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二章国难当头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4086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轰轰轰……”
“嗡嗡嗡……”成群的日式九二式轰炸机像一群群乌鸦似的在南京长空耀武扬威。丢下一串串长长的尖尖的航空炸弹,无论钻进军营还是居民区,溅起一片片血雾,无数鲜活的生命说没了就没了。
中国空军虽然发起了几次空战,都因飞机老旧加上数量远少于日军,虽然空军作战顽强,都以惨败而告终。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在卢沟桥制造事端,发动了对华北大规模侵略。不久,日军又将战火烧向华东,淞沪大战爆发。南京,作为当时中国的首都,是全国政治和军事指挥中心,自然成为日军攻击的要点。在陆上和海上兵力暂时无法达到的情况下,空袭成为摧毁南京的首选。于是,从1937年8月15日起,日军航空队对南京进行了长达4个月的狂轰滥炸,给南京军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也为日军地面部队后来在南京的大屠杀炸开了一条血路。中国空军及苏联志愿航空队不畏强敌,奋起拼搏,同来袭的日本“恶鹫”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的撕杀。不少飞行员血洒蓝天,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们的英名将与古城的山川同在。
日本在侵华战争时期没有独立的空军。一般人所称的“日本空军”实际上是分属于日本陆、海军的航空队。在太平洋战争之前,侵华的日本陆军航空队主要担任对其地面部队的支援和协同作战,而海军航空队则负责远程袭击中国后方军事、政治、经济目标,并歼灭中国空军的有生力量。轰炸南京主要是日本海军航空队实施的。当时,日本陆海军共有飞机1800余架。
日机空袭南京行动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日机对南京试探性的轰炸。
日本海军在战前虽作了充分准备,并进行过多次长途奔袭的演习,但对中国特别是南京地区的防空能力并未全部掌握,对世界舆论反应也心中无底。这一个月多的时间内空袭是“投石问路”,次数不多,规模也较小。
日机第一次空袭南京发生在1937年8月15日。9时许,日本海军木更津航空队少佐飞行长林田如虎率领20架新型的96式陆上攻击机从长崎附近的大村基地起飞,冒着15米/秒以上的风速,越过大海,从杭州湾侵入中国大陆。该部队是日本海军的精锐,被誉为“虎之子”。
由于海上台风余威还在,气象条件恶劣,在苏州上空又遭中国空军拦截,有4架日机被冲散,只有16架日机飞抵南京上空,在明故宫、大校场、八府塘、大行宫、第一公园、新街口等处投弹共7枚,并实施了扫射。南京一些建筑受损,数十名军民伤亡。当晚19时20分,16架日机返回济州岛上的日本海军机场。
日本飞机轰炸南京后,引起了世界许多国家政府和正义之士纷纷谴责。
但是,日本侵略者不予理睬,继续轰炸南京。8月16日,从台北出发的海军鹿屋航空队12架攻击机袭击了南京、扬州、句容。
8月19日下午和晚上,日军鹿屋和木更津航空队分别袭击了南京。
由于白天日机空袭南京遭到较大损伤,此后日机改为夜袭。8月22日至次日晨、8月24日凌晨及夜间、8月27日凌晨,日本海军飞机又多批次突袭南京,使城内许多建筑被毁,其中有国民政府卫生署、中央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省立第三医院、卫岗的遗族学校、市南的居民区、兵工厂、大校场机场、警备司令部、宪兵团等,单民房就被摧毁500多间,“无辜民众被炸毙、焚毙者数百人”,数千人流离失所,南京市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被打乱。
后因淞沪战事吃紧,日机忙于支援进攻上海守军,空袭南京行动暂停。
第二阶段,为日机对南京大规模轰炸。
9月中旬,由于日军大批登陆淞沪地区,并在吴淞和杨浦分别建立了陆地机场,使日本海军飞机可不用从本土、台湾基地或航空母舰上出发,免去长途飞行造成的飞行员疲劳和大量油耗,可就近攻击中国城乡。尤其是日本当局为加强侵略华东兵力,将陆军航空队第3飞行团(辖侦察机2个中队、战斗机1个中队、轻、重轰炸机各1个中队)40多架和海军第2联合航空队66架飞机调往淞沪作战。在第2联合航空队中,配有日本当时最先进的96式舰载战斗机24架。该机时速400多公里,续航距离1100公里,也是当时世界上王牌战机,性能超过中国的所有飞机。
初冬的阳霾笼罩着古都南京,严寒的江风次得古城万木凋零。一辆黑色的小轿车徐徐地驶出了百子亭的唐公馆,向中山门外急驶而去。
国民政府军委会热行部主任唐生智,身着笔挺的一级陆等上将制服,端坐车中。
这里似乎一切还很平静,歌舞升平,可是在几十里之外,中日两国的军队正在殊死大搏杀,血洒沙场。当初日军扬言三个月之内灭亡中国,可是,淞沪之战,打了三个月了,打灭日军的妄言。让国人松了一口气。
