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一章 皇后宾天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3584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朱棣思定好对付徐辉祖之策,便命小太监去传口谕,令将纪纲从大牢内传来进御书房议事。
    一个时辰后,纪纲由小太监领入御书房,心惊胆颤的跪下磕头,行过君臣之礼道:“罪臣纪纲听凭皇上处置。”
    朱棣道:“你知罪便好,念你将铁铉之女尚存于世的消息如实禀报于朕,可见你对朕总算还有几分忠心,朕便给你一个将功折罪的机会,有一件事需委你去办,办得好的话,令你官复原职,办得不好,朕还是要你的人头落地。”
    纪纲颤抖着身子,紧张地道:“皇上只管吩咐罪臣去做,罪臣一定将事情办得妥妥当当,不负皇上圣命。”
    朱棣道:“很好,这魏国公徐辉祖实在是冥顽不灵,始终不肯屈服于朕,实在是可恨,但他终究是皇后的亲哥哥,朕拿他实在是没有办法,你便替朕好好劝劝他,给他摆上一桌最好的菜肴,拿最好的酒给他喝,千万别亏待于他,毕竟他是当朝国舅,万万不能失了体面。”
    纪纲心下暗道:“皇上这话究竟是何意?他自己都劝服不了徐辉祖低头,我又如何劝得动他?为何要我摆上一桌好酒好菜,摆明了是要借我纪纲之手为徐辉祖饯行,送他归西。若是换作别人,我纪纲还不手起刀落,就地解决了他,可这徐辉祖乃是皇后的亲哥哥,连皇上都不能拿他怎样,我纪纲要是杀了徐辉祖,皇后焉能让我活命?但此刻我若违背圣意,只怕立马便要身首异处,看来我纪纲终究是难逃一死,惟今也只有走一步算一步了。”
    朱棣道:“纪纲,你还愣着作甚么,怎么,此事不好办么?”纪纲忙道:“皇上只管放心,罪臣明白了该怎么做了,一定办好此事,让皇上满意放心。”
    朱棣笑道:“很好,你做事朕向来放心,好,你快去把这事办了吧。”
    纪纲小心翼翼的起身躬身退了出去。
    朱棣见纪纲离去,心中好似放下一块大石头,整个人顿时轻松了起来,想起自己半生戎马,征战沙场,如今终于如愿以偿的得登帝位,兴之所致,挥笔提写了八个大字:受命于天,大明万年。
    朱棣见纪纲领命而去,便安心的睡过午觉,醒来后到了御书房批阅奏折,不一会,有小太监匆忙进殿禀报,说是国舅爷死了。
    朱棣大惊,问道:“甚么,徐辉祖死了,他是怎么死的?”
    小太监道:“大理寺卿周丞大人正在殿外请罪,说国舅爷乃是中毒而亡,是锦衣卫指挥使纪纲下的毒手。”
    朱棣怒道:“好个胆大包天、目无王法的纪纲,竟敢毒死国舅,真是岂有此理,实在是可恶。传朕旨意,将纪纲打入天牢,三日后由刑部监督问斩。”
    小太监传旨下去,朱棣心中大喜:“徐辉祖终于死了,总算教朕出了口恶气。”情不自禁,嘴角露出笑容来。
    这时又一小太监急急来报,朱棣见这小太监正是伺候皇后的贴身太监,心里顿感不妙:“莫非皇后这么快便知道徐辉祖死了?也罢,这事她迟早要知道。”
    朱棣问道:“是不是皇后找朕有事?”
    小太监竟然流下泪来,哭着道:“皇后她·······她突然犯病,整个人虚脱不行了,太医院的御医们都束手无策,皇后说······说要见万岁爷最后一面。”
    好个晴天霹雳,朱棣听罢只感天昏地转,整个人差点栽倒,颤声道:“甚么,皇后怎么会突然的生起病来?太医们又怎么会医治不了?这······这怎么可能?快,快,朕这便去看望皇后。”人已飞奔着往皇后寝宫而去。
    皇后寝宫外的长廊上跪满了宫女、太监。朱棣赶到时,这些宫女、太监是磕头不停,害怕万分。
    朱棣那有心情去理会他们,径入皇后榻前,见皇后躺在床上,已是奄奄一息。
    朱棣冲了上前,已是落泪不止。皇后徐妙云见到皇上来了,待要强自起身行礼,早被朱棣一把抱住。
    朱棣哭出了声来,心痛无比的道:“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皇后微弱的声音道:“臣妾听说纪纲害死了辉祖,这是真的吗?定是你下的旨意吧?”
    朱棣见皇后一双眼里略带怨恨,心中感到万分的愧疚和悔恨,早知道杀了徐辉祖皇后竟然病成这个样子,那自己宁愿受到徐辉祖万般的羞辱和江山不保的危险也不会去杀徐辉祖。朱棣愧恨难当,低头不语。
    皇后道:“臣妾知道你有不得已的苦衷,我不怪你,但他毕竟是我的亲哥哥,他死了,我便跟着去谢罪罢!臣妾并不畏死,只是真的放心不下你,还有咱们的三个儿子。”说到这已是喘气不断。
    朱棣心如锥刺般痛,想起发妻在北平时是何等的精神奕奕,一代巾帼英雄指挥着千军万马,那是何等的意气风发,然而此时皇后竟这般的光景,心中无名怒火顿起,大吼道:“太医何在?”
    几位太医忙从外面进来跪下磕头,吓得是魂不附体。
    朱棣瞪着这几位太医,目露凶光,让人不寒而栗。他怒道:“究竟是怎么回事?王院判,你说。”
    王院判颤抖着身体,说话的声音也在颤抖:“皇······皇后因操劳过度导致心力衰竭,加之水土不服,又急火攻心,才会······”
    朱棣怒喝道:“既然你知道病因,那还不快为皇后医治?”
