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0.大学演讲(3)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3594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读书,不保障你命运好好待你,但是书读多了,能够保障你能更好地对待命运。命运这东西有时候,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你会遇到很多喜欢的事情,也会遇到不喜欢的事情。苦难会折磨人,但是有的时候过早过大的夸赞,和突如其来的获得也会毁掉人;但是书读多了,读出了智慧,总可以好好的正确地去面对各种各样突如其来的命运。在人生这条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期望自己是个成功的人,希望自己有所成就。但是在通向成功这条路上,根本不会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有人会因为困难踌躇不前,从此一蹶不振;有人迎难而上,越挫越勇,最终走向人生的巅峰。影响人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但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很自律。能够自我约束,老子在《道德经》中曾写到,影响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四点,可以说知道了这四点,也就解决了人生路上的拦路虎。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只能看见自己的人,是不能明辨事理的人;自以为是的人,是得不显召的;喜欢自我夸耀的人,是显不出功劳的;自高自大的人,是不能长久的。从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老子强调自律,自我约束的重要性。要成为成功的人,首要条件就是自律性要强,要能够严格的约束自己。要有洞悉事物,明辨是非的能力;还要有谦虚谨慎,虚怀若谷的胸襟。举一个例子:就是明朝的胡惟庸案,这个胡惟庸啊,估计就是没有好好研读老子《道德经》里提到的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最后把自己作死了。朱元璋是个很励志的皇帝,可以说一生都是在升级打怪中度过的,他从一个放牛娃成为一个开国皇帝,其间所承受的痛苦和经历的磨难是常人不能体会到的,其难度同破茧成蝶的过程痛苦一样的。
    除了心里承受能力过硬外,一定还要有智慧和谋略,而在这个磨砺的期间,朱元璋也就养成了多疑的性格。可以说时刻都在警惕周边的人,没准一个不小心,可能所获得的成绩就化为乌有,所以必须谨慎。但胡惟庸似乎不懂得这一点,最后引火上身,在他当上丞相之前,刘伯温是朱元璋很器重的谋士,但却因为他太聪明,太会算计,一直找不到大的把柄。这让朱元璋感到很有压力,感觉到自己受到威胁;朱元璋的帝王之术就是借力打力,于是就把他除掉了。刘伯温的去世,既是一场个人的悲剧,也是历史的悲剧。刚开始胡惟庸也很老实本分,为朱元璋解决了不少麻烦;但随着名望越来越大,他也开始膨胀了,开始挑战皇权,在私下里搞小帮派小团体。这种种行为惹怒了朱元璋,结果一定是惨死。可以说,胡惟庸的死是自取灭亡,完全对自己的能力高估了。可见一个成功的人,一定要学会自律和自省。
    我们必须要承认的是,我们正在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大的改变,整个中国,整个世界都在迎来这样的改变。而最终改变的结果,到底是更好还是更坏,决定者是谁?其实是人,是现在的我们和未来的你们。《道德经》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道常无为无不为。老子认为,道作为宇宙的本体,自然而然地生成天地万物。就道作为宇宙本体的规定性来说,它是无为的。就道生成了万物来说,又称(道无不为)。无为是顺其自然,不妄为。无不为是说没有一件事不是他所为的,因为无为,所以无不为。无不为是无为所产生的效果。老子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希望人的行为应当效法大道,顺应自然,遵循规律。不要肆意妄为,这是人的无为。比如西汉初年,刘邦、萧何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干预民间的生产和生活,实行无为而治。百姓发挥自组织的特点,把整个汉帝国的经济搞活了。国家各方面都步入正规,这其实就体现了因为无为,达到了无不为。
    在我们生活中,实际上每个人都在奔赴不同的人生,或许我们会遇到相似的风景,但每个人的感受和经历都是无法复制的。在这条慢慢的人生路上,会遇到很多人,会遇到很多事,人生的主题多样性,最终你会接受它,妥协它。不管是好是坏,都是你要经历的。读了《道德经》你就会知道,做事情要有敬畏之心。《道德经》第二十二章中讲:“人之所畏,不可不畏。”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心怀敬畏,做人要有敬畏之心。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肆无忌惮,甚至为所欲为,胆大包天。凡是发生皆有利于我。事事有因果,在因上努力,果上随缘,也就是尽人事听天命。有些事你没做成,未必是坏事;失败未必是祸,成功也未必是福。这样你的心就很平,气就很和,就不会跟自己过不去。