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章福往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3111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在阴间,时间流逝对于已变成魂魄的人们来说,不再重要。
但为了让人们尽快适应,在洞天地府小区范围内,十殿阎王按照阳间的时间观念设置了模拟阳间白昼和黑夜的光线,甚至电器、钟表等与时间有关的物品,在小区范围内都可以正常使用。
张伟在阳间时没能考上大学,本就是吃百家饭长大的,那时却不愿再拖累大家,高中毕业便到一线城市,当起了外卖员。
看到那个在水里挣扎的孩子时,张伟扔了车就跳了下去,好不容易将孩子推上岸,他腿一软就沉进了湖底。
到了阴间才发现,原来养着自己长大的村子,已经淹没在一场泥石流里。
村长在阴间等到了他来,将村民们留给他的“遗产”阴德交给他,便要安然步入轮回,在张伟极力劝说下才跟他一同留在了小区里。
张伟仿佛得到了重生般,在这里过上了朝九晚五的平静生活。小区的居民众多,却基本都认识这个开朗热心的保安队队长。
幽明馆跟地府联系紧密,也因为业务关系经常来到小区送人或寻人。张伟因此也认识了虎堂许多人,但是却鲜少见到带自己过来的堂主梁涣冰。
“我们堂主虽然不善与人打交道,但他十分仗义,只是看着面冷罢了。”与张伟交好的幽明馆虎堂员工如此说过。
可令他意外的是,最近一段时间梁涣冰却经常来找他,倒也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充电。
张伟看着梁涣冰从口袋中拿出一部据说可以当传家宝的诺基亚,和一捆规整的充电线,强按下心头的讶异给他充上了电,一来二去,两人的关系倒是比从前拉进了许多。
至少张伟如此认为。
这天张伟照常上班,一推开保安室的门,见到背对着门挺拔而立的人时,下意识地认为又是来找他充电的。
“梁堂主,又是来充电的呀?您先坐,我去收拾收拾就来。”张伟随手挂起钥匙,披上制服外套。
梁涣冰一顿,“不是,今日是来找几位旧识,通知他们投胎的日期。”
大意了!张伟在心里猛拍自己额头。
他竟然差点跟幽明馆的虎堂堂主称兄道弟起来。
一边反思自己应该没有说什么冒犯的话,一边小心翼翼地将梁涣冰引到座位上。
“您说,要找谁,我让他们过来就行。”
“不用,我知道他们在哪里,只是过来登记一下。”
说着,梁涣冰拿起笔在出入登记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现在是上午十点,洞天地府上空阳光普照。
梁涣冰在中央喷泉旁边的花圃丛中找到了自己想找的人。
一对夫妻穿着厚实的工作围裙,拿着长长的剪刀修剪着。
男人抬头擦汗时看到了梁涣冰,热络地招呼道:“梁堂主来了啊。”
女人闻言也向梁涣冰挥了挥手,“是又到时间了吗?我这两天记着日子就快到了呢。”
梁涣冰点点头,“上次兑换的阴德已经到时间了,不过这几年你们又攒了不少,还可以继续留在这儿。”
男人摘掉手套,扶着女人从花圃丛里迈出来。
“梁堂主,不瞒您说,我们还是要再等几年,待会儿干完活,我们就去打申请。”
“好,我还有一事想要请教。”梁涣冰犹豫道。
“梁堂主,您跟我们可不用这么客气。”女人道,“要不是您带我来这儿,我们怕是早变成孤魂野鬼了,正愁没法儿感谢您呢,有我们两口子能帮上忙的事,您尽管开口!”
梁涣冰道:“也不是什么大事,幽明馆新任灵媒薛凝心已经上任,本应往届灵媒之间相互沟通协调的,但上届灵媒情况特殊,此时无法现身,而我虽可以教导薛凝心阴间事务,但实在许久没有了解过阳间了。想来你们在阳间数十年,经验颇丰,关于如何为她在阳间找份工作,不知你可否提些建议?”
夫妻二人对视一眼,然后便憨厚地笑起来。
男人挠了挠头:“梁堂主,俺们两口子死之前就是农民,从五六岁就跟着爹娘下地干活,到死也就二十多岁,真真儿是种了一辈子地。要是会干别的,俺们也就不抢着拾掇花草的活儿了。”
女人接道:“是啊,我记着死那时候,娃儿刚四岁,正赶上闹饥荒,算来也得有个七十来年了。”
这时梁涣冰才如梦方醒:“竟已过了那么多年吗?”
