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江陵卷  第三十二章何为天道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5004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凤鸣回了朔风院后,本来想先和独孤顺打声招呼,找了一圈没找见。因青竹小筑东西相接的三进院落的后排房屋临水,三个院落之间在屋后还有外廊及水上栈道相连,凤鸣看到嵇隐便在屋后的露台上,便对他喊道,“阿隐,独孤顺在你那没?”
    嵇隐摇头,指了指天空道,“他在灵丘亭呢。”
    凤鸣看向半山的亭子,果然看到独孤顺正在亭子里打坐,他好奇地问道,“阿隐,这大白天的他这是在干嘛呢?”
    嵇隐原本还没多想,凤鸣这么一问,他倒是反应了过来,“他大概是要去崖顶找我祖父吧。”
    凤鸣望了一下山崖的高度,“哇!这起码得百丈高吧,那不是还得中途歇一阵才能爬上去。”而后又兴奋道,“阿隐,不然我也去崖顶上拜访一下你祖父吧,正好当面谢过他的救命之恩。”
    嵇隐点头,指着灵丘亭右侧一处道,“可以,不过我们从那里走吧,你看那边山崖壁上,是不是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处凸出的石块或是凹陷处,我们从那里走就可以一口气跃上崖顶了。”
    凤鸣顺着嵇隐的手指看去,果然看见崖壁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处凸起,有的是天然的,有的是人工开凿的,但因分布不太均匀,而且忽左忽右,不是特别好发现。
    一看到这个凤鸣就兴奋得不行,他当先一步从水面越过,“阿隐,那我就先走一步了。”
    凤鸣沿着崖壁的石块逐渐攀登而上,一会儿便接近独孤顺的高度,他故意大声说道,“独孤顺,你在亭子里晒太阳呢,我准备去崖顶上拜访嵇老前辈,就不打扰你了!”
    凤鸣一路往上跃去,嵇隐也紧跟其后。独孤顺知道自己又被凤鸣看了个笑话,但脸上也没有任何不快的情绪,他原本内力也已经恢复到了近七成,随即一跃便飞上了崖顶。
    等凤鸣和嵇隐上来的时候,独孤顺已经在等着他们了。
    “你们上来了,那就走吧!”扔下一句,便头也不回地当先走去。
    凤鸣跟在独孤顺后面嚷嚷,“你这一口气登上来,内力都耗没了吧?别逞强了,要不你在这歇会儿,我和阿隐又不会笑话你。”
    独孤顺压根没搭理凤鸣,自顾自往前走。
    凤鸣看打趣不到独孤顺,也不觉得有什么,反正他自己心里觉得得意就行了。他边走边打量四周,很快便到了嵇宁的院子里。
    嵇宁已经走出来了,“你们三个小娃娃,今天一起来看我啊。”
    嵇隐先上前道,“拜见祖父。”
    独孤顺和凤鸣也赶紧见礼,“拜见嵇老前辈。”
    独孤顺还加了一句,“今日又来打扰前辈了。”
    嵇宁笑呵呵道,“好好好,不打扰。”
    凤鸣赶紧道,“前几日拜前辈相助,小子才性命无忧,今日特来拜谢!”
    嵇宁笑着道,“你这小子还挺记恩,是个好孩子,不过那不算什么,我跟你师父也算是大半辈子的交情,你不必将这点小恩放在心上。”
    凤鸣瞬间又调皮道,“前辈你看,小子虽然是来拜谢的,但小子身无长物,也就只能嘴上多说几声谢了。”
    嵇宁也笑呵呵道,“你这小子性格也够直爽率真的。”
    凤鸣问道,“前辈啊,我听说阿顺说他来这向你请教武功修行的方法,不知你是不是传授了他什么独到的经验。前辈啊,你看,我们俩都是你的晚辈,你可不能厚此薄彼是吧?”说完还一脸谄媚地看着嵇宁。
    嵇宁点头道,“是有这么回事,不过他的方法不一定适用于你。”
    凤鸣涎着脸凑到嵇宁面前道,“前辈啊,适不适合你先教给我我试试不就知道了。”
    嵇宁哈哈笑了两声,“好吧,那你先将你最拿手的一套剑法练给我看看。”
    “好咧!前辈,您瞧好了!”
