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秘闻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599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顾立晨心跳加速,想起昨日在书中读到的枕颌带牵引法,却不敢直接说出来,只是道:“曾见工匠用布吊重物,或许能借重力舒展筋骨?”
左瑾之笑道:“正是此法!”
随手撕下一张桑皮纸,寥寥几笔勾勒出牵引装置:“用棉麻制带,松木为架,只是头颈穴位众多,须在颌下与脑后垫上软布,免得伤了经络。”
二人正说得投入,李新结完账走进来,看见顾立晨手中的画纸,好奇道:“你们在捣鼓什么新鲜玩意儿?”
左瑾之笑着说:“你这兄弟聪慧过人,竟想出治天柱骨的妙法。”
李新虽然不懂医理,但也跟着点头:“他从小就爱琢磨这些,一般人想不到的点子,他偏偏能想出来。”
顾立晨耳根发热,连忙摆手:“不过是灵光一闪,当不得夸奖。”
又转向左瑾之:“我正想制作这劲椎牵引装置给母亲试用,过几日做好了,带母亲来开些药方,她还有陈年旧疾,一并请先生瞧瞧。”
说完才惊觉自己顺口将“天柱骨”说成了“颈椎”,却见左瑾之并未深究,只是说:“此法虽新,却有道理。你孝心可嘉,又肯钻研,待装置做成,不妨带来一同研讨。”
得到这话,顾立晨信心大增。李景早已困得不行,扯着哥哥的衣袖嚷着要回家。
三人告辞时,左瑾之一直送到门口,温和地问道:“尚未请教二位尊姓大名?”顾立晨拱手道:“在下顾立晨,这是好友李新,我们都来自下河村。”
正要离去,左瑾之忽然说了句:“等等。”遂转身进屋,捧出一本《医宗金鉴》:“令堂若久坐或睡姿不当,易致”久劳伤筋”。此书言”颈项骨节攒簇,转摇赖筋脉联系”,劳损则筋失所养。你既有这份孝心,此书或许能帮到你。”
顾立晨接过书,指尖触到泛黄的书页,心中满是暖意,连声道谢。
路上,李新抱着昏昏欲睡的弟弟感慨道:“没想到这左家公子如此谦和,以前在外地遇到的医馆先生,见咱们穿得寒酸,哪会有这般好脸色。”
顾立晨点头称是,想起左瑾之赠书时那温和的目光,只觉得这一趟来得太值了。
走到半路,忽然听到身后有人呼喊他们的名字,回头一看,原来是同村的吴庆,正牵着牛车,车上坐着他父亲。
吴庆大老远就打招呼:“你们怎么也在这儿?”
得知缘由后,吴庆低声说:“我爹的老寒腿在方郎中那儿医治总不见好,来左郎中这儿吃了几副药,倒是轻松了许多。”
他爹吴土根也招手说:“李景睡着了吧?放车上,我帮你们抱着。”
几人坐在车上闲聊,吴庆忽然说:“听说你娘在方郎中那儿瞧了两年病,一直不见好?我家牛车闲着也是闲着,下回带你娘来看病,我顺路捎你们。”
顾立晨正发愁路途稍远,听到这话大喜:“那可太感谢了,改日一定来借车。”
吴庆又压低声音说:“你们知道吗,这左瑾之原本是过继给左郎中在洛云镇的堂兄左晟然的?”
见二人一脸好奇,便将左家旧事娓娓道来:“左郎中当年欠了债,左晟然帮着还清了,又因为膝下无子,就收养了左瑾之。没想到过继后一年,他老婆竟然生下了嫡子,可左晟然仍然视瑾之为珍宝,还送他去汴扬学医。难怪他浑身透着一股文雅之气,到底是在大地方熏陶出来的。”
顾立晨恍然大悟,难怪初次见面时就觉得左瑾之气质不凡,原来是有这样的渊源。
吴庆话音未落,忽又左右张望一番,手指无意识地敲了敲车栏,声音压得更低:“不过这话我也是听镇上老货郎说的,你们权当耳旁风——有人说这左瑾之啊,压根就是左晟然早年在外头的私生子!”
