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尝试应聘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492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今年九月份开学,晏就读大四了。晏读的是一所普通大学的本科,学的是中文专业,回顾已经过去的大学三年,晏有些彷徨,每学期都学不少科目,可是真正记到心里去的,除了自己喜欢的中外文学、就是历史了。这三年,到是读了很多书,中外名著、金庸古龙、席慕蓉三毛,晏是乎在自我补偿因学生时代老师们坚持的“禁书运动”而少读的书。可这些对即将到来的就业压力无任何缓解作用。
以前是学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大学,考上了,就是才子佳人,就可以过上风花雪月的日子,就是国家干部了,那时的大学生叫天之骄子。现在是大学生万马千军过独木桥找工作,幸运就业了,就得是革命老黄牛,供房供车有个自已的家都太遥远,何时能还上父母给交的学费还是个未知数,现在的大学生叫良莠不齐。
为了及早积累应聘经验,今年春节前,还在读大三的晏,就和好朋友莹带着好几份制作精良的个人简历,冒充大四应届毕业生,到校外一个由市政府举办的应届大学生招聘专场去初试牛刀。
来应聘的大学生好多呀,一个堪比足球场大小的招聘大厅被挤的满满的,里面人头攒动,大部分招聘台前都被热切的学生围的水泄不通,最令晏感到震惊的是,连招聘大厅的厕所里都人满为患,晏为了一份必须解决的内急,排了足足二十五分钟的队,令在一边等她的好友莹真是无语问苍天了。
因为还有一年才毕业,晏和莹并未感到迫切的就业压力,她们心情还算轻松的转了招聘现场一圈,发现只有文秘、文员这样的岗位还算与自己的专业搭边,于是便以这个岗位为目标,投了几份个人简历。因为应聘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所以晏和莹向用人单位投递简历时,大部分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几乎就没有主动地问过她们什么问题,只是等着她们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就把简历一收,告诉两人等通知就行。
晏的好友莹,是个“语不惊人死不休,不把对方驳倒不罢休”、号称“捍卫正义”的人,其实晏并不是很喜欢莹,无奈形式比人强,同寝室的只有莹与晏是同班同学,好在粗线条的莹并未感觉到有点小资情节的晏对自己的不喜,所以大学三年了,两人也算好友,就不知日后劳燕纷飞,还能否是闺中秘友。
用人单位工作人员礼貌的不重视,令莹感到很不爽。因此责无旁贷,向用人单位寻求解惑答疑、引起对方重视的活计,自然而然地就由莹来分担了。其实晏她们也不能完全算应聘菜鸟,也知道一些应聘潜规则,如不能问你们公司是做什么的、不能问薪资、不能问工作累不累、不能问几点上班、几点下班、不能问是否经常出差。但是,面对只在招聘版上写着短短数语企业简介的一家家陌生公司,有太多疑问郁结心中不吐不快。于是莹自认很有技巧的向招聘单位询问:你们单位的办公地点在哪呀?你们单位有多少人?这个职位都是做什么的?这个岗位的职业前景是什么?我在这做,多长时间会有提职的机会?你们单位一般多长时间能长一次薪呀?甚至有更雷人的一问:你能给我介绍一下你们企业吗?晏在旁边听莹的问题听的胆战心惊,但不得不承认,晏也对这些问题好奇难耐。可惜,各个用人单位的回答几乎如出一辙,既笼统又模糊,答了等于没答,什么有用的信息也没有。试想,谁会在一个乱糟糟的场合向一个初次见面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市场价值低、不知斤两的学生多费唇舌。更何况,现在是供大于求的时代,谁什么时候见过高姿态、挑剔的顾客向一抓一大把的商品自报家门,并反过来推销自己的。
晏还算是有觉悟的,把自已当商品,抓着自己的优点把自己往外推销。晏的优点是什么,就是看了那么多的书,文笔好,所以她在向用人单位递交简历时,都会抓紧机会着重提一下自己善长写作。虽然用人单位未致可否,但细心的晏发现,虽然她与莹同时递简历,但是往往她们俩的简历不是放在同一堆里,至于用人单位在简历上写写划划些什么,晏就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