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成立专案组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994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此时是2005年七月十九日下午三点十二分。
一阵刺耳的警笛声由远而近传来,一辆墨绿色三菱警车和现场勘察车“嘎”地一声停靠在路边,几名公安干警急步向出事地点奔来。
走在前面的是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大队长郑万江,今年28岁,省公安大学毕业,身高一米八五,健壮魁梧,满脸一幅冷俊之英气,尤其是那双眼睛,炯炯有神,浸透着威严感。女的叫黄丽梅,芳龄26岁,身材苗条,英姿飒爽,颇有一种女刑警的风范。另外一个叫孙耀章,今年27岁,个子比郑万江稍微矮些,四方大脸,面部黝黑,他俩是县刑警大队侦查员,还有两名是刑警队员。
另外两个人在场的人们都认识。40岁的中年人叫张龙,张家湾镇派出所所长,30岁左右的年轻人叫程景刚,是张家湾镇派出所干警。因为五福庄是张家湾的辖区,他们是首先接到报警电话。比郑万江他们先到达了现场,由于案情严重,于是急忙报告了公安局刑警大队,请他们来勘察现场。前来迎接他们还有五福庄村支部书记左中全,个子不高五十来岁,打扮和普通农民没有啥两样。
张所长简单介绍了案情基本情况,五福庄村支部书记左中全,讲述了秀芝姐弟俩发现尸体的经过,郑万江验看了尸体,询问有关细节。黄丽梅举着摄像机逐个角度对尸体进行了现场录像,孙耀章对尸体进行了检查,记录着有关情况。
麻袋里除了尸体以外,没有任何遗留物品,说明凶手事先有充分准备,是从杀人第一现场转移尸体抛到河里,这是第二现场,郑万江他们把尸体检查完以后,让两名刑警把尸体抬上现场勘察车。
尸体被运到公安局,法医马上进行尸检工作,在公安局会议室里,郑万江做了案情汇报。
死者系男性,27岁左右,身高1、75米,身体较为粗壮,经检查,死者脖子上有一道深深的勒痕,鼻腔和口内无异物,无溺水迹象,排除是溺水身亡,可以确定是死后被装入麻袋抛入河里,面容严重被毁,全身衣服被扒光。面部被人杀死以后,故意用碎酒瓶将面容毁坏,伤口里面发现了啤酒瓶碎渣,尸体经水长时间浸泡已无法辨认,并已开始腐烂,唯一特征右胳膊上有一条长约八厘米的疤痕,是以前被利器刺伤所致。
经过法医初步鉴定,死者是在乘人不被的情况下,被人用尼龙绳勒死,然后移尸抛到河里。死亡时间大约应该五十个小时以前,也就是说死亡具体时间应该为七月十七日晚上十二点左右。凶手十分残忍,行凶杀人后怕被人认出死者面貌,故意将死者面容毁坏。至于那条装尸体的麻袋,是一个普通的麻袋,没有什么特殊的特征,任何一家经营日杂商店都可以买到,但是新的以前没有用过,通过目前迹象表明,这是一起故意杀人案。
有关尸体的详细情况,待经过法医进一步尸体解剖后才能确定。
“我认为,为了尽快破案,查找真凶,应首先确定死者的真实身份和案发第一现场。”郑万江在会上向公安局局长储明香汇报说。
至于死者的身份,通过观察,发现这具尸体有一定的特点,他的脚腕骨和手腕骨与别人不同,右脚掌的着力点比较大,已形成薄薄一层茧状,手腕骨尤其是手指骨比较突出,初步判断死者应该是个司机,而且是个开大货车的司机,驾龄时间在十年左右。
至于第一现场,从尸体上来分析,没有博斗的痕迹,死者是在没有任何防备和反抗的情况下被杀害,他的全身没有一处伤口,经检验体内也无内伤,这一点可以说明。综合上述情况,杀人第一现场应该是死者非常熟悉的地方,凶手和死者认识,并且较为亲密,这有待于死者的身份确定以后,方可着手进行调查,应从他周围所熟悉的人开始入手调查,查出杀人第一现场,这样才能顺藤摸瓜找到杀人凶手。
郑万江提出了自己对尸体的看法及侦破方向。
局长储明香听了郑万江的案情简要汇报,没有提出不同的意见。他指出,这是今年以来发生的一起最为典型、恶劣、严重的刑事案件,它不同于一般的治安案件,严重扰乱了人民群众正常生活秩序。今年以来,特别是在三月份以后,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上级公安部门的统一指挥下,开展了春季严打行动,从严从重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重判了一些违法犯罪分子,使违法犯罪分子嚣张气焰有所收敛,总的形势是好的。但是仍然有一些不法之徒,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和欲望所驱动。不惜以身试法,依然采取暴力、残忍手段疯狂作案,其行为严重危害社会,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通过现场勘查,可以说这是一起故意杀人案,杀人动机目前暂时还不能确定,但其危害性是可想而知,为了确保全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必须争取在最短时间破案,缉捕杀人凶手,种种迹象表明,杀人凶手十分残暴和狡猾,有着一定的反侦查能力,是个作案老手,这就需要全体同志们齐心协力、冲破层层迷雾,下大力量尽快查出凶手,给受害者及全县人民一个满意的答复。
“经局党委研究决定,成立‘七一九’案件侦破专案组,由刑警大队长郑万江任组长,黄丽梅、孙耀章为成员,负责案件的具体侦破工作,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将凶手抓捕归案。各部门要全力配合案件的侦破工作,争取早日破案。”储局长下达了命令。
“我们保证完成任务,决不辜负局领导对我们的信任和期望。”郑万江三人齐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