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四章屯兵汉中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3912  更新时间:22-11-29 14:38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一
    驻屯军都安顿好了,诸葛亮首先将刘琰、魏延、邓芝及三大军团司令吴懿、高翔、赵云等召集在一起,指定魏延为总负责,邓芝监督,各兵团司令分别负责本单位,将部队分成两大块,轮流开展军训和屯田,保证军训和屯田两不误。
    军队安排妥后,他又把马岱叫来。让他挑选一些熟悉雍、凉二州的老部下,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分散进入雍、凉各地,拉关系,搞疏通,开展争取和策反工作,准备策应蜀军对魏国的进攻。
    这时,吕乂也来到汉中上任汉中市长。
    诸葛亮把吕乂和杨仪叫到一起,说:“现在,汉中就是蜀国进攻魏国的军事基地。”
    “吕乂要把保障军队的后勤工作放在第一位。对基础工作从头抓起。对荒芜的土地要利用起来,对破旧不堪的水利工程修复起来,对各种金属矿场要管理起来,让汉中的各种资源充分保障北伐的需要。”
    “汉中被曹魏移走了大批的民众,你首先要把汉中的民众资源进行调整,以适应后勤保障工作的需要。”
    “杨仪负责协助规划,制定方案,并搞出军队的练兵和军垦的实施方案,即要满足练兵,又要满足地方生产生活上用人的需要。”
    二
    吕乂原本是荆州南阳人,他的父亲吕常是刘焉的下属。
    刘焉被调入益州当省长时,吕常带着全家随刘焉进了益州。后来病死在益州,所以自幼失去父亲的吕乂一家,就留在了益州。
    吕乂聪明干练而且爱好广泛,除喜好读书外,吹拉弹唱样样在行,在他的同乡圈里口碑极好。
    长大后,当时任梓潼县县长的王连,也非常赏识他这位小老乡,就推荐他在县政府当了一名干事。
    刘备平定益州,开设了盐业专营局,王连任局长。吕乂也被调入当了一名事务科科长。
    吕也非常有经营头脑,在盐铁的生产经营和增加税收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此,受到拔提,先后担任了新都县长和绵竹县长。
    吕乂心地善良,体恤百姓,在县长岗位上干的也是风声水起,得到了当地百姓的一致称颂,名声在本地各县城中首屈一指,很快又由绵竹县长升任了巴西市长。
    这次,听说诸葛亮要屯兵汉中,为北伐做准备。他又千方百计在巴西本地宣传鼓动,征召了五千青壮年,送入了北伐军中。
    这种从国家大局出发,不分分内分外主动的做些事的人,才是真正的国之栋梁。
    所以,诸葛亮认定,汉中要成为北伐的后勤基地,必须要有这样的人来管理。
    三
    吕乂根据诸葛亮的指示和生产的需要,立刻在政府部门成立了三个专门机构:
    矿产开采局,俗称铁官,负责铁矿的开采和冶炼,保障军用设备及兵器的补给。
    山河堰管理局,俗称堰官。负责对汉中山河堰的维修、维护和管理,抗旱防涝,保障农田和老百姓的用水需求。
    粮食局,俗称督农。负责农田的开垦、耕种,保证军用粮草的供应。
    吕乂亲自兼任粮食局长。
    历史上设置专业主抓粮食管理的粮食局长,就是从诸葛亮屯兵汉中开始的。
    四
    屯兵汉中,诸葛亮迈出了北伐的第一步,接下来,就是等待时机了。
    这时,李严从重庆派人前来,带来了一个利好的消息。
    投降了魏国的孟达,开始跃跃欲试了。