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整天的焦虑和过度担忧亦无好处。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学会找出利于自己的一面,保持乐观和自信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留下(一切顺利)四个字,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充实美好。帛书《老子》:有物昆成,先天地生。萧呵,漻呵,独立而不垓,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筮,筮曰远,远曰反。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昆是混,有物混成的意思是,有一种力量是在混沌中形成的;先天地生是说这种东西在天地之前,就已生出来了。萧呵,漻呵,独立而不垓。是空寂、安静、深远,一直独立地存在着,它们从来都没有改变过;可以为天地母的意思是,我们称它为天地之母。也就是说,天地都是按照它的想法生成的。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你看他是有秩序的,他没有说人法天,没有;也没有说人法道,没有;也没有说人法自然,没有。人的第一步要接地气,要法地,法就是不为的意思,效法、取法,人必须不违反(地)的什么?安静跟谦卑。你看地是非常安静的,很谦卑,你要挖就挖,你把排泄物灌到我这里你就灌,你把毒气倒在我里面,你就弄嘛。反正迟早有人找你就对了,我不要找你,这个对他修养很难的,所以为什叫母亲?母亲就有地的修养才叫母亲,你以谦虚不争的坤道,坤道是谦虚不争,不违反天道,你就可以践行不行。稍微再解下,人为什么只能法地,因为你跟地是最接近的;如果你连地都搞不清楚,你怎么去了解的话,你怎么去了解天呢?天是很遥远的,地是你天天跟他接触的,你天天踩着他,天天摸着他,地的第一个特性是什么?广大包容。
    你喜欢他他是这个样子,你不喜欢他他还是这个样子。人应当效法大地的厚重与承载,大地的厚重与承载又效法天的广阔与高远,天的广阔与高远则效法(道)的深邃与玄妙。而(道)呢?它效法的是(自然),这里的(自然)并非指自然界,而是指一种自然而然、无为而治的状态。所以我们要敬畏天道。人生之路很漫长,其实也很短暂。是长是短,都是你某一阶段的感悟。重要的是保持平常心,和不断精进的决心。顺境添毛病,逆境长本事。人这一生,不会一直都顺风顺水的,这一路总会遇到很多难题,也会遇到很多坎坷等着我们走过去。只有在夹缝当中生存出来的人,你才是具有无比强大的力量。没有这些不好的事情出现,你没有可能变得强大。永远不要觉得委屈,那是弱者的表现,遇到问题解决问题,遇到困难跨越困难;遇到那些不良的人,我们可以战胜自我,我们从不抱怨那些不良的人,那些不好的事情。
    因为它都是我们成长离不开的资粮,所以你必须有这种心胸,有这样的思维方式,你才能变得更加强大。青春或许易逝,但生机却永存,愿你在这过程中保持并忠于自己的初心,不舍昼夜地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不被外界的风风雨雨所左右。《道德经》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就是成语和光同尘的出处。道乃宇宙万物之根本规律,深奥玄妙,难以用言语准确表达,而和光同尘则是遵循此道的一种精妙智慧。和光同尘并非是消极无为的与世无争,而是在顺应自然的前提下不刻意彰显自己的光芒,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它要求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不刻意突出自己,也不轻视他人。就如同点亮一盏灯,虽然它的光芒可能很微弱,但它仍然可以照亮周围的一小片区域。
    当我们有更多的明灯时,它们的光芒汇聚在一起,就可以照亮更大的范围。同样当我们与他人相处时,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个性和特点,不与他人发生冲突和矛盾;而是通过相互理解和包容,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世人往往误解和光同尘为消极避世,这是不正确的,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公平的事情,这时我们应该学会接受现实。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公平和正义,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痛苦。老子所说的和其光、同其尘,是指当别人的光芒闪耀时,你不要显露自己,去掩盖别人的光芒。就算你是太阳,对方是萤火虫,你也要收敛自己的光,让萤火虫的光美好流淌。当别人深陷世俗的尘垢中,就算你是无瑕的白壁,也不可以用你的洁白去映衬对方的污秽。而要深藏高洁,不搅起一团尘埃。懂得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能够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人生如棋,棋如人生。人生没有如果,认真走好每一步。我希望,五年,十年,二十年之后,你能看到一个更好的自己。谢谢。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