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十九章自危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621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每当这个时候,他总会想起荣王,他的嫡皇子。
那个时候,他还只是一个皇子,常年带兵征战在外,等他肃清边疆回到京城的时候,这孩子已经在他看不见的地方,长成了一个翩翩少年郎了。
他第一次为人父,说不激动是假的,然而那么多年的空缺,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弥补的,所以两人相处起来总像是隔着什么东西。
待他登基为帝之后,这种感觉也就更加明显了起来,两人之间相处不像是父子,倒更像是君臣。
直到成王的降生,才让他真切地体会到了当父亲的心情。
所以在他成长起来的三个皇子当中,唯有成王是真的当作了儿子来养的,什么都想给他最好的。
就连皇位……
明知兄弟阋墙乃是大忌,却还是放任了。
如今看来,三个儿子当中他最亏欠的还是景渊。
然而,他虽是皇帝,但同时也是一个人,是人就会有私心。
自古权力的更替总是伴随着血雨腥风。
庆王最近动作频频,皇后也没有闲着,很快就掌控了整个后宫。
权柄在握,一改往日在皇帝面前的谨小慎微,整个人都意气风发了起来。
一干后妃无论以前多么地得宠,如今见了她就像老鼠见了猫似的,纷纷紧闭宫门,再无一人敢捋其锋芒。
但即便是如此,还是逃不过皇后的报复。
那些个仗着年轻貌美,在皇帝面前邀宠,本身又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实力的妃子,不是被她弄死,就是随便找个由头赶出宫去。
一时后宫人人自危。
前朝也没有好到哪里去,荣王失踪,成王只不过是一个整日游手好闲的闲王,说难听点,只要前面两个没有死绝,这皇位怎么样也不可能落到他头上。
所以朝臣们从来没有考虑过他,自动地就将他排除在这场皇位之争的战场之外。
倒让他躲了个清静,不过这清静是不是成王所想要的,也只有老天爷知道了。
虽然还没有得到荣王已死的确切消息,但都到了这个时候了,大家几乎都当他死了,拥立庆王为帝几乎已经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这笔账谁都会算。
于是,除了呆在家装病的和坚定的保皇派以外,几乎所有的朝臣都站到了庆王那一边。
这场权力之争,虽然还没有落下帷幕,但似乎胜负已定。
庆王难免有些飘飘然起来,更加坚定的认为老天爷都站在他这一边的,这九五之位他是坐定了。
唯一令他如鲠在喉的,还是荣王。
虽然,大家都在说荣王受了这么重的伤,又无医无药,说不得早就死了,连尸体都便宜了山中兽。
但他与荣王相争已久,一日不曾见到他的尸体,他就一日不得心安。
可是那么多人手派下去,还是不见人影。
为此,又发了一通脾气,首当其冲的就是当初信誓旦旦的周宜年。
周宜年当时有多自信,如今就有多后悔。
只觉得自己应该计划周密才是,怎么就是找不到荣王呢?
他不知道是,不是他计划有误,实在是遇上的是从地狱里爬出来的荣王,就算没有遇到柳涵章,这些布置对他也是全然无用。
周宜年受到斥责,其他幕僚哪有不抓住机会落井下石?
本着趁他病要他命的原则,死了劲儿地往下踩。
于是原本得庆王重用,庆王倒台后,一转身又站到成王身边,未来官居二品的,周大人就这么被庆王叫人拖出去砍了,尸体直接被扔到了城外的乱藏岗上。
谁叫是他自己立下的军令状呢!
不砍他砍谁?
得知周宜年被庆王所杀,气得成王当场就摔了一套茶具,连忙叫底下的人,不要再轻举妄动。
说来,也是那周宜年倒霉,他前脚才死,后脚就有人来报,说探子回报,荣王现身了,如今正在江安救灾。
听到这个消息,朝中众人神情不一。
敬佩的有,这部分多是真正的清流,嘲笑的有,幸灾乐祸的有,这部分人都是庆王一系。
也有称病在家的老狐狸,叹息连连,虽然觉得荣王心系黎民,胸怀天下,无愧其皇嫡子的风范,然而不懂取舍,看不清形势,便是为君之道的大忌。
须知,机不可失,时不我待,世上许多事错过了,便是永远地错过了。
成王府
庆王才得到消息,成王立马就知道了,也不过前后脚的差距。
可见庆王府都快成筛子了,可笑他还在沾沾自喜。
“他怎么这个时候去了江安城?”成王百思不得其解,在他看来,这跟自断后路又有何区别?
所谓君子不立危墙。
现在江安城定然乱成一锅粥,缺衣少食又无药,弄不好还会染上疫症,可以说稍有差池连命都要搭上。
他不急着回京争位,反而跑到那里去干什么?
不要说他,其他人都被荣王此举弄糊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