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十二章:庙堂之争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648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什么?!”
夏侯惇几乎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他猛地回头,独眼中满是难以置信的怒火,死死地盯着陈默:“守拙老弟,你……你说什么?不能打?我汉家儿郎被屠戮,边境百姓流离失所,你居然说不能打?!”
他的质问,代表了在场所有武将的心声。一瞬间,十几道锐利如刀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陈默身上,其中充满了不解、失望,甚至是一丝怀疑。
在他们看来,陈默虽然智谋超群,但终究是个文人。文人,在面对这种血淋淋的挑衅时,总是会下意识地选择退缩和妥协。难道,连算无遗策的陈守拙,也逃不过这个窠臼吗?
曹操的眉头也皱了起来,他眼中的怒火稍稍退去,转为深沉的审视:“守拙,孤敬你如手足,信你如心腹。但此事,关乎国仇家恨,关乎我大军的士气,关乎我曹氏的威严!你说不能打,总得给孤,给在场的众兄弟一个理由!”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显然,如果陈默给不出一个足以说服所有人的理由,他绝不会善罢甘休。
面对这几乎凝成实质的压力,陈默的面色依旧平静如水。他没有急着辩解,而是先对着夏侯惇等人拱了拱手,语气诚恳地说道:“元让兄,诸位将军,你们的愤怒,守拙感同身受。若论杀敌报国之心,守拙不弱于在场任何一人。但为将者,勇字当先;为帅者,谋字为重;而为国者,则需看清全局,忍常人所不能忍。”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曹操,声音陡然拔高了几分:“主公,我之所以说不能打,非为怯懦,而是基于三点现实,我们……打不起!”
“第一,钱粮不足!”陈默伸出一根手指,“我军与袁绍连番大战,虽最终获胜,但府库早已空虚。如今的河北,更是千里无鸡鸣,百里无炊烟。百姓嗷嗷待哺,正需休养生息。此时若再兴大战,粮草从何而来?军饷从何而来?数十万大军的后勤补给,足以将我们刚刚打下的这点家底,拖得一干二净!”
“第二,兵力疲惫!”他伸出第二根手指,“将士们连年征战,早已是人困马乏。我们刚刚经历了一场决定生死的大战,正是士气可用,却也是体力、心力的最低谷。此时挥师北上,深入大漠草原,面对以逸待劳、熟悉地形的胡人骑兵,胜算几何?一旦战事不利,我军士气崩溃,后果不堪设想!”
“第三,人心未附!”陈默的声音愈发沉重,“河北虽定,但袁氏恩德尚在,人心未稳。我们现在最需要做的,是施以仁政,收拢民心。若此时因边境冲突而横征暴敛,强征兵丁,只会让河北百姓觉得,我们曹军和袁军没什么两样,甚至更加残暴!届时,内部生乱,外部强敌环伺,主公,那才是真正的万劫不复之境!”
三点理由,如三记重锤,狠狠地敲在每一个人的心上。
那些叫嚣着要出战的将领们,脸上的狂热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凝重和思索。他们是武将,不是傻子。陈默所说的每一条,都切中了要害,是他们刚才在愤怒中忽略掉的致命问题。
夏侯惇张了张嘴,想反驳,却发现自己一个字也说不出来。是啊,打仗打的是什么?打的就是钱粮,打的就是后勤。现在连饭都快吃不上了,还谈什么主动出击?
荀彧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的光芒,他站出来,沉声附和道:“守拙所言,乃老成谋国之论。主公,河北初定,当务之急在于安民、屯田、恢复生产。与胡人开战,实非明智之举。还请主公三思。”
“文若先生所言极是。”郭嘉也抱拳道,“胡人寇边,其心在利,而非在土。其来如风,去如电,我军步卒为主,难以追击。若贸然出兵,恐陷入被动。”
有了两位顶级谋士的支持,陈默的观点立刻站稳了脚跟。
曹操在主位上缓缓踱步,脸上的表情阴晴不定。理智告诉他,陈默和荀彧他们是对的。但情感上,那股被弱者挑衅的屈辱感,让他如鲠在喉。
“难道……”他停下脚步,声音沙哑地问道,“就任由那群豺狼在我边境肆虐,而我等只能龟缩在城内,坐视不理吗?!我曹孟德的脸,往哪儿搁?天下人,会如何看我?!”
这才是关键!霸主的尊严,不容挑衅!
“当然不是!”陈默斩钉截铁地说道,他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主公,武力,只是解决问题的手段之一,而且往往是最低级、成本最高的一种。对付这群逐利而生的胡人,我们有更好的办法。”
“哦?”曹操的兴趣被提了起来,“你有何良策?”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集中到陈默身上,这一次,充满了期待。他们想看看,这位总能创造奇迹的年轻人,这次又能拿出什么惊世骇俗的计策。
陈默微微一笑,说出了一句让所有人,包括荀彧和郭嘉在内,都目瞪口呆的话。
“我的办法很简单,就两个字——开市!”
“开市?”曹操一愣,没明白什么意思。
陈默解释道:“就是在边境,设立官方的贸易市场。我们主动打开关隘,欢迎乌桓、鲜卑的部落,来和我们做生意!”
“什么?!”
这一次,连荀彧都坐不住了,他失声道:“守拙,万万不可!胡人狼子野心,我等严防死守尚且不及,怎能主动开关,引狼入室?况且,我朝历来有禁令,严禁将铁器、食盐等战略物资卖给胡人,此乃通敌之罪啊!”
“通敌?”陈默笑了,笑得有些意味深长,“文若先生,时代变了。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为什么禁止卖铁器给他们?是怕他们拿去打造兵器。但如果我们卖给他们的,是他们更需要,却又无法用来打仗的东西呢?比如,更精美的丝绸,更华丽的瓷器,更醇厚的美酒,甚至是……能让他们吃饱肚子的粮食?”
他环视众人,抛出了一个颠覆性的问题:“诸位,你们想过没有,胡人为什么屡屡南下劫掠?”
“因为他们天性贪婪,生性残暴!”夏侯惇想也不想地答道。
“不!”陈默断然否定,“元让兄,你说错了。他们劫掠,不是因为天性,而是因为生存!草原贫瘠,牛羊会因风雪而死,部落会因饥饿而亡。对他们来说,南下劫掠,不是为了发财,而是为了活命!抢一把,能活一年;不抢,可能就过不了这个冬天。这是一道生存题,不是道德题。”
这番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他们从未从这个角度去思考过敌人。
陈默继续说道:“既然他们是为了生存,为了”利”而来,那我们就给他们一个比劫掠成本更低、收益更高的获利方式!劫掠,要死人,要拼命,抢到的东西还未必是自己最想要的。但如果,他们只需要牵着牛羊,带着皮毛,就能从我们这里换走让他们垂涎三尺的丝绸、茶叶、美酒,甚至是在冬天能救命的粮食,他们会怎么选?”
“用我们过剩的奢侈品,和他们赖以为生的牛羊战马做交换。用商业,去取代战争。用贸易,去瓦解他们的同盟。这,就是我的经济战!”
“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才是上策!”
陈默的声音在寂静的大厅中回响,每一个字都充满了魔力。他描绘的,是一个在场所有人从未想象过的画面:昔日金戈铁马的血腥边境,变成了一个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繁华市场。
曹操的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精光。他仿佛看到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一条通往真正和平与强大的道路。
他死死地盯着陈默,呼吸都变得有些急促。
“守拙,你……你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