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二叔相求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275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顾立晨本不想搭理他们,可顾立燕性子直,看不惯二叔二婶的势利眼,一扬脖子说道:“我哥现在可厉害了,能找到石柱参!”
“石柱参?”顾长康一听,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这段时间,他正四处寻找这种稀罕的药材。
原来,他想进镇上的茶行做运货的事,托熟人帮忙介绍,可茶行的管事傲慢无礼不搭理他,因为找他帮忙的人实在太多了。
顾长康旁敲侧击打听后,得知管事的父亲生病,正缺这味药,于是一心想找到石柱参。
但这药太难找了,找了许久都没结果,他都快放弃了。没想到,从侄子嘴里听到了希望。
顾长康立刻换了一副嘴脸,脸上顿时笑开了花,声音也变得异常温和:“立晨,你真找到石柱参了?不瞒你说,二叔现在急着用这味药。要是你能再找到石柱参,你家欠二叔的钱,我都不要了。”
顾立晨和顾立燕对视一眼,心想二叔这转变也太快了。
顾立燕心里却乐开了花,没想到二叔也有求哥哥的一天。
顾立晨倒不担心能否再找到石柱参,毕竟已经找到过一次,下河村的山上说不定还有。
而且,他脑海里有相关书籍的影像和文字,只要搜索一下石柱参的生长环境,找到它们应该不难。
但他也明白,不能过早夸下海口,于是推脱道:“就是运气好找到的,下次能不能找到,还不一定呢。”
顾立燕看着二叔二婶眼巴巴的样子,想给哥哥助威:“谁说的!哥哥现在可厉害了,能算出石柱参长在哪里!”
这话一出口,二叔二婶的眼睛里闪烁着更炽热的光芒。
顾长康原本帮另一家粮行跑货运,偶尔夹带些私货卖,日子还算过得去。但后来那家粮行生意不景气,遣散了一批人,他也丢了饭碗。
如今没了收入来源,他急于寻找出路。听熟人说茶行在招运货的人,他便赶忙去争取。
可竞争的人太多,他只知道管事的需要石柱参。现在听顾立燕这么说,他觉得机会来了。
顾长康二话不说,拿起桌上的三百文,塞回顾立晨手里,又向曾素荷使了个眼色。
曾素荷心领神会,赶紧走进里屋,拿出几贯钱,一起放在顾立晨手上。
顾长康用近乎恳求的语气说:“立晨,你就当帮叔这个忙。这三百文先别还,我再给你五百文定金。要是你真能帮叔找到一株石柱参,以前欠的八百文,叔就不要了。”
“可是,哥哥刚找到的两株石柱参,卖给村里的方郎中得到六两多银子呢!”顾立燕又补充了一句。
顾长康连忙应和:“立晨,二叔给的只是定金。要是你真找到了,价钱肯定不会比药铺低。”
顾立晨心中有数,且他行事向来沉稳,从不打无准备之仗。石柱参还未寻到,他自然不愿贸然收下他人定金。
他略作沉吟,言辞委婉地推辞道:“这事我记在心里了,日后若是上山寻到石柱参,必定先给你们。只是这定金我就不收了。”
顾长康见他态度坚决,也不便勉强,只得同意,可心底依旧对顾立晨寻到石柱参寄予厚望。
他把那三百文重新放回顾立晨手上,说道:“既然如此,找石柱参的事,二叔可就指望你了。你要是寻到了,尽早通知我。你家日子艰难,这三百文你先拿去用,不必急着还我。”
曾素荷在一旁不住点头,连声附和。
顾立晨暗自思忖,这人一旦有求于人时,态度转变可真快。往日趾高气扬的二叔二婶何时变得这般通情达理了?
不过,他面上并未显露分毫。自家这段时日着实捉襟见肘,这二百文拿回去正好能解燃眉之急,于是也没再推脱,收下了钱。
“那好,我和妹妹先回去了。有空我就上山找些草药,再仔细瞧瞧有没有石柱参。”
顾长康和曾素荷立刻殷勤的将他们送至门外,脸上挂着热切的笑容:“好好,我们就盼着你的好消息了。”
等顾立晨和顾立燕两兄妹离开后,曾素荷立刻拉下脸来埋怨:“你就这么相信那小子?他不是说把挖到的石柱参卖给方郎中了吗?我们去方郎中那儿买回来不就行了。”
顾长康斜睨了她一眼,说:“你懂什么?最近好多花甲老人都得了和万管事父亲一样的病,石柱参需求量极大,不少有钱人都在寻觅这种珍稀药材。你要是不信,去问问方郎中,我保准那两支石柱参早被人买走了。”
曾素荷将信将疑,说道:“我现在就去看看,我才不信顾立晨刚卖给方郎中的,就会被别人买走。”说罢,便匆匆出了门。
可不过半柱香功夫,她便垂头丧气地回来了。
顾长康见她两手空空,就知道自己猜对了:“我说的没错吧,你还不信。”
曾素荷撇撇嘴,不甘心地说:“没想到真叫人买走了。不行,我明天还得去一趟顾立晨那儿,再带上点礼品,得督促他尽快帮我们寻石柱参。”
顾长康赞许地点点头:“对对,这事得趁热打铁,晚了,这好事可就没了。要是我真能去茶行走货,又能夹带不少货物私卖,以后咱可就发财了。”
这两口子在屋里小声嘀咕着,仔细商量起来。
另一边,俩兄妹揣着铜钱走在乡间小路上。顾立燕仰起头问:“哥哥,接下来咱们去买东西吗?”
“嗯嗯,”顾立晨把铜钱包好,揣进怀里,“咱去村东头孙货郎家,买点粟米和麻油,再看看给娘买点什么补身子的。”
于是,二人兴致盎然地来到村东头孙货郎的杂货铺子。
当两人迈着轻快的步伐踏入杂货铺,就见铺子里货架沿着墙壁依次排开,上面摆满了琳琅满目的货物。
竹编的箩筐,精致的斗笠,墙边还挂着锄头、镰刀。
陶罐区里,醋罐、油罐、酱罐依次罗列。
柜台旁的几口大缸里有黄澄澄的粟米,饱满的红豆。
孙货郎看见顾立晨和顾立燕过来,便热情打招呼:“哟,可是稀客啊,有些日子没见你们兄妹了。”
顾立晨和顾立燕虽是下河村的人,但因家境贫寒,已经许久没来光顾孙货郎的铺子了。
顾立燕今儿心情好,脆生生地回了一句:“孙大哥,我们今天来买点粟米,再买点麻油。”
“行,我这就给你们称去。你们要多少?”
“粟米先称两觔吧,麻油称半觔就行。”顾立晨微笑着回答。
孙货郎手脚麻利的称量起来,称粟米的时候还多给加了三两,又称了半觔麻油。
他知道顾立晨家境贫寒,日子过得清苦。不过顾立晨为人和善,对人客气,平日也肯帮别人忙,因此对他印象颇好。见他们难得来买东西,便有意多送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