但是,唐生智从淞沪之战的战况看,上海之战局败局已定。日军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南京了。谁来守卫南京?唐生智感到有一丝不祥之兆。守南京的人选,看来老蒋已定。从种种的迹象看,这根可怕的绳索只怕老蒋要往自己身上套。他深知,老蒋亲自挂帅指挥的淞沪之战节节败退,他指挥的可是中国的精锐之师,空前惨烈的大血战,三个月时间,我军将士阵亡达二三十万人,其中黄梅兴、蔡炳炎、杨杰、秦霖、庞家桢、官惠民、吴克仁、吴继光等十余名将血洒淞沪,杀身成仁。
唐生智知道,淞沪一战,虽然日军“速战速决”的神话已化为泡影。但是,日军超强的战力不得不引起中国军队的警惕。唐生智深知,南京的保卫战将更加惨烈。国军已经大伤元气。要想守住南京,必须要调兵遣将,重拳出击。可是,唐生智已经知道蒋介石决定迁都。南京南京,唐生智想着想着就觉得背后莫名其妙地冒出了一股凉气。令他不禁打了一个寒战。
1937年11月,大熔炉一样的淞沪大战,以日军在杭州湾登陆包抄国军,国军总撤退而结束了。精疲力尽的国军主力已无力再战。11月22日,日本华中方面军向大本营报告,必须要攻克南京,才可以迅速解决事变。随后日军地面部队分3路进攻。
经过混乱的外围战,很快南京就直接暴露在日军面前。12月6日,国军宣布南京全城戒严。12月7日,国军宣布南京为战斗地区。
南京背对长江,日军可以在北面用军舰封锁,炮击。在地面上从芜湖突进的日军已经从西面包抄上来了切断了南京与后方的联系。东面和南面也被日军合围。南京已经成为了一座死城。
南京保卫战之前,国军实际上已经是十分虚弱、国军守城部队临时拉壮丁入伍
南京国军卫戍部队包括,第2军团徐源泉第41师,第48师。第66军叶肇第159师,第160师。第71军王敬久第87师,第72军孙元良第88师,第74军俞济时第51师,第58师。第78军宋希濂第36师,第83军邓龙光第154师,第156师。教导总队桂永清,第103师,第112师等14个师。宪兵司令萧山令的2个宪兵团。炮兵第8团1营,炮10团1营,轻战车10辆,城防通信营,防空司令部27门高射炮,特务队。
参战的部队基本上全部都是淞沪大战的战场上,撤退下来的部队。说白了,全都是残破部队,南京的14个师国军实际上只有8。1万人,其中还有3万人是临时拉的壮丁,全然没有受过任何训练。而且火力贫弱,实力上根本无法阻挡日军重集团一击。
国军的防御工事设计制造落后,南京的环形阵地是南京警备司令部修建的,但是设计者缺乏现代战争的经验,工事的位置不隐蔽,不大注意斜射和侧射以及纵深。大多在高处的山顶和陵线等位置设置,而且枪眼做的也太大。很容易被炮火摧毁和突破。国军的部署是,第74军防御牛首山,第88师防御雨花台,第87师防御江南铁路以北,教导总队防御紫金山,第2军团防御乌龙山,第36师防御幕府山,第66军防御大水关,第83军和第36师1个团在青龙山,龙王山掩护。镇江的第103,112师向南京增援。
唐生智的小桥车停在中山陵蒋介石官邸的门口,唐生智急步迈进蒋介石的办公室。蒋介石早已端坐在中央,何应钦、白崇禧、徐永昌,还有国民政府军令部作战厅厅长刘斐、宪兵司令兼南京警备司令萧山令等几个人都到了。
南京危机,唐生智今天是第二次参加南京弃守会议了。
连日来,蒋介石食不甘味,寝不安席。
日本人欺人太甚,英美不够朋友,蒋介石一直幻想中日之间实现的“光荣和平”始终看不到踪影。
“娘希匹,谁能使日本停止进攻?”
蒋介石说这话明显底气不足,凇沪之战,把七十多个师送到上海战场,这些部队又多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却被日军打得七零八落,节节败退。蒋介石把自己的家底全抛出来了,哪能不痛心?但是,尽管他心里明白,南京是守不住的,只有损兵折将,但是,如果不守,他丢不起这个面子。谁来接这份要命的差使?今天来开会的将领他看不出谁有这个是意思。
刘斐说:“我认为日军正利用在上海会战争得的有到形势,以其优势的海陆空军及重装备,利用长江和沪宁、京杭国道等有利的水陆交通条件,直逼南京。南京地处长江弯曲部,地形背水,日军可以从江面上用海军封我炮击南京,在陆上可以从鞠湖截断我军后方的交通线,然后以陆军空军协同攻击。使南京处于立体包围形势之下,守是守不住的……”
何应钦点了点头,白崇禧皱眉,蒋介石大惊,只有徐永昌不动声色。唐生智陷于沉思。
“大家有什么意见?”蒋介石想听听其他将领的意见。
白崇禧第一个发言:“我赞成刘斐的意见。我军新败,急需争取养息的机会,以利再战。敌人正希望我们跟他决战,我们偏偏不上他的当。这是对的。”
蒋介石大为恼火,其实在蒋介石的内心是不愿丢南京。但是他抗战领袖,在国民面前把南京留给日本人,他又要背上不抵抗的骂名。**事变的惨痛教训使他清醒认识到,面对侵略者只有奋起还击,直到把侵略者赶出国门。他拉不下这个脸,无论如何,南京是要守。可是今天来参加会议的这些将领,意见都是撤,不愿守南京。大家都不愿意把自己留在这里。淞沪之战,大家都领教过小日本的厉害。那是将介石拿出了自己的全部家当与小日本赌一把。原以为这一场豪赌国军一定要赢,没想到还是输了,而且输得很惨,小日本胃口极大,竟然打起国都的主意。如果小日本把南京占了,国军颜面何存?他自己颜面往那里放?对个起国文孙中山对自己的重托。一个泱泱中华,竟然败在一个小小的岛国手里。蒋介石实在不愿意第二次在国人面前丢面子。
蒋介石见大家都是缩头乌鬼,不禁喟然长叹:“国难当头,竟无人应战!”
正当蒋介石为难时,一个长得瘦瘦的中等个儿像是大病初愈似的将领站起来说:“委员长,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南京是国都,如果没有人守,我来守!我将誓与南京共存亡!”
蒋介石一看,大吃一惊,竟然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