    凤鸣立即抽出佩剑”无憾”,星云变幻地使出一套《天星剑法》
    嵇宁看得直点头,“不错不错,天玄子收了个好弟子啊。你的剑法非常有灵气。”
    凤鸣得到嵇宁的夸赞,心里都乐开了花,若是他身后又尾巴,估计要翘上天了。他一脸笑意地道,“前辈您真是慧眼识珠,既然如此,您快将您的独门秘方也教给我,可别让我明珠蒙尘啊。”
    嵇宁好笑地摇了摇头,那天这小子一脸病态,如今恢复了精神竟是这般俏皮滑头。看自己孙子一脸包容的笑意,便知几人相处得很是不错。
    嵇宁对凤鸣道,“行,那你就跟我来吧。”
    嵇宁先带凤鸣到之前带独孤顺去的那间密室,跟他讲解了他们《天星诀》与河图、洛书的关系,然后道,“我让穹宇在这里是参悟阴阳五行之法,用以提升内功修行,但你的内功修行因为蛊虫的关系已经没有可提升之处。”
    凤鸣一脸不可置信,“啊?那前辈你说了这么多不就是逗我玩吗?”
    嵇宁笑呵呵道,“虽然你是挺有趣的,但是老夫我还不至于欺骗你一个小娃娃。”以嵇宁的年纪,凤鸣可不还是个小娃娃么。
    凤鸣虽然不高兴老人家叫他娃娃,但是听到嵇宁话中的转折还是作乖巧地问道,“那不知前辈是要教我什么?难道是提升我剑法的办法?”
    嵇宁笑着点头,“真是聪明!没错,之前看你使用《天星剑法》我便看出你在此剑法上颇有灵性,倒是有一法能让你更加精进。”
    嵇宁又带着三人往后院走了一段距离,很快便来到了这座山的最高处,在这座山的最高处建有一处四方形的两层楼阁,名曰”摘星阁”,嵇宁将几人带入楼阁中。
    楼阁一层是一间封闭的房间,四面墙上刻有二十八星宿,按照前玄武,后朱雀,左青龙,右白虎的顺序分布。
    嵇宁顺手将房门关上,当门关上的那一刻,墙上的星宿立即发生了变化,原来是四面墙的星宿是镂空的,当门关上之后,光线便从镂空之处透射而来,将二十八星宿全部投射在屋顶上。
    嵇宁站在屋中指着屋顶道,“小凤鸣,你的《天星剑法》主变化,最基础的是三种变化,第一变为每一野内的所有式融合为一式,二十八式化为九式,第二变为四方诸天组合为一式,二十八式化为四式,第三变为二十八宿全部化为一式,此三变每一变又可蕴含无穷变化,这都是根据修炼者自己的习惯、想法、心境而产生不同的变化,所以每个修炼《天星剑法》的人所领悟的变招都不一样。
    一般能在宗师境界修成第一变便属于天资卓绝的,你们现在也才刚刚将二十八式练到烂熟于心,而第一变也才踏入门槛,我看你跟穹宇都还没有真正演化出属于自己的第一变的一式,都还在摸索阶段。你在这里每日观察星宿与星宿的关系,此屋将二十八星宿缩于一屋,二层是观星台,天气好的时候你可以直接观察星象在星空中的变化,之后再借助河图与洛书的无穷数之变,当能助你加快剑法的修行。”
    凤鸣听得直点头,“太好了,这样简直太方便了。嵇爷爷,您真是太好了。”凤鸣赶紧亲亲热热地跟嵇宁套近乎,前辈直接改叫爷爷了。
    不过嵇宁确实心里高兴,点头道,“那你有空便到这里来。”
    独孤顺也不过是跟着来见识一下,如今知道凤鸣是走的什么修炼路子便也不再关心,“老前辈,我先去密室了。”
    独孤顺转身将门打开,房间一瞬间又亮堂起来。
    嵇宁看独孤顺准备离去便道,“去吧,你这孩子,也别老前辈老前辈的叫我了,把我都叫老了,直接跟凤鸣一起叫我爷爷就好了。”
    独孤顺一瞬间脸色有些泛红,他支支吾吾了一声,“是……嵇爷……爷……”然后便赶紧走了。
    嵇宁一脸笑意地看着独孤顺离去的身影,转头又对凤鸣道,“孩子,那你就留在此屋,我跟长清就不打扰你了。”
    哪知原本兴致高昂的凤鸣突然搓着衣角,扭捏着道,“嵇爷爷,我还是明天再来吧,我今日还有不少课业,得先回去完成课业。”
    嵇宁赶紧道,“哟,还有功课没做完呢,晨儿布置的吧,那快去吧!”
    凤鸣看嵇宁不追问他的课业,便赶紧点头应道,“好咧,爷爷,那我就先走啦,我明天再来看你。”说完便蹦蹦跳跳地走了。
    嵇宁看着凤鸣离去的身影,对嵇隐道,“长清,你跟这两位小伙子相处得可好?”
