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血经现形,谁在诵魔咒?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3038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晨钟未响,慈恩寺的山门已被僧兵层层封锁,明黄色的戒严旗在晨雾中猎猎作响。林知被软禁在西侧禅房内,雕花窗棂外,僧人的身影往来穿梭,脚步声沉闷如鼓,敲得人心头发紧。她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昨夜佛堂失火时,她趁乱以湿帕轻按过主持空明法师的袈裟边缘,此刻掌心还残留着些许暗红粉末——那是“血经”的拓片灰痕。
林知悄悄将粉末倒在掌心,走到窗边,借着窗纸透进来的微光仔细观察。阳光斜斜切入,粉末颗粒在光线下泛着细碎的金属光泽,绝非寻常人血干涸后的暗褐色。她心头一动,指尖捻起少许粉末轻嗅,隐约能闻到铁锈与朱砂混合的气息。“这不是人血。”她压低声音,在意识中对苏清婉道,“是含铁的药水混合朱砂书写而成,所谓的”血经显圣”,根本是人为伪造的假象。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神迹”自己开口,暴露背后的阴谋。”
苏清婉的意识带着几分震惊,却迅速冷静下来:“那我该怎么做?总不能一直被困在这里,眼睁睁看着他们继续骗人。”
“你去经堂。”林知眼中闪过一丝计谋,“就说昨夜惊扰佛堂,愿抄经赎罪。借抄经的机会,接近那具盘坐圆寂的僧人身躯,看看袈裟上的”血经”有没有破绽。”
不多时,苏清婉便提着抄经本,在僧人的“护送”下前往经堂。经堂内香烟缭绕,檀香与烛火的气息混杂在一起,弥漫着肃穆的氛围。那具圆寂僧人的尸身就停放在佛龛旁,身上覆盖着那件绣满“血经”的袈裟,面容安详,仿佛真的是功德圆满、坐化归西。
苏清婉缓步走到尸身前,双膝跪地,佯装悲恸地叩拜。额头触地的瞬间,她的指尖悄悄拂过袈裟背面的经文缝隙。指尖传来的触感让她心头一凛——部分经文笔画的凸起感格外明显,不像是丝线绣成,反倒像是刻意嵌入了细薄的金属片。
她忽然想起父亲苏砚曾教过的“密文嵌字法”——将关键信息隐藏在看似正常的文字或图案中,需结合特定典籍才能解读。苏清婉强压着内心的激动,继续装作虔诚叩拜,目光却快速扫过袈裟上的经文。待起身抄经时,她悄悄取出随身携带的《金刚经》抄本残页,对照着袈裟上的经文逐字比对。
果然,袈裟经文的错漏之处恰好连成了“北七度、西三折”的方位口诀。苏清婉心头一紧,这口诀定是指向寺中某个隐秘地点,可起点何在?她不敢久留,匆匆抄完几页经文,便以“身体不适”为由,带着记在心中的方位口诀返回禅房。
“”北七度、西三折”,但我不知道是以哪里为基准。”苏清婉将绘好的残图递给林知,语气带着几分焦急,“若找不到起点,这口诀根本没用。”
林知盯着残图,手指轻轻敲击桌面。她原本想验证含铁药水遇热显形的猜测,可禅房内没有火源,实验无从谈起。就在这时,门外传来轻微的脚步声,小尼妙音端着香炉走进来,说是奉空明法师之命,来为她们“焚香祈福,化解怨气”。
林知眼前一亮,计上心来。她悄悄从袖中取出一枚铜钱,塞到妙音手中,声音压低,带着几分恳求:“师妹,我昨夜总被噩梦纠缠,梦见冤魂索命。听闻经案下方的陶盆连通地龙暖阁,若能在未时三刻,将香灰混入供茶倒入陶盆,借地龙热气熏蒸,或许能化解怨气。师妹若肯帮忙,这份心意我定记在心上。”
妙音握着铜钱,犹豫片刻,终是点了点头。她虽在寺中地位低微,却也听闻苏清婉的遭遇,心中多有同情。未时三刻,禅房隔壁的经堂方向传来轻微的水声,林知立刻贴耳轻靠在与经堂相邻的墙壁上。陶盆受热后,墙壁的隔音效果减弱,她清晰地听见隔壁密室传来低语声:“……方位图已露出半幅,不能再等了,今夜必须动手,绝不能让她们坏了大事。”
“动手?他们要对谁动手?”苏清婉的声音带着紧张,在意识中响起。
“大概率是我们,或者是知道太多的人。”林知眉头紧锁,“不能再等了,我们必须尽快找出完整的线索。清婉,我们试试”意识交汇”吧——用现代心理学的冥想原理,配合古代的静心吐纳之法,在同一呼吸节奏中共享记忆画面,或许能拼出更多真相。”
苏清婉虽有疑虑,却也明白事到如今,这是唯一的办法。两人盘膝相对,掌心相贴,闭上眼睛,按照林知教的方法调整呼吸。渐渐地,她们的呼吸变得一致,意识也开始模糊,仿佛沉入一片混沌的迷雾之中。
恍惚间,林知的眼前浮现出火光——佛堂内,一名僧人正手持沾有暗红药水的刷子,在袈裟上书写经文,而他身边,站着一个低头捧灯的年轻沙弥,眉眼间透着几分冷厉。与此同时,苏清婉的意识里则出现了另一幅画面:深夜的地窖中,那个年轻沙弥正打开一只铁盒,取出里面的暗红色药水,动作熟练,显然不是第一次做这种事。
“是慧觉!”两人同时在意识中惊呼。慧觉是空明法师的亲传弟子,平日里总是沉默寡言,跟在空明身后,谁也没想到,他才是伪造“血经”、操控“神迹”的真正执行者!
