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十七章:死神叩门,谁能借我一双回天手?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3066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丰收的喜悦,如同退潮的海水,在邺城持续了数日后,便被一股悄然蔓延的阴影所取代。
起初,只是城南的屯田营地里,有几个新归附的流民出现了上吐下泻的症状。负责的军官以为只是水土不服,并未在意。
然而,短短三日之内,出现同样症状的人数,从几个,变成了几十个,然后是上百个。恐慌,像无形的瘟神,开始在营地里悄悄降临。
“咳咳……水……给我水……”一个简陋的营帐里,一个面色蜡黄的汉子蜷缩在草席上,身体不住地颤抖,嘴唇干裂得如同龟裂的土地。
他的身旁,横七竖八地躺着好几个同样病状的人,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令人作呕的酸腐气味。
负责营地的屯田校尉急得满头大汗,他请遍了邺城所有的郎中,得到的答案却惊人地一致:此乃天行时疫,无药可救,只能听天由命。更有甚者,一些郎中连营地的大门都不敢靠近,远远地看一眼,便连连摆手,仓皇离去。
死亡,开始出现了。
第一个死者被抬出去的时候,整个营地的气氛都凝固了。那是一种无声的绝望,比任何哭喊都更令人心悸。
他们刚刚才从战乱的深渊里爬出来,以为看到了光明,却没想到,另一只看不见的手,又将他们推向了死亡的边缘。
“多少人了?”陈默看着前来汇报的官员,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回……回先生,昨日统计,染病者三百一十二人,死亡……死亡一十七人。而且,城中也开始出现零星的病例了。”官员的声音带着颤音,不敢抬头看先生的眼睛。
“废物!”陈默猛地一拍桌案,那份刚刚还让他感到欣慰的秋收简报,被震得跳了起来。他很少发怒,但此刻,一股遏制不住的怒火在他胸中燃烧。
马尔萨斯陷阱真是无处不在!刚解决了粮食问题,瘟疫就迫不及待地来收人头了。
古代战争之后的大规模瘟疫,简直是标配。该死的,我怎么把这么重要的事情给疏忽了!光想着屯田,忘了公共卫生建设了!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发怒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立刻传我的命令,”他站起身,语速极快,条理清晰,“第一,立刻封锁所有出现疫情的营地和街区,任何人不得随意出入!第二,将所有病患集中隔离,健康者与病患必须分开居住,分开饮水!第三,所有尸体,必须在城外指定地点,由专人进行火化,绝不可土葬或随意丢弃!第四,全城张榜,告知百姓,此乃时疫,需勤洗手,饮开水,不食生冷之物!”
这一连串在当时听来有些匪夷所思的命令,让那官员目瞪口呆。封锁?隔离?火化?这……这简直闻所未闻。
“先生……这……火化尸体,恐有违人伦,百姓们怕是……”
“人伦?”陈默冷冷地打断他,“是让死者入土为安重要,还是让更多活人染病死去重要?这是命令,不是商议!立刻去办!若有违抗者,以动摇军心论处,斩!”
最后一个斩字,带着不容置疑的杀气,让那官员浑身一颤,再也不敢多言,连滚带爬地跑了出去。
陈默的命令,很快在邺城引起了轩然大波。尤其是隔离和火化,更是遭到了巨大的阻力。许多百姓不理解,为何要将他们的亲人像囚犯一样关起来,为何死后连一具全尸都不能留下。一时间,怨声四起。
曹操的案头,也堆满了弹劾陈默的奏章。说他行事酷烈,不近人情,以严苛之法,惊扰民心。
“主公,守拙此举,虽是为控制疫情,但手段确实过于激烈,恐激起民变啊!”荀彧忧心忡忡地劝道。
曹操看着那些奏章,眉头紧锁。他也不理解陈默的那些古怪命令,但他更相信陈默的判断力。这个年轻人,从未让他失望过。
“文若,你觉得,守拙是那种会无的放矢的人吗?”曹操反问道。
荀彧一愣,摇了摇头:“守拙行事,必有深意。只是……”
“那就够了!”曹操将奏章推到一旁,“告诉下面的人,一切按先生的命令去办!谁敢阳奉阴违,严惩不贷!另外,告诉陈默,孤信他!让他放手去做!”
得到了曹操的全力支持,陈默的防疫措施得以强力推行。但他知道,这只是治标不治本。没有有效的医疗手段,隔离也只是延缓死亡而已。
他需要一个真正的神医。一个能在这个时代,力挽狂澜的神医。
他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名字——华佗。
可是,茫茫人海,去哪里找这位行踪不定的神医?
