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七章智取夔州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0553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继先乘船行至归州,水路断阻,再向西去便是夔州地界,夔州现由蒙古掌控,大宋官船无法通行。继先下船后,换了条前往川中的商船,两日后到达夔州。襄阳失陷后,宋廷忙于收复京西南,暂时将夔州之事搁置下来,董槐在施州操练兵马,准备来日再战。
    自继先从建康出发,已近两月,余玠算算日程,觉得他应该到达重庆,然而却迟迟不见其身影,猜想多半是行程受阻,怕继先不熟悉入川道路,便命剑南六洞仙前去夔州接应。
    那日傍晚,商船行至夔州,因怕蒙古军滋事,船不打算靠岸,便直接从江中驶去。夔州城狭小,蒙古军大营只能驻扎在江边,因此对江上往来船只一览无余。蒙古军见商船无意靠岸,起了疑心,便去拦截,将船只拖回扣留在码头,上去查看,见船上的确没有军备物资,便欲放行。
    这时,一位蒙军小将道:“我军正在修筑城池,眼下城中宋人多已逃亡,人手不够,这船上起码有百十人,何不将他们暂留修城,等修完后再放行。”
    众人赞同,便逼迫乘客下船,将其赶进城中。
    剑南六洞仙赶到夔州后,得知下游过来的一艘商船被扣留,便假扮成百姓混了进去。时已夏日,天气炎热,修城的百姓汗流浃背,但蒙古军的皮鞭在后面催赶,谁也不敢懈怠。忽然,一个军士看到继先腰上用黑布包裹的越王剑,以为是什么宝贝,便要抢夺,继先哪里肯让,眼看就要打起来,军士要去喊人。
    这时,剑南六洞仙也在人群中,徐朝忠仔细观摩,对照余玠给他们描绘的模样,猜测此人多半就是继先,向丁依卿道:“三弟,我观他就是李继先,你看像不像余将军描绘的相貌。”
    丁依卿道:“确实很像,你们在这里不要作声,我过去看看。”说着便从人群中钻了过去,拦住军士道:“军爷息怒!我兄弟不懂规矩,冒犯军爷,我替他向你赔罪。”
    军士颇为愤愤,道:“这是你兄弟?老子看他是欠抽。”
    丁依卿赔笑道:“对对对,抽他一顿不要紧,大热天的,别累了军爷的手。”
    军士趾高气昂道:“让他把身上的东西打开。”
    丁依卿凑到继先身边,假装认识他,使了个眼色,“快把东西打开给军爷看。”
    继先并不认识丁依卿,对他的劝解颇感纳闷,瞟了丁依卿一眼,却不作理会。军士见继先不听劝,便抽出鞭子。
    丁依卿急忙止住,又低声劝道:“这里都是蒙古军,保命要紧!”说着一把夺过剑打开,“军爷你看,一把破剑而已。”又顺手从怀中摸出一锭银子递去,“军爷拿去喝杯茶水。”
    军士接过银子,眉眼笑开,“你小子不错,好好干。”又指着众人呵斥道:“都干活去,看什么看。”
    众人散去。
    继先收好剑,对丁依卿道谢。
    丁依卿道:“不用客气,小兄弟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继先弯腰搬砖,“从鄂州来,到重庆去。”
    丁依卿又试探问:“听口音你不像是重庆人,一路兵荒马乱,到重庆干什么?”
    继先略有警惕,“寻亲。”
    丁依卿心中疑惑,猜想“寻亲?难道他不是李继先?不行,再打听打听。”他觉得可能是继先警惕,才故意隐瞒,认为应该稍微透露一点消息,便对继先偷偷耳语道:“余玠将军命我在此等候一个从建康过来的人,你在船上可曾遇从建康来的?”
    继先警觉道:“此人是不是叫李继先?”
    丁依卿点点头,继先微微一笑,二人彼此心领神会。丁依卿又向徐朝忠等人递了个颜色,众人领会。
    深夜时分,修城的人集中在草棚休息,继先凑到六洞仙旁边,悄悄道:“你们是重庆过来的?”
    徐朝忠道:“余将军怕你路上有危险,让我们过来接应。”
    丁依卿问道:“荆湖那边的战事怎么样?”