次日清晨,慈恩寺举办“血经祈福”法会,京城百官纷纷遣使前来观礼,连萧决也派了密探到场,记录法会全程。经堂内人头攒动,空明法师身披华丽袈裟,手持佛珠,站在佛龛前,正要宣读祈福文。
就在这时,林知突然从人群中走出,手中捧着一碗清水,步伐沉稳地走向悬挂“血经”袈裟的佛龛。众人顿时安静下来,目光齐刷刷地落在她身上,萧决派来的密探更是握紧笔杆,紧张地盯着她的动作。
“空明大师,”林知的声音清亮,传遍整个经堂,“世人皆说这血经是天罚显灵,可我却有一事不解——若真是佛祖示警,为何这”血经”只敢在暗处显形,不敢见光?今日我便以这碗清水验证,若真是神迹,自当不惧凡水;若只是人为伪造,恐怕就要露馅了!”
空明法师脸色骤变,厉声喝道:“妖女!休得亵渎神灵!来人啊,将她拿下!”
可没等僧兵上前,林知已将碗中的清水猛地泼向“血经”袈裟。刹那间,袈裟上原本暗红的字迹遇水后颜色骤然变深,而隐藏在字迹间的银灰色线条竟缓缓浮现——那线条勾勒出的,竟是半幅军营布防图!布防图下方,还隐约显露出一行小字:“玄甲藏雪谷,兵起白露时”。
全场哗然!百官的使者们纷纷挤上前,争相查看袈裟上的布防图,脸上满是震惊;萧决的密探更是奋笔疾书,将眼前的景象详细记录下来,连一个细节都不敢遗漏。
空明法师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指着林知,声音因愤怒而颤抖:“妖女惑众!这都是你搞的鬼!快,把她抓起来,押入地牢!”
林知却冷笑一声,目光锐利地扫过空明身后的慧觉:“大师何必动怒?若真是天罚,怎会怕一碗清水?倒是你身边的这位慧觉师兄,袖口似乎沾了些不该沾的东西。”
众人顺着她的目光看去,果然发现慧觉的袖口渗出一缕青灰色的香灰——那正是昨夜妙音焚香所用的特制檀料,这种香只有空明法师的亲信才能接触到。慧觉的脸色瞬间变得慌张,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一步,袖中的短刃不经意间露出一角,寒光闪烁,刺痛了众人的眼睛。
就在这剑拔弩张之际,林知忽觉颈后传来一阵寒意,仿佛有冷箭瞄准了自己。她猛地回头,只见盲眼经师法灯和尚拄着拐杖,静静地站在经堂的廊下。法灯和尚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浑浊的双眼似乎能穿透人群,直抵人心。他用沙哑的声音低声道:“姑娘,莫信亲眼所见,莫断心中所判。”
话音未落,法灯和尚便转身走入庭院的浓雾中,身影很快消失不见,只留下这句耐人寻味的话,在经堂内回荡。
林知皱起眉头,心中充满了疑惑。法灯和尚这话,到底是在警示她眼前的景象并非全部真相——比如慧觉只是棋子,背后还有更大的黑手?还是在为慧觉和空明拖延时间,设下新的圈套?
慧觉趁着众人注意力被法灯吸引,悄悄往后退去,似乎想趁机溜走。林知刚要开口阻拦,却被苏清婉悄悄拉了拉衣袖。她转头看向苏清婉,只见苏清婉轻轻摇了摇头,眼神中带着几分警示——此刻局势复杂,贸然行动恐怕会落入敌人的陷阱,不如先静观其变,再做打算。
经堂内的混乱还在继续,僧兵们围着百官使者,试图控制局面;空明法师则躲在佛龛后,脸色阴沉地不知在谋划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