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关  第三章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303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到云南不到西双版纳,不算到过云南,到西双版纳不乘船游览澜沧江则不算到过西双版纳。乘船游澜沧江不上岩观赏橄榄坝风光,就感受不到傣家村寨的美景"。因为景洪至橄槛坝一段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是西双版纳最完美的缩影。
    澜沧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从西部横向联合断山脉浩浩荡荡流入景洪段共有1612公里,从勐腊县关累口岸出境后称湄公河,全长4500公里,沿途风光美不胜收。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于越南南部汇入南海。澜沧江发源于青海高原的唐古拉山,经西双版纳流出境外。在西双版纳的流程为158公里。
    古时傣族称“南兰章”,意为“百万大象繁衍的河流”。游览澜沧江可分上下两段。上段游览线从景洪出发,逆水而上至虎跳石,到了虎跳石,江面已渐渐收缩,最窄处仅20米左右。两岸是参差不齐的大岩石,江水汹涌澎湃。两岸景物变化多端、奇峰嶙峋,绿水青山,相互辉映,兽鸣鸟啼,醉荡芳心,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珍贵稀有的动物生态,组成了一副天然的画卷,体现了大自然的丰姿。下段游览线从景洪乘船而下,经橄榄坝至中、老、缅3国交界处。礁石林立,离开橄榄坝往下行驶,两岸山势险峻。橄榄坝,素有“孔雀羽翎”的雅称,还有“绿孔雀尾巴”的说法。
    人们都这样说:“西双版纳好比一只绿孔雀,橄榄坝就是绿孔雀的尾巴。”所以说:“不到橄榄坝,白把版纳下”,这确是恰如其份的。橄榄坝的地势低,气候湿热,具有浓郁的热带南国风光。在那里,一年到头青翠嫩绿,房前屋后生长着如伞的高榕,椰林深处隐藏着庭院式的傣家竹楼,一家一幢,一幢一个单元,四方形,四周围着竹篱笆,篱笆边种着仙人掌和小花果,拐角处或凤尾竹迎风摇翠,或蜜菠萝悬挂枝头,或香蕉树果实累累。
    其间,身着鲜艳筒裙的傣家妇女,肩挑竹箩,从各家各户走出来,汇集在一块,鱼贯而行在绿色果林树下,那健美的身资,轻盈的步履如同一群翩翩起舞的金孔雀,绿树成荫,花果飘香,竹楼怡静,给人以农家乐的美感!
    少数民族
    澜沧江流出迪庆高原后就进入大理。而保山、临沧一带,便是它的中游了。在这里,澜沧江仿佛一条分界线,东岸居住者沿江南下的氐羌后裔彝族、白族、纳西族、普米族等,而西岸则是从西部迁移而来的百濮族群后裔德昂族、佤族、布朗族。在这里,还有从东部逐步迁移过来的百越族群后裔壮族、傣族,从长江中下游逐步迁移而来的苗族和瑶族。
    澜沧江流入思茅,进入下游地带。下游地带包括云南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县。思茅地区居住着哈尼、拉祜、佤族、傣族等18个少数民族;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里除了傣族,也有哈尼、彝、布朗、基诺、苗、瑶等少数民族。
    澜沧江出境后,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进入太平洋,一路哺育了20多个民族。他们同饮一江水,相互依存,相互融合。
    在云南澜沧江上游的迪庆高原上,居住着10万迪庆藏族。他们和西藏藏族虽然保持着相同的宗教信仰,但在生活方式、文化特征上已有很大的差异。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名词,在这里几乎全部借用汉语,而在地名称呼上,则多借用彝、白、傈僳族等民族的词汇。中甸的藏族妇女大多身穿藏式对襟大褂,头包白族风格的布帕却又带着纳西族式样的围腰和披肩。德钦藏装的百褶裙与普米族的颇为相似,上装又具有满族特色。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