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十六章:民心如铁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693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秋日的阳光,不再像盛夏时那般毒辣,带着一种温润的金黄,慷慨的洒在冀州平原的每一寸土地上。
    往年此时,这片土地或许还残留着夏末的暑气和战乱的尘埃,百姓们的脸上写满了对即将到来的寒冬忧虑。但今年,一切都不同了。
    风中,不再是兵戈的铁锈味,而是沉甸甸的谷物香气。放眼望去,曾经因为战乱而抛荒的田野,如今被一片片金色的麦浪所覆盖。
    那麦穗,一串串饱满的几乎要将麦秆几乎压弯了腰,在秋风的吹拂下,掀起一层又一层的令人心悸的波涛。
    田埂边,新修的水渠如同银色的缎带,将漳河的水源源不断的引入田间,滋润着这片重获新生的土地。
    这一切,都源于一个人,一个名字。
    陈默,如今被越来越多的人尊称为先生。
    他正骑着一匹温顺的黄骠马,缓行在田埂之上。没有前呼后拥的甲士,仅有曹操派来护卫的典韦,像一座铁塔般沉默的跟在身后。
    先生的目光没有停留在那些象征着功绩的麦穗上,而是落在了田间地头那些忙碌的身影上。
    那些曾经是流民,是溃兵,是食不果腹,朝不保夕的黑山蚁贼的百姓们,此刻的脸上洋溢着的是一种近乎于虔诚的喜悦。
    他们手中的镰刀挥舞得飞快,割下一簇簇金黄的麦子,动作是那样的珍惜,仿佛在收割的不是粮食,而是失而复得的希望。
    孩子们不再是面黄肌瘦,他们在田埂上追逐嬉戏,清脆的笑声传出很远,与大人们嘿哟嘿哟的号子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名为新生的交响乐。
    “先生,您看!”一个负责屯田的校尉,激动得满脸通红,他抓起一把刚刚割下的麦穗,捧到陈默面前,声音都有些颤抖,“今年的收成,比咱们预想的还要好上三成!这都是托了先生您的福啊!这屯田制,这水车,简直是神仙法子!”
    陈默微微一笑,伸手拈起几粒麦粒,放在手心。颗粒饱满,质地坚硬,这是丰收的最好证明。他内心也不由得泛起一丝波澜。
    总算没白费功夫。这可比在PPT上画大饼有成就感多了。什么叫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就是了。
    老百姓的要求其实很简单,给他们土地,给他们安稳,他们就能创造奇迹。
    袁绍和那些世家大族,坐拥这么好的土地和人民,却只知道内斗,真是暴殄天物。
    他没有居功,只是温和地对那校尉说:“功劳不是我一个人的,是所有将士和百姓们用汗水浇灌出来的。告诉大家,收割的时候仔细些,颗粒归仓,一粒都不能浪费。今年的冬天,邺城的每一个人,都能吃上饱饭,喝上热汤。”
    “喏!”校尉激动地应下,转身跑去传达先生的指示,那背影充满了干劲。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在广袤的田野上迅速传开。先生亲自来巡视秋收了!
    起初,只是田埂边的一些百姓,在看到陈默的身影后,停下了手中的活计,远远地躬身行礼。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敬畏与感激。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了这边。他们放下了镰刀,放下了麦捆,从四面八方,默默地向着陈默所在的方向聚集。
    没有人组织,没有人号令。
    他们只是自发地走过来,汇聚成一股沉默但汹涌的人潮。他们中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拄着拐杖,步履满山;有正值壮年的汉子,皮肤被晒得黝黑,手上满是老茧:有抱着孩子的妇人,严重含着泪光。
    当人群汇聚到一定程度时,不知道是谁第一个跪了下来。
    这仿佛是一个信号。
    扑通、扑通。。。
    黑压压的人群,如同被风吹过的麦浪一般,齐刷刷的跪倒在地。
    成百上千的人,就那样跪在刚刚收割过的、还带着泥土芬芳的田野里,对着马背上那个略显清瘦的身影,深深地叩首。
    典韦被这突如其来的阵仗吓了一跳,下意识地握紧了腰间的双铁戟,护在陈默身前,警惕地环视四周。
    但他看到的,不是杀气,不是敌意,而是一张张朴实而真诚的脸,一双双饱含热泪的眼睛。
    “先生仁德!”
