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兴明君 第5节 脂粉英雄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7274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中国的史书中,给女人留空间向来很吝啬。除非你是皇帝的女人,出镜的机会才会大一点。
比如吕后、比如武则天,再比如下一章中将要提到的王政君。还有那个明明是恶魔的却要别人叫她老佛爷的慈禧太后。
当然,把这个自己就是地道外夷却号称宁与外夷不予家奴的人和勘称杰出女政治家的吕后和武则天相提并论实在抬举了她。
不过举这个例子第一考虑的是影响力,所以好坏不论,只看绝对值。这些人都是先当皇后,后来升级太后甚至皇太后进而达到其权力的顶峰。
不过这一节要写的事情,却是很例外。因为一个很不一般的女人而始,由另一个跟她有关系且也很不一般的女人而终。不过,她们都不是皇帝的女人,套句样板戏里常用的酸词:她们是祖国的好女儿。
第一个不寻常的女人叫做刘解忧。要说她虽然是皇亲国戚,可是日子并不好过。原因是因为刘解忧的爷爷刘戊参与了景帝年间的七国之乱,七国之乱被平定,刘戊小命也就没有了。
刘解忧作为反贼家属虽然幸免于难,但是她们家难免处处受到朝廷的猜忌和排挤,这种滋味可想而知。
武帝太初四年(前101年),元封年间起先下嫁乌孙国王昆莫,然后又改嫁给昆莫的孙子昆弥的汉朝公主刘细君去世。武帝为了巩固与乌孙的合作伙伴关系,命年仅二十岁刘解忧和亲乌孙,下嫁乌孙国王昆弥。
先说说刘解忧的前任刘细君。
刘细君是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刘建在武帝朝的淮南王谋反案中受到牵连自杀。所以刘细君和刘解忧的出身十分相似。
刘细君以罪臣之女的身份下嫁昆莫后,面对一个语言不通的外族老头。没有了汉朝的丝帛锦缎,睡得是毛毡;没有了汉朝的美味佳肴,天天吃烤牛羊肉沾盐巴。日子过得那个苦啊。
可是苦还没有到头。刘细君到乌孙还没有多久,昆莫觉得自己年纪太老,从优生优育的角度出发,要求刘细君嫁给自己的孙子军须靡。这个军须靡就是后来的昆弥,军须靡是他的名字。昆弥和昆莫都是王号。
这在乌孙人看来是很寻常的事情,对刘细君来说可接受不了:我怎么能刚嫁过爷爷,没几天又变成你孙媳妇了。所以就上书给汉武帝说明情况。武帝批示了四个字:入乡随俗。
刘细君只好郁闷地改嫁了。后来军须靡继位,刘细君为他生下一个女儿后,产后身体不适加上长久以来的忧愁,遂病死异乡。
这个可怜的汉朝公主生前常做诗歌抒发自己难归故土的悲愁,可惜她至死也没有达成她的诗句中“愿为黄鹄兮归故乡”的愿望。
如果刘细君是个多愁善感型的公主,那么刘解忧就属于豪气冲天型的。
与刘细君完全不通,刘解忧对于国家政局十分关心,也很理解和亲政策对于国家的重要性。所以她远嫁异国时,完全没有刘细君那种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凄凉,倒是有几分壮士出征的豪迈。
但是,没过几年,军须靡又挂了。由于军须靡的儿子泥靡年纪太小,就将王位传给他的堂弟翁归靡,并交待说:“等我儿子泥靡长大了,你得把王位传给他”。
还是老套路,刘解忧必须嫁给新任的乌孙国王翁归靡,号肥王。
刘解忧对于改嫁的事情并非没有心理障碍,然而她非常清楚自己的使命。作为汉朝的公主,她来到这里的目的就是为了安抚乌孙国,促进两国的关系。因此,不像刘细君,她很快调适了自己的心态,继续做乌孙国的国母。
也是上天眷顾,刘解忧与这个新任的肥王情投意合,夫妻恩爱。刘解忧为肥王一连生下了贵靡、万年、大乐三位王子和两位公主。肥王对刘解忧自然是宠爱有加,异常信任。
有了他们两夫妻的感情作保证,汉朝和乌孙的关系当然也是不断升温。
然而好景不长,有人对肥王和刘解忧琴瑟和谐的夫妻关系十分不满。您要说了,人家两口子关系好碍着谁了?