他记得初见这对夫妻时,他们呆站在坍塌的山体前,眼睁睁看着自己尸身埋葬在其中。
当时阳间战火纷争、死伤无数,地府人手忙不过来,幽明馆自然也是全员出动,梁涣冰带着几个亡魂从山边路过看到他们,便顺手将他们带到了阴间。
那时阴间也因为亡魂过多动乱频繁,但他们却迅速适应了下来,安稳地留了下来。
从加入幽明馆的那一天起,时间刻度在梁涣冰漫长的岁月里不再留下痕迹。
他对于世间的记忆,变成了一本本卷宗上的批注,与地府来往的一封封信笺。
在保安室充电时,张伟曾絮絮叨叨跟梁涣冰念起,阳间和阴间的日子仿佛并没有什么分别,甚至阴间的日子还要更充实一些。
对于前半句话,梁涣冰持肯定意见。
生前的事,他已不能全部回忆如初,但可以清楚洞悉的是,生前和死后的心境没有丝毫变化。
人们说他冷漠、淡然,又说他刚正、侠义。
梁涣冰向来不以为意,他只是在他自己的道德标尺里,做无愧于心的事。
与薛凝心相识以来,是他最忧心的几个月。
想来也不能嘲笑沈翊,有了徒弟本就会生出这许多顾虑。
贴着心口放着的手机忽然震动两下,仿佛已停滞许久的心脏再次跳动。
梁涣冰拿出手机,是薛凝心发来的消息。
[师傅!我弄清楚了!在幽明馆等你!]
一旁的夫妻二人见梁涣冰沉默着,怕是真遇上了难题,便安慰道:“梁堂主,我们楼下刚住进来一对儿小两口,等我们晚上回去,帮你问问他们,下次来就告诉你啊!”
梁涣冰向他们道了谢,说了句“明日再来”便匆匆离去。
待他身影消失,女人安抚地拍了拍自己胸口。
“他爹,你看到了没?刚才梁堂主是笑了吧?”
男人也被刚才的一幕惊得愣神,“是吧?可现在幽明馆还负责给阳间的人找工作了?”
“嗨呀,你可不能多嘴!”女人轻推他了一把,“梁堂主好不容易有事拜托咱们,你见他这七十年来啥时候这么魂不守舍了,肯定是遇上大事儿了。咱可得记着回去问问楼下的。”
男人点头如捣蒜,“那肯定,忘不了。就剩一点儿了,媳妇儿你歇会儿,我干完得了。”
女人没有推辞:“行,那我去拿水管子,回来正好浇水。”
幽明馆的书房里,薛凝心亢奋地跟梁涣冰讲着这几天的事。
陈昕本不愿将父亲的事宣扬出去,但陈家钰经历了几次心脏骤停又抢救回来后,身体状态每况愈下,病危通知书都下了两次。
即将失去父亲的事实愈发清晰,加上薛凝心每天下了课便到病房里陪着陈昕,让她动摇了起来。
终于在今天中午,陈昕称虽不愿宣传,但见薛凝心真诚,她又实在想倾诉,便讲给薛凝心听。
陈家钰出生时在农村,战乱加上天灾,粮食收成很差。四岁时他便跟着叔婶一家了,他父母为救乡亲而死,所以即使再穷苦,乡亲们也一家一口地将他喂养长大了。
十六岁时,陈家钰经介绍进了工厂。靠着勤奋和踏实,在工厂里小有名气,当时的厂长对他青睐有加,想将女儿许配给他。陈家钰却已经与车间的女工王红英相识相恋,后来二人虽顺利结婚,但却遭到厂长嫉恨,厂长的女婿接手了厂子后,对陈家钰一家的排挤愈发严重。
最终在陈家钰45岁这年,他索性辞了工作南下经商,倒真闯出了一番天地。
陈昕记得,那时日子渐渐好了起来,父亲眉间的皱纹却越来越深。
直到老家的消息几经辗转送到父亲手上,父母带着陈昕一路奔波,终于在叔公咽气前赶了回去。
那一天,父亲在叔公病床前痛哭流涕,许下一辈子行善报答养育之恩的诺言。
陈家的慈善事业,便是如此开端。
陈家钰给家乡修桥铺路、开办工厂,渐渐地几乎每家都盖起了新房。陈家钰便将视线转向更为穷苦的地方。
陈昕自知没有经商天赋,虽为独女,陈家钰和王红英也不为难她,索性卖了厂子,只留下了几套房产,将大部分钱财捐了出去。
“父亲常说,但行善事,莫问前程。他是靠乡亲们的救济才能长大成人的,这些善意汇聚到他身上,自是要借由他手惠及更多人。”
陈昕握着薛凝心的手,笑眼含泪。
“凝心,谢谢你这几天一直陪在我身边。我无能,没能将父亲资助学生的事业继续下去。但你还年轻,不管你未来的路如何走,希望我父亲的故事,能带给你些启发。”
“陈姨,您不要妄自菲薄,陈爷爷说得对:但行善事,莫问前程。”薛凝心诚挚地回望她的注视,“孝心是善行,信任也是善举,您已经做得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