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甲板下的双重战场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598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内贸老轨一开口,整个会议室瞬间切换成”方言模式”。那口浓重的福建口音像加密频道,我只能捕捉到零星的关键词:”主机””压载水””航次计划”……
    老轨的发言带着典型的老一辈海员风格——语速快、逻辑跳跃、夹杂大量专业术语,仿佛在用密码传递航海情报。
    作为北方人,我第一次深刻体会到”十里不同音”的震撼——原来航海不仅是跨越海洋,还要跨越语言的鸿沟。(我老家的口音,跟河南山东大部分地方都一样~)
    就在老轨讲到关键处时,大厨像一阵风冲了进来——一边擦汗一边解释”米饭刚蒸上”,仿佛在说”再不开饭就要出人命了”。
    在高级船员餐厅里,连吃饭都得掐着点——米饭不能糊,菜不能凉,这就是海上的时间管理。
    老轨他们散会时的场景像极了大学里被老师突然点名的课堂。会议没讨论出什么实质内容就匆匆结束,仿佛只是走个过场。
    在海上,时间就是金钱,效率高于一切——连会议都可以”短平快”。
    作为实习生,我完全没搞懂会议的核心内容,但也没人给我解释——这就是航海的”自助式学习”。
    得知要兼职服务生时,大副的反应堪称”教科书级愤怒”!脸色瞬间阴沉,语气严厉得像在训斥犯错的水手。
    航海生活人手紧张,实习生也得扛起额外工作——这就是海上的”全员皆兵”。我站在原地不知所措,既害怕又尴尬,完全不知道该说什么。
    被指派去厨房时,我的心情像坐过山车!刚散会就被扔进厨房,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在海上,没有”缓冲期”,直接上手干活才是常态。面对陌生的厨房和忙碌的大厨,我完全不知道该从何做起。
    如果康晟元知道我现在的情况,他可能会笑着说:”黄俊,你看,你刚散会就被“发配边疆“了!”
    是啊,三年前的我可能还会抱怨”这也太多了”,但现在,我学会了在混乱中找到方向——航海生活就是这样,会议、愤怒、任务,都是它的组成部分。
    站在厨房里,我像只无头苍蝇!十点多才开始准备午餐,时间紧得像被拧紧的发条。大厨简单粗暴地分配任务——削冬瓜、煮鸡腿,没有多余的解释。
    面对陌生的厨具和食材,我连冬瓜该从哪头开始削都不知道,手忙脚乱得像在表演杂技。
    大厨的表现堪称”航海版严厉导师”。他切菜的动作快得像闪电,嘴里还催促着”快点””别磨蹭”。他显然习惯了这种高强度的工作节奏,而我就像个闯入成人世界的孩子。在他犀利的目光下,我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生怕犯错。
    准备午餐的过程像一场战斗——我拿着菜刀小心翼翼地削皮,生怕切到手,结果冬瓜皮削得坑坑洼洼。煮鸡腿时差点把水烧干,幸好大厨及时发现并救场。给大家盛饭时,手抖得像触电,汤汁洒得到处都是。好在最后能完成出餐,保证全船人正点开饭。
    饭后,看着眼前这一池子餐盘和脏乱差的台面,我瞬间理解了什么叫”航海式洗碗”。一个小时的奋战才勉强收拾干净,手都洗得发白,腰也酸得直不起来。在海上,连洗碗都像打仗——没有洗碗机,全靠人力,而且还得赶时间。
    原来航海生活不仅是高大上的航行,更多的是这些接地气的体力活。
    大热天在外面搬东西,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衣服湿透得像刚洗过澡。
    虽然累得够呛,但大家齐心协力,效率奇高——这就是航海的团队精神。
    向大厨询问下午做饭时间时,他的回答堪称”航海版弹性工作制”!
