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三章再论北伐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4288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一
    诸葛亮听说魏国多路人马频频调往东吴方向,料定其中必有原故,他忙派出使者,前往东吴打探。
    不久,使者回来了,还带来哥哥诸葛谨写给诸葛亮的一封信。
    诸葛谨信中写道:“东吴派鄱阳市长周鲂诈降魏国,曹休已中计。
    曹休率一路约十万人马进军石亭;荆州兵团司令司马懿大将率一路人马进军江陵方向,并调张郃率关中兵团协助;豫州兵团司令贾逵中将率一路人马进军东关方向。”
    “东吴早已准备完毕,孙权亲临前线,任命陆逊为总指挥,迎击魏军。希望蜀国抓住机会,策应行动。”
    诸葛亮看完信,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二
    原来,孙权见诸葛亮在祁山一带搅得魏国不得安宁,连曹睿都跑到西安去督阵了。认为这是一个乱中取利的好时机,他决定也要和魏国打一仗。
    鄱阳太守周鲂,向孙权献上一计,以诈降引诱敌兵来接应,在途中设伏来消灭敌人。
    孙权接受了周鲂的计策,于是,吴国上上下下开始了演出了一场“诈降”大戏。
    三
    孙权以严重违纪的名目,大张旗鼓派人审查鄱阳市长周鲂,并扬言要处分周鲂。
    周鲂为了表示忠于东吴,不得不削发谢罪。一时间,周鲂要被孙权处理的事情传的沸沸扬扬,天下皆知了。
    周鲂把表面的功课做足后,派人给魏国的大元帅曹休写去了一封投降书。
    在信中,周鲂向曹休哭诉了自己的委曲,咬牙切齿的怒斥了一番孙权,又信誓旦旦向曹真表白,如果大元帅能发兵援助,本人愿为内应,带鄱阳地区人马,投诚魏国。
    周鲂为什么把投降书写给曹休呢?
    四
    魏国的军事防御系统,主要分为东西南北四条战线。
    东线为扬州战区,包括了江苏的长江以南及江西、浙江、福建,湖北东部、河南东南等地。
    任务是进攻和防御东吴,扬州兵团司令是曹休元帅。
    西线为关中战区,包括今陕西省、甘肃省一带雍州和凉州,主要任务是进攻和防御蜀汉。关中兵团司令是曹真大将。
    南线为荆州战区,包括荆州和豫州,荆州兵团司令是司马懿上将。主要承担着支援曹魏东线、西线的作用。
    北线为冀州战区,包括冀、幽、并三州。冀州兵团司令是吴质上将,主要任务是防御鲜卑等北方游牧民族。
    曹休是魏国的大元帅,兼任扬州省长、扬州兵团司令,并坐镇合肥,离周鲂最近。
    五
    曹休自从荣升为魏国的大元帅以来,两年多的时间也没有什么大的建树,正琢磨着搞出点什么动作来炫耀炫耀。
    接到了周鲂的投降信,真是叫花子得了一个扒肘子——喜出望外。
    曹休一开始对周鲂的投降还表示怀疑,派出人马进行了一番调查。
    经过查证,从一些蛛丝马迹中,认为周鲂的投降事出有因,他信了。
    曹休马上向曹睿打了一份报告,准备率十万人马接应周鲂,一举占领鄱阳地区。
    六
    曹睿刚刚让诸葛亮在陇右搅和了一阵子,气正不顺呢!听说有这么一个机会,也不想放过。
    曹睿想利用这次机会玩一回大的。不但批准了曹休的出兵申请,而且还命令豫州兵团司令贾逵带一路人马直攻东关;司马懿带一路人马进攻江陵,与曹休分东、西、北三路人马,一起行动,给东吴来一次重创。
    考虑到荆州的防卫需要,曹睿又特意调张郃率关中兵团随司马懿行动。
    与此同时,东吴的孙权也开始调兵遣将,在石亭一带布好了口袋,他想来一个张网捕鱼。
    七
    张郃率兵马赶往荆州,关中地区出现了空窗期,诸葛亮又看到机会。决定和东吴打个配合,借机也给魏国上上眼药。
    想到这里,诸葛亮提笔给诸葛谨回了信说:“我准备北出褒斜道,围攻关中的陈仓,配合吴国的攻势,引诱魏国的关中兵团回援,为东吴的战役缓解军事压力。”
    诸葛亮派人把信送往东吴后,马上召开了军事会议,宣布说“魏兵东进,关中虚弱,我准备亲率两万人马,偷袭关中的陈仓(现在的宝鸡市陈仓区),打魏国一个短频快。”
    诸葛亮的话音一落,大家开始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
    有人提出,蜀军刚打完仗,应该休整一段时间,看看魏吴双方的战况再说。
    有人提出,既然要出兵,就多出一些兵马;要打,就把魏国打疼,打爬下!