“张榜!以我司空府和相府的名义,重金悬赏,遍请天下名医!”陈默下令,“不问出身,不问来历,只要能有效医治时疫者,赏千金,封官爵!”
榜文很快贴满了邺城的大街小巷,甚至派人快马送往周边各州郡。
然而,时间一天天过去,应征的郎中来了不少,但大多是些沽名钓誉之辈,面对真正的疫情,一个个束手无策。营地里死亡的人数,依旧在缓慢但坚定地攀升。
陈默心急如焚。他知道,自己不能再等下去了。
在一个傍晚,他不顾所有人的劝阻,换上了一身普通的布衣,带上典韦,亲自前往了被封锁的城南疫区。
“先生,不可啊!此地凶险,万一您……”典韦高大的身躯,像一堵墙一样拦在陈默面前,脸上写满了焦急。
“恶来,你怕死吗?”陈默平静地看着他。
“俺不怕!但俺不能让先生您冒险!”
“我若不去亲眼看看,如何能安心?我若畏惧死亡,又如何能让百姓们相信,我们能战胜这场灾难?”陈默拍了拍典韦的肩膀,“放心,我自有分寸。你守在外面,不许任何人靠近我。”
说罢,他戴上早已准备好的、用麻布浸泡过草药的简易口罩,毅然走进了那片被死亡阴影笼罩的营地。
营地里,一片死寂。空气中那股酸腐和草药混合的怪味,几乎令人窒息。陈默强忍着不适,挨个营帐查看。他看到蜷缩在角落里呻吟的病人,看到因为失去亲人而眼神空洞的家属,看到负责照顾病患的吏卒们脸上那无法掩饰的恐惧。
他的心,一点点沉了下去。
就在他走到一处隔离帐外时,他忽然听到里面传来一个沉稳而有力的声音。
“……此症,病在肠胃,由秽物入口所致。寻常汤药,只能驱寒发表,于事无补。需用艾草熏蒸,以净秽气;再以黄连、地榆等清热燥湿之药,煎煮成汤,方能止泻固肠……”
这声音,不疾不徐,充满了自信。
陈默心中一动,猛地推开帐门。
只见帐内,一个身着葛衣,须发半白,但精神矍铄的老者,正在给一个病人切脉。他的身边,还放着一个青色的药囊。他的手法沉稳,眼神专注,仿佛外界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帐内的病人和吏卒,都用一种近乎于崇拜的眼神看着他。
“你是何人?”陈默开口问道。
那老者切完脉,才缓缓抬起头,看了陈默一眼。他的目光,如同古井一般深邃,仿佛能看透人心。
“山野村夫,路过此地,见有疫病,不忍坐视而已。”老者淡淡地说道。
陈默的目光,落在了那个青色的药囊上。他的心脏,猛地狂跳起来。
青囊!
真的是他!
“敢问老丈,可是沛国谯县,华佗华元化?”陈默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有些颤抖。
老者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上下打量着这个戴着古怪面罩的年轻人,反问道:“你认得老夫?”
“晚辈陈默,久闻先生青囊之术,可活死人,肉白骨,今日得见,三生有幸!”陈-默摘下口罩,对着华佗,深深地行了一个大礼。
“你就是那个张榜求医,又亲自闯入疫区的陈默?”华佗的眼中,终于露出了一丝赞许。他本是游历至此,听闻邺城疫情,又见榜文言辞恳切,才想来看看。这几日,他悄悄在疫区行医,也听说了陈默的那些防疫举措。
“隔离病患,火化尸首,净水防污……这些法子,虽看似无情,却是防止疫病蔓延的至理之法。”华佗抚着胡须,点头道,“老夫行医一生,还是第一次见到有为政者,能有如此见地。你,很不错。”
陈默心中狂喜,他知道,自己赌对了!
“先生谬赞。晚辈这些,不过是些粗浅的预防之法。真正要救治病人,还得仰仗先生的回天妙手!”陈默再次躬身,“晚辈恳请先生,出山主持邺城防疫之事!无论先生有任何要求,陈默无不应允!”
华佗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他一生淡泊名利,最厌恶与官府打交道。但陈-默的所作所为,以及他眼中那份对生命的真诚与敬畏,却深深地打动了他。
“救死扶伤,本就是医者本分。”华佗沉默了片刻,终于开口,“你的请求,老夫……应下了。”
这一刻,陈默知道,邺城有救了。河北,有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