    人群中,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用尽全身力气,嘶哑地喊出了第一声。他的声音,像是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瞬间激起了千层浪。
    “先生仁德!活我河北万民啊!”
    “我等愿世代为先生耕种,永世不忘先生大恩!”
    “先生,请受我等一拜!”
    山呼海啸般的呐喊,从四面八方传来,汇聚成一股足以撼动天地的洪流。这声音里,没有丝毫的虚伪和被迫,只有最纯粹、最原始的感恩。
    他们拜的,不是权势,不是官位,而是那实实在在的饱饭,是那看得见摸得着的活路,是那份将他们从地狱拉回人间的仁慈。
    陈默坐在马背上,被这股巨大的情感洪流冲击得有些失神。他见过千军万马的冲锋,见过朝堂之上的勾心斗角,但眼前这一幕,带给他的震撼,却无与伦比。
    这,就是民心。
    最朴素,也最强大的力量。
    他翻身下马,快步上前,想要扶起最前面的那位老者。但那老者却执拗地跪在地上,老泪纵横:“先生,您受得起!若不是您,我这把老骨头,早就填了沟壑了!您就让我们拜一拜,不然,我们这心里……不踏实啊!”
    “诸位乡亲,请起。陈默何德何能,敢受此大礼。让天下人有饭吃,有衣穿,本就是我辈读书人该做的事。你们的辛劳,我看在眼里,你们的期盼,我记在心里。只要我陈默在一天,就会尽我所能,护佑这片土地的安宁与富足。”
    他的声音清晰的传到每一个人的耳中。百姓们闻言,更是泣不成声。
    这一幕,被远处的曹军斥候看的真真切切,他们飞马回报邺城。
    当曹操在司空府听到这个消息时,正与荀彧、郭嘉等人议事。他手持酒杯,听完斥候的描述,久久不语。府内一片寂静,落针可闻。
    良久,曹操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发出一声复杂的叹息:“收服河北,孤用的是十万大军,用的是刀枪剑戟。而陈默……他用的,是水车和麦种啊。”
    郭嘉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轻笑道:“主公,这便是守拙常说的王道与霸道并行。主公行霸道,定鼎乾坤;守拙行王道,收拢人心。双管齐下,天下何愁不定?”
    荀彧则起身,对着曹操长揖及地,神情肃穆:“主公,守拙此举,非为一人之名,实为我等霸业奠定万世之基。民心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今,这河北之水,已尽为主公之舟所用。此乃天佑主公,得此麒麟之才!”
    曹操哈哈大笑起来,笑声中充满了快意:“文若说得好!孤得陈默,如高祖得张良,有过之而无不及!传我将令,今晚邺城大开流水席,犒赏三军,与民同乐!庆贺我河北,喜获丰收!”
    命令传下,全程欢腾。
    而仁圣这个词,也随着百姓们的口耳相传,从田间地头,传到了街头巷尾,传遍了整个河北大地。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称呼,而是一个烙印,一个象征,深深地刻在了陈默的名字之上。
    然而,陈默自己却并没有沉浸在这份巨大的声望之中。当全城都在为丰收而狂欢时,他却在自己的府邸里,眉头紧锁地看着一份刚刚汇总上来的报告。
    丰收带来了喜悦,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随着大量流民的聚集和安置,一些地方开始出现了小规模的疫情。
    虽然只是些伤寒、痢疾,但在这个时代,任何一场瘟疫,都可能演变成一场吞噬数万生命的巨大灾难。
    “粮食问题暂时解决了,但健康问题,才是悬在头顶的另一把利剑啊……”他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忧虑。
    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而他要找的那个能帮他斩断这把利剑的人,又在何方呢?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