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式圣诞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846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中国式圣诞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觉得,从21世纪开始,中国传统的节日走向了没落,西方的节日倒活出了中国特色。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潮流的强烈冲击下,人们显然的选择了后者。毕竟,顺着历史的潮流才是王道。那些恪守传统的人,就好比是被大海遗弃的流沙,只能硬生生的被冲上海岸,风吹日晒。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人们愿意花一个月的时候去准备一份圣诞的神秘礼物,却只花一分钟的时间在冬至吃完一碗汤圆,算是草草应付传统,匆忙了事。
    可这对传统公平吗?或者说,这也是一种变相的忘本。
    我们出生在90年代,成长在20世纪,所以我们记忆里的传统节日还是有非常鲜明的时段。记得上一代的老人很守旧,他们会认认真真的去过每一个传统节日,和我们说一堆故事,我们就算不能理解,也能了解这些节日的重要性。好比冬至,每年爷爷都会早早的在家准备起来,因为奶奶因病去世的早,所以第一件必做的事就是烧纸钱,烧元宝,然后上了香才能吃饭。有时候,爷爷还会剪一些花放在瓶子里搁在奶奶的照片面前。然后,所有的人都聚在一张小桌子下,吃爷爷烧的菜。当然,爷爷知道我喜欢吃烤鸡,烤鸭,所以他也会去菜场买一些熟食回来。那时候冬至就像过年一样热闹,一家人能齐聚在一起,吃一桌爷爷亲手做的菜。可小时候的我只是单纯把它认做是一个理所应当的传统。再后来,爷爷去世了,我们就不再过冬至了,只是会吃一碗汤圆。那个时候,我才发现,那个理所应当的传统对于我来说,是莫大的幸福。一家人圆圆满满,平平安安的坐一个大圆桌上,人,还有什么是需要不快乐的呢。
    而当上一辈的老人都已经匆匆离开我的时候,那么传统也只能成为一个模糊的缩影。那些记忆里重要的节日,逐渐被便捷的现代方式所取代。似乎酒店、KTV、酒吧就成了我们欢庆的新场所,而这其中所带来的欢愉,却只是片刻的,从没有什么再让我留下什么深刻的感觉。我开始理解为什么母亲喜欢在家吃父亲做的菜,喜欢一家人坐在家里的客厅,打开暖气,一边聊天一边吃一顿简单的饭。有时候,美味的菜确实会诱惑到人的胃,但家人做的菜,即使不好吃却依旧会有温暖,家的因素在其中。这就是中国传统观念带给我们幸福的力量,这些,现代潮流做不到。
    当然,我并不是拿传统文化和现代潮流做什么PK,这两种文化生来就在我们体内存活,与我们血肉相连。只是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架天平,当所有人的天平都失衡的时候,那么,你觉得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呢。
    回归到正题上,我也喜欢圣诞。大概在小学的时候,我去过一次教堂。虽然我并不信教,但对教堂氛围,对《圣经》,对十字架有一种莫名的好感。印象里,在圣诞节教堂很热闹,下午就一直有小朋友表演,唱一些圣经的歌,朗诵一些圣经的内容,整个过程纯洁无比,让人觉得内心平静。除此之外,即便是对于我这样的陌生人,他们也欣然接受,分给我蛋糕,送给我礼物,陪我一同祷告,还邀我有空就去玩。如果这样的好事,摆在现在的街道上,估计人们宁可相信“社会险恶,世界没有白捡的午餐”这样的说辞,也不愿意冒险去相信别人。这就是典型的现代自私心理。
    其实人为什么要过圣诞?在国外,圣诞是为了纪念耶稣的诞生。而耶稣的降临是为了替世人赎罪,使世上的人因为相信基督而得永生。在这样的节日里,耶稣希望世人普天同庆,共同感恩。而圣诞树又是如何而来,仅仅只是为了装饰街道吗?德国人把月日作为亚当和夏娃的节日,在家放上象征伊甸园的乐园树,上挂代表圣饼的小甜饼,象征赎罪;还点上蜡烛,象征基督。除了这种说法之外,还流传着一个小故事:有个善良的农民,在圣诞节那天,热情地招待了一名流浪的孩子,临别时,孩子折下一树枝插在地上。树枝立即长成大树,孩子指着这树对农民说,每年今日,树上都长满礼物,以报答你们的盛情。所以,今天人们所见的圣诞树上总是挂满了小礼物。
