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十四章内忧外患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3048  更新时间:22-12-19 13:55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一
    廖立在汶川的流放处,面对汉中方向,久久地矗立,双泪长流,绝望地喃喃着:“知我者,诸葛亮也。知音已亡,我廖立终生要做野人了!”
    廖立是秀才要求下矿井——自认倒霉(捣煤)。
    他也想开了,也认命了。
    老老实实带着妻子儿女在那里耕种养活自己。
    几年以后,姜维率军北伐时,路过汶川,前去看望了廖立。
    这时的寥立,全然没有了萎靡颓废之容,言谈自若,姜维还称赞他意气不减当年。
    最终,廖立老死在了汶川,刘禅念廖立也曾有功于蜀国,让他的妻子儿女回到了成都定居,这是后话。
    二
    李严却没有寥立那样没心没肺,他心比天高,怨天尤人。
    他怨自己手段不精,没能把诸葛亮玩弄于手掌之中,反而把让自己跌下了万丈悬崖。
    怨老天爷不给自己机会,让诸葛亮早早的撒手人寰,使自己再没有翻盘的机会。
    李严被流放梓潼后,诸葛亮曾给李严的儿子李丰写信,说“我和你父亲同时受先帝重托辅佐朝政,这是谁都知道的事情。本应尽心竭力,哪里会料到中途会出现不和谐的现象呢?”
    “如今,你的父亲虽然丢官罢职,地位和财产都不如以前了。但仍还享受着高层的待遇。政府出资,为他配备了百余人的后勤服务人员,让他衣食无忧。就是希望他痛定思痛。
    “如果能够反省自己的错误,我想还有机会被委于重任的。”
    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让李严有了一丝希望。他掰的手指,在等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谁知等来的却是诸葛亮病死的噩耗,这对李严来说,无疑是山崩地裂。
    因为,只有诸葛亮才有可能让他咸鱼翻身。换了任何人,都不会再给他这个机会了。
    他绝望了,知道自己再也没有出头之日。
    一股无名的怒火涌向了心头,让他撕心裂肺,一口气没上来,气绝身亡了。
    三
    接下来,就是谁来接替诸葛亮的问题了。
    蒋琓是第一人选,这是诸葛亮推荐的人选,刘禅也比较认可。
    可是,刘禅不想再设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了。
    这是刘禅的底线。
    所以,刘禅在诸葛亮的葬礼上就明确旳告之天下,我已经把丞相一职,永远赐给了诸葛亮了。
    蜀国今后永无第二个丞相。
    没有丞相了,那自然要解散丞相府。解散了丞相府,蒋琓担任的丞相府留守厅主任的职务也随即免除了。
    那蒋琓应该以什么职务出现呢?
    无巧不成书。
    中央秘书长的职位,由于陈震的突然病故,正好空缺。
    刘禅决定先走一步,任命蒋琓为中央秘书长,负责政府的全面工作。
    同时,对北伐军的有功人员加官晋级
    邓芝兼任兖州省名誉省长,封阳武亭侯。
    张翼为中央军第一兵团副司令,晋升一级中将。同时,因讨伐刘胄的功劳,封为关内侯。
    马岱为中央军第三兵团副司令,晋升一级中将,封陈仓候。
    杨仪为中央军总参谋长,晋升一级中将。
    费祎为中央军第二兵团副司令,晋升一级中将。
    姜维为总监军,晋升一级中将。
    任命嘉奖完成后,刘禅宣布:大赦天下。
    这是刘禅登基后的第二次大赦。
    四
    孙权听到了诸葛亮的死讯,心中是喜忧参半。但是,不管是喜还是忧,对吴国都是个机会。
    他下令,吴国的各路大军做好准备,随时出兵与魏国作战。同时向巴丘增加一万兵力,随时进攻永安。
    孙权是在做两手准备。一是,魏国如果趁机进攻蜀国,蜀国要打,他可以借机发动对魏国进攻。二是,如果蜀国败了,他也可以借机瓜分蜀国的土地。
    五
    蒋琓拿着吴国增兵巴丘的军情报来见刘禅。
    刘禅一听,用手拍了一下脑门,说:“孙权就不是一个省油的灯,我怎么把他给忽略了。”
    他随即对蒋琓命令,说:“通知重庆战区司令李福,让他派一万人马,增兵白帝城。另外,要派人去一趟吴国,一是是观查一下吴国的动向,二是双方进行一下沟通,省得吴国摇摆不定,又打什么歪主意。”
    说到这里,刘禅有些遗憾地说:“陈震不在了,邓芝在汉中,费祎又让我派去料理丞相的后事,有他三人一个在,去吴国我还是比较放心的。”
    蒋琓马上接过话题,说:“我已经物色好了一个人选,就是原来丞相府的军政处长宗预。”
    刘禅一听,高兴的说:“我看行!这老同志文武双全。你就和他谈,尽快出发,越快越好。”
    说着,刘禅非常满意的对蒋琓点了点头。心中想,不愧是丞相推荐的人才,做事不但是仔细圆满,而且超前意识非常强,走一步,看两步,心中想着第三步。
    刘禅看着蒋琓,发现他似乎还没有要走的意思,问:“还有什么事吗?”