    继先道:“战局有所好转。”
    丁依卿道:“现在正可以趁蒙古困于荆湖之际,出兵收复夔州。”
    吕星宇道:“现在蒙古军戒备松弛,王坚将军也断了他们后援,此时收复夔州时机最佳。”
    继先道:“那就赶紧通知董将军出兵,我们在城中助他一臂之力。”
    满溪春问道:“怎么助?”
    继先道:“夔州城多处残破,蒙古人不懂修城,所以让咱们汉人来修,咱们就釜底抽薪,将筑城的石块少放泥沙,然后在城墙中间留下空隙,这样一来,几个人一推便能将城墙推到。”
    徐朝义赞道:“对,等施州兵到时,我们就将城墙推倒,里应外合。”
    继先又道:“前日我们上岸时,发现蒙古军营驻扎在江边浅滩处,他们自以为可以方便取水,其实却犯了行军大忌,夔州失陷时尚为春季,那时雨季未来,江水下降,江滩平阔,军营扎在江滩十分适合。然而现在已经是初夏,巴蜀地区初夏多有大雨,而且连绵不止,上游江水支流众多,若一时雨至,江水定会暴涨。夔州城身处巫山峡谷之内,且夔门险阻狭窄,江水流通不畅,上游来水必在此积存,那时,江滩定会被骤然淹没,蒙古军肯定会被大水冲走。他们不懂这里地形,又不懂水战,若施州兵能赶在江水暴涨之前过江,我们内外夹击,定能收复夔州。”
    丁依卿赞道:“继先兄弟说的不错,我们先通知董将军做好战备,一有大雨,迅速过江。”
    杨豫辉道:“我去施州报信。”
    徐朝忠觉得此事非同小可,为了避免有失,决定亲赴施州,“你们在此等候,我去施州。”
    徐朝忠走后,继先与丁依卿等人商量,通知忠顺军夔州情况,让江万载和张世杰协助董槐,一起攻打夔州。张世杰收到信,“世杰:夔州久易敌手,致使西南与朝廷断绝水路,两地各自作战,不能彼此照应;若蒙古长期盘踞夔州,不但西南成为孤岛,将危及荆湖。现董槐将军正发兵夔州,我与川中诸侠士在夔州接应,望你率忠顺军前来相助,若夔州光复,襄阳之敌也能早日击退。兄继先书。”世杰看后,与江万载商量,江万载鉴于上次孟珙之败,不敢擅自决断,二人一同找吕文德合计。
    吕文德久经沙场,老谋深算,深为蒙古忌惮,他问江万载,“子玖,你对出兵夔州怎么看?”
    江万载道:“说不好,夔州地形太过复杂,若从北面进兵,道路不通,若从东面水路进兵,则夔门狭窄,逆流而上,胜负难测,且雨季将来,若江水暴涨,更不利于战船行驶。”
    吕文德又问世杰:“世杰,你说说看。”
    世杰道:“江将军之言的确有理,若是要出兵,就必须考虑周全,不能重蹈覆辙,现在襄阳还未收复,一旦兵力转移,蒙古再攻荆湖,怕得不偿失。”
    吕文德目光深邃,心中盘算,笑道:“二位所言皆非大将之论,你们以为孟老将军当初是因为考虑不足才丢失襄阳的吗?非也!孟老将军无论智谋、胆略还是沙场战功,无人能比,他怎会轻易犯这样的错呢?”
    世杰疑惑道:“请吕大人赐教。”
    吕文德道:“当时,蒙古大汗贵由刚刚去世,蒙古军多在西征途中,各部都在忙于争夺汗位,内政混乱,很难分兵来扰,只有少量兵力驻守中原,而且被分割两地,东边的兵力被我的淮西兵牵住,西边的又被兴元都统王坚紧紧阻挡,所以襄阳并无危险。夔州的蒙古军实际已是瓮中之鳖,孟老将军这才想要出兵,想及时肃清后方;却不料西路蒙古军得到消息,迅速绕开王坚,直奔襄阳,这才造成荆湖大败。”
    江万载道:“蒙古军反应如此迅速,肯定是得到了我们的行军机密,不会是有人走漏了军情吧?”
