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流水) 第三章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020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有两年父亲特别的忙,有几次还出外打工,一去就是一个月,每每回来的时候总是带回一大笔钱,在他们眼里一千块以上的钱都是一笔不小的数字,连他这不爱钱的人看到都有些傻眼,好多的钱哦!
再看看父亲的脸上又多添一份风霜,这时母亲会拿出湿毛巾为父亲擦去脸上的尘灰,而父亲则凝视着母亲,再也看不出一点出外干活一个月刚回来时该见的疲劳。
父母真是恩爱!
之后父亲又出去几次,他不明白父亲为什么卖命赚钱,家里并没有到揭不开锅的地步啊!
后来他才知道,原来父亲是在给他赚上学需要交的学费,那时的他已经有十岁。
他在这个小村子已住十年,可至今还没有进过一次城、念过一天书,整天只是和小米儿、大黑他们聚在一起消磨时间。他想要帮父亲照顾母亲和这个家,可却不知方法。
十岁的他就像跟其他孩子的叛逆期一样,迷茫、无助,看不清自己前方的路,在彷徨中渐渐失望,那时他的心情一直处于低落状态。
他一度以为他会和父亲一样再大一些便下地干农活,然后过一辈子,像大壮已经开始帮家里种地,不过大黑还是不务正业成天鬼混,小米儿年龄不大还没到下地的岁数,至于笔杆儿家里有钱,他父母都开始为他挑选媳妇,有点太夸张了!
那个时候他真的没有一点的抱负,更没想过要离开这个恬静的村落展翅高飞。
他把自己的想法跟大壮他们一说他们都很赞成,还夸他真懂事,可当他告诉母亲时却被母亲痛骂一顿,那是母亲第一次厉声说他。
他看到母亲脸上的痛心和失望,这一瞬间他似乎突然明白母亲对他抱有的期望,他给自己安排的人生实在是太草率,他居然正在走一条错路,一条与母亲的希望背道而驰的路。幸好他走的并不远,现在回头还来得及。
半年后的冬天他离开静古村,带着父亲打工换来的四千块钱去镇上的一所初中念书。
走的那天正好是个下雪天,大壮、小米儿他们都来送他,地面上渐渐落起一层白衣,空中雪花不散,大家就这样站在村口为他送行,任黑发上落着白点。
笔杆儿忧虑的说:“到镇上要好好学习,别人要是欺负你,你就回来。”笔杆儿担心的只有这个,他可是亲身经历过的。
大壮羡慕的说:“上学好啊,比干活轻松多了,出去好好学,等再回来时就成博士了,我爸还想等我小弟长大点送他去念书呢,比在这儿呆一辈子只会种地强。”大壮总是这么的豪气干云,真像个成年人。
他在心里暗自羡慕起来,虽说大壮长得横眉竖目的称不上半点的好看,可他这气概却是自己想要却得不到的,瞧自己软爬爬的模样,他自己都觉得泄气。
大黑来到他面前使劲赏他一拳,右肩立刻刺疼起来,想必衣料下的肌肤定已青红,冬天人们穿的衣服都算厚实,可大黑的力道更是中气十足呢!
大黑没等他喊痛便自顾自的大嚷起来:“行啊,出去了,比我们牛多了,以后出息了别忘照顾兄弟我啊!有谁欺负你你就回来告诉我,黑哥给你出气去。”大黑也还是这么的粗声大气。
忍着肩上的痛楚他咧嘴一笑,雪中的大黑没有往日那么黑,可能是在雪的映衬下才会有这种感觉吧!
自从大黑为他出头的那天起,在卓鸿灵幼小的心灵里就已经把大黑当作最信赖的大哥哥。
他不舍的眼光凝视着小米儿,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小米儿,小米儿曾经也很想出去念书,可他的父母不允许,对他说男孩子能干活就行,念什么书,只是浪费钱,小米儿那阵子经常对他哭呢,小米儿也真是可怜!
小米儿蓦地抱住他哇哇大哭,都这么大还是总是爱红眼睛,跟还没长出牙的小孩似的。小米儿哭的眼泪一把、鼻涕一把的,话也说得断断续续,“鸿、鸿灵,你、你不要、要忘了、我、我啊,记得回、回来看、看我……”说着还抽了一下鼻子发出‘嗤哧’声。
小米儿话还没说完就被大黑拉开,还被骂一句:“哭什么哭,出去念书是好事,又不是去死,哭你脑袋。”手嘴并用,结果小米儿哭的更凶哩!
无视小米儿的嚎啕大哭,母亲将沉甸甸的包袱放置在父亲的肩上,叮嘱父亲路上小心,把他安顿好再回来。
父亲点点头然后为母亲拂去衣外的雪花。
他看着母亲,母亲也看着他,从他眼里他看到的只有母亲水眸里无尽的不舍,可她还是决定让他离开这里,把所有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他一定要学成而归、让母亲如愿以偿。
母亲没有和他说话,他知道母亲一开口就会哭,可他还是看到母亲的眼眶中已水汽蔓延,在冰雪氤氲下更显凄美。
临走前母亲抱住他,只柔声吐出一句:“鸿灵,过年的时候记得回来。”他没有看到母亲的泪水瞬时簌簌落下,一滴滴流在他的背后。
“嗯。”他看着母亲头上冰冷的雪花眼眶却变得滚烫灼热,雪飘过眼角立刻化成水和泪融合,眼皮低下的液体已聚成一股势如破竹的潮水。
离开母亲怀抱的那一刻他看见母亲的长发里竟有一跟和雪同色的丝线,他凝聚多时的泪再也忍不住的倾泻出来。
他和父亲离开村口,走出很远后他听到身后大伙高亢震颤的呼喊:“鸿灵——,我们等你回来……”
他似乎听到大黑沙哑的声音混在其中,感受到大黑那坚强不息的泪水……他的泪水再一次奔出,大雪里他不敢回头,怕没有走下去的勇气。
父亲拉着他的小手愈走愈远,在他看不到的身后村庄变得渺小,直到消失在天地一线处,身后的路上留下一排排属于每个人成长下的脚印。
从那一天起母亲站在村口的时间比过去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