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不嫁 第三章 四国通传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629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张家两位公子本月二十七要去连南,参加外公的七十大寿。上课事宜就推迟到下月初一,工资也好算些。
这段时间晓晓也很忙。忙着找房子,有工作了得定居;房子找到了得布置。生活用品之类的该采买的,用不惯的能自己制作的换顺手的;这个世界该了解的也得了解,要不哪天不知道犯了王法,脑袋就得搬家。
晓晓住进了四合院,院里除了主家住北头,另有两家房客分别住东头和西头,独间小房晓晓租下了。不是咱没钱租不起独门独院,而是一个人住胆小。人多阳气重,脏东西不敢来,有贼咱不怕,有个邻居好办事。
搬进的第二天,晓晓逛了书店,书名就叫《四国通传》。按照这书上的意思,这片大陆截止到汉代和中国历史是没差别。从这以后出现了时空混乱,这也出现了三国但不是我们的那个三国,而是敖烈、东翟、西纳,并且这三国各据一方。其中敖烈占据面积最广、人口众多。当时敖烈的皇帝也有六十三,不知道颐养天年,还想着争霸天下,赶上东翟和西纳的皇帝也不是省油的灯,早有当这天下霸主的心,于是三国之争就开始了。
说这敖烈皇帝教育失败,这厢老头拼死拼活的争地盘。家里十几个儿子们明争暗斗,就把老头最得意的接班人斗没了。消息传到老头的耳朵,气了个半死,要不是手下大将护着估计就死在战场上了。都成这样了老头也没什么心情打仗了。给其他两国下了议和书,话说三国并立也有多年,各国的经济亏损的差不多了,再打下去也没什么捞头,就痛痛快快签了和平协议书。
敖烈皇帝回家后,撑着一口气,把十几个儿子削的没剩下几个,给中意的接班人是报了仇了。可惜老头连太子也没顾得立上就崩了,这下可热闹了。
老皇帝死了,可得有接班人啊!立谁呢?这皇子之间的斗争又开始了,最后当然是胜者为君败者为臣。这臣就被发配边疆开荒去了。同年八月人家就自立为王,称南敖烈。而敖烈国在新帝继位的第二年称北敖烈。至此三国变四国在这片大陆上并存着。
自和平条约签订后,虽然朝廷内部矛盾不断,但百姓的日子却步上了正轨。仗不打了,就该拿出自己手艺过日子。消失了的私营手工业,在新皇登基的第四年达到了鼎盛时期。远的不说就说晓晓降落的这个地方,是离北敖烈国都诺尔较的连州城。有酱园、酒坊、榨油坊、烛坊、糕饼坊、刺绣、丝绸衣铺及竹木、瓷器、铜铁、砖瓦等手工业工场。尤其丝绸最为出名,每年进贡到皇宫都供不应求。有钱你都未必能买着,能穿上连州的丝质衣物那叫有派。张利同志就是这连州城丝商的老大。
再说其他三国。东翟皇帝在回家的路上,见百姓流离失所,路有饿死骨,孤寡老人无依;再看身后这些士兵,又有几个是当初的人。不禁感叹:战争真不是人干的事。逐立志建造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社会,奋斗了人生的最后三十载。为后世子孙立下了不朽的榜样。
西纳皇帝就不一样了。毕竟是几个皇帝中年纪最大的一人,算是想明白人说不清哪天一闭眼不睁眼就没了,所以要好好享受余下的人生。提升太子为新帝,留下一堆烂摊子,自己享清福当太上皇去了。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这太子也不是吃素长大的。上台之后一通改革,也走在了名富国强的大道上。
南敖烈是幸运的,虽然在建国之初是比较困难的,经常受到北敖烈部队的骚扰。但‘仁慈’的北敖烈新帝却说,“不要让我背上,弑兄的罪名。”这样领队的就迷糊了是让杀不让杀呀?杀吧,万一哪天兄弟俩和好喽,算起以前的旧账,肯定没好果子吃;不杀吧,向皇帝也没法交代。所以每次是声势浩大的开路,做做样子,来点不痛不痒的骚扰,就回来交差。
敖烈也需要建设,哪能老打仗。而南敖烈就在这个时刻,挣扎中度过了艰难的日子,等来了黎明的曙光。待北敖烈也恢复差不多,想打难了。既然无法打那就和吧!
咱是生活在和平时代的花朵,没见过什么血雨腥风,也不希望见。据书后边所述,北敖烈和南敖烈现在的关系还是不错滴。毕竟是同宗同祖,血脉在那连着,没事你到我家逛逛、喝喝茶,我到你家参加party、吃吃酒。四国相安无事,互相也有裙带关系,打仗的可能性不大。真是阿弥陀佛,善哉!善哉!要知道打仗苦的可是俺们这种小老百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