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一十三章最后的年号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3530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一
    姜维屯兵沓中(音达中,现在甘肃省舟曲县),有他的战略目的。一是以沓中为基地,缩短与陇右的距离,等待机会,为随时出兵祁山创造更好的条件。二是按《敛兵聚谷防御方案》,造成汉中防御空虚之势,引敌入境,实现关门打狗的战略。
    可他的这一举措,却让一个人产生了一股无名的冲动,这个人,就是司马昭。
    二
    这时的司马昭,在魏国就是个“二皇帝。”
    他先是派人杀了四帝曹髦(音毛),改立曹操的另一个孙子,十六岁的曹奂当了傀儡皇帝。司马昭晋爵为高都侯,并身兼全国军事总司令(授大将军衔),中央办公厅主任,内务部长等重要职务,从里到外,从上到下都是他说了算。
    但这仍不能满足他日欲膨胀的野心,他想用一个更大的功绩彰显自己,树立起更高的威信,达到最终的目的。
    司马昭想进一步捞取政治资本,他把目标盯上了蜀国。
    于是,司马昭召集众谋士开了一个大型的《伐蜀研讨会》,并特别召回在上邽的邓艾,参加了研讨。
    三
    在会上,司马昭首先进行了一番直白的论述,提出了出兵伐蜀的可行性及其重要意义。
    他说:“我们的军队养精蓄锐了六年,没有打仗,现在是兵精粮足,具备了去征服蜀吴二地的时机。”
    “先打哪一个呢?我认为应先攻打蜀国。”司马昭自问自答的接着说。
    “一方面说,蜀国在战略防守上出现了很大的纰漏。姜维为了方便对关中骚扰,将主力部队都屯在了沓中一带,汉中空虚。”
    “我们派出一支部队将姜维拖在沓中,使他不能东顾。然后出动多于蜀军五倍的军队,对付汉中地区一、二万人马,那就如同囊中取物一般。”
    “占领了汉中,就等于拆除了蜀国天然防御城墙。那灭掉蜀国就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了。”
    “另一方面,占领了汉中,向南可以进攻成都,向东可以利用顺流而下的有利地势,水陆并进,攻打吴国。
    “这样,我们下一步想消灭蜀吴两国,就如同顺手牵羊,唾手可得。”
    四
    司马昭的发言刚结束,邓艾首先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说:“蜀国上下和谐,内政平稳,可以说是无隙可击。我认为目前伐蜀还不是最好时机。
    有“当代张良”之称的钟会,态度和邓艾截然相反。邓艾的话音刚落,钟会马上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说:“姜维率主力远在沓中,这是个军事漏洞,我认为这就是老天爷给了我们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为此,我对伐蜀战役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
    钟会说着,随手拿出了一张地图和一份《攻蜀预案》。他指着地图,开始了他的演讲。从时间安排讲到进攻路线;又从战略讲到战术,头头是道,一气呵能,听的司马昭连连点头称赞。
    五
    钟会,三十多岁,是魏国中的后起之秀,不但善于谋策,还是一个书法大家。
    他的父亲曾在曹操、曹丕、曹睿三代,先后担任过司法,军事,行政的正国级职务,他的哥哥是青州省长。
    钟会天资聪明,智慧过人,四岁时读《孝经》,七岁诵读《论语》,八岁诵《诗》,十岁诵《尚书》,十一岁诵《易》,十二岁诵《春秋左氏传》、《国语》,十三岁诵《周礼》、《礼记》,十四岁读其父钟繇所撰写的《易记》,是个名符其实的“小神童”。
    钟会二十岁就进入了中央办公厅当上了一名处长。三十岁被封为关内侯。由于与司马家族走的比较近,很受赏识和重用,成为司马家族手下重要的谋士之一。
    六
    司马师掌权时,就把钟会调入大将军府,当了一名参谋副官,每次打仗,总把他带在身边。
    司马师病死后,钟会又为司马昭出谋划策,帮司马昭夺得了大将军的职位,钟会也从关内侯晋级为了亭侯。
    司马昭当政后,钟会更是奇谋不断,成为了司马昭不可缺少的左膀右臂,被司马昭称为“当代张良。”又由亭侯晋升为乡侯,还当上了最高监察院检察长。
    政府中的大事小情和官员任免,钟会都有一定的发言权。
    七
    当他知道司马昭有攻打蜀国的设想之后,钟会意识到这是他人生路上的又一个转折点。
    所以,他的表现是如此的突出,提前下手,早早地拟出了一份《攻蜀预案》。就是想在此次战役中,纱布擦屁股——露它一手。争取到一次机会,来一次“质”的飞跃。
    八
    《伐蜀研讨会》大获成功,司马昭开始了进一步的策划。
    机会总是属于有准备的人的。
    钟会果真被司马昭选中,成为伐蜀的主帅之一。
    同时被司马昭选中的还有邓艾和诸葛绪。
    邓艾在关中和蜀军多次交战从没有失过手,他对姜维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对付蜀军的经验非常老道。
    大规模的对蜀作战,没这样人是不行。
    九
    邓艾对进攻蜀国的积极性不高,这也难不倒司马昭。
    他找来身边的秘书师纂(音钻),以特派员兼西安兵团副官长的身份派到邓艾身边。
    师纂的到来,让邓艾马上明白了司马昭的用意,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马上向司马昭写出了请战书,要求率队伐蜀。
    雍州省长诸葛绪是司马昭选出的第三名主帅。这是司马昭的又一防范之招。他要防止钟会和邓艾两人因争功夺利而出现的相互羁绊,让诸葛绪掺合进去,三支人马分别行动,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共同完成攻蜀战役。
    司马昭分别向三人下达了命令,秘密开展进攻的准备工作,待进攻命令发出后,开始统一行动。
    随后,司马昭大张旗鼓的命令魏国,凡是与吴交界的州县,开始大造战船,一来给吴国制造压力,同时制造假象迷惑蜀国,让其误以为魏国没有大举攻击蜀国的计划,而是准备进攻吴国。
    十
    转眼半年过去了。
    身在沓中的姜维根据各方面的情报推测,魏国可能要对蜀国有大的动作。
    他马上给刘禅写了一份报告,说:“钟会在关中整军练兵,有企图进取我国的苗头。希望中央要做好准备,最好是调驻守京城的中央第三军兵团,分守阳平关和阴平桥头,加强一线的守备力量,以防患于未然。”
    十一
    刘禅这半年来也是有一种冲动感。
    他想改个年号,图个吉利,也许还能带来惊喜吧!
