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报道(一)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3288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李庭遥一到Z市就直接拿着毕业证和身份证,到Z市区总部人事局去应聘,连学校开的介绍信也没有带。
李庭遥清楚明白,像121区这样的单位,若没有学校的介绍信,是很难能留下来的。其实,他也并非一定要留在这里,只不过是想来寻找答案,想解开多年来一直困扰着他的谜团。
他内心的想法,从没与跟任何人说过。他一直认为:有些事情,只有自己亲自去体会,才能找到其中的答案,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感受。由于他很决然地来了,连家人、朋友都没说。
没想到,Z市区总部的人事局在确定他的毕业证真伪,得知他是提前毕业的特种人才时,二话不说,直接留他在区总部就职,但是他对Z市不感兴趣,持意要求去121区工作,否则立刻走人。区总部人事局这才直接打电话给刘书记,把李庭遥给放了过来。
同时,人事局为了留住他,还当场与他签订劳动合同,原本要求签十年,但被李庭遥回绝了,只好按李庭遥的要求先签一年,并且一年间都在121区就职。
严格地说,李庭遥与总部才是聘用关系,他与121区不过是借用关系。薪水待遇都按总部发放。就连他的个人档案也没问,半天之内就把他工作安排好了,效率之快。看来特种人才在某些时候也有好处。
通常情况下,应届毕业生的个人档案都是凭着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向学校调用。当然也有学生自己亲自去提着档案来的。但是,当人事局看到李庭遥连一封介绍信都没有,还能指望他拿出档案?再说,人事局以为只要有了这份劳动合同,就可以直接向学校要档案;有了档案,再经过一年考验,如果人品也能像那红本子一样够纯,再想尽办法留住他。再说,人事局也怕他一口回绝,直接向学校申请‘禁止单位调用档案’。所以,人事部压根没向他提起档案的事。
可是,事情也有例外的,李庭遥偏偏就是带了个人档案,没带介绍信。谁让那封介绍信让他怎么看都觉得丢脸呢。
唉,好好的介绍信,却被A大写成了精致的广告台词:什么我校荣幸得一精品****同学,纯属百年难求,千年难遇。现怀着千万分不舍将极品中的精品向贵司献上。……若你没能珍贵机会,留下该生,那是你的重大损失,本校概不承担后果。……若你留下该生,你的生意肯定兴隆,事业蒸蒸日上……。
天!这哪是介绍信?!
最气愤的是最后落款:若有疑问,敬请亲自来校咨询,校领导必定亲自接见;但谢绝来电。来校访人员仅限介绍人本人。特此证明!
这么荒唐、搞笑的介绍信,他哪拿得出手?学校真可谓是用尽心计,简直是把他当商品推荐,真够狠的。于是,就有了那幕没有介绍信的应聘,他可不想因为一封介绍信,重蹈大学的“幸福”生活。
************
李庭遥背着银色的背包,轻盈地跟随着刘书记朝办公楼走去。
刘书记边走边打趣地说:“在车上,你怎么任他们欺侮你,也不解释一下?”
李庭遥简单地回答:“他们不过是叫我让个坐位。”
刘书记笑了笑,心想:“这么单纯的青年,太难得了,一定得好好重点培养。”
他哪会知道,被誉为“医师”的李庭遥,虽然刚从学校毕业,但内心世界可不简单。
在李庭遥看来,这个闹剧不过是他对这里的一种初步认识。在没有确定他们的目的之前,决不会轻意暴露自己,更何况他也想看看,是否经过几年的变化,区里的人已不再是他以前认识里的,那种约带着一点点傻气的朴实的人们了,是否也开始入流到‘欺生’、‘势利’的队伍中来了;一时觉得很有趣,很想看看他们会霸道到什么程度,却没想到他们居然只是把他赶到最后一座就不理他了。他哪里会知道,这是个误会,这里的人还是那么冲击,一点没有变化。
刘书记边往办公楼上走,边向他一层层地介绍,每一层都介绍得十分详细。
这里每层只有四个办公室。刘书记边走边介绍:第一层,保安部和治安大队;第二层是、公安部。第三层,是工会、党代办、团代办、文艺室等。第四层,人事部、招生办、广播室等。
李庭遥暗自奇怪,以前这里还很多部门,现在怎么只有这几个部门了。
他们很快来到了人事部办公室,刘书记拿出钥匙打开门,请李庭遥进去,坐在单人沙发上。