    世杰也点头道:“对,宋军中很可能有内奸,不然我们大军转移这么重要的信息怎么那么及时就让蒙古军知道了?”
    吕文德道:“自古从来,两军作战就互探军机,不足为怪,倒是蒙古军两日之内,便从兴元赶到襄阳,骑兵行进如此迅速,这才是我们所要重视的。”
    世杰连连叹道:“平心而论,相较于蒙古骑兵的战速,我们差得太远。”
    吕文德接着道:“刚才你们所言,孟老将军早已考虑到,当然,我也考虑到,但是我仍然决定发兵夔州。”
    世杰担心道:“若军力转移荆湖,蒙古兵出襄阳来攻打,怕是我们收回来的这几个城池难以守住。”
    吕文德笑道:“若敌兵真出襄阳,则襄阳收复有望,怕的是他们不出?”
    世杰奇道:“这是为何?”
    吕文德道:“我们让江汉水师先分批乘小舟到随州,然后再出动巨舰,大张旗鼓地摆出浩大阵势向下游进发,忠顺军便藏在船舱内,等舰船一到随州,就连夜下船,这时,早已等候在此的江汉水师登船继续前行。而忠顺军登岸后,立刻乘小舟过到汉水对岸,火速前往襄阳城外埋伏。襄阳敌军不知我们偷梁换柱,以为大军去支援夔州,会趁机来攻随州,待他们一出襄阳,你们便即刻攻城。”
    江万载赞道:“吕将军妙计,料想夔州尚未收复,襄阳已经便能重归我手。”
    世杰也道:“若襄阳收复,夔州的蒙古军也将失去外援,很难坚守。”
    三人便以计行事。
    徐朝忠到达施州后,董槐问道:“徐大侠远道而来,莫莫非有什么重要消息?”
    徐朝忠道:“我从夔州过来,特来向将军禀报夔州有变。”
    董槐忙道:“快快说来。”
    徐朝忠道:“现在,夔州城残破不易坚守,蒙古军驻扎在城外江滩上,眼下雨季将至,蒙古大营定遭冲殃,若董将军赶在江水暴涨前渡江,我与诸兄弟在城内策应,一定能拿下此城。”
    董槐道:“莫不如再请吕文德将军一并协助?更有把握。”
    徐朝忠道:“眼下荆湖战事也颇为吃紧,不知他们能不能分出兵力。”
    董槐道:“待我一问便知。”
    董槐进屋写了封恳请吕文德协助攻打夔州的信,飞鸽传去,两日后吕文德回信,欣然而应,约定时日一起出兵。
    董槐对徐朝忠道:“吕将军虽已答应出兵协助,只是夔州城上游的云安和下游的巫山、归州尚在蒙古手中,我军如何渡江呢?”
    徐朝忠思虑道:“不若向西从清江郡北上,然后从万州渡江。”
    董槐以为可行,但心中仍然忧虑。徐朝忠问道:“董将军还有何顾虑?”
    董槐道:“虽然天时地利皆已具备,但眼下我军粮草严重匮乏,朝廷军费拖欠一月有余,军士多有怨言,若再长途行军,只怕军心不稳。”
    徐朝忠惊道:“朝廷怎么会拖欠军队钱粮?”
    董槐叹息道:“朝廷也确实困难,再加上一些腐儒奸臣从中作梗,皇上并不十分清楚前线军务。即使我尽力周旋,只怕最多维持十日。”
    徐朝忠愕然,“这可如何是好?若不然,让余将军先从重庆调拨一些粮草过来。”
    董槐摇摇头,“西川战事连年不断,重庆已经够艰难的了,别为难余将军了。”
    徐朝忠又道:“要不向吕文德将军借调一些?”
    江万载也拒绝道:“荆湖自顾不暇,他们也比这边好不到哪里。”
    徐朝忠道:“先让他们接济十几日再说,我给继先兄弟写信,他三弟张世杰是忠顺军副将,让他给张世杰借粮草,。”江万载问道:“哪个继先?莫不是李庭芝之弟?”
