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十四章:开拍纪录片!《一个模范家庭的诞生》!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055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纪录片?《一个模范家庭的诞生》?”
摄像小哥石破天惊的提议,像一盆冰水,浇在了“贾家班”每个人的头顶。
如果说之前只是在悬崖边演杂技,那么现在,电视台是打算在悬崖底下架上高清摄像机,进行全国直播,顺便还要给他们每个人来几个慢动作特写。
贾志国的脸瞬间血色尽失,嘴唇哆嗦着,一个字都说不出来。他求助地看向王浩,眼神里只有一个意思:快!想办法!拒绝他!
和平更是差点当场昏厥,她感觉自己的心脏已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攥住,快要窒息了。
“不行!绝对不行!”钱处长第一个跳出来反对,他摆着手,官腔十足却底气不足,“这位小同志,你的创作热情是好的,但是!我们……我们都是普通人,不值得这么大张旗鼓地宣传!要低调,低调!”
“是啊是啊!”贾志国赶紧附和,“我们做的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然而,他们的“谦虚”在艺术家眼里,却成了最高尚的品格。
“二位领导,你们看!”摄像小哥更加激动了,他指着贾志国和钱处长,对冯导说,“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精神!居功不自傲,高风亮节!冯导,这种品质,我们必须记录下来,让全国人民都看看!”
冯导也深以为然,他拍着摄像小哥的肩膀,大加赞赏:“小同志,你的艺术嗅觉非常敏锐!这个提议太好了!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表彰了,这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一个关于”和解”与”新生”的艺术样本!”
就连一直没搞明白状况的傅明老爷子,此刻也听懂了。
要给他们家拍纪录片?还要上电视?
老爷子一听,刚才那点因为“断袖之癖”的怀疑瞬间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无上的光荣和骄傲。
“拍!必须拍!”傅老用拐杖一顿地,一锤定音,“这是多大的荣誉啊!志国!老钱!你们两个还推三阻四的干什么?这是组织对你们的信任!人民对你们的肯定!你们要拿出态度来,好好配合电视台同志的工作!”
完了。
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被亲爹亲手点着了。
贾家众人的心,彻底沉入了谷底。
眼看拒绝无望,所有人的目光,再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聚焦到了王浩身上。他是这个骗局的始作俑者,也是他们唯一的希望。
王浩的大脑CPU已经快要烧了。
他知道,现在但凡说一个“不”字,之前所有的努力都会瞬间崩塌。直接拒绝,只会被当成“心虚”。
既然不能拒绝,那就只能……把事情搅黄!
王浩深吸一口气,脸上露出了凝重而专业的表情,他走到激动的摄像小哥和冯导面前,缓缓开口。
“冯导,小李同志,”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我个人,原则上是同意这个纪录片计划的。但是,为了保证这部作品的艺术性和真实性,我有几个条件。”
一听王浩支持,贾志国和和平差点没背过气去。你疯了?!
但冯导和摄像小哥却立刻严肃起来:“王浩同志,你说!”
“第一!”王浩伸出一根手指,“我们这部纪录片,不能有任何剧本,不能有任何设计,更不能有任何摆拍和重来!冯导教导我们,艺术来源于最真实的生活,我们要的就是那种一次性的、不可复制的瞬间!摄像机如果错过了,那就是错过了,绝不允许为了效果重演一遍,因为那样会破坏掉人物最本真的情感流露!”
摄像小哥一愣,随即肃然起敬:“没错!这是纪录片的最高原则——”真实”原则!”
“第二!”王浩又伸出一根手指,“为了避免我们因为镜头而产生表演意识,摄像机必须离我们远远的,做到”无痕拍摄”。你们可以把机器藏在门后,藏在柜子里,甚至藏在暖水瓶里,我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总之,不能让我们感觉到你们在拍。一旦我们意识到镜头的存在,我们就不再是”贾志国”和”钱处长”,而成了”想演好贾志国和钱处长的演员”,那样艺术就死了!”
冯导听到这里,忍不住击节赞叹:“说得好!太深刻了!这就是”观察式纪录片”的精髓!让生活自己呈现,而不是让镜头去干预生活!王浩同志,没想到你对艺术的理解,竟然如此透彻!”
王浩心中冷笑,脸上却依旧平静:“所以,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既然要拍《一个模范家庭的诞生》,就必须要有完整的诞生过程。从志国哥和钱处长最初的矛盾,到昨天的大吵大闹,再到今天的含泪互夸,最后到老爷子破门而入的戏剧高潮……这些,都必须想办法”真实再现”,缺一不可!否则,观众就无法理解这个家庭的转变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他提出了一套听起来无比专业,但实际操作起来难于登天的拍摄方案。
他的目的很明确:用最高的艺术标准,来逼退这帮搞艺术的!让你们知难而退!
然而,他还是低估了艺术家和电视台对“典型”的渴望。
摄像小哥非但没有被吓倒,反而拿出个小本子飞快地记着,脸上满是崇拜:“王浩同志,您……您简直就是我们这部片子的总策划!您放心!您的要求,就是我们的追求!我这就回去跟台长汇报!我相信,台长一定会被我们这种追求极致艺术真实的精神所打动!”
冯导更是拍板道:“我来给你们做艺术总监!就按王浩同志说的办!这部片子,我们要把它拍成中国纪录片史上的一个标杆!”
事情,朝着王浩计划中最坏的方向,一路狂奔而去。
半小时后,摄像小哥兴冲冲地跑了回来,带来了最终的审判结果。
“成了!台长亲自批示!全力支持!要人给人,要设备给设备!”他兴奋地挥着手里的批文,“摄制组正式成立!从现在开始,进行为期一周的……24小时贴身跟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