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关  前言爱情真谛,无私奉献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4474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常言道:“夫妻好比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世代口口相传,竟然成为人生社会生活的一条重要经验总结。就连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有百科全书之称的《红楼梦》也认同这种观点,“红楼梦十二支曲”的收尾曲就取名“飞鸟各投林”,其末句云:“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举目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遍读历朝历代诗书文章,无论贫富人家,为官为民,经商务农,皆不乏这种情况。所以,人们这么传说也不无道理。
    人间万相,千姿百态,悲欢离合,夫妻关系最为纷繁复杂:有真情相爱、无私奉献的,假意敷衍、得过且过的,也有爱色的,贪财的,图名的,借势的,不一而足,绝非一句话可以概括。同样,这句话也不能概括全部夫妻关系,它说的只是一些没有真正爱情和坚定信念的夫妻关系。他们的结合,当初也许只是秉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认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为了传宗接代,搭帮过日子而顺应世情,即上面说的“假意敷衍、得过且过”的将就婚姻,根本说不上什么爱情。如果家庭和睦,生活平顺,这种夫妻也能维持良久,甚至一辈子;但是,一旦情况有变,夫妻和家庭遭遇重大灾难,面临危机,日子无法过下去了,便各生异心,打起自己的小算盘,各自考虑今后的生路和前途,一番盘算,争吵,最终各取所需,各寻门路,分道扬镳而去。平心而论,这种情况若发生在一些生活极其艰难困苦的夫妻身上,还有情可原:他们走到这一步毕竟为生活所迫,无法生存下去;如果分开利于各自求生,又何必固守陈规,一定让他们困死一处呢?这种分离是无可奈何、绝处求生之举,应当予以理解和同情。
    可是,一些官宦和富贵人家的夫妻,终日锦衣玉食,生活无忧,也会发生这种情况,那就另当别论了。推究原因,也许他们的结合,一开始就不是为了爱情和一日三餐的平庸生活,而是因为爱慕虚荣,贪图富贵,或者为了家族、家庭和家长的意愿和利益,即上面说的“图名借势”的义务婚姻。所以这种夫妻,一旦遭遇灾祸危难,意愿破败,利益无存,富贵不再,虚荣成空,再无法为家长、家庭、家族尽义务了,夫妻便再也做不下去了,就像同林而居的鸟儿一般各自飞散,另觅高枝而去。这种分散,不是因为衣食不继,而是贪欲不继,妄想成空,这是另一种情况的人生悲剧和失败,最终真情暴露,婚姻无法维系,只得离散。但是,从另一方面理解,也可认为是一种人生爱情的觉醒,觉悟,解放,解脱,因为他们从此可以自由了,可以自主追求自己想要的爱情和生活,不需要再背负那么多沉重的家庭和社会的“义务和责任”了。这种夫妻关系也无需过度指责,嘲讽,因为现实已经给予他们应得惩罚。他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把获取名利富贵寄托在别人身上是靠不住的,也是不光彩的,最终必然破败;只有依靠自己的倾情奉献、努力打拼、艰苦奋斗获取的爱情,才是可靠和光荣的。
    以上两种夫妻,社会生活中皆能找到实例印证,诗书戏剧也多有记述描写。可见开篇所述之言不虚,确是人们社会生活经验的总结。