    徐朝忠道:“正是他,他不满谢方叔排挤辞了官,余将军请他到重庆协助治蜀,我就是到夔州接应他的,他潜入夔州城中探查敌情,正是他提议出兵夔州的。”
    董槐赞道:“原来是他,几年前他和余将军在淮东三破蒙军,大展宋军军威,至今想起来还大快人心。重庆正需要这样的干才,他去重庆定能帮助余将军。”
    徐朝忠即刻写信给继先,继先和丁依卿等人看到信,知道施州难处,便写信给世杰,将董槐之意一一言明。继先之信刚刚出城,不料又一封密信也从城中发出,直向岳州。
    方仁自上此和左宝书回岳州后,因大家忙于解救钟信,且南会事务繁多,便暂时留在了岳州。这日,方仁收到一封密信,信中言:“三师弟,施州粮草不足,宋军军心不稳,你当速速设法劝说南会攻扰施州。”
    方仁自知杨天问虽反对宋廷,但更痛恨蒙古,在此时说服南会袭击宋军实在不易,但机不可失,须当一试。
    方仁悄悄来见杨天问,杨天问见行动诡异,问道:“方总掌有什么事?”
    方仁鬼鬼祟祟道:“会领,眼下正有一个壮大南会的机会,施州宋军现在粮草匮乏,军心不稳,若我们趁机偷袭,定能一举占据施州,我们在荆湖地盘便能扩大,而且会更加稳固。”
    杨天问道:“方总掌从哪里得来的消息?”
    方仁诈道:“前日从缴获宋军发往临安的密信中得知的。”
    杨天问先是默而不语,然后道:“好,这是天赐良机,你先下去,通知左堂主过来,我与他商量一下。”
    “是!”方仁退了出去。
    左宝书进来后,杨天问道:“刚才方仁向我禀报说施州宋军粮草紧缺,建议我们攻打施州,你意下如何?”
    左宝书大惊,连连摇手,“会领,此事万万不可行,方仁心怀鬼胎,不要上了他的当。”
    杨天问奇道:“我也怀疑此事有诈,所以才叫你来商量,左兄弟这般阻拦,难道其中另有隐情?”
    左宝书道:“据施州来的探子回报说,夔州陷落已久,董槐正要起兵收复夔州,但粮草奇缺,朝廷无法补给,宋军有哗变之险。眼下收复夔州在即,若粮草不济,将会功亏一篑。”
    杨天问沉思道:“我们虽痛恨宋军,但更痛恨蒙古,若攻打施州,反倒帮了蒙古,但若坐等夔州光复,荆湖靖平,只怕到时宋军会转而对付我们。”
    左宝书道:“那是后话,眼下抵抗外辱才最重要。”
    杨天问又疑虑道:“就算我们不攻打施州,宋军也维持不了多久,又怎么去对付蒙古军?”
    左宝书陷入沉思,忽然似乎想到了什么,但又不敢言语。杨天问道:“左兄弟想说什么就直接说,就咱们二人,不用忌讳什么。”
    左宝书谨慎道:“我觉得我们要不要帮助一下董槐?”说此话时,左宝书一直注视着杨天问的表情,分明有些顾及。
    杨天问看着左宝书,似乎看懂了他的心思,问道:“如怎么帮助?”
    左宝书慢慢道:“送他们粮草、军费。”
    忽然,杨天问脸色一沉,不说话了。
    左宝书见状,以为他心中震怒,连忙下跪,“属下失言。”
    杨天问长叹一声,静静坐下,扶案道:“杨氏五代,誓抗赵宋,想不到如今却反过来帮他,听起来真是可笑。但若不救董槐,只怕施州军不保,夔州永为蒙古占据,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了。”
    左宝书喜道:“会领同意了?”
    杨天问扶起左宝书,点点头,“此事派谁去办最合适?”