    蒋琓说:“这里还有一份报告,是犍为市长李邈写来的。”
    六
    李邈在报告中写道:“西汉时候的吕禄、霍禹,未必就有谋反之心;文帝、宣帝也不是嗜杀大臣的君主。吕禄的谋反,霍禹的被杀,原因都是大臣畏惧皇帝的威逼,皇帝畏惧大臣的胁迫,这才发生了惨痛的血腥事件。”
    “诸葛亮生前仗着手中兵权,狼顾虎视,陛下被孤立软禁着,我常常为陛下的处境而担忧的。”
    “如今,诸葛亮已死,刘姓宗庙社稷得以保全,那场名为”北伐”,实际把国家拖进灾难的西边战事终于结束。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大小都是件值得庆祝的喜事。”
    “为了维护政府的尊严,是到了拨乱反正,彻底清算诸葛亮的时候了。”
    刘禅看完后,勃然大怒,说:“外忧还没解除,这又来了内患。李邈是唯恐天下不乱。”
    说到这里,刘禅对蒋琓说:“这事我来处理,你去处理吴国的事吧!”
    蒋琓走后,刘禅看着几案上李邈的报告,从牙缝中挤出了几个字:“李邈啊李邈,你摊上事啦,摊上大事啦!”
    七
    这个李邈,就是个出了名的搅屎棍,每当关键之时,他总是跳出来,胡乱搅和一番。
    搅和,能够把长的说成圆的,还能引起大家的共鸣,被大家纷纷挑起大姆哥,异口同声地附和说,就是圆!就是圆!就是圆!这是人精。
    狗屎没搅好,反而溅的自己浑身上下没有一处干净地的人,那就是人渣啦!
    李邈就是这样的品种。
    当年刘备占领了益州,召开庆功会,李邈有幸参加了酒宴,这也是他第一次见到刘备。
    他给刘备敬酒时说:“刘璋请将军入川,认为你是宗室皇亲,是可靠的自己人,希望和你携手共讨曹贼。不曾想是引狼入室,让你霸占了益州,你这样做很不道德啊!”。
    李邈真不会聊天。
    在这种场合说这种话的人,脑子不是被门子挤了,也肯定是曾经被驴踢过。
    八
    刘备没想到有人让他难堪,沉着脸说:“如果觉得我做这事不讲道义,那你当初为什么不去帮助刘璋呢?”
    听话听声,锣鼓听音。
    可这时的李邈,却像是缺心眼的二杆子,理直气壮地说:“要不是我没那么大的本事,早就和你翻脸了。”
    这不是倒霉催的吗?
    李邈话音没落,就被几个大汉连抓带拽的拖了出去。
    还是诸葛亮为他讲情,才讨回一条小命。
    谁知李邈还是不知死活的继续作死。
    九
    诸葛亮一出祁山,李邈跟随诸葛亮做参谋。
    街亭失守,蜀军被迫撤回。诸葛亮正在为马谡失职着急上火,李邈却在兴灾乐祸的品评失利的原因。
    说什么不能把罪名全算在马谡的头上!
    说什么用人不当的教训古往有之啦!
    这不是没事找事嘛?
    这样的参谋谁还敢用呀!
    诸葛亮一生气,把李邈打发回了成都。刘禅为他重新安排了工作,到健为市当了一名市长。
    李邈不但不去反思自己,反可为此事和诸葛亮结下了“梁子”。
    十
    诸葛亮死后,刘禅发布禁令不允许在职人员前往汉中奔丧;还解散了丞相府并宣布蜀国不再设丞相一职。
    李邈认为这是刘禅要清算诸葛亮的信号,自己报仇的机会来了。
    他急忙上书给刘禅,想给刘禅清算诸葛亮再添一把火,希望借刘禅的手来报仇,以解心头之恨。
    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李邈拍马屁拍到了马蹄子上,靠老太太生孩子——打错了算盘。
    十一
    刘禅看着李邈这份报告,他知道,不管李邈出于什么目的,这实质上是离间君臣关系,恩将仇报,借刀杀人。
    诸葛亮的突然离世,给蜀国带来的不单单是民心的悲痛和慌乱,还将使蜀国面临着各种严重的危机。轻则国内大乱,重则政府就有可能被颠覆。
    而李邈的言行,正是在为这种危机推波助澜。
    一石激起千层浪。
    能不能在这生死存亡之机,果断地消除不利因素,扛起大梁,让政府看到希望,让百姓人心安定,是刘禅的当务之急。
    刘禅思索了片刻,做出了一个决定。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