坐在车尾的李新登时挺直腰板,草鞋差点蹬翻车轱辘:“竟有这等事?他老婆不是后来生了嫡子吗?”
“咳,这蹊跷处就在这儿。”
吴庆用鞭杆戳了戳车辕,“听说左晟然年轻时常去南边收药材,跟个唱小曲的姑娘相好,没成想那姑娘有了身子。左家主母性子烈且娘家强势,若知道丈夫在外头有私生孩子,怕要掀了房顶。左晟然没法子,只好把刚落地的男婴寄养在他堂弟处——就是咱们这儿的左郎中家里。”
顾立晨顿了顿说道:“难怪左郎中当年欠债,左晟然二话不说就帮着还清,敢情早有这层干系?”
“可不是嘛!”吴庆颔首,“孩子养到二岁上,左家主母肚皮争气,总算得了个嫡子。奇怪的是,左晟然后面娶的一个姨娘也在差不多时间生了个庶子。因此,大家都说这左瑾之收养的好,能招弟呢,这下左晟然既能对发妻有个交代,又能借着”过继堂侄”的由头,名正言顺把亲生骨肉接回洛云镇。你想啊,左郎中本就是他堂兄弟,过继文书上一盖印,谁能说三道四?”
李新听得咋舌,突然一拍大腿:“怪不得听闻那嫡亲弟弟和主母对左谨之总有些疏离和隔阂,有可能他们早就知道这左瑾之就是见不得光的私生子。”
“嘘——”吴庆猛地甩了下缰绳,惊得老牛打了个响鼻,“这话出了这车轱辘就烂在肚子里。左家如今在镇上当着名医,且又经营着那么大的药材生意,万一传到主母耳朵里,指不定要闹出什么风波。”
他忽然又笑叹一声,“不过说起来,左瑾之生得那副温润模样,倒真像极了年轻时的左晟然。他那举手投足的派头,可不是咱们粗人学得来的。”
说着说着就到了下河村,众人相互道别。顾立晨惦记着制作牵引装置的材料,又想顺路寻觅些石柱参,便匆匆回家找妹妹立燕。
还没到家门口,远远就听见夸张的笑声,走近一看,原来是二婶曾素荷正在和母亲说话。
曾素荷看见他回来,连忙堆起笑脸:“立晨可算回来了,你二叔带了些糕点,我特意送过来。”说着就往他手里塞。
顾立晨却没有接,只是淡淡地说:“二婶客气了,串门何必带礼。”
曾素荷尴尬地收回手,母亲陈玉兰连忙打圆场:“进屋坐,李景的鼻子大好了没?”
顾立晨应了一声,又说起要带母亲去左郎中那儿看病,陈玉兰却有些犹豫:“我这病拖了这么久,别浪费钱了,留着给你们兄妹买些补品吧。”
曾素荷却抢着劝道:“嫂子可别这么说,立晨一片孝心,你早点治好病,他才能安心,不是吗?”
顾立晨心里早知道她的心思,不过是盼着自己快去寻石柱参,却也懒得拆穿。
果然,刚一进屋,曾素荷就开门见山地说:“听说你今儿要上山?前段时间我们也托别人上山去找,但都没找到,现在我跟你二叔可都指望你了。”
“我说过会去山上找的,二婶也别太心急。”顾立晨不紧不慢地说道。
这话让曾素荷顿时着急起来,可又不好在脸上表现得太明显,只得赔着笑说:“那是那是,不过这事儿还真得麻烦你了。”
陈玉兰解释道:“立晨本来今天是打算和立燕去山上的,后来李景那孩子撞到鼻子出了鼻血,立晨就帮着一起送到左郎中那去了。”
“哦哟,没想到立晨还是个这么热心的孩子。”曾素荷猛地拔高音量,脸上绽放出一个过于热切、近乎做作的赞赏表情。
顾立晨看在眼里,心里顿时涌起一阵厌烦,只想快点逃离这个虚伪的场景。
他实在不愿看到曾素荷那副惺惺作态的模样,又想起还得去山上寻觅制作颈椎牵引的材料,顺便找找石柱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