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沉梦中亦逍遥 第3章 恶斗“王八”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984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小宁儿,那边好热闹,咱们去看看吧!”夏幽草素手遥指灯火通明的“鳌山”,未等夏宁反应过来,便尽自推着轮椅前往观看。
夏宁暗自苦笑,今日的草儿是摆明了要把他往人多的地方送,不管他是否愿意。不过,他并无丝毫恼怒,这么多年来,夏幽草还是第一个敢忤逆他,却也是第一个对他至真至诚的人。他喜欢听她俏皮地叫他“小宁儿”,喜欢看着她张扬的笑容,喜欢喝她做的淡而无味的菜粥。
如果,我能早点结识你,该有多好,可惜,天不如人意……草儿,我并没有你想象中的善良,如若有一日,你看清了真正的我,你会原谅你的小宁儿吗……
夏宁回头望了眼夏幽草,沉寂的眼神犹如雨中烟尘,朦胧,飘渺,似是弥漫了无尽的哀伤,却又透着令人看不透的坚韧,还有,淡淡的绝望。
夏幽草似乎感应到了夏宁的目光,低头对上这双绝美中透着绝伤的眸子,心下一痛。
这孩子,定是又在胡思乱想了。
定了定神,扬起一个灿烂而纯美的笑靥回视之,而眼角却闪着邪恶的精光。
夏宁一愣,顿觉背后凉飕飕地,根据以往的经验,夏幽草定是又想出来什么歪点子,而且,这馊主意绝对是针对他的!
果然……
夏幽草学着纨绔子弟轻浮地挑起夏宁的下颚,摸了把夏宁余红未退的脸蛋,低首在他耳边轻吹了口气,怪声道:“美人儿啊,可别用这种眼神看着我,我会忍不住吃掉你的!”
夏宁狂汗,慌忙转过身子,情急之下,差点儿从轮椅上滚了下去,幸亏夏幽草眼疾手快,伸手把他给捞住了。
赚到了!赚到了!夏某人像只偷腥的猫儿,乐翻了,调戏小宁儿俨然已经成为了她的生活调剂品。
“好啊!”鳌山之下的人群中忽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声。
夏幽草凑上前一看,原来是花灯诗会。
只见那流光溢彩的鳌山之上,垂着一卷红绸,上面写着“长长长长长长长”,周围的才子佳人们正为此联的下阙苦思冥想。
夏幽草心下狂笑,这这副对联如若在二十一世纪,连小学生都能对出来!咳,当然,夏幽草没有半分鄙视古人的意思,只是,能在这里听到二十一世纪耳熟能详的对联,实是在她意料之外。
许是夏幽草太过兴奋,得意的表情在一堆苦瓜脸中分外明显,一位华服老者鬼魅般出现在她面前,抬手道:“这位小姑娘心中似乎已有答案?”虽是问句,可语气却十分肯定。
众学子闻言,皆向手扶轮椅的夏幽草看来。见她二人虽生得国色天香,皆是眼前一亮,待看到他们衣着粗鄙,还有一个身患残疾,惊艳之色转眼消失殆尽,反倒多了几分鄙夷之气。
那些才子的鄙视目光夏幽草早已看在眼里,想来,她自认心胸虽不够宽大,却也是良民一个。咱小老百姓,响应党的号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人人平等,什么都能吃,就是不吃亏!
夏幽草美目一转,主意转瞬即至。却发现夏宁面无表情地盯着地面,一双细嫩的小手抓着把手,手背上的青筋显示了主人此时的心境。
该死的!那些混蛋,又激起了宁儿的怒气!
“哈哈……先生太看得起我了,那些个‘才子’都对不出来,我一个无才无德的小女子如何能对出?”夏幽草秀脸上尽是为难之色,说不出地楚楚可怜,心里却暗骂道:TNND,姑奶奶我第一次倾情演出,这可都是你们自找的!
果然,那些猖狂的“才子“们将她鄙视得一塌糊涂,某些甚至嘲笑出声:“小娘子还是带着你的小相公回家绣花去吧,这里不是供你耍闹之地!!哈哈……”
夏幽草没有理会那些人的唠嗑,话锋一转:“不过,承蒙老先生的厚爱,如若小女子妄自推脱,岂不是负了老先生的一番美意,既是如此,小女子便献丑了,我的下联是:长长长长长长长。横批:长长长长。”
小样儿!跟我斗?!等毛长全来再来!
“哈哈……小姑娘好学识,在场似乎还有人不甚明了,能否请姑娘细说其中奥妙?”老者满面红光,声如洪钟。
“这有何难,这幅对子的关键之处在于一个“声”字,上联可读作‘长涨长涨长长涨’,下联可读作‘涨长涨长涨涨’,横批‘涨长长涨’。此联别致有趣,实在是妙不可言啊!小女子这里正好有半幅对子:海水潮潮潮潮潮潮潮落。独缺了下联,为此,小女子一直茶饭不思,不知在场的哪位才子能为小女子一解心中疑惑?”
夏幽草故作迷茫地扫了眼一脸菜色的“才子”,见无人应答,哀怨地叹了口气,续道:“唉!都是小女子的错,任意妄为,以为识得几个字,便成了墨水里的‘霸王’!没想还是只污漆抹黑的‘王八’!瞎编了句顺口溜儿,为难了众位才子,可绝对没有‘王八眼’看人低的意思。众位高才,小女子学识浅薄。这就别过,各位继续!继续!”夏幽草连珠带炮地说了一大通,偌大的一个诗会,俨然成了她一人的独角戏。
夏某人心里那个爽歪歪呀!正要带着夏宁离去,身后传来一个爽朗的声音。
“哈哈哈哈,好一个伶牙俐齿的女子!姑娘留步!我的下联是: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姑娘以为如何?”
---------------------------------------------------------------------------
鳌山:原指古代传说海上有巨龟背负神山,后世每逢元宵灯节,便摹拟其形,把无数绚丽多彩的花灯扎架而起,供游人观赏,谓之“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