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卷 第四章 春雨惊春清谷天2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270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你……”花弧问得有点迟疑,这个叫花子看上去不像个坏人呢,叫他一时无法张嘴。
叫花子笑了笑,放下孩子,对着花弧抱拳一个躬身,文质彬彬地说:“老爹,小生有礼了!”话音里透露着浓浓的山东腔。
“哦,哦。”花弧有点不好意思起来,眼前这个小叫花,可不像看上去那样邋遢呢,说话举止都一板一眼的,显然受过良好的教育。
“老爹,小生有一事不明,望老爹指教。”小叫花又是文质彬彬地一拱手。
“啊,小哥请讲,莫要客气。”
小叫花一指花家田地周围的空地:“老爹,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我不明白,为什么你们要把这么多地荒在那里呢?多可惜啊!”
“这个嘛,哈哈……”花弧捋着花白胡子慈祥地笑了,“这叫养田,好保持田地的肥力啊!”
小叫花眼里闪出求知的欲望:“怎么讲?”
花弧像父亲疼爱儿女一样眺望着广袤的原野:“你想啊,一年一年的耕作,那些庄稼要吸引多少养分哪,可是除了种植蔬菜我们施点肥之外,庄稼地里几乎从未补充过肥料,只靠土地本身的养分,长此以往,再肥沃的田地也要被庄稼给吃空吃贫了啊!所以啊,为了下一季的收成,我们不能总在同一块地上耕种,要学会轮作。”
小叫花恍然大悟地频频点头,可是听到“轮作”这个词,又不明白了,紧追不舍地问:“何为轮作?老爹,您能不能再讲得透彻一些?”
“好啊!”花弧也来了兴致,“年轻人如此好学求实,我就细细讲给你听一听。来来来,坐下。”他指指地头,自己先坐下来。
小叫花没有坐,而是急急地取下书囊,变戏法一般取出一叠纸和一枝笔来:“老人家,您慢点讲,慢点讲,我好记下来。”
花弧惊疑地望了他一眼:“年轻人,随便聊聊也就算了,你何必这么正式呢?”
这时,田里的农夫们都已经停下了耕作,好奇地围了过来,木兰也牵着小虎子站在其中。
小叫花腼腆地一笑:“不瞒老人家,小生自幼即对农学怀有浓厚的兴趣,因此走遍了黄河流域,到处走访,积累经验,如有可能,想编撰一本通用的农书,以泽福天下苍生。”
“后生好大志气啊!”围观的农人中有人响亮地夸赞了一句。
小叫花抬头看了一眼说话的人,急忙从地上站起来,对着他一躬到底:“大叔,一个月前,就是您在地头救了我吧?今日相见,小生无以为报,愿意到你家帮忙干活,尽听差遣。”
那个农人谦虚地摆摆手:“区区小事,不值一提。再说了,看你手无缚鸡之力的,好像一阵风就能刮倒似的,我怎么好让人干活啊?对不对啊众位?”
“哈哈哈哈……”农人们都善意地笑了,小叫花被笑得脸都红了,十分难为情。
只有木兰一个人没有笑,她拧紧眉头,搜索枯肠,试探地问了一句:“请问,先生贵姓?是否姓贾?”
“你怎么知道?”小叫花惊讶地反问一句,“小生的确姓贾,名思勰。”
这下轮到木兰惊讶了,天啊,真的是吗,眼前这个打扮落魄的年轻书生,就是那造福后世的著名农学家?
“怎么,你们认识?”花弧奇怪地看了一眼自己的二女儿,又看看贾思勰。
“不,不,女儿只是胡乱猜的。”这下确凿无疑了,面前的落魄书生,肯定就是那个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贾思勰,但显而易见的,这时候的他,还未发迹,那本举世闻名的百科全书式的农书,肯定还从成形呢!木兰扯开话题,“爹,你刚才所说保持肥力只能靠轮作的方式,女儿觉得不妥。”
“怎样不妥?”花弧两手一摊,有点不解,“自从大魏颁行均田制以来,我们世代都是如此劳作的啊!”
木兰沉稳地说出自己的见解:“保持地力固然不错,但正如贾先生所说,抛置荒田、等待土地自行恢复肥力实在是很浪费,我们应当想出更好的办法,比如说,就像给蔬菜上肥一样,给田地实行人工追肥。”
农人们互相瞅了一眼,又将疑惑不解的目光全部投在木兰身上。花弧带头说出心中的疑惑:“人工追肥?木兰,你说话总是云遮雾罩的,不过,我也大概明白这四个字的意思,我想问你的是,肥料又从哪里来?”
木兰侃侃而谈:“蔬菜要施肥,才能长得又肥又大又鲜嫩,这个道理谁都明白,可是庄稼同样属于作物,也需要讲究肥料供应啊!”花弧不服地欲抬身争辩,她抬手止住,微微一笑,“爹爹,您老人家莫要急,先听我说,我知道现在通用的人和猪牛马羊等家畜的粪便仅够用于蔬菜种植,大片的田地却无力补养。问题是,我们为什么不从别的途径来积肥呢?”
“啊?”农夫们一片嘘声,花弧作代表说出他们的疑虑,“这个问题我们也不是没有想过,可问题是,能到哪里去找到可供做肥料的大量材料啊?”
“材料很多啊,”木兰眼笑得弯弯,“比如说鱼塘中的塘泥、河里的河泥、旧墙上剥落的老土、腐烂的杂草,甚至家里做饭剩下的草木灰,都是很好的肥料啊!”
“哇!”众人皆对木兰刮目相看,真是了不得,这个擅长行军打仗的女将军不但功夫了得,还善于种地哪,实际上,他们哪里知道,这不过是来自二十一世纪农学的一些皮毛罢了。而刘璃,因为自小跟乡下的外婆住在一起,高中时才被父母接回城里的家,自然懂得一些种植庄稼的现代知识了。
“说得好,说得好!”贾思勰喜不自胜,手下毛笔一直写个不停,“接着说,接着说!”
“其实,只要家中的柴禾足够烧火做饭的,还是不要把全部庄稼的茎杆都运回家,直接放火烧荒,把灰烬做为肥料比较好,这就叫做秸杆还田,丰收不难!”
“对啊!对啊!”众人大哗,对木兰佩服的五体投地。
“只是,我们现在的收成几乎全靠天力,旱涝不保,哪够还田的哟!”花弧摇头叹息着说,“像我们这地方,往往是干旱多风沙,今年春天这还是老天爷给脸,下了一场透雨,四五月份很可能就会滴雨不下了,你说的那个‘还田’,是万万不能的!”
“对啊!”这个问题可怎么解决呢?木兰为难地想,北魏时期,是人与天斗的时代,这样先进的科技是不能实行的了,也只好作罢,不过,总该想个别的法子,在旱季的时候保证庄稼浇水充足。哎呀,到底什么样的办法才能聊以补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