    正如当初费诗所说:“孟达这个小子,昔日对刘璋不忠,后来又背叛先主,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
    五
    孟达,是关中扶凤人,和法正是老乡。
    他家是关中一带很有实力的大财主。
    他的父亲叫孟他,字伯郎是个蛇过篱笆墙——有空就钻的人间“精怪。”
    当时朝政腐败,拿钱买个官成了一大时髦。
    孟他家中有的是财富,他也想赶一回时髦。
    他认为当地的官太小,要买,就买个大的。于是,他就带足了银两,跑到京城去运作。
    他打听到皇帝身边的大太监张让权力很大,可他在京城举目无亲,和张让拉不上关系。
    他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道理,他有钱,就一定让鬼为他推磨。
    张让官大,他一时不能接近。张让的家奴们就成了他拉笼的目标。
    一来二去,通过家奴之手,孟他的贿赂源源不断的送到了张让的手中,孟他自然成了张让家中的常客。
    京城中想巴结张让的人多了去了。
    张让家门前整日都是车水马龙,想求见张让的人,排着一眼望不到尾的长队。可孟他一到,不但不用排队,还被张家的家人前呼后拥,宾宾有礼的请进府中。
    这让十分羡慕孟他的人,以为他和张让有什么特殊关系,都纷纷开始贿赂起孟他来。
    孟他也是来者不拒,他把别人贿赂他的财物,又拿出一部分送给张让。
    六
    张让嗜酒如命,特别喜欢喝葡萄酒。张让什么都不缺,能让他感到快活,才是他最想得到的。
    孟他了解了张让的这一嗜好,戟出户外。
    这真是老鸹窝里掏出个金喜鹊——歪打正着。
    离孟他家乡不远的凉州一代,就出产上好的葡萄酒,并且作为贡品,专为皇帝使用。
    家中富的流油的孟他,最能体会到“手捧金银千斗,不如品尝一口。”奢靡之人的意境。
    孟他投其所好,派人一坛一坛从他的家乡给张让拉来上好的葡萄酒,
    张让喝美了,孟他竟得到了一个凉州省长的乌沙帽戴在了头上。
    从此,“将军百战竟不侯,伯郎一斛得凉州。”就成了当地茶余饭后的谈资。
    七
    等孟达长大后,他的家境败落了。后来,关中一带闹饥荒,孟达就和家乡的朋友法正等人一起投奔了益州的刘璋。
    在刘璋手下,孟达混的也是非常不得意。借刘璋派他去请刘备之机,他投靠了刘备,留在了荆州,刘备封了他一个宜都市长。
    刘备夺取了汉中后,派刘封和孟达攻占了上庸等地。
    后来,关羽遭遇危急,他和刘封没有出手相救。
    关羽落了个身首异处,他知道,这下摊上大事了。
    八
    刘封是刘备的干儿子,也许可以免除大祸,他本来和刘封不合,那这个黑锅只能他一个人背了。
    还有一个恶过,让孟达也是心神不安,就是孟达在攻打房陵的时候,房陵市长蒯祺誓死不降,与孟达玩命的抵抗。孟达一怒之下,竟将蒯祺斩杀于马下。
    后来孟达意识到自己闯下了大祸。因为这位蒯大爷,是诸葛亮的亲姐夫。
    诸葛亮是刘备的大红人,在刘备那里是说一不二的。我杀了他姐夫,这不是没事找事吗?
    后来,他和刘封一起攻占了上庸三地。刘备对他大加封赏,也没有追究杀蒯祺之事,这让孟达稍稍地平静了一些。
    如今,关羽死了,刘备要找替死鬼。
    刘封是刘备的干儿子,也许能逃脱责任。
    孟达杀过诸葛亮的姐夫,杀他个二罪归一也就顺理成章了。
    孟达即无靠山,又是降将,是最好的替死鬼人选,没有之一,而是唯一。
    孟达越琢磨越不是滋味。算啦!跑路吧。
    孟达也曾想到他的妻儿老小都在成都,自己当了叛徒,那她们该怎么办呢?