    左宝书道:“让余庆春余堂主去,他农堂的人马多半是村夫,让他们假称施州百姓自愿献粮,如此不会引起宋军怀疑。”
    杨天问道:“对,不能让董槐知道是我们送的。那就传我命令给余堂主,让他率人押两千担粮草和五千两银子给董槐送去,切记不要让他泄露身份。”
    左宝书道:“属下这就去办。不过会领最好安排白礼兄弟假装调动咱们的义军,做出向施州出击的假像,瞒住方仁。”
    杨天问道:“对,不能让他知道真相。”
    董槐正为钱粮着急,忽然外面来报,说施州百姓听说朝廷要出兵收复夔州,为自主前线,特来献粮。董槐闻询,急奔出去迎接,只见余庆春领着百十号人推着粮车正向城内走来。一见董槐,余庆春忙停下禀道:“董将军,村中乡亲听说咱们宋军要去收复夔州,怕军中粮草不够,一起凑了钱粮送来。”
    董槐感动不已,“乡亲们的心情我领了,我带朝廷和施州全体将士谢谢你们了。”说着向运粮队伍鞠了一躬,“大家放心,我们一定夺回夔州。”
    董槐欲款待余庆春等人,余庆春托词路程遥远,要带大家在天晚前赶回家,董槐不好强留,便送他们出城。
    余庆春等人出城后,终于松了口气,庆幸没被董槐看出破绽,便命人舍了车子,赶回岳州复命。忽然,徐朝忠从前方山路中闪出,拦住去路,余庆春立即勒住马,提高警惕,忙让人停下。
    徐朝忠因在城中就见他们不似百姓,殷勤献粮有些蹊跷,便一路跟踪,欲探明情况。余庆春问道:“你是何人?”徐朝忠回问道:“你们是谁?”
    余庆春道:“给宋军送粮的百姓。”
    徐朝忠笑道:“施州今年久旱无雨,夏粮未收,百姓何来余粮?你们到底是谁?”
    余庆春一惊,“看来阁下不是寻常之人,若不是敌人还请报上名来。”
    徐朝忠道:“在下通江若水洞徐朝忠,我既不知你们是何人,怎知是敌是友?”
    余庆春一听,松了口气笑道:“原来是徐大侠,久闻大名,实不相瞒,我乃南会余庆春。”
    徐朝忠忙道:“原来是南会的人,怪不得这么财大气粗,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粮。”
    余庆春道:“素闻徐大侠仗义直爽,余某有一请求,望徐大侠不要告诉宋军真相。”
    徐朝忠道:“余堂主放心,我绝不会揭穿你们。”继而赞道:“南会果然都是忠义之士!”
    余庆春道:“我们还要赶路,后会有期!”
    徐朝忠道:“一路好走!”
    董槐收到钱粮后,军心稳固。算算节气,雨季已至,预计今日将有大雨,便出兵趁雨前向清江郡进发,吕文德也出动水师一并响应。宋军到达清江郡后,连夜直插云安,由于行军隐秘,驻守云安的蒙古军不知宋军过江,董槐趁夜突袭,云安小县,城池不固,蒙古军驻兵不多,自知无力对抗,弃城逃往夔州,董槐轻松攻克云安,有一鼓作气拿下万州。
    此日,大雨突至,连降三日,江水高涨十数米,大浪翻滚,夔州江滩的蒙古军大营在雨中来不及搬迁,被江水冲散大半,军资粮草损失惨重。吕文德的水师行至峡州,由于风浪大,暂停峡州码头。
    襄阳蒙古军闻知忠顺军和江汉水师支援夔州,随州空虚,便出城攻打随州,不料还未到随州,便被早已过江埋伏在襄阳城外的忠顺军突袭,一举攻下襄阳。襄阳丢失,荆湖蒙古军丧失后方支援,被迫从淮西退回北方。
    董槐攻下云安后,在此整修,大雨多日不止,董槐料蒙古军必然龟缩城中,便下令宋军冒雨急攻夔州。徐朝忠先行赶赴夔州与继先等人会合,宋军一到,继先等人发动修城百姓推到城墙,迎宋军进城。城内蒙古军还未来得及与宋军交手,已见宋军洪水般涌进城内。雨夜战马受惊,蒙古军上不得马背,只能与宋军白刃相接,短刀对长枪,故而占不得便宜。双方大战一夜,纵然蒙古军十分勇猛,也顶不住数倍于己的宋军,只得弃城连夜出逃。