    社会上还有另一种说法,叫“米面夫妻,酒肉朋友”。是说夫妻生活,要靠一日三餐米面维系,朋友关系,要靠经常的酒肉吃喝维系;一旦失去了米面和酒肉的物质基础,夫妻和朋友关系也就不复存在了。这种说法包含更广,不仅说夫妻关系,也说朋友关系,说两种关系维系的基础同样都是物质利益。可见物质基础的重要性。此话属社会生活总结,符合唯物论观点。现实生活中找得到诸多实例佐证。但是,也不能因以而概全,就说爱情和友情都是靠物质利益维系的,没有了物质基础,无论爱情、友情都不复存在。其实也不尽然。在大千世界茫茫人海、芸芸众生之中,这种夫妻和朋友关系,同样也只是一部分人的思想行为,因为没有真挚爱情和真正友谊做基础,仅靠物质利益维系,所以才不会牢固,经不起风吹雨打和社会变化的考验,最终必然走向失败和离散。
    难道人间就没有真爱了吗?非也!从古至今,真挚爱情一直都有。其故事感天动地,世代传颂至今,令人赞叹不已。这让我想起古诗词中记载的一段人间爱情佳话。金代诗人、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记述了他亲身经历的这样一件事:“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词云:“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翻译出来就是:金章宗泰和五年,我在赴并州应试途中,听一位捕雁者说,天空中一对比翼双飞的大雁,其中一只被捕杀后,另一只脱网的大雁,在天空盘旋悲鸣,不愿离去,竟一头栽了下来,殉情而死。我有感于此事,便买下这一对大雁,把它们合葬在汾水旁,垒石作为标志,建了一个小小的坟墓,叫“雁丘”。一同赴试者多为此事赋诗抒怀。我也写了《雁丘》词一阕,其后又加以修改,遂成这首《摸鱼儿·雁丘词》。词中说:天啊!请问世间的人们,爱情究竟是什么,竟会令这两只飞雁以生死来相对待?南飞北归遥远的路程都比翼双飞,任它多少的冬寒夏暑,依旧恩爱相依为命。比翼双飞虽然快乐,但离别才真的是楚痛难受。到此刻,方知这痴情的双雁竟比人间痴情儿女更加痴情!相依相伴,形影不离的情侣已逝,真情的雁儿心里应该知道,此去万里,形孤影单,前程渺渺路漫漫,每年寒暑,飞万里越千山,晨风暮雪,失去一生的至爱,形单影只,即使苟且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汾水一带,当年本是汉武帝巡幸游乐的地方,每当武帝出巡,总是箫鼓喧天,棹歌四起,何等热闹!而今却是冷烟衰草,一派萧条冷落。武帝已死,招魂也无济于事。女山神因之枉自悲啼,而死者却不会再归来了!双雁生死相许的深情连上天也嫉妒,殉情的大雁决不会和莺儿燕子一般,死后化为一抔尘土;而将会留得生前身后名,与世长存。后世诗人感其痴情,狂歌纵酒,寻访雁丘坟故地,来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
    对于爱情,友情,鸟类尚能生死相依,执着如此,何况人类?所以,人们还应该想到和看到,在茫茫人海、芸芸众生之中,还有另一种与上所述所言完全不同的夫妻和朋友,他们的关系不是靠物质利益做基础,而是靠真挚爱情和真正友谊做基础的;其表现和结果,就与上面所述所言各种情况完全不同,而是恰恰相反:愈遭遇灾难,面临危机,愈表现得爱情坚贞,友谊牢固;坚不可摧,牢不可破,坚韧不拔,亲密无间。他们在重大危难和灾祸面前临危不惧,奋不顾身,坚强不屈,勇敢面对,不是先考虑自己的安危、荣辱、得失,而是先为对方的安危、荣辱、得失考虑,不惜用尽自己的所能,所为,所有;为了爱人和朋友,出力、劳心,流血、流汗、流泪,愈见真情、真爱,真正友谊,愈是难舍难分,情真意切,一往无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患难之中见真情”,“真金不怕烈火炼”,“粉身碎骨也心甘”。像牛郎、织女的爱情,梁山伯、祝英台的爱情,《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白蛇传》中白素贞的爱情,《海的女儿》中小美人鱼的爱情;像鲍叔牙、管仲的友谊,刘备、关羽、张飞的友谊。这些都是民间广泛流传并真诚推崇歌颂的伟大而高尚的爱情和友谊,真情至爱,历久弥坚,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和爱情友谊观。
