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看传奇看人事:酒中生灵芝(中)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373  更新时间:19-10-08 11:30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作者:史遇春
    (中)
    另外,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吴伟业在其诗作中,也多次提到了“座主李太虚”。
    以上资料,总结起来,无外乎要说明两点:
    其一,李太虚确有其人,而且社会影响力不小。
    其二,《酒芝》中李太虚的相关记载,均可以在别处找到对应的文字作为参佐。
    那么,李太虚是谁呢?
    其实,李太虚就是李明睿!
    李明睿,男,汉族,字太虚,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著名的诗人、史学家、社会活动家。
    李太虚生于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明天启(明熹宗朱由校的年号,公元1621年~公元1627年)年间进士,经李邦华、吕大器推荐,曾任明廷的左中允。
    明思宗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正月初三,李太虚劝明朱由检放弃北京,尽快南迁,朱由检告诉他:
    “你的想法和朕的想法一致,但是外面的诸位大如果都不同意这样做,到时候,该如何是好啊?”
    李太虚说:
    “圣上您的决断,就是天命。天命精微、密不外宣,天下的一切大事,圣上您都要自己心里有主意,您自己要有决断啊!时事已经危急到了这个地步,如果圣上还拿不定主意,试想一下,等到大祸酿成,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他并请崇祯不要犹豫,须尽快决断。
    崇祯皇帝一直有意迁都,本年三月初四日,崇祯对众臣说道:
    “李明睿上疏朝廷,劝朕南迁。国家有难,身为一国之主,死于国难,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诸位爱卿,国家情势危若累卵,朕该何去何从呢?李明睿还劝朕说,应该先安排太子前往南京,各位以为,李明睿的意见如何呢?”
    陈演反对“南迁”,并示意兵科给事中光时亨,严厉谴责李太虚,还扬言:
    “如果不杀掉李明睿,就不足以安定天下动荡的民心;如果不杀掉李明睿,皇上如何能够治理天下!”
    明朝灭亡后,李明睿蓄养了很多家伎,有八面观音和四面观音,后被给事高安所得,奉承了吴三桂。
    明永历二十五年、清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李明睿与吴伟业同年去世。
    主人公介绍完毕,下面进入《酒芝》一文,详说具体事件。
    清人钮琇笔记:酒中生长灵芝的传奇,蕴含了意味深长的人情世事
    话说,江西的李太虚还是秀才的时候,他非常喜欢喝酒。李太虚性格豪放,不拘小节,但是,那个时候,他的家庭条件并不好,算是十分贫穷吧!
    有一段时间,朝廷的司马王岵云【王在晋(?-1643年)明代官员、学者。字明初,号岵云,江苏太仓人。】带领军队,驻守在九江。
    驻守九江期间,王岵云还有一项职能,那就是可以考评所辖各郡的士子。李太虚正好就在王岵云可以考评的范围之内。
    这期间,王岵云曾将李太虚拔擢为众位秀才的第一名。
    在接见李太虚的时候,王岵云对他说到:
    “我的孩子很多,家里也给他们聘过不少先生,但是,就我观察,这些先生,才学品行,没有一个能胜过您的。看您眼下似乎无事,不知您愿不愿意屈尊,做我家孩子的先生呢?另外,有些麻烦的是,孩子们现在都不在我的身边,他们远在娄东(太仓位于娄水之东,故有娄东之称)。我很想让您教授他们学业,也不知道您家里放得下、放不下?您愿不愿意远去娄东,作我家的西席呢?”
    李太虚一想,王司马这么器重我,拔擢我为诸生第一,还让我教他家孩子的学业,这是多么地信任我啊!目前,我也没有什么差事可作,去王司马家做先生,既不耽搁学问,又可以糊口养家,还能报王司马的知遇之恩,真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于是,李太虚当面就爽快地答应了王岵云的聘请。
    王司马做事也很干脆利落。第二天,他就派人安排李太虚的行程,并送李太虚前往自己的太仓老家。
    这个时候,王家两个大一点的孩子,已经有了教席。这两个大孩子的教席就是王岵云同乡的吴蕴玉先生。
    说起吴蕴玉,大家或许多少会有些陌生,但是,说起吴蕴玉先生的儿子来,很多人应该都有所耳闻。
    吴蕴玉先生的儿子是谁呢?
    他就是写出有名的“痛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圆圆曲》的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吴伟业。
    前面王岵云说了,自己的孩子多。既然两个大一点的孩子已经有了吴蕴玉作老师,那么,李太虚到王家后,他就负责教授王岵云的第四、第五等诸位公子。
    中国人常说:卖石灰的见不得卖面粉的。
    古人说,文人相轻。
    可是,在王家的二位西席吴蕴玉和李太虚这里,并没有发生以上的状况。
    这两位先生在王家的职务相同,两人的学问才情相当,两人的性格又十分投缘,加之每天早晚有空都会在一起,所以,两人相处得很好,各自也都非常开心。
    李太虚在王家任教的时候,吴梅村(伟业)还是个小孩子,他也跟着自己的父亲在王家。当然,吴梅村跟着父亲在王家,并不是打杂,也不是一味地玩耍,他也跟着王家的孩子一起,在家塾中受教。李太虚在教孩子们的过程中,布置给他们的作业文章,吴梅村往往写得出人意料地好。李太虚一见,大为惊奇。
    俗话说,三岁看老。
    根据吴梅村的文章与行止,李太虚预测,这个孩子以后必成大器。
    李太虚的确慧眼,吴梅村后来不但在科场上表现突出,而且还成了一代杰出的诗人。
    此是后话。
    那一年,到年底了。大家都知道,年节对中国人来说,是很重大的事项。吴蕴玉、李太虚两位先生教了王家的公子们一年了,这一年之中,也受了很多的辛苦,花了很多的心血。所以,乘着年底,王家专门设宴,要好好招待感谢两位老师。
    年末的谢师宴上,主人高兴,两位先生也高兴。酒喝到一半的时候,因为气氛太热烈了,于是,王家人就把自家珍藏的玉卮【玉制的酒杯,产生于战国末期,秦时杯卮并行使用,汉代较为流行。从考古发掘出土和传世的汉代卮来看,有玉卮也有漆卮,卮由盖和卮体组成,卮体呈圆筒状,有三足,一圆扳手。】拿出来助酒。当然,这也表达了主人家对两位先生的尊崇与信任。
    前文提到,李太虚很喜欢喝酒。这一次,在王家的谢师嘉宴上,他的心情非常不错,所以,自然就开怀畅饮了。因为酒喝得有点多,王家用玉卮倒酒敬李太虚时,李太虚头有点晕,他随手一挥,一不小心,便把王家珍藏多年的玉卮给打碎了。
    这时候,宴会的气氛突然就变了。
    王家的孩子珍惜自家的宝物,对李太虚很不客气,当着席上那么多人的面,毫不客气地对李太虚责备怪罪起来。
2022, LCREAD.COM 手机连城