    吕文德获知夔州蒙古军撤退后,迅速袭击归州,归州与夔州互为襟带,丢失夔州和襄阳,归州小城受到四面夹击,无法坚守,守城蒙古军不得不弃城而去。于是夔州一路全部收复,吕文德、张世杰等率军势如破竹,如秋风扫落叶般一举荡平荆湖蒙古军。
    宋廷得此大胜,升董槐为参知政事,吕文德和忠顺军将领各有加封。
    董槐回朝后,荆湖南北两路暂由吕文德节制,沿江蒙古军经此一败后全部撤退,巴山、淮水以南基本靖平。继先和剑南六洞仙从夔州辞别董槐,乘船一路笑谈清风,向重庆驶去。
    自建康启程后,继先和莲心一路屡经磨难,转潭州,访君山,陷岳州,困鄂州,战夔州,莲心又寻得知心,半路留下,这一番番苦厄艰险总算吃尽,眼看就要到重庆,继先心中无比激动。
    重庆原名恭州,只因光宗皇帝在此受封恭王,而后又称帝,特赐重庆,以喻双重喜庆,并升州为府,故称重庆府。自成都府丢失后,彭大雅筑城重庆,从那时开始,重庆便成为四川抗蒙指挥中心。
    经过余玠几年苦心经营,重庆军事、财政、社会各方面大部分恢复战前状态,他主掌军务,让利州路安抚使王惟忠打理财政,让都统张实掌管宾客,各方面都有条不紊。这几年,余玠的成绩朝中看得一清二楚,理宗欢喜不尽,那些忠臣名将也大加称赞,唯有谢方叔及其同党心中不自在,且更加嫉恨。
    这日,余玠正在府中正研读兵法,忽然王惟忠兴致冲冲跑来,“大人,大人,喜事!”
    余玠放下书,站起问道:“何事让王将军这么高兴?”
    王惟忠忙道:“来啦,继先兄弟已经到重庆了。”
    余玠一听,激动不已,忙问:“现在到哪里了?”
    王惟忠道:“已从东水门上岸了,估计这会子正向州府赶来。”
    余玠慌慌张张,“快随我去迎接,州府离东水门很近,他们很快就到。”
    二人刚出门,张实拿着一个簿子向州府走来,一见余玠和王惟忠急匆匆出来,便喊道:“余大人,你们这么着急干什么去?你让我搜集的蜀中名贤我已经全部录好了。”
    王惟忠笑道:“张将军,大人这会子要去迎接客人呢,没有功夫看,你改日再来吧。”
    余玠边走边道:“你先拿着吧。”
    张实疑问道:“什么贵客,大人竟亲自去迎接?”
    余玠笑道:“是我继先兄弟到了,要不你一起去吧。”
    张实道:“原来如此,怪不得大人这么高兴!好,既然是大人为重庆请的贵客,怎么能少得了我这个主管宾客的呢?”
    三人笑谈向东水门而去。
    继先和剑南六洞仙上岸后,徐朝忠领着众人直奔州府,徐朝忠道:“继先兄弟,我们已经到重庆了,余大人经常念叨你,这会子知道你到重庆,不知道会有多高兴呢。”
    继先道:“义兄是个重情重义的人,我们几年没见了,我也很想他。”
    吕星宇笑道:“从此以后你们兄弟两个就可以经常在一起了,省得相互挂念。”
    众人大笑。
    丁依卿道:“继先兄弟这一来,对蜀中的战事必能大有帮助。”
    继先谦虚道:“丁大哥过奖了,继先见识浅薄,还得多靠你们来帮助余大哥。”
    七人边说边走,忽然满溪春道:“快看,余大人来接我们了,还有王将军和张将军。”
    继先定眼一看,只见余玠三人大步行来,满脸悦色,余玠远远喊道:“继先,我的好兄弟,终于把你盼来了。”
    继先疾步而去,扑通一下跪在余玠前面,“大哥!”
    “起来说话。”余玠连忙拉起继先。
    “大哥,你还好吧?这几年川中事务繁忙,你一定受了不少累。”
    王惟忠笑道:“余大人来重庆这几年,日日没闲过,我们都担心他把身子熬坏了。”
    继先见王惟忠陌生,“这位是…?”
