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柳家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724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泰安二十三年,春。
初春时节,春寒料峭。
五十年前,天下英雄在开国皇帝圣元帝的率领下,结束了长达十多年的混战,统一江山,建立新的王朝,立国号为大雍。
圣元帝登基后大赦天下,封赏有功之臣。
往后多年就是刀兵入库,马放南山。
这位一生戎马的开国皇帝去世之后,皇位就传给了嫡长子,年号为泰安。
大雍朝在经过十多年的休养生息之后,许多地方才开始慢慢的恢复生机。
桐城是除帝都和江南之外最为繁华的府城,位于大和山山脉的环抱之中。
其地势四面环山,地形复杂,外敌难入,唯有一条青江横贯南北,为交通之要道。
所以位于大和山山脉之中的桐城,自古以来甚少遭受战乱之苦,如今因泰康帝劝课农桑,鼓励商业,繁华更胜往昔。
桐城的天然优势,使得这里的百姓能免遭战乱之苦的同时,也因此吸引了许多山匪扎根在这些大山之中,这里山多林多,随便往林子里一钻,就别想着能把人找出来。
何况这些匪寇早已把这山里的情况摸了个通透,就跟进自家菜园子似的,常常打一枪换一炮,等官府得到消息赶去的时候,人早就跑没影儿了。
不要说是抓人了,常常连根毛都抓不到。
因此,虽然官府对这些匪寇深恶痛绝,却也只能望洋兴叹,毫无办法。
当地的富商们也只能拿钱买平安,这么多年下来,慢慢的形成了一种诡异的平衡。
当然,有的时候,就算拿了钱也不一定能保得住命。
这不,就前些日子就出事了!
出事的是桐城有名的富商柳弘义,这两夫妇外出访友,却在返程的途中遭遇山匪,就这样被一群匪寇抹了脖子。
夫妇俩双双遇难,只留下偌大一份家业和独子。
消息传回来之后,弄得整个桐城人心惶惶,特别是那些富商们,更是害怕下一个是不是就轮到自己了。
为着自己小命着想,一个个的暗地里使人往那些山匪首领那里送些钱财,在花了一笔不小的金银之后,才得了个模模糊糊的话儿。
总归一句,大家只为求财,不要命,这一次纯属意外。
虽然不知道这些话有几分真假,但这些富商们提起的心还是落回了一大半儿。
紧接着,又被柳家的家主之争,夺去了视线。
照说这柳弘义虽然死了,但他膝下还有个儿子,家业什么的怎么也轮不到庶弟来继承。
可偏偏这个儿子不学无术,脑袋空空连草都没长一根,该会的一个不会,不该会的,却比谁都精通,天生就是一个纨绔子弟的料。
为此,柳弘义没少被人诟病,说他生意做得再好又有什么用,不会养儿子,百年之后,连个后继之人都没有,说不得到头来还要为他人作嫁衣。
这本是酸话,没想到居然一语成谶。
这不,柳大老爷才死,那些个狼子野心的家伙就冒出头来。
柳家名下的产业遍布整个桐城,这样一份家业,又怎能不让人惦记?
因此这段时间关于柳家的各种话题就没断过。
桐城百姓富足,茶余饭之后之余,总会邀上三五好友,到茶楼里点上一壶好茶,交流一下这家怎么怎么样,那一家又怎么怎么样。
总之,总有那么一群人,每日闲来无事,以此为乐。
这一大清早,茶楼里便热闹非凡,小二吆喝着穿梭其中,上茶果点心,忙得脚跟直打后脑勺,恨不得一个人掰成两个人来用。
“对了,柳家的事,你们知道多少?”一个中年男人一边慢悠悠的品茶,一边压低了声音一脸神秘的问对面的友人。
实际上那声音,周围几个桌子上的人都能够听得清清楚楚。
虽然心里鄙夷那人故作神秘之姿,但到底还是抵不过心里的好奇,从善如流的问道,“你这是又打听到什么了?”
男人叫孙敬,家中有一个小铺子也算是小富,娘子是个能干的,把铺子经营得有声有色,这才经得起他天天在茶楼里泡着。
这人到也没别的不良噬好,就是喜欢私底下打听各家的私秘事。然后那嘴一张,就给你抖了出去,但他也有自知之明,不该说的他也不会乱说。
因此许多人对他是又爱又恨。
孙敬嘿嘿笑了,“前段时间,不是柳老爷夫妇遭山匪抹了脖子吗……”
这话还没说完呢,旁边另有人抢过了话头,嘴里不屑的轻笑一声,“我还当有什么新鲜事呢!原来是这呀!这事如今整个桐城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呀,有何好说的?”
孙敬也不争辩,而是好脾气的笑笑,偏偏那竖起的手指,嚣张的左右晃了晃,一边微微眯起了眼睛,拉长了声音,语气也甚是欠揍。
“这位朋友你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我要说的这个事儿呀!可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大事,包你活到这岁数就没有听说过。”
见他说得夸张,这些人更是不信了,“孙敬,你也不怕今儿风大闪了舌头。”
孙敬也不争,只道,“是与不是,我说出来你们评评,不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