    而当这一切从西方流传到中国以后,你们会发现一种鲜明的中国特色。一部分人过圣诞是为了赚另一部分的钱。街上随处可见的圣诞老人、麋鹿公仔、圣诞树都被当成是喧哗取宠的工具。我们看到的不是为了赚钱,就是为了浪漫,别无其他。而这样的夜里,我站在学校的广场看着一只只飞上去又掉下来的孔明灯。我忽然想起了林夕的书。他说,中国的人过圣诞节有一种断章取义的感觉,没有人去重视节日的内涵,只注重表面的现象,所以浪费随处可见,圣诞树的背后只能是大片被砍伐的森林。而现在也是,孔明灯的残骸随处可见,有的挂在树上,有的掉在地上,情人们只在乎它飞上去的那刻许下的愿望,而后的这一片狼籍反正他们也看不到,管不着。而我忽然想到第二天打扫卫生的清洁工人看到这片狼籍该是怎样的心情,一定是恨死圣诞节了吧。
    其实原本每一个节日都有它背后想要教谕我们的道理,不过是我们不愿去思考罢了。如果圣诞节,能过的海峡一起共欢,中国人相亲相爱,那么,即使多过几个洋节又何妨呢。我们需要的是普天同庆,是在这样的时刻依旧能够感恩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向一些挣扎在生死边缘的穷人伸出一只手,而或用一小会的时间来为战争的受难者祈祷。虽然看似迂腐,却会让人学会大爱的至深。
    所以说一个人的大智慧,并不是几道习题,一些自作聪明可以定义的。凡心中有他人的人,有大爱的人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价值。
    在中国有句古话说的很好“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而伴随着传统文化的流失,人心中的小爱就占据了整颗心。人们只关注自己,自己的孩子。所以,当我在做兼职做市场调查的时候,那些父母仅是唾弃的看我一眼,然后拉着小孩赶紧走。他们不相信任何人,也不想尊重,帮助不相关的人,即便是举手之劳。而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试想真有一天,当有一个真正需要帮助的陌生人走在你孩子的面前,他们会有何反应,必定是麻木木的表情。
    写作者的使命是提醒人们日益麻木的心灵。但忽然觉得,做一个写作者有时候也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换做是过去,鲁迅的一席话即便不能让麻木的人醒过来,也一定会激起一帮热血爱国青年的共鸣。而现在的文字,写来写去的道理却没人愿意去追究。甚至,他们觉得这样没什么不对的,别人的生活何必和自己扯上关系呢?人情冷暖是个大众趋势,既然有一大群人随流,我们何必改变。三人成虎,假象便这样光明正大的变成了真理。
    所以,这种文明比战争更可怕。长久之后,必将腐蚀人心,颠倒黑白。而当人内心的防线濒临决堤时,那么战争,灾难一来便可以轻易击溃一个人、一群人、一个国家。
    所以,当我们在圣诞疯狂狂欢的时候,而美国依旧在伊拉克扔下了炸弹,当我们在享受美食的时候,依旧有人像老鼠一样苟且生活着,虽然我们无力去负担他们的幸福,但至少让他们相信,这个世界依旧有美好、奇迹的存在,依旧有人在看着他们,而不是他们孤零零地绝望死去。
    今夜,教堂依旧在歌唱《世欢腾,救主下降》,而真正的救赎,有时仅在一念之间。别让《风声》、《十月围城》里的老鬼精神死在电影里。别让世界上之剩下教徒的祷告声。别让浮华遮蔽了你的怜悯之心。
    将这份感动、感性、感恩,由圣诞延续至每一个日子。
    让传统文化和现代潮流共同为你我的思想的升华而作用,心,便由此纯洁,心生幸福。愿看了文章的你们,能在下一个圣诞节感受到不一样的感受,这便是我最大的愿望。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