    八
    诸葛亮听了大家议论,说:“大家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不太全面。”
    “首先说,魏吴开战,我们必须积极参与,这是一个大原则。”
    “一是我们和吴国有盟约,我们有出兵的义务。帮东吴,就是帮我们自己。东吴胜利了,就等于我们打了大胜仗。”
    “二是我们和东吴一起打,让魏国顾了头,顾不了腚,成功的机率会更大,对魏国的创伤也会更大。魏国的实力削弱的越多,就离我们冲出蜀地,平定中原的目标越近。”
    “为什么只带两万人出战呢?我说过,我们这次是偷袭,所以,兵不在多,而在于奇。”
    “我们的目标,不一定是占领陈仓,主要是搅乱魏国的攻伐东吴的战役,逼迫关中兵团回援陈仓,保障东吴的诈降计划顺利。”
    “能够占领陈仓最好。不能占领陈仓,我们也要在战斗中去寻找其它战机。”
    “我带刘琰的第四兵团去偷袭陈仓。第二、三兵团和汉中守备旅,在汉中待命,根据新的战机,随时行动。”
    “打仗不一定是兵力越多越好。兵出祁山时,最初,我们的兵力都比敌军要多,但最终却没能击败敌人。”
    “这说明问题的关键并非出在兵力的多寡上,而是在于我这个最高指挥官一人指挥不当。”
    “如今我想精简兵将,严明赏罚,总结教训,使得今后能够灵活变通;如果不能这样,纵然兵多又有什么好处呢?”
    “所以说,从今以后大家要积极指出我的不足之处。只要我们团结一致,上下一心,群策群力为国尽忠,先帝委托我们平定中原的愿望一定能实现。”
    诸葛亮的一番话,让在场的将领们情绪振奋,斗志倍增。
    大家又针对当前形势,分析了各种可能出现的战机,制定了预案。
    根据大家讨论和完善,诸葛亮向刘禅上报了出兵的请示。
    九
    刘禅接到诸葛亮要再次出兵伐魏的请示后,又仔细看了一个吴国准备和魏国开战的战势图,魏国调兵遣将的情况,认为这确实是一个天赐良机,便提笔准备批复。
    突然向宠来报告,说:“赵云老将军不幸病逝了。”
    刘禅一听,啪的一下,手中的笔落在了地下,他忙叫人更衣,他要去看望老将军最后一眼。
    在去赵府的路上,刘禅满脑子里都是赵云从前的影子。
    从他记事时起,眼前看到最多的就是赵云。可以说,赵云陪伴刘禅的时间此刘备多的多。在刘禅眼里,赵云是他的奶爸,是他的师父,更是他的亲叔叔。
    十
    刘禅在赵云的遗体前上了四柱香,深深的鞠了三躬,祭奠完赵云后,刘禅拉着赵云的两个儿子赵统和赵广,眼中含着泪花说:
    “你们的父亲过去追随先帝,功绩显著。我当时年幼,遭遇危难,全赖赵云的忠诚才脱离险境,他是我的恩人,也是我的叔父。”
    “今后,你们就是我的兄弟,赵统到我的皇宫卫队当个队长;赵广就去廖化的神刀队当个付队长吧!”
    说完这些话,刘禅又命人搬来座椅,他拉着赵云的两个儿子座在灵前,他要最后送这位叔叔一程。
    见刘禅坚持要为赵云守灵,众人也不愿上前劝阻。
    三个时辰过去了,蒋琓和李严硬着头皮上前劝说刘禅,刘禅这才起身,在李严、谯周的陪伴下离开了赵府。
    在回宫的路上,谯周对刘禅说:“丞相要出兵,正赶上赵云病逝,如大鹏折翼,大军未出先折一大将,有些不祥之兆。”
    “不如皇帝下令,暂缓出兵。”
    李严也附合说:“谯部长言之有理,我也认为应暂援出兵。”
    刘禅认为此话有理。
    十一
    在汉中,诸葛亮在等着刘禅的批复。
    结果,先等来的是赵云去逝的噩耗。诸葛亮失声痛哭,说:“赵老将军一去,国家失一栋梁,我失去一臂膀,伐魏失去一大将,痛哉啊!痛哉!”
