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三章(1)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3186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许是那个什么“厄尔尼诺”现象作怪的缘故,这一年夏天发大水,冬天来了也特别早,第一场雪早早地就飘了下来。
又要扫雪了,159团不由地怀念起在福建冬天的日子。
贺十一刚刚给外场气象台的许丽娅打过电话,她说这场雪不会很大,夜里12点之前能停。
还不到7点,全体人员上床睡觉,准备夜里12点进场扫雪。
宿舍里的人哪里睡得着觉,有的坐在铺上,有的搬个凳子,望着窗外阴沉的天气,无聊地聊着。
“干脆把我们团调到南方去算了,当初要是留在福建多好?”何生良点着烟枪说道。
沈嘉伟看了他一眼,“你小子不怕再烂裆了,再烂的话可能真的影响你留有根的问题了?”
“我跟刘有根可不是一回事儿!我只是嘴上说说,他小子可是真敢干!哎,你说那个小学校长怎么找了这么一个老婆,生生叫她给自己带了个绿帽子!”
贺十一不愿意听这个,白了他一眼:“我看你小子一说起这个来眼睛也冒绿光了。”
何生良虽然被噎得不舒服,但也觉得说这个似乎不妥,这可是二中队的耻辱。
一下子好象没了话题,大家都默默地坐着。
贺十一觉得刚才的话说得太尖刻了,把何生良的烟枪收了,递给他一支“凤凰”烟,也给了顾兵一支,自己点上一支,抽了一口。房间里顿时迷漫着浓烈的“凤凰”牌烟特有的香味,这香味刺激了他的大脑皮层,他想起了一个话题:“有谁知道我们可能的战争对手是怎么解决扫雪问题的?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沈嘉伟也向他要了一支烟,点上后说道:“抗美援朝时,美国佬是用大马力的铲雪车,车前面安装一个大的斜铲,一个机场十几台,三四十公分的雪一天的功夫就铲完了,剩下的浮雪用几台大功率的鼓风机吹。”
“人家用一天,我们用三天,人家是机器干,我们是人工干。”贺十一感叹道。
“那航空母舰上怎么办?”车武植问道。
沈嘉伟欣赏地看了他一眼:“问得好!航空母舰吗,面积只有两三个足球场那么大,人工加上鼓风机吹就足够了。”
“技术先进,生产能力巨大,钢铁多呀!”贺十一吐出一口烟。
顾兵说道:“北面的据说从老美那儿也学会了,机场上也使用这种铲车,加上笨重的扫雪机,反正很少用人工清扫。”
“我们有我们的优势,发动群众,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何生良说了一句**说的话。
“我在想,这老天爷对敌我双方是平等的,战争打起来了,同样面临一场大雪,敌人利用现代化的技术装备很快就能清理完毕,我们动员大量的人力物力,花费很长的时间,战场主动权向谁倾斜一目了然啊!”
车武植想了想说道:“美国佬用鼓风机吹,我们可以用飞机吹呀?飞机发动机都能把牛吹出二里地去,吹雪还不能吗?”他说得很吃力,整个脸部都跟着动。
“吹牛能吹出二里地?谁跟你说的?”何生良笑道。
“我在机务教导队时,教官就这么说的。”
贺十一说道:“以前我看见飞机开车时把后面的东西吹出很远,也想过这个问题,对着跑道吹雪不也可以吗?”
顾兵说道:“这个想法有点不太实际,总不能把飞机拉到跑道边上摆上一排,发动机点火用来吹雪,既浪费航油,又损耗发动机寿命,得不偿失。”
贺十一承认他说的有道理,又问道:“利用报废的发动机呢?”
“那得需要多少报废的发动机呀?歼六是双发,对发动机的需求量很大,现有到寿命的都要送回发动机厂翻新后再使用,报废的很少很少。”
“歼五发动机呢?”
“我们机场只有夜航大队有8架歼五甲,哪还有多余的歼五发动机呀?”
顾兵这么一说,大家又沉默了。
“不一定用那么多的发动机,”车武植又说话了,“把一台发动机装在汽车上,汽车拉着走也可以?”
沈嘉伟笑了:“十一,你的兵说话不怎么利索,脑子到很灵光,发散式思维,这点很象你。小卢,学着点儿?”
他新来的机械员卢乐平爽快地答道:“是,沈机师!”
顾兵也笑了:“飞机发动机装在汽车上吹雪,小车这个想法有创意!只是发动机用来干这个可不可以,师里能否同意?”
沈嘉伟说了句:“恐怕师里军里都决定不了。”
“你爸已经官复原职了,跟你老爸说说?”顾兵说道,又对贺十一,“你父亲也从越南回来了,提副参谋长了,跟他们反映反映我们的想法?”
