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永不言弃,耋年登第,古今罕有:清代广东科举考试奇人谢启祚一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822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作者:史遇春
    一
    人生的事,其实很简单。我总结了一下,大约有两点:
    第一,要想有所成就,两个字:
    坚持!
    第二,为人处事要想圆满,两个字:
    耐烦!
    可是,人世间的事,又往往是: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
    所以,人生的事,尽管说来简单,但是,大多数人还是无法做到成就、达成圆满。
    读清代笔记时,看到了一位参加科举考试、一直考到九十岁的人。
    读到这些,忽然间,我的思想就转变了,马上觉得:
    科举考试,不再是《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的悲剧、讽刺剧、甚至闹剧,而完全成了一出喜剧。
    您想一想:
    一位九十多岁的老爷爷,还在兴致勃勃地参加科举考试,这不但是一种执着的精神,猜想,在他,大约也成了一种乐趣吧。
    下面,就来看一看清人笔记中是如何记述相关事体的。
    清人陈康祺在《郎潜纪闻初笔》卷六《谢启祚耋年登第》中,记载了这一奇人、奇事。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公元1736年~公元1795年)时期,粤东有一生员,名叫谢启祚。
    谢启祚的年纪,已经是九十八岁高龄了,但他还继续入秋闱,参加乡试。
    众所周知,乡试考中的称为“举人”。
    在成为举人之后,才能取得参加会试的资格。
    需要指出的是:
    明、清两代,对举人较为优待,一旦中举,就永远具有继续参加会试的资格。而且,明、清的举人,还有一个不同于前代的地方,那就是,可以因此进入仕途。
    这样一说,大家就可以理解,《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在未中举前,穷困落魄,是怎样地被嫌弃;在中举后,欣喜发狂,又是如何地被抬举。
    中举,在清朝,就意味着,有了进入官场的资格和通行证。
    按照谢启祚的情况,因为奔走考场多年,又是这般地高寿,据称,按照当时的往例,他是完全可以向清廷申请,请求政府恩赐举人出身给自己的。
    实际上,每一次,清廷高级官员要将谢启祚的名姓列在申请恩赐举人出身的名单上时,谢启祚都会极力制止。他对此的说法是:
    “各人的科名,都是各有天数的,要看各人的命。我虽然年长了一些,但是,我写文章的手笔还未见衰颓。所以,又怎么见得我这一生就不会为老秀才们扬眉吐气呢?”
    (未完待续)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