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脱离官场 第二节 “电猫”救活一个厂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3499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郑明德去农村学大寨之前,就已经不再是一个工人了,而被厂里提拔成了一个技术员。他去农村“学大寨”学了一年,学出了名,重新回到工厂后,几乎远近闻名,人人知晓,谁都知道这个小伙子特别肯吃苦,也非常能干!
工厂的厂长和书记,也对他有了新的认识,他们没想到原来就在自己的工厂,还有这么一个人才!所以对郑明德格外重视。这一来,郑明德不仅在工厂经常受到厂长、书记的表扬,而且在市里,市长和市委书记也在大会小会上多次对他进行了表扬!
郑明德没有辜负领导们的厚望。
郑明德回到工厂不久,无线电厂准备要盖一栋楼房。但无线电厂当时没有搞基建方面的人才。谁来负责这个项目,成了厂里当时的一个难题。
后来,在一次厂党委会上,厂长说,我看就让郑明德去干吧!
于是,郑明德当上了无线电厂基建办公室主任。
其实,搞基建,和搞农业一样,郑明德同样是个外行。既然让他干,他就一定要干好!于是,为了做好这项工作,他找来有关这方面的书,白天夜晚,争分夺秒,认真地看,拼命地学,设计怎么弄?材料如何选?诸如此类的问题。他通宵达旦地逐一进行钻研。
基建办主任,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做好管理协调工作。自己既要懂行,对手下人又能知能善用,同时还要能掌控市场行情,不被人蒙骗。能做到这几点,就是一个称职的基建办公室主任了。
为了做好一个称职的办公室主任,郑明德全力以赴,力求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到尽善尽美。这是他的性格。为此,他或整天呆在工地上,与工人们打成一片;或四处奔波,八方了解情况。很快,他对每个工人的情况了如指掌,谁要想调皮捣蛋,或是偷奸耍滑,全逃不过他的眼睛。
世上的事就是这样。你有几分付出,就能得到几分回报。楼房终于顺利完工了,郑明德盖的房子成本最低,质量却最好——在汉中市建委的一次质量评比中,无线电厂盖的楼房被评为全市样板楼!
农业搞了个第一,建筑也评了第一。于是,郑明德的名气更响了。
时间的车轮转眼驶入八十年代。
打倒“四人帮”后,中国逐渐摆脱极“左”路线的束缚,开启了关闭已久的国门,迎来八面来风,开始进入一个百废待兴、全面振兴经济建设的新时代。
地处西北偏远地区的汉中,也不例外。汉中政府领导决定,派郑明德去北京学习。
在八十年代初,能到北京学习,这样的机会是非常难得的。但这个机会,还是被郑明德幸运地得到了。在北京两个多月的学习时间里,郑明德充分利用这个机会,拼命对自己充电。他学习的主要是国际上先进的管理办法,尤其是当时最流行的日本全面质量管理。给他们讲课的,都是北大等名牌大学的教授。大学毕业后,一晃十几年过去了,郑明德还是第一次像这次这样,能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听教授们讲课,能有专门的时间去图书馆查阅各种资料,所以,对这来之不易的、短暂的学习机会,他倍感弥足珍贵,格外珍惜。
从北京回来后,提拔干部的机会再次降临在郑明德的面前。
几年前,郑明德曾有过一次提拔的机会。当时,无线电厂要提拔一个年轻干部,作为优秀大学生,郑明德当属最佳人选。但没想到,最后有两个原因,将他挡在了门外。一是因为父亲的历史问题;二是工厂的另一个年轻人为了自己向上爬升,整天去领导那里告他的状。
所以,那几年,郑明德虽然名气不小,日子却过得并不舒心,入党没有他,提拔也没有他,总之什么好事,好像都轮不到他。
那么,这一次又会怎样呢?
由于有前车之鉴,郑明德对这次并不抱太大的希望。虽然说,派他到北京学习,旨在培养一个管理干部,本身也许就是一种暗示。但郑明德心里很清楚,自己个性耿直,从不干溜须拍马之事,所以结果无法预料。
而汉中无线电厂当时的情况是,厂领导年龄老化,知识陈旧,思想僵硬,已经完全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加之国家整个大环境日新月异,不断变化,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渐深入,新思维、新观念、新产品不断渗透,他们的思想观念严重影响着市场的开发。在这种情况下,汉中无线电厂生产的产品已经严重滞后,没有了市场。所以工厂长期亏损,经济效益越来越差,到后来工厂连工资都发不起了,工人们的日子也就越来越不好过了。
但工人们要吃饭,要生活,领不到工资,就意味着没有饭吃,无法生活下去。于是,不少工人为了工资,为了生存,开始闹事了!有的甚至扬言,再不发工资,就到厂长、书记家吃饭、睡觉去!
面对这种局势,厂领导们一筹莫展,想不出更有效的办法。
有谁能收拾这堆烂摊子呢?