    余玠笑道:“我来给你介绍,这是安抚使王惟忠将军,这是张实张都统。”
    “见过二位将军。”继先一一见礼。
    张实道:“这下好了,你一来,余大人就轻松多了,我们都盼着你们还能像在淮东一样,再打几次大胜仗呢。”
    徐朝忠走上前,“只要有余大人和继先兄弟在,咱们还怕打不了胜仗?”
    继先谦道:“要靠大家齐心协力。”
    余玠道:“对,咱们齐心协力,将蒙古赶回大漠。”
    回府后,余玠安排酒宴招待大家,向剑南六洞仙道:“这次我兄弟能平安到达重庆,多亏六位大侠相助,余某敬各位一杯。”说完一饮而尽。
    徐朝忠等人也举杯一饮而尽,徐朝忠道:“余大人客气了。余大人为四川百姓呕心沥血,我们代表四川百姓敬大人一杯。”六人与余玠同饮。
    余玠道:“夔州的事王将军已告诉我,董槐收复夔州,你们功劳也不小。”
    徐朝忠道:“全仗董将军和吕文德大人用兵如神,我们不敢贪此天功。”
    丁依卿接着道:“若不是继先兄弟出谋划策,恐怕也不会这么顺利。”
    余玠向继先道:“兄弟,你从建康出发也有两个多月了,这一路走得够漫长的,让为兄好等啊。”
    继先苦笑道:“大哥不知,这一路一言难尽,继先无日不在想着早日赶到重庆。”
    余玠叹道:“也是,路途不太平,就连朝廷的音信也已经几个月都没来了,也不知道其他战场的情况怎么样。”
    继先道:“大哥不用担心,如今荆湖北路已经全部收复,夔州水路被打通,相信朝廷的音信很快就能到达。”
    余玠语重心长道:“诸位可知?蒙古眼下退兵绝不是偶然,也并非全是我军之功。”
    众人疑惑。
    余玠道:“诸位想想,夔州已是孤岛,只要我大军一到,城中蒙古军必然被困死,退兵是早晚之事;但襄阳乃荆湖要塞,只有坚守的道理,怎么会打了一场败仗就轻易撤出荆湖呢?”
    丁依卿思忖道:“我想这次蒙古军全线撤退,多半是他们朝中发生了大事。”
    余玠道:“不错,王将军统辖的利州路与蒙古军交战频繁,前几日他们抓获几名蒙古兵士,得到了一个大消息。”
    众人奇道:“什么消息?”
    余玠看向王惟忠,“王将军,你给大家说说。”
    王惟忠道:“蒙古大汗贵由不久前去世,术赤系宗王不服贵由之子继承汗位,拔都被拖雷的王妃买通,邀请各部宗王到其统辖的草原上召开忽略台大会,打算推举拖雷家族继承汗位。”
    徐朝忠道:“让托雷家族的人继承汗位?那岂不是要大乱?”
    王惟忠道:“越乱对我们越有利,窝阔台系和察合台系的多数亲王都拒绝参加这次大会,经术赤系和托雷系的人四方走动,串通很多人,最终由拖雷长子蒙哥继承汗位。后来窝阔台的孙子失烈门发兵争夺汗位,蒙哥处死了贵由的皇后海迷失氏和失烈门、镇海等七十多位宗王、重臣。”
    继先忧虑道:“这样一个凶残的人继承汗位,怕是对我们不利呀。”
    王惟忠又道:“是啊,不过蒙哥刚即位,眼下正着力平叛,而且他更热衷于西征。”
    徐朝忠道:“也就是说蒙古现正在窝里斗,所以才撤了兵。”
    王惟忠点头道:“可以这么认为。所以我们决不能因为蒙古撤军就大意,他们一旦腾出手就会再次回兵的,我们应趁此机会赶紧加强各路战事防备。”
    继先道:“大哥,四川事关朝廷全局,事务繁多,必须有足够多的贤良之才来协助,才能从容应对。”
    张实也道:“继先说的没错,余大人早已**乏术,其实大人只需总揽全局,具体事情交给属下去做就行了,不过要多招贤才才行。”
    余玠连连点头。
    张实又道:“余大人,这是卑职搜集的重庆周边贤达的簿子。”
    余玠接过来,翻开细看,不住点头。忽然他的眼光停留在了两个人名字上,然后问张实:“冉璞、冉琎是谁?为何上面只有名字,却无介绍?”
