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七章新的决策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3752  更新时间:22-11-25 14:00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一
    蒋琓汇报说:“这个人叫李鸿,他是刚从魏国投诚过来的降将。孟达托他给丞相捎话。陛下认为此事有必要尽快让丞相知道,所以,我这次前来迎接丞相,陛下就让我把他一同带来,让他当面向丞相报告。”
    诸葛亮一听,非常感兴趣,对蒋琓说:“去把他叫过来吧!我们听听孟达想干什么。”
    不一会儿,蒋琓把李鸿带了过来。
    二
    李鸿一见诸葛亮,忙上前施礼。诸葛亮友善的对李鸿点了点头,说:“说说吧,孟达想对我说什么呢?”
    李鸿说:“我投诚前,曾和孟达见过一面。孟达知道我有投蜀的意向,他对我说,他对丞相您非常仰慕。”
    “他特意嘱托我,到蜀国后,见到诸葛丞相,一定要让替他向您表示敬意。”
    “孟达还说,前一阵子,李严手下的王冲,由于和李严不和,怕李严挟私报复,一怒之下投降了魏国,被任命当了乐陵市长。”
    “王冲上任前也曾去过孟达那里,并对孟达说了丞相您的一堆坏话。”
    “王冲对孟达说:”孟达你杀了诸葛亮的姐夫蒯祺。诸葛亮恨的咬牙切齿,要诛杀你的妻子和儿子。”
    “幸好先主皇帝没有听从,这才让他的妻儿子得已活命。””
    孟达听后,摇了摇头说:诸葛丞相绝不会片面看待事情,是会考虑前因后果的,他绝不是做出这样的事情。”
    “孟达对我说,他绝不会相信王冲的话。”
    说到这里,李鸿加重语气又补充了一句,说:“我觉得孟达的心意,已经不用我多说了。”
    诸葛亮会意的点了点头,说:“孟达的意思我听懂了,我会处理的。”
    接着,诸葛亮说头一转对李鸿说:“既然你已经过来了,那我们今后就是一家人了。好好干吧!只要干出成绩,政府不会埋没任何有才能的人才的。”
    李鸿退下去了,诸葛亮问费诗和蒋琓说:“这事你们怎么看呢?”
    三
    没等蒋琓开口,快言快语的费诗就抢先开口说:“孟达这个小子,昔日对刘璋不忠心,后来又背叛先主。他就像赌徒手中的摋子——反复无常。”
    “这种小人的说的话能信吗?”
    蒋琓不同意费诗的说法,他说:“凡事都有它的两重性,此事并非没有利用价值。”
    诸葛亮觉的蒋琓看事情还是有一定深度的。
    这也是诸葛亮看好蒋琓的主要原因。
    诸葛亮听完这两人的意见,嘴上没有再说什么,但是他的心中,已经有了一番新的设想。
    四
    诸葛亮率征讨南中有大军就快到成都了,刘禅又派出了第二路欢迎凯旋的文武官员,从成都走出了十里,前来夹道欢迎。
    大家寒暄了一阵,开始入城了。
    诸葛亮从欢迎的人群中,一眼瞅见了刘禅的贴身秘书费祎,他忙招了招手,示意让费祎上了自己的车。
    在欢迎的官员中,大部分都比费祎年龄大、职位高,诸葛亮却唯独让费祎上了他的专车,并与他谈笑风生。这真是莫大的荣耀,众人无不对费祎刮目相看。
    在一帮年轻人中,诸葛亮很看好费祎。诸葛亮在众目睽睽之下,单独招呼费祎上他的车,一是要给费祎树树人气;二来是想尽快给费祎交交底,让费祎心里有个准备。
    诸葛亮打算派费祎尽快去一趟东吴,进一步摸摸东吴的底,为下一步的计划进行一下铺垫。
    五
    丞相回来啦!刘禅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刘禅多半年的担惊受怕,提心掉胆,这一下全都烟消云散了。
    刘禅专门设家宴,为诸葛亮接风。
    刘禅首先举杯说:“相父平定南中,将近一年风餐露宿,枪林弹雨,不是幸苦两个字能概括。”
    “我只有借美酒,连敬相父三杯。代表蜀国民众表达感激之请。”
    诸葛亮忙站起身说:“陛下折杀我了。”
    “为了先帝的嘱托;为了蜀国的稳定,这都是应该做的。”
    “陛下赐我三杯酒,我感到荣幸,为表敬意,我干了这三杯。”话音未落,诸葛亮将三杯酒一饮而尽。
    接下来,一方言父子情,另一方谈君臣义,两人推杯换盏,喝的那叫一个尽兴。
    六
    两人喝到高兴之处,刘禅故意卖关子的说:“相父啊,最近可是有不少人到我这来告你的状,你知道吗?”
