草。
整个都护府,就像一台被启动了的巨大精密机械,每一个零件都在自己的位置上,有条不紊地运转着。
“守拙,你……你这是给孤变了座城出来啊!”曹操抚着胡须,满脸的惊叹。他本以为塘报上的描述已足够惊人,但亲眼所见,才知其万一。
陈默微微一笑:“主公,这只是开始。真正的惊喜,还在后面。”
他引着众人,来到都护府中心区域一座新落成的院落前。院门口,挂着一块木匾,上面是陈默亲笔题写的三个大字——启蒙学堂。
还未进门,一阵阵朗朗的读书声便传了出来。那声音稚嫩,带着明显的草原口音,但却异常整齐,充满了力量。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夏侯惇是个粗人,听不懂这些之乎者也,但他能听出这声音里蕴含的纪律性。他好奇地向院内张望,脸上写满了不可思议。
陈默推开院门,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院内,是另一番天地。上百名七到十岁的鲜卑孩童,不分男女,都穿着统一的青色汉式短衫,坐在一排排简易的木凳上,腰杆挺得笔直。他
们不再是曹操印象中那些衣衫褴褛、眼神或怯懦或野性的小胡人,此刻,他们的脸上,是一种混杂着认真、专注与渴望的神情。
在他们面前,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儒生,正拿着戒尺,逐字逐句地教他们诵读《千字文》。
曹操一行人的到来,并没有引起骚乱。孩子们只是好奇地瞥了一眼,便在老先生的咳嗽声中。
迅速收回了目光,继续专注于眼前的书本。这种令行禁止的纪律性,让曹仁这样的治军大将都暗自点头。
一堂课结束,孩子们并未立刻散去。一名身材魁梧的退役军官走上前来,用洪亮的声音喊道:“全体起立!习练算术!”
孩子们唰地一声站起,动作整齐划一。他们面前,都摆着一个小沙盘。
“三七?”
“二十一!”孩子们齐声回答。
“五八?”
“四十!”
“九九?”
“八十一!”
对答如流,无一错漏。这简单的九九乘法表,从这些昔日的草原狼崽子口中整齐地喊出,带给曹操等人的冲击,远比攻下一座城池还要巨大。
这意味着,他们正在掌握的,是汉文明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管理和计算工具。
陈默示意了一下,老先生便点了一个虎头虎脑、看上去最为机灵的男孩上前。
“你叫什么名字?”陈默温和地问道。
男孩挺起小胸膛,用清晰的汉语回答:“回禀都护大人,学生以前叫铁木真,现在,先生给我取了新名字,叫魏安!”
“魏安?”曹操饶有兴致地走上前,亲自考问,“为何姓魏?”
那名叫魏安的孩子,毫不怯场地仰头看着曹操,眼中闪烁着孺慕与崇拜的光芒,大声回答道:“先生说,我们是被魏王拯救的子民,是生活在魏王土地上的新生儿!我们当以魏为姓,以魏为荣!学生魏安,就是祈愿大魏永远安康!”
怎么样,曹老板?惊不惊喜,意不意外?我给你开的这个惊喜盲盒,不是一次性的战利品,而是能持续产出忠诚单位的SSR级卡池!
这波文化投资,未来收益率至少翻一百倍。怎么样,是不是该考虑给我追加点预算,把学堂规模再扩大十倍?
“好!好一个以魏为荣!好一个大魏安康!”
曹操闻言,先是一愣,随即,一股难以言喻的狂喜与激动,瞬间冲上了他的头顶。他猛地弯腰,一把将那个叫魏安的孩子抱了起来。
高高举过头顶,放声大笑。那笑声,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畅快与满足,在整个学堂上空回荡。
“哈哈哈哈!你们都看到了吗!元让!子孝!都给孤看清楚了!”曹操抱着孩子,转身对着他那群还在震惊中的将领们吼道,“这!就是守拙送给孤的,比十座金山、百座城池还要宝贵的礼物!这,是我大魏的未来啊!”
夏侯惇、曹仁等人,面面相觑。他们看着那个被曹操高高举起的孩子,看着他那张与汉人无异的、充满希望的脸庞。
再看看院子里那上百个同样眼神明亮、口诵汉言的小胡人,心中最后一点因为当初没能尽兴屠戮而产生的怨气,早已烟消云散。
他们或许还不完全理解陈默那套系统、融合的深奥理论,但他们看懂了眼前这一幕。这些孩子,正在被塑造成魏人。
十年,二十年后,他们将是忠于曹魏的战士、工匠、牧民。他们将是曹魏帝国最坚固的北方屏障,甚至是向更北方开拓的利刃。
这一刻,他们终于模糊地理解了,陈默口中的那个百年大计,究竟是何等宏伟,又是何等的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