    接着,刘禅的批示也传到了汉中。批示中说:“兵出祁山后,军乏兵疲,不利再远征,请丞相斟酌。”
    十二
    这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不同意出兵呗!
    诸葛亮马上意识到,这是朝中那些对北伐持否定态度的人占了上峰。让刘禅产生了犹豫。
    于是,诸葛亮又提起笔来,写了再次请战书。
    他要用无情的历史教训,驳斥哪些对北伐持怀疑态度的人,重申北伐的重要意义,使政府上下的思想统一到坚持北伐的基本国策上来。
    十三
    诸葛亮在请战书中写道:“讨伐曹魏巩固蜀汉政权、兴复汉室江山是先帝立国的根本,也是先帝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即不能苟且偷安,也决不能坐以待毙。”
    “我诸葛亮在接受任命的时候,吃不好,睡不着。想到要去北伐,应该先南征。所以五月里渡过泸水,深入不毛之地,两天才能吃上一餐;我不是不爱惜自己呵!而是想到帝王之业不能毁在我们的手中。所以,就是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
    “目前,魏国西面疲于对付边县的叛乱,东面又要竭力去应付孙吴的进攻,正是我们进军的时机呵!”
    “当年的汉高祖明智过人,可以和日月相比。他的谋臣见识广博,谋略深远。却还是经历了无数艰险,身受创伤,遭遇危难然后才得已开创几百年的汉家天下。”
    “现在,陛下比不上汉高祖,我们也不如张良、陈平。想用长期相持的战略来取胜,安安稳稳地平定天下,这是我诸葛亮所不能理解的第一点。”
    “当年,盘据于江南的各位大咖们,就是因为怕这怕那,寄希望通过安守策略,保住可怜的像芝麻一样的小小地盘,今年不去打仗,明年不去征讨,让东吴的孙策借机强大了起来,终于并吞了江东,这是我诸葛亮所不能理解的第二点。”
    “曹操的智能谋略,远远超过别人,用兵如孙武、吴起再世。但是,在南阳受到窘困,在乌巢遇上危险,在祁山遭到厄难,在黎阳被敌困逼,几乎惨败在北山,差一点死在潼关,却依然战斗不休,才留给他的儿孙一个强大的魏国。何况我等一群大臣,远不能比曹操的智能谋略,而竟想不冒艰险来平定天下,这是我诸葛亮所不能理解的第三点。”
    “曹操五次攻打昌霸而攻不下;四次想跨越巢湖而未成功,任用李服,而李服密谋对付他;委用夏侯渊,而夏侯渊却败死了。”
    “先帝常常称赞曹操有能耐,可还是有这些挫败。何况我等一群大臣才能低劣,怎能保证一定得胜呢?这是我诸葛亮所不能理解的第四点。”
    “自皇帝您登基以来,有才能的大臣如王谋、王连、杨洪、费诗,赵云先后病逝。我们进驻汉中不过一周年,驻屯军中又丧失了将领八十余人,士卒一两千余人。这些都是几十年来从各处积集起来的精锐力量,不是一州一地所能拥有的;如果再过几年,就会损失原有兵力的三分之二,那时拿什么去对付敌人呢?这是我诸葛亮所不能理解的第五点。”
    “蜀地虽为天府之国,但是,长期下云,就如同枯井里的蛤蟆——没有前途,光明也不大。
    同样的时间,敌人的发展速度远超我们几倍。等的结果,只能是自取灭亡。”
    “有敌人,就会有战争。等待敌人来进攻和出去攻击敌人,其劳力费用正是相等的。”
    “不趁此时去出击敌人,却想拿益州一地来和敌人长久相持,这是臣下所不能理解的第六点。”
    “最难于判断的,是战事。当初先帝兵败于楚地,这时候曹操拍手称快,以为天下已经平定了。但是,后来先帝东面与孙吴连和,西面取得了巴蜀之地,出兵北伐,夏侯渊掉了脑袋,汉军收复了汉中,复兴汉室的大业快要成功了。但是,孙吴违背盟约,关羽战败被杀,先帝夷陵遭挫,曹丕篡位称帝,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难以预料的。”
    “至于伐魏兴汉,究竟是成功是失败?是顺利还是困难?那也是臣下的智力所不能预见的。”
    “但我诸葛亮坚信一点:天上不会掉馅饼,要成功,必须要去争取,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