    ”来早点”、”两点半吧”——这种模糊的安排在海上再正常不过。
    在船上,时间表常常跟着天气、航程、任务走,精确到分钟反而显得奢侈。我不得不学会在这种”模糊”中找到自己的节奏——就像航海本身一样充满变数。
    忙完上午的工作后,我的状态像被抽干了电的电池。穿着工作服直接躺沙发上睡觉,连收拾都顾不上——这就是航海生活的真实写照。
    睡到一半才想起没定闹钟,那种”差点错过重要时刻”的焦虑感瞬间袭来。连睡觉都要随时准备被叫醒——这就是海上的”随时待命”状态。
    两点半准时出现在厨房,这种守时习惯在海上格外珍贵。
    在船上,迟到可能意味着耽误整船人的用餐,没人会原谅你的拖延。
    相比上午的手忙脚乱,这次至少有了充足的准备时间,也不至于慌张了。连吃饭这样的日常事务都需要严格遵循时间表,这就是航海生活的铁律。
    大厨和我的配合像一场默契的舞蹈!他负责掌勺和关键步骤,我则处理前期准备工作,这种分工在船上很常见。洗菜摘菜看似简单,但在海上需要格外仔细——没有超市随时补货,每一份食材都要物尽其用。
    给隔壁餐厅加菜时,我偷偷观察着那些精致的菜品,暗自对比着我们普通船员的餐食。
    上午没来得及观察这间不大不小的厨房,下午第一次看到厨房的全貌时,我的世界观都受到了冲击!墙面像被泼了油彩画,窗户糊着不明污渍,桌椅缝隙里藏着陈年油垢,冰箱冰柜里散发着难以名状的气味。这哪是厨房?简直是海上版的”犯罪现场”!但这就是跑内贸时积累的”战果”。
    我拿着抹布的手都在颤抖——这得擦到什么时候啊?
    接下来的几天,我开启了”地狱模式”的清洁体验。用钢丝球和洗洁精反复擦拭,手臂酸得抬不起来,墙面却像在嘲笑我的努力。窗户上发现油污下面还藏着鸟粪(是的,船上的鸟比想象中多),那一刻我甚至想放弃航海。
    桌子椅子柜子仿佛在联合起来对抗我,每个缝隙都藏着顽固的污渍,像在考验我的耐心。打开冰箱的瞬间,一股混合着海鲜腥味和不明异味的空气扑面而来,我差点当场晕倒。
    来到上甲板的更衣室,面对那两大袋杂物,我和机舱实习生像两个”海上清道夫”!
    衣服鞋子袜子……这些看似普通的物品,在船上却成了”历史遗留问题”。
    在海上,物资珍贵,但旧物处理却很随意——等开出去再扔,仿佛这样就能减轻心理负担。我学会了接受这种”海上式清理”——有些事不必深究,执行就好。
    接下来一周的生活像一台精密的时钟!
    早上六点起床,厨房的烟火气成了每天的开场白。八点钟跟着水头和三个水手干活,体力与技能的双重考验。
    上午十点做饭、吃饭、洗盘子——这个流程成了固定的”航海三部曲”。
    下午三点半的厨房时光,从慌乱到从容,我在这时间里找到了自己的节奏。
    直到船东的人和老员工离开,生活才终于松一口气——航海就是这样一个”过渡期”接着”过渡期”的过程。
    这段日子让我明白:看似重复的生活,其实是在培养你的耐心和韧性。每一件小事都在锤炼你的意志——从清理杂物到备餐洗碗。在海上,你必须学会适应各种变化,无论是时间表还是工作内容。
    第一次面对船头库房时,我的世界观被彻底刷新了!
    绑扎杆、花篮、扭锁……这些看似普通的工具,在船上却成了”战略物资”。在海上,每一件工具都有其固定位置——扭锁箱、专用槽,就像士兵必须知道自己的枪放在哪里。我扛着绑扎杆的手都在发抖——这哪是工作?简直是”海上版健身房”!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