“八字没一撇呢,跟他们说什么?”贺十一说道,“我看这样,小车你先想着这事儿,最好能画个图纸来,想周全了,到时候再看行与不行?”
让人没想到的是,此次二中队的“窗前会议”成了抛砖引玉,想法很快传到了师里、军里直到战区空军,此前其他部队也有人提出类似的想法。战区空军决定组成一个研究攻关小组,在浦城机场搞试验,专门从师属装备歼五飞机的157团调来2台报废的歼五发动机,场站汽车连调来一辆重型解放牌汽车。
车武植自然成了这个攻关小组的成员。很快,试验取得了初步成效,两台歼五发动机并排成一定角度地安装在解放牌汽车上,前头高高的昂起,两个尾喷管在距离地面50公分处向两边各弯出一个90度,这样保证汽车在跑道中央开,发动机把雪往两边吹。
经过几次试验改进,最后从尾喷管上引出一个管子到汽车前部下方,先将汽车前进方向的雪吹走,然后关闭一侧发动机,先将跑道一侧的雪吹干净,再掉过头来开启另一侧发动机,将另一侧的雪吹走。
老天似乎也想有意考验一下这个外表看上去古里古怪的东西,下了一场足有二三十公分的大雪,按照扫雪预案需动员周边的老百姓了。
雪停之前两小时,这个大家伙雄纠纠地进场了,跟着进场的是机场几乎所有不值班的人员,不是扛着扫把抬着雪板进场,而是带着某种期昐来了。
这个大家伙不负众望,用了6个小时,耗费了6吨煤油,整条3000多米的跑道吹得干干净净,整个机场顿时沸腾了。
很快,这项技术在北方机场迅速推广,所有的飞行部队恨不得三呼“万岁”,今后再也不用为扫雪而发愁了。更重要的是,在同等天气条件下,我们比对手更早地恢复跑道原貌,争得了战场主动权。唯独机场周边的老百姓不高兴了,因为这让“猫冬”的他们失去了一个挣工分的大好机会。
同时,战区的飞行部队都严格地执行一道命令:扫雪后扫雪机迅速伪装,不给对手太空卫星侦察的机会,也不准任何人靠近。
敌情通报反映出,北面的对手惊讶地发现我战区内所有机场几乎在一夜之间清理得干干净净,一条条乌黑的跑道在白茫茫的雪原中分外显眼。若干年的时间里也没有搞清楚中国空军到底用的什么办法把跑道上的雪清理得这么快速干净,此是后话。
不过,二中队“吹牛能吹出二里地”,又吹出个扫雪机来在师里又出了名了。
这天上午,团政治处主任找贺十一谈话,希望调他到政治处当政治干事:“你政治理论基础扎实,文笔比较好,非常适合于做政治工作。从另一个角度讲,干空军如果不是飞行员人员,职务上升空间很小,而做政治工作干部,上升空间不受是否是飞行人员的影响。”与牺牲的贺指导员的说法一样。
下午,团参谋长又找他,希望调他到团司令部当作战参谋,理由很简单:年青,可塑性强,做这个工作不一定必须是飞行员,当初抗美援朝时,志愿军空军司令员刘震就不是飞行员出身。
同时面临两个选择,这多少让贺十一有些犯难了。如果没有贺指导员对他说过的那番话,他会毫不犹疑地选择作战参谋。他不知道的是,团党委在开会讨论对他的使用问题上,政治处主任和参谋长发生了争执,团长和政委虽然没表态,但事情是明摆着的,政委单智平支持政治处主任的意见,团长禇大海支持参谋长的意见。最后,禇大海提议,还是征求一下本人的意见再定,所以才有了一天时间里两个团领导分别找贺十一谈话这种事。
贺十一找到沈嘉伟和顾兵帮助拿主意,结果与他事先想到的惊人一致:沈嘉伟的意见是去团司令部,顾兵的意见是去团政治处。
贺十一说出贺指导员牺牲前对他的期望和自己的希望时,顾兵和沈嘉伟都不好再说什么了。
他又分别写信征求父亲和姐姐的意见,结果也是与料想的惊人一致:父亲的意见是当作战参谋,父承子业吗!姐姐的意见是当政治干事,没有理由,只是感觉。
又是两种不同意见,这让他很纠结。
他又想到了两个人:郑雅洁和刘静茹。他猜想,郑雅洁一定会与姐姐一样同意他去政治处,刘静茹则不好说,她的意见说不定就是团长的意见,如果真是团长的意见,必是希望他去司令部。
结果与他的料想惊人地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