    诸葛亮不以为然的说:“是吗?这我可要听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吗!”
    “他们说你在南中前线,睡的晚起的早,吃的很少,却事事都亲力亲为。就连执行二十军棍这样的小事都亲自过问。”
    “相父啊!这样不行啊。”
    “俗话说,您就是浑身是铁——打不了几枚钉啊!”
    “我听说你的秘书杨颙(音拥)还用鸡司晨、狗吠盗、牛负重、马远行的事例来劝过你,一针见血啊!”
    “相父!你可要注意了,不然,这可要活活累死人的讶!”
    七
    刘禅一提到秘书杨颙,让诸葛亮的心中又是一阵撕心裂肺。
    杨颙字子昭,湖北襄樊人。
    杨颙与杨仪是同族兄弟,两人一起投奔了刘备。杨颙在刘备手下做干事,杨仪为关羽做秘书。
    刘备占领益州后,杨颙担任成都市长,杨仪担任了弘农市长。
    诸葛亮组建丞相府后,两人同时被诸葛亮调入丞相府。
    杨颙是秘书,杨仪是参谋。
    八
    自从刘禅当了皇帝,诸葛亮的担子更重了,他恨不能一天当两天用,大事小情都要面面俱到。
    杨颙见诸葛亮玩命的工作,身体明显出现了透支,他实在不忍心看下去了,有一天,他硬是堵住丞相办公室的门,要和丞相好好的谈谈。
    杨颙开门见山的说:“丞相啊,治理国家是一个群体,上下级之间是有分工的。”
    “雄鸡报晓,家狗防盗,牛拉车,马载人,各自去做自己份内的事情。”
    “这就好比一个家庭:男子耕田,女子烧饭,作为一家之长,就是安排好各方面的事务,督促进度,检查质量,负责验收。只有这样,一个大家庭才会有条不紊的生活和劳作。”
    “如果作为家长,对所有的事情都要亲自去做,不用工佣、鸡狗、牛马。自己劳累了不说,还陷身琐碎小事之中。结果是疲惫不堪,精神萎靡,却一事无成。”
    “难道他的才能不及佣人、鸡狗、牛马吗?不是!是因为他忘记了作为一家之主的职责。”
    “所以古人说,坐着讨论问题,做出决定的人是上级;执行命令,亲身去做事情的人,称下级,上下级之间是有分工的。”
    九
    杨颙越说越激动,他又给丞相举了两个例子,说:“以前的西汉宰相丙吉走在街道上,看到路旁有人打架,而且还闹出了人命。丙吉让人去报警,他自己却扬长而去了。”
    “可当他看到了有一头牛又是吐舌头又是大口喘气,情绪狂躁不安。丙吉立刻就走上前去,很着急地询问:”这牛走了多少路,怎么喘成这样?””
    “旁边的人很诧异的问丙吉:”为什么只关心耕牛,不关心百姓?””