还真就伤了别人感情了。
别忘了,那会可不是一夫一妻制。
由于乌孙在西域属于大国,所以汉匈两方都想拉拢它。乌孙自然也是要一碗水端平,两边都不能得罪。
就连娶老婆这种事情,都要汉朝一个,匈奴一个,分别为左右夫人。
肥王和刘解忧天天如胶似漆的,那边的匈奴公主自然被冷落天天独守空房。时间长了匈奴公主自然要想娘家诉苦,一来二去的壶衍鞮单于就给惹怒了:这么冷落我们匈奴的公主,不是看不起我们大匈奴嘛!
于是壶衍鞮单于派兵攻打乌孙,要求乌孙国交出汉朝公主刘解忧。
女人之间向丈夫争宠弄到两国大打出手,这个匈奴公主也真是有两下子。
刘解忧一看这个状况,气不打一出来:“就你有娘家人是怎的?”不过气归气,个人安危是小,如果真让匈奴人打进来,汉朝这些年努力经营的与乌孙的密切关系就算是泡汤了。
于是她也上书昭帝:匈奴和车师合计乌孙,请天子发兵相救。
诏书上去之后,汉朝那边厉兵秣马积极准备攻击匈奴以解乌孙之围。可惜事不凑巧,偏偏昭帝病死了。
等宣帝继位后,汉朝才腾出功夫来解决这档子事情。马上派遣常惠(苏武的副使)去乌孙了解情况。当时乌孙已经被匈奴摁着打了不少次了。
刘解忧和肥王看汉朝还没有动静,着急了。上书给宣帝说:“匈奴已经接连发大兵攻打乌孙好几次了。每次都派使者来说‘赶快交出汉朝公主!’,想要阻断汉朝和乌孙的联系。我们乌孙愿意举半国之兵五万精锐骑兵,尽全力攻打匈奴。希望天子您别高抬贵手了,派兵救救公主和昆弥。”
霍光等人再三考虑后,觉得乌孙这个伙伴的战略地位还是很重要,不能坐视不理。另外对于匈奴在昭帝元凤年间的挑衅也应该回报一下。所以决定:出兵。
当然,汉朝不是因为刘解忧和匈奴夫人争风吃醋而发兵乌孙,就像匈奴出兵也绝不是为了帮着肥王的匈奴夫人争夺老公的欢心。
根本的原因是乌孙在西域的重要地位使得汉匈两边都想让乌孙死心塌地地跟着自己混。
没有办法,谈不拢就只能战场上见高低了。
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汉朝合计十六万骑兵浩浩荡荡地分成五路讨伐匈奴。你道是哪五路?如下:
御史大夫田广明为祁连将军,四万余骑,出西河郡;
度辽将军范明友,领三万余骑,出张掖郡;
前将军韩增,三万余骑,出云中郡;
后将军赵充国为蒲类将军,三万余骑,出酒泉郡;
云中太守田顺为虎牙将军,三万余骑,出五原郡;
约定各路大军出塞两千里。
另命常惠为校尉,持节督促乌孙兵五万从西边攻击匈奴。
看起来似乎是一场酣畅淋漓唾手可得。但是,事与愿违。别担心,不是汉朝军队打败了,而是根本就没有捞着人打。
那会儿也没有飞机,没办法用空降部队快速打击。饶是骑兵行动迅速,从长安往北走个一两千公里也得几个月。
匈奴听说汉军动静这么大,二话没说,卷了铺盖,扶老携幼,赶着牲口就开始跑。汉朝出了边塞,一路走,一路望。有山有水有草有兽,就是没人。好不容易看到点匈奴人,也是消息慢或者腿脚慢来不及跑的。
五位将军可怜的战果具体如下:
度辽将军范明友出塞一千二百余里,到达蒲离候水,共斩杀和俘获匈奴七百余人。
前将军韩增出塞一千二百余里,到达乌员,共斩杀获匈奴一百余人。
蒲类将军赵充国出塞一千八百余里,向西到达候山,共斩获匈奴单于使臣蒲阴王及以下三百余人,夺取牛马羊等大牲口七千余头。
这三个人都没有达到宣帝和霍光预定的二千里的出塞距离,但是考虑到他们是得到匈奴已经逃跑的消息的前提下才退兵的,因此宣帝和霍光对他们三个从宽处理。
祁连将军田广明就做得不好了。带兵出塞一千六百里,到达了鸡秩山,斩获匈奴19人,牲口百余头。
恰好他们碰见从匈奴回来的汉使冉弘等人,冉弘等向田广明提供情报说说鸡秩山以西地区有匈奴军队。不知道这个田广明是怎么想的,丫威胁冉弘说你回去了就跟别人说没看见匈奴,不然要你好看。
然后田广明就准备收拾行李回长安了,随行的御史属官公孙益劝谏田广明说不可退兵。田广明执意撤兵,四万多人塞外自驾游了一番,浩浩荡荡地带着十九个人头回来了。丫也不觉得脸红。
