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八章(1)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3394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半天不吭气的沈嘉伟慢声慢气地说道:“能不能让飞行员着陆时缩短放伞的距离,收伞员快速收伞,避免伞衣淋得过湿或接触到跑道上的水?”
贺十一想了想:“这个办法可行到是可行,问题是何时放,何时收?放早了不行,离收伞员所在的联络道太远,起不到效果。放晚了飞机速度过大容易冲出跑道。”
沈嘉伟说道:“这恐怕要通过周密的计算。”
贺十一忽然想起当初搞航炮校靶,刘静茹做的数字模型,与现在这个问题有异曲同工之处,顿时兴奋起来:“这可以做一个数字模型来实现!”
他叫新兵车武植和桂敏把中队的黑板抬过来,边想边说:“我需要歼六着陆时的最大速度、飞机接地点到放减速伞时的速度差和距离、放伞到脱伞时的速度差和距离。”但是,他还没有完全掌握数字模型运算的方法,又把在另一个组讨论的向玉川找来,跟他说了自己的想法,向玉川觉得可以一试。
中队长和贺贵才也都加入了他们的讨论。
很快,各种基础数据都有了,贺十一在黑板上画出机场跑道的平面示意图,标出相应的距离。向玉川在纸上作了一个数字模型,对照他给出的各种数据,列出微分方程公式,经过反复演算,两个的脸上露出兴奋的神色。
向玉川让他把演算结果给大家演示一下,两个人互相推让了一番,贺贵才提出让贺十一演示。
贺十一清清嗓子,扫了大家一眼,指着黑板上的跑道示意图说道:“飞机接地点在这儿,着陆速度是已知的,到放伞时已滑跑了约800米,通过减速板、襟翼和刹车来减速其速度是递减的,放伞到脱伞的距离又是已知的,如果飞行员速度控制的好,从接地点到放伞点滑跑约900米,到联络道收伞点位置,可以至少减少100米到200米的距离。万一速度过大,飞机顶多冲过跑道延长线100到200米,不会影响安全。”
中队长想了想说道:“这个办法理论上是可行了!但是,从接地点到放伞点,飞行员控制好速度,一是对飞机刹车系统要求高,跑道上有水,刹车容易失灵,这个因素要考虑进去;二是飞行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这个方法对飞行员的技术要求比较高啊?”
贺十一一时语塞。大家也都相互看看,默不作声。
贺贵才笑道:“不要紧!我们已经点题了,能够想到这一步已经相当不错了!放开思路,不要有什么顾虑,中队长说的刹车系统问题属于我们机务工作的范畴,我们想办法解决,飞行员技术水平的问题,我们提出来,供飞行员们参考。”
他这么一说,大家顿时活跃起来。
贺十一又说出一个人们都没有想到的问题:“我们一直是从西向东起飞,能否改为采取由东向西起飞的办法,这样就能利用跑道东头比西头高出千分之三米的坡度差来降低飞机着陆速度?”
大家一时又都愣住了,因为进驻临山机场后战斗巡航和平时训练一直是坚持由西向东起飞着陆,这是根据对台作战需要决定的,飞机起飞后不用转弯可直飞台湾海峡,另外临山地区少风,其最大风力不足以影响飞机的起飞着陆。
贺贵才想了想说道:“改变起飞着陆方向需要报请上级批准,千分之三的坡度差对降低飞机着陆滑跑距离有多大影响也需要进行计算。我看这样,十一和向特设师把这个想法再进一步地完善汇总一下,把可能想到的问题都提出来,上报给团里,供领导参考。”
各单位的意见都搜集上来后,张仲亮、禇大海和单智平对二中队的提议很感兴趣。
禇大海笑道:“各个单位都围绕着如何干燥湿伞讨论,二中队却别开蹊径,想到了如何不湿伞,角度就与别人不一样。”
“我们在给下面出的讨论题目就是如何解决减速伞的干燥问题,他们能够突破这个框框,这是不容易的!”单智平说道。
张仲亮若有所思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说得好哇!”
禇大海接着说道:“”在某种意义上说,最聪明、最有才干的,是最有实践经验的战士。”这也是**说的。”
“群众的建议反映上来了,现在是考验我们的时候了。”张仲亮思索片刻,“二中队提到缩短放伞距离,减少伞湿的程度,我到有一个干脆不湿伞的更大胆想法,那就是不放伞着陆!”
“不放伞着陆?”禇大海和单智平同时问道。
“对!老单刚才说到,我们光围着伞湿问题打圈圈,二中队换了个角度,如何不湿伞,我们为什么不能也换个角度思考一下,可否不放伞着陆?老禇,不知你有没有这个感觉,歼五速度慢,无需放伞,从歼五换装歼六的时候,着陆时就增加了一个放伞动作,我当时用钢笔在手套上写着”放着陆伞”四个字,生怕自己忘记这个动作。后来我就想过能不能减少这个动作,在浦城时想作尝试,但是时机不成熟。现在是问题倒逼我们大胆改进训练方法,不妨做个尝试?”
