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595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青橼
by/宦游人
第一章
从小,身边的姨娘丫环们便说青橼生得美。边说还边端详着青橼的眉眼吃吃地笑。每每这时,青橼总是睁大了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怔怔地望向面前笑得格外妩媚动人的女子。渐渐地,他发现每一个艳丽女子的身上都弥漫着烟花腾空那一刻的光晕——朦朦胧胧,然后忽然光亮到极点,最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没错,青橼生活在青楼里,和娘亲一起。青橼的母亲是青楼里的琴师,专门教授姑娘抚琴。
从记事起,青橼便和娘住在西楼的一间小屋里,每天跟娘学习弹琴,看娘授技时优美撩弦的指尖。
青橼的娘亲是个温柔而坚强的女人,生得俏丽清秀。只可惜,好好的一张脸被攀在右颊上的一道狰狞伤疤毁了。所以娘亲总是用缎子似的黑发遮住伤颊,然后温柔地抱起青橼,一字一句地教他读诗词文章。在青橼的记忆中,娘亲就是楼前的那一株春柳,美丽而温柔,香风送着柳叶拂到脸上,暖暖的,和娘亲的抚摸别无二致。
时间就和琴弦一般,在抚琴人的指尖漾起一层层的柔波。一晃,青橼十五了。
一个十五的男孩子能有多好看?
十五岁的青橼,人虽还未成熟,模样却已有了些许的轮廓——秀气的瓜子脸,莹白如玉的肌肤吹弹可破;幽悒深黑的眼,小鹿一般,灵动中隐约着浅浅的哀伤;小巧的鼻,花瓣式的薄唇……整个人宛如那画中的谪仙般,美得惊心动魄。就连倚翠楼的头牌如月姑娘看到青橼的那张脸,也要自叹不如。
一个青楼里的琴师如果比最红的清倌还要美,那么所意味着的,青橼毫无知觉,娘亲却清楚得心惊。她自然明白,自己的儿子若是想守住清白,就得不叫客人看到他的脸。可身在这烟花之地,若要做到如此,谈何容易?于是,不知从何时起,倚翠楼的姑娘们都忽然发现,那个倾国倾城的少年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容貌平平的青年,依旧弹着那天下无双的乐曲,为她们伴奏。
大家的心里都明白得很,青橼美好的像汪清泉,令人忍不住想要守护得紧紧的。所以倚翠楼上下都口风严紧,不泄只言片语。故而那些初入行的男孩女孩都只道倚翠楼的那位年轻琴师琴艺奇绝,却不知琴师本人拥有着绝伦的美貌。
青橼就在这胭脂水粉中慢慢长成,举手投足间非但未沾带一丝一毫的女气,更是比同龄的那些少年多了份清爽与从容,整个人仿佛一芊伫立于万花丛中的修竹,美而不艳,丽而不俗。传自母亲的琴技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年纪虽轻,可奏起琴来却俨然一位行家,令人由衷地赞服。
这几天,倚翠楼格外的热闹。丫环小厮们忙着布置舞台,各位挂牌姑娘都把自己打扮得格外美艳动人。
原来,过几天是五年一次的“倚翠花魁”竞选的日子。凡是在倚翠楼挂了名的姑娘都有资格参选。至于评定优劣的标准,自然是看买客出价的多少了。不仅如此,那天,还是亲橼出师的日子。
出师,意味着今后他便是倚翠楼乃至整个京师最最炙手可热的琴师,意味着越来越多的邀帖与应酬。青橼偶尔会感到一丝迷茫。然后,就不由自主地回忆起记忆中娘亲提到自己出师时的叹息。
早早的就有丫环来递香贴。
香帖,使那些色艺双全的姑娘邀亲使用的物件。点哪首曲子,有什么特殊的要求,统统写进帖里,清楚明了。琴师若是答应,便收下这香帖;若是不应,便打发丫环退还。青橼往往都是来者不拒。一则青橼性子温和,不忍回绝;二则倚翠楼的姑娘大多是善良的好人,不少都是和青橼一同长大的,琴技均是传自母亲。单凭同师之谊青橼也找不到任何拒绝的理由。
用过午膳,丫环鹊儿便敲开了青橼的门。
“雪月师傅,我家姑娘想托您后天晚上帮她伴乐,您看成么?”鹊儿便说便拿出个淡绿的香帖,递到青橼的面前。
青橼翻开香帖,几行娟秀的小字清晰淡雅,寥寥几个,显示出写字之人良好的教养。
“鹊儿姐,烦你回去转告绿湖姑娘,雪月应了。”
鹊儿一听,高兴地点点头,起身便要离开。青橼笑了笑,道,“稍等一下。”说着弯下腰去从琴匣中拿出张宣纸,走到桌旁提笔运墨,吹干墨湿,叠好递给鹊儿。
“这是你家姑娘上次向我求的新词,劳鹊儿姐一并带过去给她过目。”
鹊儿接过那张薄薄的纸,脑里止不住地开始想象起自家姑娘看到这张纸时飞红的双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