虎牙将军田顺出塞八百余里,到达丹馀吾水边,停兵不进,共斩获匈奴一千九百余人,大牲口七万余头。率兵而还。
结果田广明因为明知敌情,畏敌不前被治罪下狱。田顺因为出塞距离太近而且虚报战果也被治罪下狱。两个难兄难弟在监狱里面都自杀了。
倒是作为偏师的常惠和乌孙大军斩获颇丰。由肥王统帅常惠督军的乌孙大军从西边攻入匈奴境内,一直打到了匈奴右谷蠡王王庭。俘虏单于父辈贵族以及单于的嫂子、公主、名王、犁汙、千长、骑将及以下大大小小共四万人,缴获马、牛、羊、驴、骆驼七十余万头。乌孙国也不客气,把俘获的人、畜等全部都留下自己消费了。
和那五位带了十六万骑兵的将军相比,常惠一个人出使乌孙取得如此战果,可谓盖世奇功。所以常惠被封为长罗侯。劝谏田广明的公孙益寿升迁为侍御史。
此一战,匈奴受到严重打击。虽然单于王庭和民众并未受到汉军直接的袭击,然而长途迁徙途中伤亡的人口和牲畜也是数不胜数,因此国力衰耗极大。当然,匈奴人把这笔帐都记到了乌孙的头上。
汉宣帝派常惠带着金银财宝去乌孙犒赏有功人员。常惠估计是仗没有打过瘾,向宣帝上书称龟兹国杀校尉赖丹的那笔账还没有了解,申请顺路去教训一下龟兹。
宣帝不同意。不过他摇头也没有否定权,霍光暗示常惠可以便宜行事。常惠这下心里有了底,带了五百来号人昂首挺胸地去出使乌孙。
回来的路上,常惠准备去便宜地去和龟兹秋后算账。当然,常惠还没有傻到带着五百人敢去攻打人家国家的地步。
常惠和他的副手从龟兹国周围的西域各国调集了四万人马,又从乌孙调了七千人,准备三面围攻龟兹。
不过常惠还算仗义,打之前先派人去谴责龟兹国杀汉使的事情。让龟兹王明白为什么被打,死也死个明白。
这时候杀赖丹的老龟兹王已经上了西天。新任国王道歉说:“此事是先王受贵族姑翼蛊惑而做的错事,不是我的罪过。”
常惠很通情达理,让他们交出姑翼就罢兵。龟兹国麻溜溜地把姑翼包成粽子松了过来。常惠砍了姑翼的脑袋算是给赖丹报了仇,给了汉朝一个说法。然后就打道回长安了。
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汉朝从受匈奴欺压到动手反击,前前后后有一百年。匈奴人可没有那么好的耐心,汉军撤走后的第一个冬天,壶衍鞮单于就自己带着数万骑兵去攻打乌孙,俘获了不少乌孙的平民百姓。算是小报了一把仇。
可是老天不作美,等他们撤兵回家的时候。突降暴雪,出征的匈奴部众和牲畜很大部分都被暴雪给报销了。
虎落平阳被犬欺。匈奴北边的丁令、东边的乌桓和西边的乌孙同时进攻匈奴。匈奴共被三国斩杀数万人口,被掳马匹数万,牛羊无数。
经过宣帝本始三年这么一折腾,匈奴人口减少了三成,牲畜损失了一半。许多过去臣服于它的西域国家都翻脸背叛,并不断袭击和骚扰匈奴,匈奴却无力还击。
听说匈奴落难。汉朝本着痛打落水狗的精神派了三千骑兵攻入匈奴以探虚实。结果三千骑兵如入无人之境,俘虏了数千匈奴人全身而退。
匈奴居然连报复的想法都没有了。一门心思就想和汉朝和亲,于是汉朝边塞一下子平静了下来,战事大减。
至此,表面上看来是因为两女人争风吃醋而实际上是汉匈两国争夺属国的乌孙事件暂时告一段落。
就这样,大家相安无事一直到宣帝元康二年(前64年)。乌孙昆弥肥王通过常惠上书想立自己和刘解忧的大儿子元贵靡为嗣,希望汉朝能够再下嫁一位公主给元贵靡。
萧望之认为乌孙距离太远,以后难保忠诚,不同意继续下嫁公主。宣帝考虑到乌孙新立大功,而且又很信守诺言地与匈奴决断,就答应了肥王的请求。
宣帝于将刘解忧的侄女刘相夫封为公主,然后接到上林苑专职学乌孙语。等到乌孙那边迎亲队伍来到汉朝,就命令常惠为送亲大使,率领四人持汉节送刘相夫出敦煌。
可惜走到一半,就听说肥王翁归靡去世了。乌孙的贵人根据上任国王的遗言,拥立了岑陬子泥靡。号狂王。
常惠到底是经过风浪的大将,一看形势不对,命令使团待在敦煌原地待命。他自己一边上书宣帝说明状况,一边亲自持汉节去乌孙问罪。
乌孙贵族众口一词说是上任国王的遗言,本来就要传国于泥靡,不能另立元贵靡。
