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1章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534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某一世外桃源的某一山洞内~~
“喂~喂~上官轩,上~官~轩~,大冰块,臭冰山~你倒是醒醒啊!喂~~”偌大的山洞内,只有我抱着受伤的上官轩在大声的叫着。
哦哦哦~啊!(灯泡破裂)啊呀!真是的!我不是会看病的吗,怎么连我的看家本领都给忘了!真是的!(猛打自己的头)上官轩啊!你也真是好运,唉!像本女侠这种精通医术,医术高超的哈佛高材生为你治疗,你还真是有面子啊!
那么赛华佗大夫我(自己给取的)就先帮你把把脉好了。
诊脉的方法,应该注意时间、平臂、布指、指力、五十动等几点。
1.时间
《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凋匀,气血末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就是说,晨间病体内外环境都比较平静,所以选择这个时间切脉为最好。实际上其他时间亦可进行,正如汪机所说:“若遇有病,则随时皆可以诊,不必以平旦为拘也。”但必须有一个安静的环境,若医生、患者经过较剧烈的活动,应先休息片刻,然后切脉。切脉动时,医生必须呼吸均匀,态度认真,把注意力集中于指下,这样才可得到比较准确的脉象。
2.平臂
平臂;即病人手臂宜引伸平放。
切脉时,病人的位置:不论坐位或卧位,其手臂不能抬高,弯曲或受压,以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位为宜。同时要直腕仰掌,以便血流畅通,不致影响脉象。《医存》说:“病者侧卧,则在下之臂被压,而脉不能行,若复其手,则腕扭而脉行不利,若低其手,则血下注而脉滞,若举其手,则气上窜而脉驰,若身复则气压而脉困,若身动则气扰而脉忙。故病者宜正坐或正卧,直腕仰掌,乃可诊脉。”
3.布指
切脉布指,应根据病体对象分别对待。一般的方法是:医生和病人应侧向座,用左手按诊病人右手脉,右手按诊病人左手脉。对成人切脉,用三指定位,即先用中指按在病人腕后高骨(挠骨茎突)下的关部脉位,然后用食指按在关前的寸部脉位,用无名指按在关后的尺部脉位。三指指头平齐,自然呈弓形,以指肚接触脉体。病人身高臂长的布指宜疏,身矮臂短的布指要密。儿童寸口脉位较成人短,不容三指切脉,可用一指(常用拇指)定位,不须细分三部。三岁以下的小儿,则用望指纹的方法看脉即可。
4.指力(包括指法)
这是切脉时运用指力的轻重和挪移,以体察脉象的一种手法。如滑伯仁《诊家枢要》说:“持脉之要有三:曰举,按,寻。”即轻取或浮取称“举”,重取或沉取称‘按”,将指肚前后微微移动,时举时按称之为“寻”,或称“中取”。
切脉时三指用同样的力量按诊三部脉象,称为“总按”。为了有重点了解某一部脉象,也可单按其中任何一部脉象,如诊寸部时,提起中指和无名指,诊关部,则提起食指和无名指,诊尺部,提起中,食二指,这叫做“单按”或“单诊”。临床上总按与单诊常配合使用。
5。五十动
所谓五十动,是指每次诊脉的时间,古人认为不应少于五十动,现在临床上以不少于一分钟为宜。诊脉须候五十动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借以了解五十动中有无间歇脉(促、结、代脉)的出观,另一方面,强调诊脉不能草率马虎,必须仔细辨认脉象为目的(如果一个五十动看不清楚,可以延至第二或第三个五十动,一般时间是1——5分钟,必要时还可多一些)。所以《灵枢·根结篇》说:“持其寸口,数其至也,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五脏皆受气。”张仲景《伤寒论》自序中也说:“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
嗯~你应该是中毒了!(潇潇:废话,只要不是瞎子都看得出来好不好)而且中的还是“断肠草”的毒,嘿嘿,还好看过《神雕侠侣》,知道这解药长什么样子。上官轩,看在你是为了我受伤的份上,本女侠就去帮你找解药好了。
————————————————————————————————————————————
Sorry!Sorry!
潇潇一定会努力更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