    大千世界,五洲四海,亿万民众,爱情和友谊是两个永恒不变的主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说不尽的世事风云、人生故事,纷繁复杂,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古往今来,绵延不绝。其中最感人的莫过于真情至爱夫妻,情真意切,愿同生死;真朋挚友,危难当前,两肋插刀,拔刀相助。历朝历代,都不乏这类故事。现代历史上更多这样的例子。像杨开慧和**的爱情,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爱情,周文雍和陈铁军的爱情,无不感人肺腑,令人赞叹不已。无论世情如何变化,无论悲欢离合,阴晴圆缺,生生死死,纷纷扰扰,都无法动摇真挚的爱情和友谊。他们的故事无人不知,无人不谈,以致口口相传,流传至今,以至无穷。总而言之,归根结蒂,没有爱情基础的夫妻和朋友,像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虽然兴旺鲜艳一时,但经不起岁月风雨吹打,终将归于枯竭,化为泡影,不复存在。真正的爱情和友谊,具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经得起风吹雨打,世事变迁,像松柏长青,江河长流,泰山永固,是不会因遭遇灾难而发生变化以至泯灭的。就像牛女之爱,梁祝之爱,白蛇、美人鱼之爱,鲍管之交,桃园结义,他们的爱情和友谊,历经种种艰苦磨难,不屈服,不气馁,日久弥坚,牢不可破,密不可分,成为世代人们敬仰崇拜的爱情之神,友谊榜样,长谈不厌,百演不衰,以至建庙祭祀。现实生活中,人们对那些贪图名誉、地位、财富、享乐虚伪而糜烂的爱情和友谊,嗤之以鼻,深恶痛绝,千秋万代,永留骂名。像贪图荣华富贵、忍心杀害妻儿的陈世美,嫉贤妒能、残害同门师兄弟的庞涓,卖国求荣,认贼作父,残害忠良、屠戮人民的秦桧、汪精卫之流,说起来无不咬牙切齿,愤恨至极。对真诚、纯洁、坚贞不屈的爱情和友谊,钦佩、尊重、推崇、颂扬,世代传说,大声疾呼,借以惩恶扬善,净化社会风气。社会历史和人生经验得出的最终结论是:爱情和友谊的真谛是付出和奉献,是舍己为人,爱人,益人,悦人,救人,而并非索取和占有,更非粉饰人生,沽名钓誉。只有真诚无私、经得起风雨磨难考验的爱情和友谊,才是人世间最为美丽和最可珍贵、珍惜的无价之宝。
    《灞河情歌》,就是一部现实版的牛女、梁祝爱情故事,管鲍、刘关张的友谊故事。小说主人公芸姐对于爱情真诚、执着,经得起社会变迁和人间凄风苦雨的考验,永远是只求付出,不计回报;为了爱情,她倾其所有,尽其所能,顽强不屈,永不言败;而且为了所爱的人不断改变角色,提高素质,做到不懂就问,不会就学,不断完善提高自己。为此,历经种种磨难,即使心力交瘁,遍体鳞伤,毫无回报,也毫无怨言,毫不屈服后退;而且始终勇敢面对,迎难而上,处之若素,思之如饴,把磨难视为对爱情忠贞和奉献的考验,视为获得爱情的必经之路。
    芸姐的爱人、男主人公王小峰,是一个性格、品行并不完善的人。社会环境和家庭生活的艰辛磨难,造成了他立志艰苦奋斗,发愤图强,甚至不择手段来脱贫致富,改变命运,出人头地的思想和品行。历经读书、务农、经商、打工、走私、犯罪,甚至锒铛入狱,终于在芸姐爱情力量感染下,在社会现实和法律惩治教育下,认识错误,走回正道,和芸姐一起创业成功,不仅自己致富,还造福家乡人民,受到称赞。道路曲折,屡经磨难,不改初衷,精神可嘉。
    书中另一位主人公李柳英,对于自己的闺中密友,尽其所能,无私援助,历经磨难,始终如一,无怨无悔;并在时代潮流和其密友艰苦创业精神感召和大力支持下,及时觉悟,放弃舒适享乐、平庸无为的生活习惯,转而为不怕艰苦,勇敢奋斗,终于创业成功。三位主要人物,三个不同的家庭环境,三种不同的思想方法和人生态度、人生道路,演绎出新时代丰富多彩的人间故事,令人感动、敬佩,赞叹不已。
    故事千头百绪,跌宕起伏,错综复杂,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许多人和事,还得从头慢慢说来。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