    张实解释道:“这二人我也不甚了解,只是耳闻,许多人都说他们身怀大才,但我实在找不到他们的事迹,又怕错过了他们,就暂时先把名字记在上面。”
    这时,丁依卿正在一旁,听二人谈论冉璞、冉琎,忙对余玠道:“余大人,我知道这二人。”
    余玠喜道:“丁大侠知道?你快讲讲!”
    丁依卿道:“是我疏忽了,早该将二位师兄引荐给大人,他们可都是奇才呀!”
    余玠惊道:“他们是你的师兄?”
    丁依卿道:“没错,当年父亲在世时,成都府衙来了个叫花子,日日坐在府衙门口,官差劝不走,别人给他钱他也不要,还自称他有的是金山银山,不稀罕这几个破钱。”
    吕星宇嘲笑道:“我看他就是一个神经病。”
    丁依卿止住吕星宇:“四弟休得胡说,他就是我后来的师傅。”
    众人惊愕。
    继先道:“我知道了,这老先生定是怀才不遇或是愤世嫉俗,我在潭州时就遇到过一位和他差不多的。”
    丁依卿对继先会意一笑,“正是。后来父亲觉得这人奇怪,就出来见他,问他到底要讨什么,他说要讨蜀口三关,父亲大惊。”
    余玠越听越有精神,“好大口气,后来呢?”
    丁依卿道:“父亲问他要三关做什么,他说要保全川百姓。父亲说蜀地百姓丰衣足食,安享太平,何须他来保,他说只怕太平日子很快就结束了。父亲只当他是胡言乱语,就不再理会他。”
    满溪春追问道:“后来三哥是怎么认他做师傅的呢?”
    丁依卿又道:“我当时正是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子,感觉这人挺有意思的,就每天跟他凑上去聊几句,我问他为什么不走,他说讨不到三关他就一直等下去。后来父亲见他待在衙门口影响公务,就派人将他赶走,差役们撵不走他,就背着父亲用乱棍将他打伤抬出城外。我跟在后面,见他被两个年轻人背回城内医治,我便每日偷偷来看他,还背着爹给他带吃的。”
    杨豫辉道:“三哥竟然是侠骨柔肠啊!”
    众人齐笑。
    丁依卿接着道:“后来才知道,他叫张天松,人称巴陵真人,是忠州人,那两个救他的人就是冉璞和冉琎。半个月后,他被我们三个感动了,便收我们三人为徒,师父天文地理、兵法医术无所不通,可惜我资质浅薄,什么都没学成,二位师兄专学兵法和医术,成就颇深。后来师父跟我说金国灭后大宋必将遭殃,首当其冲的就是蜀地,一定要守好蜀口三关,防止蒙古入川。”
    余玠赞叹道:“果然是高人,眼光非凡。”
    丁依卿道:“后来在我的劝说下,父亲终于明白,于是连上六道奏折给朝廷,让朝廷调重兵防蜀,可惜朝廷没有重视,不久蒙古兵就攻破成都了。我死里逃生避难到灌江,师父他老人家也不知所踪。后来听说二位师兄隐居在播州深山中,几次想出山为国效力,但见前几任制置使皆是庸才,便不肯将就,一直等待贤主。”
    王惟忠道:“余大人不正是难得的贤主吗?”
    众人齐道:“是啊!”
    丁依卿道:“现在是他们该出山的时候了,我敢断言,若他们出山相助,蜀地战事必能幡然一新。”
    余玠听后,不胜欢喜。
    继先道:“就请丁大哥赶紧给他们写信。”
    余玠止住道:“这样的大才不能怠慢,要派人亲自去请。”
    丁依卿道:“这样吧,就让我去。”
    继先道:“我随丁大哥一起去。”
    余玠道:“好,继先代表我去最合适。”
    徐朝忠道:“让你二哥和六妹也跟着。”
    于是商定了继先、徐朝义、丁依卿和满溪春同去播州。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