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十八章你就是个娘们儿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3534  更新时间:22-12-16 14:26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一
    姜维送走了信使,马上找到费祎和杨仪。
    目前在北伐前线,最高统帅部是丞相办公厅。费祎是中央特派员兼丞相副官长;杨仪是丞相办公厅主任兼北伐总参谋长;姜维是中路军总指挥兼丞相护卫队队长,这三人是北伐军中最上层的领导成员。
    姜维把诸葛亮的身体状况向他俩进行了通报,并提出应立即快马密报给中央。
    费祎和杨仪俩人一听也是大惊失色。三人统一了意见,由费祎执笔,写了一封密报,立刻派人飞马传递送往京城。
    二
    诸葛亮的信使见到了司马懿,把诸葛亮写的信和装着一套女人服装的大锦盒递到了司马懿手中。
    都说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但这确实是个危险的差事。
    送个商讨信,下个战书之类,应该还算是个平稳的活。但让他去送一种激怒敌人,带有刺激或侮辱性的东西,那就是相当危险的。
    给一个堂堂的七尺男子汉大将军送女人服装,这不是在老虎鼻子上打蚊子——自己送死吗!
    轻者,被敌方侮辱一番,穿上女装,自取其辱,被一通棍棒打了回来。
    重者,那就是身首异处,用一张草席一架驴车给送回来。
    更有甚者,连个囫囵尸体都回来,被敌人吊在城门楼上,暴尸示众。
    但,对一个一心要为国尽忠的勇士来说,这都不算什么!
    他昂首挺胸的站在司马懿面前。
    三
    司马懿有好奇,想不出诸葛亮又要搞什么新花样,也没说客套话,开口便说:“说说你来这里的目的吧!”
    使者不紧不慢的说:“我家丞相有一封信,让我转交司马大将军,并送您一份礼品!”
    “什么礼品呢?”
    司马懿好奇的问。
    “不知道!我家丞相说,礼品很贵重,请您亲手拆启。”使者还是不卑不亢的回答。
    司马懿还真的把使者递过来的盒子,亲自拆开看了过去。
    四
    蜀国的使者见司马懿打开了盒子,就做好了准备。
    他心想,司马懿一见盒子里的东西,肯定会大怒。脸色由白变青,由青变紫,青筋暴起,怒目圆睁,一把将手中的东西劈头盖脑的摔在使者的脸上,从腰中拔出剑来,一步窜到使者的眼前,挥剑猛劈下来……
    蜀国使者大义凛然,目不转睛的盯着司马懿。
    五
    司马懿打开了锦盒,映入眼帘的是叠的整整齐齐,方方正正,五颜六色,花花绿绿的女人的服饰。
    司马懿心中马上明白了诸葛亮的险恶用心。
    他脸上的露出的是一副惊奇,好像看到了一种从来没见过的稀罕物件,一付弄不懂的样子,嘟囔了一句:“这是几个意思?”
    蜀国的使者也不白给,是个见过世面和大人物的角色。
    见司马懿耍起了厚脸皮,知道自己这回是有惊无险了。
    他马上调整了一下情绪,不紧不慢地说:“我家丞相信中写的明白。”
    司马懿又随手打开了诸葛亮的信看了起来。
    六
    诸葛亮的信中写着这样一段话:“司马懿你就是个胆小懦弱的小脚娘们!这有一套女人的服饰,正合适你用。”
    “你把它穿戴上,到城墙上走一圈,让我们大家看看你漂亮不漂亮?”
    司马懿看完信,哈哈大笑起来。笑的他眼里都带出了泪花。
    看着司马懿狂笑,在场的人都是一脸的雾水。
    七
    这是极大的污辱!人都是有自尊的啊!
    我们的大将军这是被气糊涂了吗?
    司马懿就是司马懿。他看到眼前的这一切,连女人撒泼骂街的伎俩都用上了,这不是证明诸葛亮已经是黔驴技穷了吗?
    司马懿心里早已是喜出望外,还上哪去找生气的由头呢?
    虚荣心人人都有,自尊是对自己的尊重,但自尊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太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反而是自卑的表现。
    司马懿虽然从心中对诸葛亮是有些“怵头”,但他对自己的智商还是信心满满的。
    现在,见自己的战术逼的诸葛亮已经无计可施了,还有什么必要去发怒呢?那样不是恰恰污辱了自己的智商了吗?
    笑骂任尔笑骂,我自泰然处之。
    你说我是娘们儿,我就是个娘们儿!我就豁出去了,就给你穿出去看一看。
    司马懿笑完之后,意犹未尽的对诸葛亮的使者说:“回去告诉你家丞相,他送的礼物我收到了。我一定会展示给他看,代我谢谢他吧!”
    八
    诸葛亮的使者如释重负,向司马懿弯腰一躬,说了声:“叨扰!”转身要走。
    这时,司马懿突然大声问了句:“可问一声,你家丞相身体可好?”
    诸葛亮的使者先是一惊,然后谨慎的回答说:
    “我们丞相身体很好,只是睡眠质量差一些,饭量也很小,一天也吃不了多少东西。”
    “你家丞相精力如何?”司马懿紧接着又问一句。
    “我家丞相精力充沛,别说大事了,就是惩罚士卒二十军棒,他都要亲自在场。”信使自豪的回答。
    司马懿听到这里心中又是一阵窃喜。表面却还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说:“给我捎句话,让他保重身体吧!”
    说完后摆了摆手,让手下把信使送出了大帐。
    九
    送走了诸葛亮的使者,司马懿无比兴奋地对手下人说:“诸葛亮身体垮了,耗不了多久啦!”