“歼六的自身重量和速度都比歼五大多了,如何控制好速度是个大问题?”禇大海思索道。
“二中队提出改变起飞着陆方向,利用跑道千分之三的坡度差又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张仲亮笑道,“起飞着陆方向可以变,作战巡航时由西向东起飞,平时训练由东向西起飞我看没什么不行?千分之三的坡度差对降低速度的影响很小,那么控制着陆速度,我们只能从改进飞行技术着手,你们看,”他拿过一个铝制的歼六模型,一边比划一边说道,“飞机接地时飞行员往后稍带着杆,机头略微抬起,两个主起落架最先触地,滑跑一段距离时,驾驶杆推到中间,机头下来,前起落架触地后,打开减速伞。如果我们不把机头推下来,仍带着杆滑跑,利用飞机的迎风角来降低速度,等速度完全降下来了,机头自然落地,完成着陆动作,这样的话就根本不用放减速伞。”
禇大海与单智平对视了一下,一拍桌子:“这就是说,仅利用减速板、襟翼和刹车来降低速度,理论上完全可行!关键是带杆的动作过大了不行,容易使飞机尾部蹭到跑道,动作小了速度降下不来,不起作用。这需要飞行员要有很好的速度感和对飞机姿态的把握。”
单智平说道:“我看这样,为了更有把握,一是让向玉川和贺十一根据张副师长的想法做一个数学模型,从理论上进一步验证完善;找几个着陆动作好的飞行员先尝试一下,摸索出经验来再在全团推广,你们觉得呢?”
“我同意!”
张仲亮笑道:“我看也不用找着陆动作好的飞行员了,我和老禇上,我们俩个先探探路,总结出经验来再带飞他们,怎么样,老禇?”
“没问题!你不说,我也是要先上的。”
“单政委说的再加上一点,向前线指挥所请示,平时训练改为由东向西起飞着陆,那个千分之三的坡度差我们也利用一下吗!有理论依据、有实践摸索、又有自然条件,天时、地利、人和,没有搞不成的!”
新的飞行训练方案很快形成了,全团都对这个大胆的方案拍手叫好。
经过周密的准备,第一次探索尝试开始了。
这是临山机场最常见的一天,天气阴沉沉的,淅淅沥沥的小雨没完没了地下着,能见度仅有800多米。13号和15号两架歼六停放在跑道的东头,减速伞照常装上,以防万一。
站在跑道东头的贺十一这才感觉到那个千分之三的坡度差,眼前就是一条通天的跑道,不用说800米的能见度,就是超好的能见度,从这里也看不见跑道西头的任何物体,不象一般跑道在任何位置都能看清机场的大概。
西边塔台指挥所为能够看清机场全貌,修建得也很高,今天被重新启用,副团长担任地面指挥员。
张仲亮和禇大海跨进座舱,飞机发动起来,随着绿色信号弹的升起,两架飞机也腾空而起。
机组人员随即上了牵引车向西头开去。
团里的飞行员都被安排在跑道中间的停机坪位置上观看,这里能够看到机场的两头。机务大队的人员除了值班人员也都集中在停机坪。曹元华拄着拐杖由王桂馥陪着来了,郑雅洁作为值班医生跟在救护车旁,没有人打伞,没有人穿雨衣。
两架飞机起飞后,绕了一圈后,一前一后地进入下滑线。
飞在最前面的是副师长张仲亮,只见他的飞机拖着尖啸声稳稳地接地,两个主起落架接地的瞬间擦出一股蓝色的烟雾,机身两侧的减速板打开,襟翼开到25度,机头高高地昂着,形成了一个很大的飞行迎角。
所有观看的人此刻心都揪了起来,默默地注视着快速向前滑跑的飞机,并且大家不约而同地向相反的方向暗暗用力,似乎要靠这种力量把飞机的速度拉下来。
张仲亮的飞机一直昂着头滑跑,随着速度慢慢降了下来,机头也慢慢低下来,前起落架一点点地接地,最后飞机稳稳地停在了跑道西头,然后慢慢拐上着陆线。
在停机坪观看的人们这时心才放了下来,又转而向东面正在下滑的禇大海飞机望去。
同样是漂亮的主起落架触地,擦出一股蓝色的烟雾,接着,同样是机头高高地昂着,随着速度减小,前起落架也渐渐接地,接近着陆线时还有一些速度,致使飞机冲上延长线100多米才停了下来。
毕竟不是很完美,两架飞机又从西头牵引到东头,经过停机坪时,全团的人员都默默地注视着坐在牵引车上张仲亮和禇大海,此时一片静寂,只听得见车轮碾过跑道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