    要说小人就是小人,他虽然有所考虑,可当大祸临头之时,他首先想的是保全自己的性命最重要。
    所以,他一不坐,二不休,来了个三十六计走为上。
    趁人不注意,孟达带着手下四千多人,投降了魏国。
    九
    当时,魏国皇帝曹丕刚刚登上皇帝的宝座,正需要有一些正面的东西来为他增光添彩。
    听说蜀国的战将前来投降,曹丕就想借此大做文章。
    他亲自接见了孟达,当场封了孟达一个平阳侯,并让孟达坐到他的车上,和孟达手拉着手,谈笑风生,表现出对孟达的器重和钟爱。
    十
    人常说,天上不会掉馅饼。
    表面文章做足了,曹丕随后命令孟达前去攻打上庸的刘封。
    驻守上庸的刘封本来就人单势薄。
    在孟达的攻打下,原来已经归顺了他,现在又反水的西城市长申仪,和孟达携手一起对刘封围攻,刘封只能落荒而逃,孟达占领了上庸。
    曹丕见孟达帮他夺回了上庸,就把上庸附近的房陵市、西城市的一部分和上庸市合并为新城市,让孟达当了新城市市长并兼任新城军区中将防卫司令。
    帮孟达攻占上庸的申仪,被封为真乡侯,继续担任被割走了一部分土地的西城市市长,归孟达领导。
    不过,这时的西城市被曹丕改了一个新的名字,叫魏兴市,有祝愿大魏王朝振兴的寓意。
    十一
    孟达投降魏后,也得意了一阵子。
    他又施展了从他父亲那得到的真传绝计,千方百计的贿赂对他有用的大人物。
    一时间,魏国中央办公厅的秘书、曹丕身边的大红人桓阶;还有他的顶头上司,荆州兵团司令夏侯尚,都成了他的坐上宾。
    朝里有人好做官吗!
    谁知好景不长,才几年的光景。
    曹睿死了;
    孟达的靠山桓阶和夏侯尚也死了。
    这还不算。
    新上任的皇帝曹睿不但对孟达没有好感。更要命的是,他重用司马懿,并把司马懿派到荆州兵团当了司令,成了孟达的顶头上司。
    十二
    当年司马懿对重用孟达就极力反对,他曾劝曹丕说:“孟达是个朝秦暮楚的小人,决不能重用,否则,必成祸患。”
    当时曹丕从政治上考虑,并没有听从司马懿的劝说。
    司马懿一上任,就给孟达捎话,希望孟达能到宛城去给他当助手。
    我靠!这是准备要对我下黑手了?
    有这样一位看不上自己的人来当自己的领导,孟达感到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他开始找自己的退路了。
    十三
    孟达原来私下里与蜀国勾勾搭搭,只是为他留在蜀国的妻儿老小铺一铺路子。
    现在不一样了,到了他自己生死存亡的时刻了。
    要说没了靠山,就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也未必。
    但对孟达来说,他是一个有野心的人。
    他决不满足于当一个地方长官。他想当大官,想干一番大事,甚至想自立为上庸王。
    人心不足蛇吞象,说的就是孟达。
    孟达的“官梦”眼见要破灭了,他不甘心。
    他又打起了回归蜀国的主意。
    十四
    这次,李严派人来汉中,就是送来了孟达写给诸葛亮的信。
    孟达不但写来了信,而且,还给诸葛亮送来了四样东西,玉玦、织成、障汗和苏合香。
    玉玦是古老的玉耳环;织成是以彩丝及金缕交织出花纹图案。这在当时是很名贵的丝织物;障汗是上等人马鞍上的饰物;苏合香是从西域外国进口的高级香料。诸葛亮看在眼里了孟达写给他的信,又反复看着孟达送来的四样东西,知道孟达这回又要故伎重演,再来一次卖主求荣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诸葛亮看出孟达送的东西都是有寓意的:玉玦暗寓一个决;织成暗寓一个成;障汗暗寓一个汉;苏合香暗寓一个合。连起来就是:决心已定,与蜀汉合作。
    诸葛亮当然也是一个无利不起早的人。
    不管孟达有几个意思,只要能利用他攻占了新城一带,这就是赚头。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所以,诸葛亮马上给孟达写了回信。告诉孟达:“您的想法我已明白。我立刻请示皇帝,尽快给你答复。”
    十五
    一晃,诸葛亮来到汉中也七、八个月了,该干的干了,该练的练了,该种的种了,该收的收了。现在,机会也来了。
    送走了孟达的信使,诸葛亮马上给刘禅打了个报告,决定要采取行动了。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