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 娶妻当得阴丽华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3500  更新时间:09-10-12 08:13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阴丽华
    娶妻当得阴丽华
    阴丽华,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皇后。
    丽华出生于南阳新野,以当地有名的美人儿,家世富裕,阴家的先世是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管仲一脉,传到第七代管修,后来从齐国迁居楚国,被封为阴大夫,以后便以“阴”为姓名。秦汉之际,阴氏子孙在南阳新野为生。
    刘秀,也是当时南阳的一位著名人物,他是汉高祖的九世贤孙,长沙定王的后裔,九岁失去父母而成为孤儿,寄养在叔父刘良家里,刘秀更是生得一表人才,待人接物,慷慨磊落,行事更是睿智勇毅,被当地人们称赞。
    总之这两位优秀的人物,自从见面之后就互生好感(至于什么情况下怎样相见的就不得而知了,反正人家见过面),刘秀对阴丽华更是一见钟情,当时还是布衣的刘秀就说“仕宦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执金吾是什么捏?挠头中……呵呵……就是之前在《二十二公主》里写过一章“不是皇帝亲生的公主”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在进攻之前曾经有过一个女儿,金俗,后来被封为“修成君”,就是她的儿子犯了杀人案,这时候有个官员,是个中尉,不顾他是皇亲国戚,公正执法,汉武帝知道后不仅没有怪罪他,反而很高兴,就封这个官员为执金吾。
    然后到后来,执金吾就是铁面无私,公正的官员的象征了吧,就类似包青天的形象,但是当时包黑黑还没有呢,包黑黑是宋朝的阿,所以,算是个比较正面的形象和象征吧。
    在这里刘秀就等于揭示了人生的两大目标,做官,就要做个铁面无私的好官,娶老婆,就要娶阴丽华这样的美人儿,呦呦,看来是真的喜欢上了阴丽华了。
    当然,在咱们现在看来,他的这一理想刘秀同学是超额完成的,而且全是优加阿。
    但是,这一理想在当时来说,是非常不着边际的空想,简直就是天方夜但,因为刘秀只算是个没落贵族,因为当时汉代已经历了12帝,总计213年,帝裔子孙众多,更何况当时王莽已经篡位称尊,刘氏子孙更受到无情的摧残,刘秀一家早失去贵族的身份。
    在乡里的财势与声望上,刘家远比不上阴家。刘秀虽然熟知阴丽华貌美,想娶阴丽华为妻,但真正能把她娶过来作为自己的妻子,还是一件十分渺茫的事,当时只是心里想想而已。挺让人心酸的。
    甚至有人说:“刘秀穷得买不起镜子,也不撒泡尿看看,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真的,有的时候人,真的是很残忍!
    反正现在的刘秀同学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要努力,再努力!当然,他实现了,但是过程是艰辛滴!
    我们可以想像,倘若美慧秀丽的阴丽华过早地嫁给了刘秀,而且刘秀又能在王莽政权中谋得一官半职,在如花美眷的拖累下,或踌躇满志的状况下,刘秀也许就此安于现状,不求进取,不再有拼命谋求发展的斗志与浩气了。这期间,多少豪族少年向阴家求亲,无奈都尝到婉转拒绝的滋味。刘秀更是不敢贸然行动。再说想要在王莽新朝获得立足之地,更是谈何容易,为了完成他的两个心愿,时势迫使他不惜一切代价地另谋发展。
    首先,看现在的社会大环境。
    王莽篡汉以后,推行了一系列雷厉风行的改革措施,比如恢复井田制,设置六关、五均、赊贷等经济制度,改革币制,复古建制,变更官制等。因为准备不周,条件不成熟,反而造成经济萧条,民不聊生,荒旱连年,盗贼蜂起的局面。
    到了这种情况,当然就在发生历史上的老调调,起义!
