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关 第三章 云娅的新生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768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她叫陈云娅,四岁时跟父母来到这个美丽、充满活力的小山区。
她父母原不想带她来这里,就想让她在美丽的Z市成长,因为Z市不但是她父母的故乡,还是非常繁华的沿海小城镇,而这里除了山清水秀、空气好外,基本上与世隔绝。
不过,陈云娅很喜欢这里,尤其喜爱跑到山上躺在草地上晒太阳、看天上的云,感觉自己像在天堂。
这里的四周全是山连着山,根本分不清哪是山脚、哪是山坳。
这里的公路不绕着山转就是直穿山脉,公路一侧靠着河岸另一侧或许就是山谷,一侧靠山壁另一侧或许就是梯崖,没有连续50米的直线,一般的驾驶员绝不敢轻易这里来显身手。
在这里每隔二、三十里就设有一个小区,大致有五十多个类似小区,这五十多个小区统一由区总部管理,每个小区里都设有:家属区、办公区域、医院、学校、幼儿园、工厂、商店、体育场(可以容纳五万人)、礼堂(用于室内电影、舞台剧表演、会议等用途)……,设施非常齐备,远远看去就像林间天堂。
这里的小区没有具体名字,全由三数阿拉伯数字组成,如比:401、512……等等。我住的小区叫121。
一次偶尔的机会,陈云娅从母亲那里得知,在她三岁那年爷爷过逝了;
而她在那一年曾得过一种奇怪的疾病,以致于临濒崩溃的边缘。
听母亲说,那年,爷爷突然去逝,父母正在山里筹建体育场根本无法抽身回去。
由于爷爷的丧事完全落到奶奶一个人身上,而年幼的云娅恰巧就在那时病了;陷入极度悲伤、忙碌中的奶奶,根本没注意到云娅生病的情况。当被奶奶发现时,陈云娅已经由一般消化不良加重到肠胃病变。
为此,陈云娅有很长一段时间属于无法正常进食,有点像似现在的厌食症,不同的是她会觉得饿想进食,只是吃不了多少。
最糟的时候是只吃了一口就吃不下了,即使强迫吃下也会吐了出来,一小时后又想吃……。
奶奶为此找遍镇上所有名医,开无数健胃消食、养肠消炎的药,就是治标不治本。好好坏坏,这种症状一直维持了整整一年。
一年后,父母终于回家探亲,当父母见到白发苍苍的奶奶牵着仅年四岁的瘦小、苍白的陈云娅时,顿时热泪盈眶。
当时父亲就暗暗发誓:‘无论到哪里,都要带上娅。’。
其实奶奶很希望能留住父母,但云娅的父亲说:“山区的人需要我!”。
奶奶没说父亲,又不愿让病中的娅被父亲带走,怕真的给毁了。
但父亲很坚定地说:“既然在这里治不好,不如去山里,山里有很多土方,说不定能治好。”
奶奶拗不过父亲,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心爱的陈云娅被她父亲带走。
她父亲的办事效率很高,还没到416,那里的战友已经请联系好区里的名医和当地土郎中,随后我有很长时间泡在汤药里,先是中医开了一堆令人发恶的中药,我从刚开始一闻中药就吐,到慢慢习惯,再喝到看了就想吐;然后改为西医,西医居然说了一句很精辟的话:‘她就没病,需要的是调理。’
她父亲不死心,看着毫无血色虚弱得的我心痛不已,依旧到处托人联系,哪怕一丝希望,也会令她父亲开心得不得了。
终于,在一次偶尔机会中让陈云娅的父亲得到了一个奇特的偏方,据说是一位资深的深山老老土郎给予的偏方,而那个土郎中从不轻易给人看病,更别说是给什么偏方了,那是因为陈云娅的父亲在一次偶尔机会救了他的孙子,才给了这么一个偏方。