    他的手下不解其义,问:“不知副总司令因何下此结论呢?”
    司马懿嘿嘿一笑,说:“他的使者说的很清楚了,诸葛亮睡眠质量不好,饭量也很小,一天也吃不了多少东西。这不是身体出了问题吗?”
    “身体有问题,又不注重休息,大事小还都管,连惩罚士卒二十军棒他都要亲自在场,不累垮了还有好的结果吗?”
    “所以,我断定,诸葛亮命不久矣!”
    十
    得到情报的途经,不单单是靠溜门撬锁,监听跟踪,偷拍诱供。通过无意中的言谈闲话之中,捕捉分析到有价值的信息,这才是高级间谍。
    司马懿单凭诸葛亮的睡眠、饭量和工作态度,断出诸葛亮身体状况,也真可算是高人中的高人。
    可他的下属却不这样想。
    蜀军三番五次的挑衅,你不出战情有可原。
    敌人侮辱你,不在乎,这是你的肚量,别人也不好说什么。
    但是,作为一方统帅,既然判断出敌军统帅病重在身,正是极好的战机,却还是守而不战,这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于是,武功城里炸了锅啦!
    不管是将军还是士兵,都是议论纷纷,群情激愤。
    这是军心哪!
    军心不稳,后患无穷。
    十一
    司马懿暗叹道,燕雀焉知鸿鹄之志。但他又不能不考虑军心不稳定的后果。他眼珠一转,想出一计。于是,司马懿向围着他请战的几个将军说:“我的心情和你们一样,也是义愤填膺。但是”只守不攻”,是上边的指示,我是不敢违抗的。”
    “我准备向上边打一个请战报告。”
    “开始回去准备吧!等报告批下来,有你们出口恶气的机会。”
    司马懿一招缓兵之计,让魏军的将士们暂时安稳了下来。
    十二
    在五丈原的诸葛亮,听到信使回来汇报的情况,心中不免敲起了小鼓。
    信使回答司马懿的问话,从表面上看,没什么大的错误。但要是配合诸葛亮的“激将法”,就是大错特错。
    他的回话中,分明告诉了敌人:诸葛亮的身体坚持不了多久。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诸葛亮千思万算,就是没防司马懿不打鼓面打鼓边——旁敲侧击这一手。
    这一来,诸葛亮意识到他的激将法可能要功亏一篑了。
    十三
    魏国皇帝曹睿接到司马懿的请战书,料到关中前线的将士们面对诸葛亮的袭扰,开始焦躁不安。所以,司马懿不得不做出请战的姿态,这是在给中央发出的信号。
    这是个很危险的信号,军心不稳,是要出大问题的。
    曹睿马上任命内务部长辛毗(音皮)为关中前线总参谋长,手执尚方宝剑,协同司马懿,监督关中前线的防御工作。
    辛毗马不停蹄赶往关中前线,传达最高指示:“敌人不退,不许出兵”。
    十四
    这位辛毗的来头可大啦!
    辛毗是魏国的三朝原老。
    曹操时期,他是丞相办公厅厅长。曹丕时期,是内务部部长,被封为关内侯。到了曹睿这一代,职务虽然没变,但由关内侯又晋升为颍乡侯。
    做是皇帝身边的内务部长,虽然官不如司马懿大,但他是钦差大臣,手里有尚方宝剑,他的出现,就是代表皇帝啊!
    辛毗还有一个更要命的个性,就是“一根筋”。他认准的事,没人能说的动他,就是天王老子来也不行。
    当初,曹睿的老爸曹丕当皇帝的时候,想要向从冀州迁移十万户人家去充实河南。
    辛毗就反对这个措施。说:“这几年连年闹蝗灾,老百姓们都是饥饿难耐。如果再长途迁移,那老百姓的日子更是没法过了。”
    曹丕面带怒色的质问辛毗:“你认为向河南迁移人口不对吗?”
    辛毗毫不畏惧的说:“这时候让百姓长途迁移,给百姓带来的就是灾难。”
    十五
    曹丕清楚辛毗的脾气,不想和他纠缠,就说:“我不和你讨论这个问题。”
    辛毗却是咄咄逼人,穷追不舍的说:“陛下既然安排我在这个参政议政的岗位,遇到了问题,我为什么不和陛下讨论呢?”
    曹丕知道再说下去,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想不答理他,起身就往外边走。
    辛毗的“一根筋”脾气上来了,上去拉住曹丕的衣襟就是不让走。
    曹丕用力想甩开辛毗。可是任凭他如何挣脱,辛毗是越拉越紧。曹丕一点办法也没有,好像是豆腐掉到渣土里——吹又吹不得,打又打不得。
    曹丕只好气呼呼地坐了下来。
    辛毗见曹丕不走了,又开始掰开了揉碎地大讲开了自己的道理。
    辛毗讲的都对,曹丕有些理屈词穷,只好退了一步,说:“老百姓有困难,但国家的利益也不能不考虑吧?这样吧,我们折中一下。为了减轻一下老百姓的负担,也兼顾一下国家利益,我们这次就减少一些,改迁五万户总可以了吧!”
    曹丕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辛毗也就不再坚持了。
    通过这件事,辛毗“一根筋”的名声可是响遍了天下,谁再遇到要和辛毗理论的事情,都会好好的掂量掂量了。
    十六
    辛毗到了武功城,又是奉了上边的最高指示,一下就让司马懿压在心中的一块石头被解除了。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