    王院判支支吾吾道:“臣······臣······”
    皇后微弱的声音道:“皇上,这不关太医们的事,臣妾自知寿限将至,你就不要怪罪于他们了。”
    朱棣道:“好,朕听你的。你们这群废物还不都给朕滚了出去?不要打扰朕和皇后。”
    太医们和宫女、太监全部退了下去。
    朱棣柔声对皇后道:“妙云,你一定要坚强起来。相信朕,朕一定要你好起来,你还记得么,当年你我结为夫妻之时曾对天盟誓,说是要生生世世为夫妻,要白头偕老的,对么?”
    皇后徐妙云苦笑道:“臣妾怕是要辜负皇上了。大哥,我真的好舍不得离开你,还有孩子们。”
    朱棣抱着皇后痛哭,唤道:“妙云,妙云。”
    好一会,皇后缓过一口气来,才道:“你哭甚么,像个孩子。我的男人是当世的大英雄,是九五之尊的皇帝,我不许你哭。”
    朱棣拭了泪,强笑道:“朕不哭,朕不哭。妙云,你可还有甚么事要交代于朕吗?”
    皇后道:“大哥,你······你想要立谁为太子?”
    朱棣迟疑不决,他心中其实早就有了太子的人选,二皇子朱高煦英勇善战,曾随朱棣出生入死,更是数次临危救驾,对这个儿子他是非常喜欢的,他常在一干出生入死的将军们面前言道,惟高煦似朕也!然而自古历朝历代都是遵从立嫡长子为储君,他也是左右为难,下不了决心该立哪个儿子为太子。
    朱棣很是为难,问皇后道:“妙云,你觉得该立谁为太子才好呢?”
    皇后道:“三个儿子都是我亲生的,我是一样的疼爱,绝无半点偏袒谁之心······长子高炽为人仁厚诚恳,看似怯懦,但实际办事果断,沉着有谋;二子高煦勇猛善战,但他勇猛有余却谋略不足,遇事冲动,而且刚愎自用,生性残暴,虽然表面上看着像你,但却没有你半点的英明和稳重;至于三子高燧,不提也罢!”
    朱棣道:“那皇后的意思是?难道是要立高炽为太子?”
    皇后微一点头,歇了好一会,才道:“这几年连连征战,民心极是不稳,当务之急是要稳定天下,以仁治安抚民心,高炽人老实善良,将来必定会成为一代仁君,可保我大明万世基业。”
    朱棣甚感不悦,但见皇后病体奄奄又是心疼万分,柔声道:“大明江山若是交给高炽,朕实在是不放心,高炽为人颇像允炆,而高煦又深得朝中众多将军们的推崇拥戴,若是立高炽为太子,将来登基为帝,朕只怕会历史重演,他们兄弟会为了皇位而相残。”
    皇后道:“皇上所考虑的正是臣妾所思所忧的事情,但如果立高煦为太子,他日一旦他登基为帝,必然会诛杀异己,最不会放过的就是他的两个兄弟,大明江山必会因此而风雨飘摇,谋乱四起啊!难道皇上真的忍心看着他们兄弟相残?若是立高炽为太子,以高炽的仁善,必会好好善待他的两个弟弟,而施仁政于百姓,则国富民强,大明昌盛。”
    朱棣道:“皇后所言极是,只是高煦,还有朝中的一干将军们又如何肯臣服于高炽?”
    皇后道:“皇上在位时,这些将军们自然不敢有半点不忠之心,但皇上有朝一日真的驾崩西去,他们这些拥戴高煦的将军们必定会同高煦一起谋反作乱。妙云想问皇上,朝中的大将谁最和高煦亲近,谁在军中最有威望和实力,能调得动天下兵马?”
    朱棣道:“成国公朱能。”
    皇后道:“高炽要顺利登基为帝,平稳的治理大明天下,就只有皇上先为其扫除一切障碍,尤其是朱能定要设法除之,留着他终究是我大明的一大隐患。”
    朱棣痛心道:“你是要朕杀了朱能?不,朕绝不能这么做,朱能随朕出生入死,情同手足,靖难之役能够成功有一半的功劳是他的,朕岂能杀他,那不叫将士们寒了心?”
    皇后道:“臣妾知道你不忍心,但为了大明的千秋基业,你只能这么做。不过现在倒不必急于此事,要待时机成熟了,找到适当的理由好让他好生去了。”
    朱棣想了许久,道:“为了大明的江山永固,也只能依皇后的意思去做了。”
    朱棣内心却是痛苦万分:“朱能啊,朱能,莫怪朕忘恩负义,残暴成性,朕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才不得不杀你,皇后所言不假,你若不除,日后又将是一场皇室内乱,血雨腥风。但你放心,朕会让你死得体体面面,名垂千古,后代子孙世代承袭你的爵位。”
    皇后已没什么担心和交代的了,只是万般的难舍难分,一双无神而又忧伤的眼睛看着朱棣,噙满了泪水,恍惚中她想到儿时与朱棣一块的嬉戏,又想到与朱棣一起金戈铁马,共同打了四年的靖难之役,往事历历在目,她一忽儿欢喜,一忽儿忧伤,朱棣抱着她痛哭,却再也找不到半句安慰皇后的话。
    这日未时前后,一代贤后与世长辞,临死前高叫的一声:“朱棣。”
    

    作者闲话:

    书友们多多关注,觉得还行就收藏阅读吧,谢谢!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