郑明德再次进入了市领导的视线。
有领导说,郑明德这小伙子很能干,搞农业第一,搞基建也是第一,说不定他有办法让汉中无线电厂走出困境!
后来领导们讨论来研究去,觉得只有让郑明德出来试一试了。
于是面对已经瘫痪的无线电厂,郑明德临危受命,被任命为副厂长,推到了第一线领导岗位上。由于工厂当时没有厂长,郑明德以副代正,履行厂长职权。
对这一次成功升迁,郑明德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相反,他感到肩上沉重的责任,而正是这种责任,给他带来沉重的压力。无线电厂形势严峻,前景堪忧,他心里是非常清楚的。他之所以接受这个任务,多半是出于责任和自信。他觉得自己作为工厂的一员,尤其是作为厂里的一名技术员,有责任把工厂搞好,有责任让职工们过上好日子;同时他也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把无线电厂带出低谷,让无线电厂尽快好转起来!
但具体该怎么做?怎么才能做好?能不能做好?如果万一失败了,他又该怎么办?等等这些问题他不是没想到,而是不允许他去多想了,他已经没有退路了,甚至连失败的机会也不会再给他了!他必须出马,必须解决职工的肚皮问题,而且越快越好,除此别无选择!
然而,上任之初,对电子厂的发展走向,郑明德并没有很快做出决定,正如以往那样,他在做出正确决策之前,首先要对当前的形势做一番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为此,郑明德先对无线电厂的现实情况做调查分析。他认为,作为无线电厂,电子产品无疑是厂里的优势,这不仅有技术,还有设备。如果转产的话,将意味着高投资,高投资,就意味着会有高风险,而无线电厂别说承担高风险,就是一般的风险,也再没有能力来承担了,更没有能力去投资了。所以,经过分析,郑明德决定,无线电厂还得生产电子产品方面,有所突破。
可问题是,生产什么样的电子产品才有市场,才能卖得出去呢?
这是令每个商家都头疼的事情。
那一段时间里,郑明德通过各种渠道,天天都在寻找商机。可商机像是故意躲着他似的,总不和他相遇。
有一天,他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说是现在全世界老鼠成灾,老鼠连猫都不怕了,甚至还出现了猫被老鼠咬死的情况;而在中国的农村,老鼠更是十分猖獗。
这则消息给了郑明德很大启发。他突发奇想,既然中国农村有这么多老鼠,市场一定需要大量的捕鼠器,那么能不能发明一种电子灭鼠器,投向市场,积极配合灭鼠呢?
想好了就做。郑明德立即把厂里的工程师、技术员召集到一起,同他们反复商量研究,如何尽快发明制造出灭鼠器。经过一段时间的研制,电子捕鼠器终于做出来了,郑明德给它取了个名字——“电猫”!
“电猫”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电子装置,把电压升得很高,只要老鼠一碰,当即就会被打死!但既然能打死老鼠,也会打伤人,所以“电猫”的技术的难点,就在它只打老鼠,不能打人。为了做到这一点,郑明德想法在“电猫”安了一个过电保护装置,只要人一碰到它,就立即自动断电。
“电猫”做出来后,接下来的问题是怎么销售?
经过分析,郑明德认为,那些同粮食和食品打交道最多的单位,最需要“电猫”。于是,郑明德先派人给农村的各个生产队、各个粮食局、各机关食堂等单位,邮寄散发宣传资料,然后再派人送货上门,联系购买之事,因为这些单位都饱尝过老鼠之苦。
果然,“电猫”一经问世,便受到广泛欢迎,几十块钱的一只电猫,能杀死成堆成堆的老鼠,让消费者们既感到惊讶,又感到兴奋。有一个生产队的仓库里,仅放了一只“电猫”,结果一个晚上,便杀死了整整一板车的老鼠!
于是,在短短一两个月时间里,“电猫”在市场便取得了不俗的战绩。郑明德们研制的一只小小的“电猫”,便救活了汉中无线电厂。无线电厂的职工们不再为肚子问题而发愁了,也用不着再去闹事了,更用不着上厂长、书记家吃饭了。
从这个时候起,郑明德的人生之旅开始出现了转机。他被组织上调到汉中市经委,做一名机关干部。而恰值此时,中央指示,各级领导干部,要年轻化、知识化、革命化。比如,市长、市委书记、局长等各级官员,一律要年轻化。
果然,组织部那边很快有人给他递来消息,说他和另外一个人,已被列为市长候选人,领导正在考察之中。
然而,最后宣布命令时,却没有一个位置属于他的。
对这样的结局,郑明德早已习惯了。所以命令宣布后,他并不感到有什么奇怪的,好像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也许,以郑明德的个性,压根儿就不适合在官场上混。只是,此时的他,尚未完全真正认识到这一点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