    改什么好呢?经过参谋班子研究,定为“炎兴”。意思很明确,就是希望大汉江山千秋兴盛。
    正当刘禅为自己这一举措沾沾自喜之时,他接到了姜维的报告。
    看过姜维的报告,他怎么也分析不出姜维是怎么得出“魏国要进攻蜀国”这一结论的。从他得到的情报看,魏国大张旗鼓增造水运工具,其矛头应该是冲着东吴。
    刘禅果然中了司马昭的瞒天过海之计,对姜维的提议没有当回事儿。
    这时,他自然又想起了陈祗。因为陈祗不但有一定的谋略,而且对他言听计从,还能掐会算,对事情分析特别有一套。
    十二
    善于察言观色的黄皓,非常了解刘禅的心思,他知道,姜维的报告,给兴趣正浓的刘禅泼了一瓢凉水。
    他忙上前给刘禅送去了开心的话:“陛下不必拿姜维的话当真,姜维是打仗有瘾,草木皆兵。”
    “我听说鬼最怕火,圣上已经准备改年号“炎兴”,不正说明圣上是英明的。魏国本是”鬼”字当头,”炎”字是二火重叠,不正好烧死鬼吗?”
    “如果我们改了年号,鬼怎么还敢投火自焚呢?不要去管它了,陛下还是想干啥干啥吧!”
    连神儿啊鬼啊都出来啦,荒唐啊!
    可刘禅听的跟真事一样。
    十三
    刘禅最喜欢黄皓这一点,说的话总是听着特别顺耳。经黄皓这么一说,刘禅也觉的自己有先见之明,我这都改年号啦,魏国肯定就不敢进攻了,这也许就是天意吧!
    就这样,刘禅把姜维的报告丢到了一边,也没去安排调兵之事,姜维的建议也没人知道。
    如今,政府各部门都在紧锣密鼓的张罗着“改元”的大事。
    十四
    这时,魏国的司马昭下达了命令:魏军分东中西三路,开始对蜀国全面进攻。
    钟会为东路军总指挥。
    东路军是司马昭从魏国其它地方集结的十三万兵马,兵分三路负责主攻汉中。
    魏兴市长刘钦率领魏兴独立旅从子午道进攻;
    钟会率领七万人马从褒斜道进攻;
    卫瓘率三万人马由傥骆道进攻,合力攻打汉中,直逼成都。
    邓艾为西路军总指挥。
    西路军由西安兵团的三万人马组成,从狄道直逼沓中。任务是进攻和牵制沓中的姜维主力,使其不能增援汉中。
    诸葛绪为中路军总指挥,率雍州地方军三万人马从祁山道进攻阴平。任务是切断沓中与汉中的道路,将姜维挡在阴平以西。
    司马昭还是有些不放心,他又加封心腹卫瓘为总监军,并赐给他尚方宝剑一柄及由一千名精干士兵组成的执法队,负责对三路讨伐军的全面监督和协调。
    十五
    司马昭主持了钟会东路军的出征仪式。
    司马昭发布完命令后,众将士口号洪亮,声势震天。
    这时,突然从队伍中窜出一人,大步走到司马昭跟前,单腿跪地,双手抱拳,大声喊道:“总司令,老朽冒死进言,大军万万不可出兵啊!”
    这真是茅房里打灯笼——找死(照屎)。
    司马昭定睛一瞧,竟是跟随他多年的老将军邓敦。
    自从司马昭开始讨论伐蜀之事以来,这个邓敦就一直反对,并多次找到司马昭劝说。
    司马昭念他跟随自己多年,劳苦功高,并没有难为他。谁知这老东西竟在这出师大典上闹这么一出。
    司马昭的脸上实在挂不住了,恼羞成怒的下令,说:“邓敦无视军法,搅扰军心,给我拖下去斩首!”
    可怜忠心可嘉的老将军邓敦,当场死于鬼头刀下。
    司马昭看都没看死在脚下的邓敦一眼,大声命令说:“出发!”
    十六
    魏国大举进攻蜀国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刘禅这里,可刘禅不知是哪来的定力,竟没有太当回事。只是派人传令,让张翼和廖化,率董厥及中央军第三兵团一万兵马,前往阳平关和阴平增援。
    援军派出去后,刘禅仍按原计划,下令改年号,全国实施大赦。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