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关于清代皇陵的知识,您知道多少?满清帝王后妃陵小写三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480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作者:史遇春
    三
    按照皇陵的规制:
    凡是皇后先于皇帝死去的,可以和皇帝葬在一起;
    凡是皇后死在皇帝后面的,一般都要为皇后另立新陵。
    皇后另立新陵,新陵的名称,如前文所述昭西陵的命名方式一样,都是按照新陵与皇帝陵的方位关系来确定的,例如:
    孝贞显皇后(慈安)、孝钦显皇后(慈禧)都死于清文宗咸丰帝之后,所以,她们需另立新陵,而她们陵都在咸丰帝定陵的东边,所以,她们的陵,当时都称之为定东陵。结果,这样一来,就有了两个定东陵,于是,便没法区别了。后来,为了清楚区分她们的定东陵,又特别分称为普祥峪定东陵(慈安陵)、普陀峪定东陵(慈禧陵)。这样,就不会混淆了。
    按照这种命名规律,其他那些被称之为“某东陵”、“某西陵”的,可以依上例类推。
    也就是说,埋葬皇帝(及先皇帝而死的皇后)的陵,一般称为“某陵”。
    后皇帝而死的皇后的陵,一般称为“某东陵”或者“某西陵”。
    因为对死有忌讳,为了吉祥如意,所以,为皇帝与皇后所建造的陵,在皇帝与皇后生前,比较正式的称呼是:万年吉地。另外,为了更清楚区分,会在“万年吉地”前面,会加上“某某峪”。
    万年吉地之中,有皇帝下葬之后,才会改称为“某陵”。
    东陵之中,笔记作者何刚德曾经亲自去过的,有景陵,也就是康熙帝的陵。
    据载,景陵的前面,有九空桥。桥的北面,有一个宫门。进入宫门,就可以看到一座隆恩殿。隆恩殿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座配殿。正殿后面有一个铁门。打开铁门,进入后面。首先看到的是一排石五供。
    石五供,最早见于明成祖(朱棣)永乐帝的长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主峰南麓)。后来,石五供成为皇陵的定制。据说。石五供是从佛教中借用过来的供养祭器。清代的陵制,凡是帝、后陵,均设置石五供。石五供是由石祭台和一个炉、二个花瓶、二个烛台组成的。清仁宗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佚名刻《钦定大清会典图》之太岁殿祈祀陈设,卷十三礼制:五供排列:瓶、烛、炉、烛、瓶(鼎豆壶)。
    石五供后面,就是宝城,宝城上有宝顶。宝城形状就如同城楼一般,左右两边都有墙垛,下面是隧道。
    宝城的前面,左右两排,有十多个红土堆。红土堆均为圆顶,有点像僧人的墓。询问守陵人,回答说,这些形似僧人墓的圆顶红土堆,就是妃嫔的坟。按照常例,清代妃嫔的坟,被称之为园寝,上面会盖有琉璃瓦,而且,规模也是比较大的。清圣祖康熙帝景陵之中,独独把妃嫔的坟附列在这里面,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询问守陵人,他们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东陵之中,何刚德还去过裕陵,也就是清高宗乾隆帝的陵。裕陵的最大特点就是,陵的宫门之外,石人石兽是最多的。裕陵与别的皇帝陵不同的地方,还有就是,陵前有一座圣德神功碑亭,碑下赑屃[bìxì]的脖子粗估有一丈长。这座圣德神功碑,真可谓是巨制了。这样的碑,只有那些武略功勋卓著的皇帝,才可以建造。
    西陵之中,笔记作者何刚德去过的有三个:一是清世宗雍正帝的泰陵;一是清仁宗嘉庆帝的昌陵;一是嘉庆帝皇后的昌西陵。
    昌西陵只有一个圆顶,并没有所谓的宝顶。
    何刚德各陵的概括印象如下:
    东陵之中的孝陵,也就是清世祖顺治帝的陵,树木葱葱郁郁,蔚然大观,一看就知道,其中是王气所在。
    东陵之中的惠陵,也就是清穆宗同治帝的陵,看起来显露豁亮,全都呈现在前前,可以一览无余。
    西陵之中的慕陵,也就是清宣宗道光帝的陵,听说最为简朴,宫殿全都没有使用油漆,宝城的规模体制也有所裁剪。猜想,大概是因为道光帝平常就崇尚节俭的美德,加之原来建造的宝华峪出水之后,被放弃,就已经耗费了不少财力、物力、人力。后来重建慕陵时,道光帝就更加怜惜物力,所以,改作过程中,就一切从简了。
    东、西二陵的地势,东陵雄壮,西陵则较为平缓。
    (全文结束)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