    嵇隐浅笑着点头,“回祖父,挺好的。”
    嵇宁点头道,“我看这两个年轻人都是性格坚毅正直向上的人,你们能于这浮世中相识便是缘分,能够性情相合志趣相投便是极难得的造化。”
    嵇隐沉思了一会儿道,“长清知道,长清绝不会辜负这段情谊。”
    休沐日总是那么短暂,一晃就过去了,第二天又是听学的日子。
    这一日嵇晨给他们讲天道。
    “孔子与孟子都认为”天”是有意志、有精神的宇宙万物的主宰,人的命运由上天决定,正所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孟子进一步认为人世间的秩序是由天安排的,统治人民的国君就是天的儿子,天子是天命所归。
    《孟子·梁惠王下》曰:”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
    《孟子·离娄上》曰:”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天下有道的时候,道德较低的人被道德较高的人役使,不太贤明的人被贤明的人役使;天下无道的时候,力量小的被力量大的役使,力量弱的被力量强的役使。这两种情况,都是天意。顺从天意的就生存,违逆天意的就灭亡。
    另外孟子还认为一个人短命或长寿,是何身份地位,都是天命决定的。《孟子·尽心上》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没有什么不是命运决定的,但顺应规律去行事,就会得到正常的命运。寻求有一定的方法,能否得到却取决于命运,这是无益于收获的寻求,因为所寻求的存在于我自身以外。”
    “但儒家也不都是”天命论”的拥戴者,荀子便在批判这种”天人合一”的天命论的基础上,吸收道家天道自然的观点,提出了”明于天人之分”。
    《荀子·天论》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天道运行有自己的规律,不因为尧而存在,不因为桀而灭亡。用治世来适应它就吉利,用乱世来适应它就凶险。
    荀子认为天道自然,不受人的意志影响。他还提出许多诸如日月蚀、风雨不时、怪星党见等天象,都是自然现象,与人治无关。因此,他明确提出“明于天人之分”的观点,认为人应该”不与天争职”、”不慕其在天者”,而要“敬其在己者”,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从而与天相参。他所说的人之所参,不是指违背自然规律行事,而是指取法天地,在顺应、利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改造自然,从而达到为人谋福祉的目的,此即所谓”物畜而制之”、”制天命而用之”。”
    “而从我们道家的观点来看,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生万物,本是自然而生,自然而有,生了万物是很自然的事,杀死万物,也是很自然的事,天地既不以生出万物为做好事,也不以杀死万物为做坏事,天地并不将人视为特殊,不会厚待人而轻薄万物,天地并没有”仁爱”万物的心,但因人有人心人情,自认天地有好生之德。而得道的圣人,便应效法天地,心如天地,明比日月,做理所当为、义所当为的事,而不对任何人有所偏私。
    上旬我们说,人应顺天道而行好生之事,因上天有好生之德,上天好生并不因上天的意志,而是结果,上天虽没有自身意志,不对万物偏私,但他让万物自然生灭,便是主生,概因先有生才有灭。上天的”无为”并非不生不灭,而是任天地万物自然生灭,而达到”无不为”的境界。
    所以老子又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私。”
    天地之所以能够永存,是因他生长万物却不是因自身需要而生,天地与万物的生灭乃是一个整体,无形无相,生而不生,似若永恒,所以才能达到长生。所以圣人也应先将自己的利益放在最后,反而能身先于人,将自身置之度外,反而能生存天下,岂不正是因为他的无私,反而能成全他泽被天下的私心。
    庄子也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我与万物存在于天地之间,无论生与灭,都将与天地共存。
    在此我们便说到了人与天地的关系,老子曰:”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在这一无穷无尽的宇宙中,有四种东西是最主要的,而人占其一。人为何能与道、天、地同列为域中四大,因人能参赞天地至化育,人能效法天地道,故能与天、地、道并存。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便是说人要效法大地,大地则依法于天,而天则效法道,道又效法自然。
    于此我们便要知道何为”自然”,”自”便是自在本身,”然”乃当然如此,所谓”自然”便是”自然而然”,道就是他自己本来如此,如同佛家讲的”法尔如实”,一切法便是一切法的理由。道便是效法它本来的样子,既没有为什么,也没有不为什么,本来如此,无始无终,无前无后,不生不灭,生生不息。
    人通过包容万物,生有万物的天地来追寻道,便要明白道的本身便是无始无终,生生不息,《易经》卦辞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你们静坐入定修行,也是为了达到另一个不断运动的境界,因运动不止,反而不觉在动。如绕着圆心旋转,越接近圆心所在,越看起来是静止的,实则运动越快,《庄子》云”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你们静定修行,便是要达到静中大动却似乎不动的效果,如只知守窍练气,吐故纳新,此乃小道,大道无为,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
    今日便授课到此,余下你们自行修行。”
    嵇隐、凤鸣、独孤顺起身躬身行礼,“是,先生!弟子拜谢先生教诲!”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