那个重要的偏方就是:先让陈云娅禁食24小时,水也不得能喝,再取一碗活鱼脑浆,让她一口气全部吃下,再禁食24小时,令其完全消化后,就可以从小米粥开始进食,进餐时一定要清淡,调理一段时间就会彻底好。
通常,很难有人会真的使用这个方法,但是,往往会有例外的,当人被逼于别计可施时往往会做出异样的行动。结果她父亲当然试用了这个方法,也正如此,陈云娅的病症奇迹般地好转起来。
这不得不令大家高兴。
快五岁的陈云娅在被病痛折磨了整整一年半后,终于可以像其它正常的孩子与父母们一起同桌进餐,一家人脸上终于露出了温馨的笑容。
****
陈云娅大病虽然治愈了,但还是伤了原气,尤其对幼小的她来说无疑是严重的伤害,由于长时间的营养不良,导致了贫血、缺钙等症状;为此,每年陈父会她到区总医院进行两次必要的化验。
其实这样的检查121本区医院是可做的,但是陈父还是习惯带陈云娅到60公里外的区总医院去,总觉得那里更详细些,这不过是长期以来的习惯而已,但是去区总医院的班车每周只有一班车,都是早上七半出发,下午四点回来;每次体检需要抽取50CC的血液;由于陈父已是医院的熟客,所以化验的大致结果医生们都会当场告诉陈父,但具体的数据会一周后同驾驶员带给他。
由于体弱容易晕车,9岁的陈云娅常常还没到家就在车上睡着了。
这次也不例外,陈父抱着9岁正在沉睡的陈云娅刚从外面回来。
陈母赶把门打开,轻声说:“床已铺好了,快点进去吧。”
陈父点了点头,迅速地把女儿进入卧室,轻轻地放在床上,盖好被子后,轻轻地关上卧室门后,回到客厅里。
陈母轻声问:“小娅这次检查如何?”
陈父笑着说:“挺好。虽然检查结果还是显示贫血、缺钙等症状,但总的指数有所回升,医生说下次复检时间可以向后延长一个月。”
陈母怎不知延长复检的时间就是意味着在康复,虽然速度极慢,但也值得庆幸。像这种事不是你急就有用的。
随后,陈父在客厅的沙发上坐下后,温柔地说:“放心。医生说,她正在长身体,只要继续调理,会好的。”
陈父边说边从包里把医生开的颗粒状鱼肝油和用于调理的中药拿出来递给陈母,还不忘叮嘱:“还是老样子,鱼肝油每天一粒,中药还是两碗熬半碗。”
陈母眼眶又红了,底咕着:“都这么年了,怎么就没好呢?大了该怎么办……”
陈父心里一颤,但面上依旧不露声色,安慰道:“医生都说会好,你怎么不信呢。当初她那样都好了,现在怎么没信心了?”陈父也明白这五年来的医治与调理的确等待得有些漫长。
陈母点点头,道:“我明白,就心里不好受。要不……”
她很想说,让娅到奶奶家调养一阵,或许会好些,毕竟沿海城镇的物质条件比较优越,这个山区连红枣都买不到……;
可是,话到嘴边吞了回去。五年前那幕又会呈现在眼前,怎么也挥不去,更何况老太太身体也没以往那样利索了。
陈父沉默了;当初选择来这里,他不曾后悔,看着这里一点点进步,经济飞速提升,渐渐与城市接轨,认为自己的选择并没有错;可面对孩子、老人却有深深的内疚;现在孩子在身边可以亲自照顾,可年迈的母亲一直固执着不肯来,陈父也不能丢下工作去照顾,这令他非常难受。
自从陈云娅恢复正常进食后,陈父就将重点转向娅的食物调理和体煅,就是希望小娅能彻底的恢复健康。只要不是雨天、娅没生病就坚持带她晨煅。
渐渐地陈云娅的生病次数也相对减少,也不会像小时候那样没走多远就气喘匀匀;同时,也加强陈父对娅能康复的信心。
虽然陈云娅是比同年龄的孩子迟了一年读书,9岁了才上三年级,但从外表看,却比同年龄的孩子要小了许多,正因如此,无论是上课还是参加活动,总被老师们编排在第一排。
陈云娅虽然身体不算健康,但性格非常开朗,与同学相处极好,总露着甜甜地笑,令人觉得就像坠落人间的天使,让大人们非常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