常惠理屈词穷,怎么说乌孙也是友邦,又不能来硬的。只好上书宣帝后,带着刘相夫返回了汉朝。
狂王得以继位。无奈的刘解忧不得在狂王的威逼下不再次改嫁,并且不久后又生一子名鸱靡。
由于狂王是军须靡与胡人女子所生的儿子,因此他对汉朝毫无好感。又由于刘解忧多年以来得到肥王的宠爱,所以刘解忧的儿子们自然也很受肥王的喜爱。
做王子的时候,狂王自然感觉到处处受到压制与排挤,因此他当上国王以后,荒淫暴虐,倒行逆施,大失民心。刘解忧虽多次劝谏,狂王都置之不理。因此虽然刘解忧为狂王生了一个儿子,但是面不合心离,矛盾很大。
随着肥王去世和刘解忧的失势,汉朝与乌孙国家关系的蜜月期也宣告结束。
甘露元年(前53年),汉朝派卫司马魏和意为使臣,卫侯任昌为副使来到乌孙。刘解忧与他们二人商议说:“狂王这个人恣意胡为,乌孙人苦他已久。我们不如找机会杀了他。”
于是三人定计设宴邀请狂王,席间派武士刺杀狂王。
狂王果然如期而至,一切都按照计划进行。可惜行刺的武士功夫不行,丫最后刺杀的时候偏了,狂王受伤但是没死,死命逃出来上马狂奔而去。
剩下刘解忧和两位汉使郁闷不已。没多久狂王就派儿子细沈瘦率兵将魏和意、任昌以及公主等包围在赤谷城中。
围城达到数月,还是时任西域都护郑吉(这位汉家英雄的事迹在下一节详细叙述)征调西域各国军队前来救援,围城之兵方才离去。
郑吉上奏宣帝事件缘由。
宣帝哭笑不得:心说公主姑奶奶,我也想解决这个问题,可您干活也干净点,这下让人抓住把柄了吧!
事已至此,又不能坐视不理。于是宣帝一面派人携带医药来给狂王医治,并赏赐黄金丝帛;一面将魏和意、任昌押回长安处斩。
为了安抚狂王,宣帝还派车骑将军长史张翁受命去乌孙调查刘解忧与使者谋杀狂王的事情。刘解忧不承认有罪,只是叩头认错。
张翁这个杂碎居然用手摁着公主的头咒骂不止。后来刘解忧上书宣帝,宣帝就处死了这个杂碎。
在乌孙这里,刺杀事件产生了一连串影响。先是肥王的与匈奴夫人生的儿子乌就屠听说狂王被刺伤,寻思汉朝可能就要派兵来。吓得领着一群人跑到乌孙北边的山上去打游击了,天天叫嚣着他娘家匈奴就要派兵来了。
也是狂王太失民心,所以乌孙百姓很多都来投靠无乌就屠。乌就屠一看自己的势力涨了,领着一群人打会乌孙都城,把狂王杀了自立为王。
乌就屠是匈奴的后裔而不是刘解忧的孩子,汉朝自然不会承认他的地位。乌就屠自立的消息传到汉朝,宣帝立刻派破羌将军辛武贤率兵一万五千人至敦煌,铺路纳粮,准备讨伐乌就屠。
两个友好邦国眼看就要刀兵相见。
这时,西域都护郑吉却不愿意看到两国大打出手。毕竟乌孙国路途遥远,劳师远征胜负难卜,万一失利对汉朝在西域的局势十分不利。按照他对西域这些国家的了解,军事打击倒不如派人游说来得合适。于是他左思右想,一个人选便出现在他的脑海中。
果然这个人一出马,抵得数万雄师,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只言片语便使得两国化干戈为玉帛。
她就是本节的第二个女主人公冯嫽,刘解忧的侍女。人们敬仰她的功绩,尊称她为冯夫人。
随刘解忧远嫁乌孙的时候,冯夫人还是一位豆蔻年华的少女。就在她陪同公主到乌孙不久,刘解忧就为她安排了一门好亲事:嫁给了乌孙国的右将军。右将军在乌孙国可是个重要角色,从国王往下数,他排在第五位。
冯夫人生性聪慧,知书达礼且机敏过人。在西域数年后,她已经通晓西域各国的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所以,她经常携带汉节作为公主刘解忧的使者出使西域诸国。西域的各个城邦都对她颇为尊敬和信任。
冯夫人的丈夫右将军和乌就屠关系很好,所以她自然和乌就屠私人交情也不错。
郑吉请冯夫人出面游说乌就屠,冯夫人表示为大汉效力义不容辞,立刻就去面见乌就屠。
见了面,冯夫人也不废话,单刀直入地对乌就屠说:“大王继承王位,可喜可贺!然而虽有喜事,恐怕祸事却也不远了!”