    “丙吉解释道:”平民打架有县长处理。这不归我管。”
    “现在天气还不太热,耕牛就喘成这样,我怕天气有变,影响农作物生长。””
    “丙吉很清楚哪些事情自己不必去管,哪些事情自己必须管。”
    “再比如:汉高祖问丞相王平:”当年全国的收入有多少?”陈平回答说:”我去叫来具体负责的人,他们的回答才是准确的。””
    杨颙举完例子,接着说:“我劝丞相一句,您管理着全国的政务,事情已经够多的啦!”
    “该放手时就放手吧!您天天面面俱到,这是要累死人的?”
    十
    杨颙说到这时,已经忍不住泪流满面。
    诸葛亮拿起手帕替杨颙擦了擦泪水,感激的说:“谢谢你的关心,不是我愿这样做。”
    “丞相府刚成立,许多工作才起步。人员来自各个部门,都需要磨合,各级官员的工作作风都需要培养和锻炼。”
    “我从细节入手,和大家多接触也是个磨合的过程。亲历亲为,领导也要带头吗!”
    “当然,你说的很对,我今后注意就是了。”
    杨颙见诸葛亮听进了自己的劝说,这才意犹未尽的回到自己的办公室。
    望着杨颙的背影,诸葛亮心中除了感动,更是为有这样的下属感到十分的骄傲。
    后来,诸葛亮又提拔杨颙做了干部处处长。
    杨颙也没有辜负诸葛亮的期望,经他考查和推荐了许多德才兼备的人才,走上了不同的管理岗位。
    可惜杨颙英年早逝,他病逝这后,诸葛亮竟连哭了三天。
    十一
    刘禅见诸葛亮低头不语,认为是自己的话起了作用,继续补充,说:“虽然先帝说过,蜀国的事情要都听你的。却没有说都必须由你亲自干。”
    “有我,有这些值得信赖的文臣武将,你可以放手让谁别人干吗?”
    诸葛亮知道,这都是刘禅发自肺腹的真情话。”
    “诸葛亮感动了。他想哭,但在刘禅的面前他忍住了。
    是尊严,也是责任!
    十二
    亲力亲为是自己的性格所致,但也是缺点,有时也是要误事的,甚至可能成为别人攻击和陷害的把柄。
    今天刘禅的一番话,也从侧面提醒了诸葛亮。
    诸葛亮开始反思了:先帝托孤,重在一个“托”字。
    言外之意,我就是一个顾命大臣。不是摄政王。我的主要任务只是辅佐刘禅,不是代替刘禅,正所谓扶上马,送一程。
    已经三年多了,休养生息,联吴固盟,平定叛乱,也算送过一程了。
    自古以来,少主重臣,就是一对冤家,能够和睦相处的极少,更多的是以悲剧告终。这也许就是好心办坏事吧!
    是到了逐步退往二线的时候了。把国政交给刘禅,给他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他有一个大展拳脚的空间。
    而我去做我想做、我该做的事去吧。
    诸葛亮是个有大志向的人。他不图做多大的官,不屑拥有多少财富。他要的是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开创一统天下的大业,让自己的美名流芳百世。
    十三
    这就是当初诸葛亮不去投奔曹操,不去依附孙权,而坚定的辅佐刘备的重要原因。
    要想实现自己的意愿和奋斗目标,必须要有话语权。
    曹魏和孙吴的阵营,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不可能具备这种条件。只有刘备的阵营还未成形,这才能让诸葛亮的才华得到无限的发挥,更有利于卧龙腾飞。
    如今,蜀国内部局势稳定,正是他实现自己意愿的大好时机。
    该说的说,该哑的要哑,是一种聪明;该干要干,该退要退,是一种睿智;该显要显,该藏的要藏,是一种境界。
    混社会,是个体力活,讲究四门功课:那就是闪转腾挪。
    无论如何,人生一事,就是要去做,并且要做成自己想做的事。
    这就是聪明的诸葛亮。
    十四
    诸葛亮很快把下一步的工作进行了梳理和安排,他要去寻找机遇,扩展疆土,实现建功立业的伟大征程。
    于是,诸葛亮向刘禅提交了《积极准备,寻找时机,向魏国发起进攻》的报告。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