这里的摆设很古老,一张宽大的办公桌摆在窗台下,办公桌旁有一张老式的办公椅,墙壁一侧放了两个档案柜,另一侧挂了一排小册子,靠门处的那垛墙摆了两个单人粗布沙发,室内色彩是统一为红木色,显得十分干净整齐。
刘书记客气地给李庭遥倒了一杯茶他后,迅速地从抽屉里拿出一张《121区就职人员基本情况登记表》让他填写。等李庭遥填写完毕后,刘书记再仔细地核对一遍后,立刻放到单独的文件夹里;再看看自己的手表,快到六点了,心里想“陈科长应该还在办公室”。
立刻起身对他说:“走,我先带你去见个人,他可是这里的重要人物,你的问题还得由他来解决。”
李庭遥笑了笑,立刻起身,跟着他出了人事部。
却发现刘书记并没有下楼的意思,而是继续往上走,他觉得有些奇怪,在他印象中这个办公楼应该只有四层,而且在楼下时也只看到四层楼。
跟着刘书记往上走了八个台阶,右转再左转,出现一扇门,推开门,眼前一亮,立刻展现出一排长长的阶梯,刘书记像似知道他的诧异。
得意地解释道:“我们刚才看到的是老办公楼,从这上去是新办公楼。现在这个小区的主要办公部门都在那个新办公楼里。走,我们一起上去看看。”
李庭遥笑着点了点头,继续向上登。
这个天梯宽有四米,每二十五个台阶就有一个两米宽的平台,共有十二个平台;高天梯两侧有宽为30cm扶栏,在天梯的下面是深深的悬崖。由于每个台阶都不高、斜度不大,所以登起来并不费劲。
登上天梯,是一片花坛,新办公楼就高高地耸立在花坛的后面,看上无比高大威猛。刘书记得意地介绍——这可是全区最新、最高的办公楼,这里共有八层。电梯、电话、暖气、风扇等设备全部齐全。
新办楼的进口居然是办公大厅,这厅的设计十分特别,前后全是玻璃格调,两侧是主墙,墙上挂满了各种文艺展画,厅的顶上镶有暗灯,进出的大门也是玻璃门,门就镶嵌在玻璃中,把整个厅衬托着特别明亮。
在厅里很快发现墙的一侧有一块没有空白的地方,那便就是电梯和楼梯,刘书记没乘坐电梯,而是从楼梯向上走,边走边介绍:这的展画全是我们的职工画的,就连玻璃上的暗画、顶部的暗灯、饰品也全是我们职工自己制作的。
听到这,李庭遥不得不惊叹这里人的智慧,居然在山里也能建设出如此美丽的办公楼。
来到三楼,刘书记将李庭遥带到墙上贴有‘行政科长办公室’标识的门前停下,轻轻敲了两下敲门,便推门进去,边往里走边笑着说:“小陈,我给你带来了一位人才。说吧,怎么谢我。”
陈科长头也没抬,继续用笔在他的文件里不停地写着什么,直到他把最后一数学记好后,放下钢笔,取下眼镜,才起身大笑道:“如果真是你所说,我请你大吃一顿!”
要知道,想在陈科长这里大吃一顿,并不是容易的事,并非他小器,主要是他根本没有这个条件,不单是钱,最主要的是时间。
此时,刘书记侧了侧身,让李庭遥进来。
刘书记介绍说:“这位是A大毕业生,李庭遥,男,21岁,主修经济管理学,现在前来报道。”
陈科长眼睛一亮,上下打量了一下,感觉这个年青人身上散发着一股异样的气息,给人一种特别安心的感觉,顿时特别喜欢这个青年人,心里赞叹:这个年青人小小年纪就能这样,将来一定会有所作为。
陈科长不等刘书记开口,立刻简练地自我介绍,说:“欢迎!我叫陈明新,主要负责行政管理。我的年龄足可做你的叔叔,你就叫我陈叔吧。”
陈科长边介绍边上前与李庭遥握了握手。其实,这里的人都管他叫陈科长,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何第一次见面,就想让这个年青人叫自己陈叔。
当然,从年龄来看,四十岁的陈明新的确可以当这个年青人的叔叔。
李庭遥这才发现:刘书记说的那个重要人物,他是认识的。
小时候,他曾与陈叔曾经见过一面;那是十年前的事情,记忆中的陈叔是位很阳光的青年,那时候他不叫他陈叔,而是叫明新哥。脸上永远挂着灿烂的笑;经过十年的时间,陈叔苍老了许多。此时看上去,由于前门的头发有些脱落,把前额衬得高高的,整张脸挂了几分沧桑,脸颊深深地凹了下去,眼睛下陷得很深,整个人显得更精瘦了,才四十岁两鬓间已有星星星点点的白发,眼睛也老花了,不过精神却很好,干枯的脸上还像以往那样挂着微笑。
此时,李庭遥的内心有说不出的滋味,更多的应该是苦涩,“值得吗?”一个声音在他脑子闪过。依旧不动声色,按着陈科长的意思,亲切地叫了声:“陈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