    这期间,山东有“赤眉军”起兵,湖北有“新市兵”、“下江兵”和“平林兵”。
    28岁的刘秀也和哥哥刘縯一起,借机利用宗族势力起兵,并与进入南阳的绿林军联合起来。为了顺应人心思汉的潮流,他们推立汉朝宗室刘玄为皇帝,以“反莽复汉”为口号,改元更始,一路攻略,战无不胜,中原地区尽皆归复“绿林军”。
    刘秀的大哥刘縯,气度恢宏,轻财仗义,在当地很有名气。威望日增的哥哥受到更始皇帝刘玄的猜忌和排斥,被更始帝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了。
    正领兵在外的刘秀自知势单力薄,强忍悲痛,主动回到宛城谢罪。就在此时,随刘秀作战的阴氏兄弟,深感刘秀前程远大,抓住机遇,说服家人,把阴丽华嫁给了刘秀。刘秀忍辱负重,不为哥哥举办葬礼,反而与倾慕多年的爱人阴丽华热热闹闹地举行了婚礼,洞房花烛夜之后,天天花天酒地,一副及时行乐的模样。刘玄对他放了心,认为刘秀不过是纨绔子弟一个,因此他得以躲过杀身之祸。
    对哥哥的死,刘秀表面上只能强颜欢笑,到晚上就偷偷地哭。阴丽华就劝慰丈夫:“更始皇帝气量狭小,小具规模便沉迷酒色。为求自保,不如向河北发展,也好相机独树一帜。”阴丽华虽是妇道人家,但刘秀十分听她的话。她的话给刘秀指明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指明了方向。
    通过一番计划,19岁的新娘阴丽华回到娘家暂住,刘秀以有名无实的特使虚衔,带领数百人马渡过黄河,一路废除苛政,排除万难,争取民心,赢得了河北百姓的爱戴和拥护。刘秀就是以此地做根据地,建立了东汉。他的“云台二十八将”也多出自这一带地区。
    当时,河北邯郸有一个以卜卦为生的术士王郎,乘群雄并起之际,诈称是汉成帝的儿子刘子舆,自立为王,声势浩大,有一定的实力,是刘秀在河北扩展势力的绊脚石。
    真定王刘扬聚兵10多万,听命邯郸王郎,不肯归附刘秀。刘植亲自前往劝说刘扬,刘扬勉强同意,却提出与刘秀结亲的条件。
    刘扬有一个外甥女叫郭圣通,欲为其择一良婿。作为权宜之计,刘秀只好答应娶郭氏为妻,终于借得精兵击败王郎,廓清河北。他拒绝了更始皇帝给予的封号,另树一帜,不久即帝位于部南的千秋亭,以建武为年号,定都河南洛阳。
    刘秀称帝的第二年,议立皇后。有一个阴氏,又有个郭氏,于是在册立皇后的问题上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是立郭氏为后呢,还是立阴丽华为后。一边是郭氏——与刘秀患难相随的红粉知己,在戎马倥偬中,郭氏一直追随左右,恩爱有加,并已身怀六甲,这时只得了一个贵人的称号,显然地位很低;一边是阴丽华——这个刘秀梦寐以求,终于如愿以偿的结发妻子。刘秀一心一意要把皇后的位置留给她,星夜派侍中傅俊将她迎来洛阳。不料阴丽华却说:“困厄之情不可忘,而况郭贵人已经生子。”坚持不肯接受皇后的册封,光武帝迫不得已,只好立郭氏为后,封阴丽华为贵人。
    阴丽华的谦德与她的家风是密不可分的。天下初定,阴丽华的哥哥阴识因随军征战有功,刘秀本拟破格封赏,以示对阴丽华的补偿,然而却受到阴识的谢绝,他说;“天下初定,将帅有功的多,臣托属外戚的关系,不能示天下以不公。”这是建武二年的事。
    又过了两年,阴丽华随侍光武帝征讨彭宠,在河北生下一子,就是后来的汉明帝。阴丽华的另一个兄弟阴兴当时为黄门侍郎,指挥武骑,随军征伐,算是刘秀的贴身侍卫长,每次出入,都拿一个小盖伞为刘秀遮风蔽雨。建武九年,刘秀升迁他为侍中,赐爵关内侯,印绶已经准备妥当,阴兴却坚决辞让:“臣未有先登临陷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赏,转令天下失望,诚所不愿。”事后,阴丽华私下问兄弟为什么要那样说,遭到阴兴的反唇相讥:“贵人不读书吗!亢龙有悔,盛极则衰,外戚家苦不知谦退耳!”
    在称帝后的十年之中,刘秀恩威并济,终于使天下归心,成就了大一统的局面,转而偃武修文。休养吏民,保全勋臣,崇尚义节,阴丽华也陆续生养了五名子女,终于在建武十七年,刘秀废掉郭皇后,册立阴丽华为皇后。
    刘秀亲自草拟诏书,说明废郭皇后,立阴丽华的道理,“皇后郭氏,怀执怨怼,数违教令,不能抚循他子,训长异室,宫帏之内,若见鹰鹯,既无关睢之德,而有吕霍之风,岂可托以幼孤,恭承明祀?今遣大司徒戴涉,宗正刘吉持节,缴上皇后印缓。阴贵人乡里良家,归自微贱,先是固辞后位,长久恭谨廉让,宜奉宗庙,为天下母。异常之事,非国之弱,不得上寿称庆。”
    刘秀对阴丽华长久的歉疚,终于得到补偿的机会。阴丽华虽然真的没有当皇后的念头,但由此也明白了刘秀对她的真情厚意,心中自然是十分满足。但她仍一本初衷,恭俭仁厚,谦让自抑,不喜笑谑,事上谨慎柔顺,处下矜惜慈爱,天下都称她为贤后。
    刘秀在位三十二年,每日凌晨起临朝处理朝政,直至日已西移方休,午后常召集公卿郎将,讲论经书的道理,入夜还秉烛诵读,直到更阑夜深。皇太子一次利用刘秀休息的时间加以劝说:“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生之福,愿颐养精神,优游自宁。”刘秀微笑说道;“我自乐此不疲!”
    阴丽华一生谦德可风,相夫教子,主理后宫,不曾干预朝政,更能约束家人,使刘秀无后顾之忧,专心国事,才出现了与“文景之治”并称的“光武中兴”时代。刘秀死后,阴丽华的儿子即位,就是汉明帝,尊阴丽华为皇太后,又过了七年,阴丽华死,享年六十岁,合葬在刘秀的原陵。
    皇帝的婚姻,鲜有幸福圆满的结果,而刘秀、阴丽华却和谐得令人羡慕,这固然是由于刘秀的宽仁厚德,惜念旧情,而阴丽华的貌美德高与安分守己,更是最重要的因素。
    尽管有阴丽华这样的皇后开了头,但东汉最终还是亡于外戚,窦太后、邓太后通过自己的父兄把持朝政,形成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是刘秀和阴丽华始料不及的。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