乌就屠一下子就紧张了:“莫非有什么意外吗?”
冯夫人不紧不慢地说:“汉朝的骑兵已经到达敦煌,不日就要打过来。您觉得乌孙能敌得过汉军吗?”
乌就屠寻思了半天没有言语,半晌答道:“恐怕是敌不过。”
冯夫人看已经击中对方要害,接着说:“既然明知敌不过,您又为何擅夺王位,一旦汉军前来,亡国丧命必然难免。不如相机而动,归顺汉朝还可保全富贵与性命。”
乌就屠也不傻,立刻顺着冯夫人说:“我本来也没有打算长居尊位,要是汉朝能大小给个名号,我自然会归顺!”
冯夫人眼看大功告成,满口应承他的要求,转身就去向郑吉复命。
郑吉立刻将冯夫人说降乌就屠的事情上书宣帝。宣帝听说有如此女中豪杰,立刻下诏将她招入长安要亲眼见见这个奇女子。
冯夫人上得大殿面见宣帝,举止大方,礼仪得当。宣帝但有所问,冯夫人如簧之舌皆对答如流,事事中的。宣帝大喜,命冯夫人为持节正史,谒者竺次、期门郎甘延寿(请务必记住这个名字)为副使共同出使乌孙。
千年等一回的情形出现在长安城中。
谒者竺次、期门郎甘延寿两位男子汉副使恭敬地备好锦车,等待一位手持汉家符节的女子正使。
冯夫人到时,两位副使按礼节参见,听从指示。我们的主角冯夫人从容淡定,略谈数语后乘车款款西去。
到达乌孙后,冯夫人按照事先的安排,直奔北山乌就屠的地盘命乌就屠去乌孙都城赤谷城(今哈萨克斯坦境内伊塞克湖东南伊什提)会见汉长罗侯常惠。
常惠在赤谷城立元贵靡为大昆弥,乌就屠为小昆弥,皆赐印绶。破羌将军辛武贤带着部下在敦煌游览了一番,也没有出塞就班师回朝了。
汉朝派长罗侯常惠率领三位军校所属部队屯兵于赤谷城,为乌孙划分人口和地界。大昆弥统辖六万余户;小昆弥统辖四万余户。
乌孙国的混乱局势终于归于平静。
一年之后,刘解忧的两个儿子乌孙大昆弥元贵靡及鸱靡都病死。这位汉朝的女功臣上书汉宣帝:“年老土思,愿得归骸骨,葬汉地!”
汉宣帝怜悯她年老客居异乡,且念其为国立功无数,派人隆重地迎接了这位坚强的汉朝公主回归故国。
如果我们还记得,刘解忧是在武帝太初四年(前101年)远嫁乌孙。那时年方二十风华正茂的她,为了大汉帝国的利益,委身于老迈的异族老翁。
五十年历经风雨沧桑,红颜老去,青丝如雪,无怨无悔。强汉不只有汉军威武儿郎,更有不让须眉的英雄公主。
两年后,刘解忧病死在她的故乡。她终于得偿心愿,落叶归根,永远地留在了她的祖国大汉。
我们的另一位奇女子冯夫人本来随刘解忧公主返回长安。但是在元贵靡的儿子星靡继位为乌孙大昆弥后,考虑到他年纪尚小,冯夫人自告奋勇愿意再次出使乌孙,辅佐星靡。宣帝准奏,派遣百名骑兵护送年逾花甲的冯夫人再次踏上西去乌孙的征途。
经过冯夫人的努力,星靡终于得以坐稳乌孙王位。
关于冯夫人之后的去处,史书中并无明确记载。但是考虑到她的丈夫乌孙右大将军仍在乌孙。冯夫人很可能在星靡站稳脚跟后功成身退,专职去当将军夫人,并最终老死西域,留在了这块她谱写了传奇的土地上。
好个汉家奇女子冯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