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四十三章:第一件汉服与第一首劝学诗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341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秋风渐起,草原被染上了一片壮丽的金黄。在收获的季节里,归义都护府也迎来了它的第一次期末大考。
    考核的对象,是归义学堂的第一批鲜卑孩童。
    考核的内容很简单,分为两部分:一是背诵指定的五十个汉字,并能简单说出其含义。二是背诵三首启蒙诗——《咏鹅》、《悯农》和陈默亲自创作并谱上简单曲调的一首劝学诗。
    这次考核的奖励,在事前就被大张旗鼓地公布了出去,并引发了整个都护府鲜卑群体的巨大轰动。
    考核成绩排名前十的孩童,其所在的家庭,将一次性获得一千点积分的巨额奖励!并且。
    作为最优等生的象征,排名第一的孩童,将由陈默大人亲手,赏赐一套全新的、用青色细麻布缝制的汉服!
    一千点积分!这个数字让所有为积分挣扎的鲜卑家庭都红了眼。这意味着他们整个冬天都不用再为食物发愁,甚至能换取许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奢侈品。
    但比积分更具诱惑力的,是那套青色的汉服。
    它不再是学堂里统一发放的灰色粗麻衣,而是与汉人官员子弟所穿款式相近的、真正意义上的士子服。
    它代表的,已经不仅仅是衣服,而是一种身份的跃迁,一种被最高统治者认可的荣耀。
    一时间,整个都护府都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学习热。那些白天还在辛苦劳作的父母,晚上回到营帐,第一件事就是督促自己的孩子背书。
    他们或许一个汉字都不认识,但他们会用最原始的办法,一遍遍地听孩子念,纠正他们的发音。琅琅的读书声,在夜晚的营帐区此起彼伏,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考核那天,陈默亲自到场,曹仁、夏侯惇、程昱、贾诩等一众曹营核心文武,也都饶有兴致地前来观礼。
    广场上人山人海,所有的鲜卑人都聚集于此,伸长了脖子,脸上写满了紧张与期待。
    考核开始了。孩子们一个个被叫上高台,面对着下方的数万族人和高坐上方的汉人高官们,大多紧张得小脸通红。有的孩子背得磕磕巴巴,有的干脆忘词急得哭了出来。
    轮到阿古达时,他显得比其他孩子镇定许多。他先是学着先生的样子,对着陈默和众位将军、先生行了一个有些笨拙的揖礼,然后才开始背诵。
    他的汉语发音虽然还带着浓重的草原口音,但吐字清晰,声音洪亮。尤其是当他背到陈默那首劝学诗时,更是充满了感情: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今日不为积分苦,明日积分苦一生!”
    这首被陈默魔改得极其接地气、充满功利主义色彩的劝学诗,引得台下的曹营众将一阵莞尔,而那些鲜卑家长们,则听得连连点头,深以为然。
    最终,阿古达以无可争议的第一名成绩,赢得了这次考核。
    在数万道羡慕、嫉妒、赞叹的目光注视下,在自己母亲喜极而泣的泪水中,阿古达昂首挺胸地走上了高台。
    陈默微笑着站起身,亲手将那套叠得整整齐齐的青色汉服,交到了阿古达的手中。
    “好孩子,穿上试试。”陈默的声音温和而充满鼓励。
    阿古达有些笨拙地在先生的帮助下,脱下身上的灰麻衣,换上了这套崭新的青衫。细麻布料的触感,是他从未体验过的舒适。
    他有些不知所措地整理着宽大的衣袖和衣襟,小脸涨得通红,眼中却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名为荣耀的光芒。
    陈默看着他,就像一个后世的CEO在欣赏自己最成功的产品。他温和地问道:“阿古达,告诉大家,你长大了想做什么?”
    阿古达挺起小小的胸膛,用尽全身力气,用他所能发出的最洪亮的声音,大声回答道:“我想读书!我想和陈大人一样,当一个大学问家!因为……因为大学问家,能让我的阿妈和族人,都过上好日子!”
    全场,一片哗然。
    那些鲜卑人,无论是曾经的贵族还是牧民,都震惊地看着台上那个小小的身影。在他们的观念里,最伟大的理想是成为巴图鲁(勇士),是拥有最广阔的牧场。
    而现在,他们最优秀的孩子,却告诉他们,他想当一个汉人的大学问家。
    这一刻,一种新的价值观,像一颗被强行植入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破土而出。
    陈默笑了,他满意地摸了摸阿古达的头,心中却是一片平静。
    系统核心价值观植入成功,第一个种子用户已经完成转化,并开始自发进行价值观传播。很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等他们这一代人长大,他们会比最纯正的汉人,更坚定地维护这个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实现阶级跨越的**体系。至于什么鲜卑的传统,草原的荣耀?那是什么?能换积分吗?能换肉吃吗?
    这一幕,以及阿古达那句振聋发聩的回答,被随军的书记官详细地记录下来,通过曹军的塘报系统,迅速传遍了整个北方,甚至跨过大江,传到了遥远的南方。
    ……
    荆州,襄阳。
    一叶扁舟之上,两个年轻士人相对而坐,江风吹拂着他们的衣袂。一人羽扇纶巾,面如冠玉,正是卧龙诸葛亮;另一人相貌奇特,眉宇间却透着一股不羁的才气,乃是凤雏庞统。
    他们手中,正拿着一份从北方传来的、关于归义都护府的详细报告。
    “……以胡制胡,设执法队,杀一儆百,诛心灭魂。设学堂,授汉学,以积分为饵,诱其子弟争相汉化。其优胜者,名阿古达,竟言欲为大学问家,以利族人……”
    庞统看完,将竹简重重拍在船舷上,冷笑道:“好一个陈守拙!当年在颍川,与我等共论王霸之道,言必称仁义教化。如今到了北方,行事却比商鞅、韩非更为酷烈!这不是教化,这是灭种!”
    诸葛亮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看着手中那把羽扇,目光投向波光粼粼的江面,眼神悠远而复杂。
    他轻声叹道:“士元,你还记得吗?守拙当年曾说过一句话:欲救倾颓之大厦,不可惜斧斤之费。欲治沉疴之重病,不可避虎狼之药。我本以为,他指的是对国贼董卓,对乱世军阀。却未曾想,他对异族,竟也用上了这般虎狼之药。”
    “孔明,这不一样!”庞统激动地站起身,“此举看似一劳永逸,实则是在摧毁一个族群的根本,用强权扭曲人心!与我等所学王道,背道而驰!我真想北上许都,当面问问他,这还是我们当初共同的理想吗!”
    诸葛亮缓缓摇了摇头,拉住了庞统的衣袖,示意他坐下。
    “不必去了,士元。”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怅然,“他已经选了他的道。只是……我有些看不懂了。他的道,究竟要通向何方?”
    江面上,水天一色,茫茫无际。一如他们心中,对那位昔日挚友未来的道路,充满了迷茫与不解。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